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的不同,所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培养初中学生现代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更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的技能技巧,提高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
  2、优化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初中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需要教师用“放大境”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以此作为他们自尊自信的支点,从而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需要教师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完善自己的人格。
  3、提高耐挫能力。当代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差。对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尤为必要。第一、正确认识挫折。学校教育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的必要性,从而夯实基础,降低受挫的损害程度。第二、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挫折。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信任,要认学生知道凡挫折都是可以战胜的,信心是战胜挫折的精神力量,勇气和胆量是克挫制胜的有力武器。第三、要认真分析受挫的原因。教师在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认真分析,彻底搞清学产生挫折的原困,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或帮助学生调整目标或创造所缺条件等,排除障碍,走向成功。第四、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教育、有意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4、培养竞争精神。没有竞争机制的社会是惰性的社会,缺乏竞争精神的个人也只是消极的个体。竞争能力是一种具有远大抱负、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攀登的精神。当代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又往往缺乏耐力,表现为开始做某件事情时,信心十足,斗志昂扬,但一遇到困难、失败,又失去勇气和信心。为此,在中学教育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构筑一种你追我赶、相互竞争、既团结又友爱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竞争精神,才能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学习中敢于冒尖、敢为人先、努力向上,永不自满,从而促进个人进步,增强自身实力。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各种竞赛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例如每学期组织一次运动会、故事会、演讲会、猜谜语竞赛等,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竞争精神。
  (2)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干部竞选制。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竞争时代。在班级中引用竞争机制选拔班干部,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通过竞选班干部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素质水平就可进入班干部队伍,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规章制度,方能脱颖而出。
  5、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有希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勇于发言,积极讨论,手、口、脑并用,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思维从问题开始,敢于提问正是思维的原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适时布疑,巧妙质疑,灵活释疑,从而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在教学中还要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思维能力。一是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清教材、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研究的对象从不同角度、方面、层次进行思考,将疑问伸到深处,使问题的提出和发现更具有新意,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还会怎样”,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提出独到的见解。面对习题及答案接受它的基本思路,但不能满足现成的答案,鼓励学生力求突破,从反面思考,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分析问题,让自己独特的想法脱颖而出,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向创造性思维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需要教师率先垂范,锐意进取,不断更新结识结构,积极投身于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主动适应就社会,迎接挑战。
  6、培养新型的师生心理相容关系。学生厌学是目前农村初中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例如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师的嘲讽,带有惩罚性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会给心理造成种种问题。教师与学生紧张的师生关系,相互间缺乏心理沟通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师生心理障碍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培养以下的新型的师生心理相容关系。1、平等——教师民主、学生自主自动;2、关心与理解——充满对人的关心,接纳对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3、真诚坦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伪装,不说谎,沟通顺畅。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融洽了师生关系,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总之,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其他文献
做老师,转眼间已经十来年的时间了,暗自高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无私的爱,还保持着阳光心态,一直都在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尽力做得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  突然间明白为人师的真正含义----为人师,应是以真诚的爱心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为当好一名“好老师”而时刻努力着的吧。  真诚——雨露中静待春暖花开  “没有教师无私的、自我牺牲的帮助,学生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每每想到这句话,便时刻会提
期刊
生物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学生生物知识水平的高低.采用课前预习、明确实验守则、实施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社会对人的一个基本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关系到他们能否在未来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那么,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科技日益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传播媒介越来越发达
我们知道,完美的教学活动不仅包含了教师对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包含着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但在实际教学中,情感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要求,加之学校通过教学效果尤其是文化课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这自然使得文化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天平失衡,迫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的传授及课堂的强制管理,因而逐渐淡化了情感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
期刊
[案例背景]  许多农村家庭由于经济、地势等诸多原因,在外地带个人回来成家是常有的事,殊不知这种没有感情基础、经济又拮据的家庭很容易解体。一旦夫妻一方从家庭中分离,就会导致家庭结构的“残缺”,从而影响到子女健康成长。这些单亲家庭孩子的学校教育也就成了问题。  [案例描述]  小雨,一个吃软不吃硬的孩子。刚开学时,当我与他聊天后问及:你是否愿当班干部时,他竟毫不客气地说不愿意。课堂上,他既不听课,也
期刊
期刊
技工学校是直接面对用人单位的职业教育单位。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求它能提供直接可用的技术人才,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使用的重要指标。因此作为技校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尤显重要。以下结合实际工作,谈谈本人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树立集体的共同目标  要培养团队精神,必须为班级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大家的目光集中在一点上,即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