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完美的教学活动不仅包含了教师对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包含着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但在实际教学中,情感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要求,加之学校通过教学效果尤其是文化课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这自然使得文化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天平失衡,迫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的传授及课堂的强制管理,因而逐渐淡化了情感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道出情感教育的真谛。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没有情感,警察似的面孔和枯燥乏味的介绍是教学的大忌。教学离不开积极、肯定的情感激发、强化与调控。因为教师积极的情感会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智力活动的速度和效率,同时智力活动的成功、认识和创造的欢乐又会振奋学生的精神、提高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意志,使非智力因素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这种相互促进,自然能确保教学质量,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真正达成教学相长,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见。
“我最喜欢×××老师上课了,他不仅讲解语言生动形象,知识丰富,而且对我们学生特好,课后常与我们谈心交流,甚至关照我们生活起居……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真是我们的福气。”我们常听学生私下这样评说心目中的老师,我想他一定是一位学生尊敬的老师,学生在上他的课时应该是多么兴奋、情绪是多么高昂、注意力又该是多么集中啊!如果老师做到这份上,他还用担心教学效果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情感教育,就能在情感上扣动学生心弦,引导他们进入可喜、可悲、可愕、可叹的境界,成为剧中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思想的进化、心灵的陶冶,更具高尚的情操。
教师的情感状态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全部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心实意的爱,对学生暗含期待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笑貌、动作、眼神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因感到教师的亲切关怀和信任而倍受鼓舞,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动机;这种良好的反馈,又增强了教师暗含期待的情感,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振奋向上的情感。这种良好的双向反馈通过在师生情感天平的流动,会转化成一种催化剂,极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在平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得到老师精心呵护的学生,必定喜欢和尊敬老师,而这种对老师的好感又会迁移到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各门功课,这点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更是如此。我们老师不应总是对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因为这些学生可塑性极强,所以对他们的教育我们应随时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以饱满的热情鼓励他们战胜自己的缺点,学会包容,真诚地关心他们,与他们平等对话、交流、沟通,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反之,情感上遭受冷落的学生,对老师不仅易产生畏惧心理,而且极易导致不满情绪,使其智力发展受到压抑,这种消极心理的产生既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又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想获得教学的成功,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重要的是应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教师对学生、教育事业和所教学科的热爱,是他工作的巨大动力,基于此,他会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认真探索教学规律,所以他在工作中即使遇到挫折,也绝不会退缩。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自身修养,学会用情育人。教师丰富的情感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的关怀和信任上,还表现为与教学内容一致的高尚道德和强烈的理智感。
教师应当是一个诱发和培育学生感情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冷淡无情的教书匠。教师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真实的感情,高尚的情操,自己就应是一个热爱学生、体贴学生、爱憎分明和善于表露真情的人;是一个颂扬美好品行时能唤起学生敬仰、爱慕之情的人;是一个鞭笞劣行时能唤起学生的愤慨、羞恶之情的人。只有真诚地关怀、体贴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爱。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必须拥有强烈的理智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有认识性的学习,也有情感性的学习,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教师若能把感情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就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发生的兴趣,引向热情奔放的思考和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上来。一个缺乏理智感的老师,不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对真理的热爱和探究热情。因此,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支持学生开拓进取,积极创新,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探究真理的热情。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是双向流动的,教师的教学态度一旦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来对待老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应加以判断,表现为进一步的态度。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影响,加深了师生间相互理解和信任,为成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的教学作用,以愉快的情绪、情感为学生开路,设置情景,以激发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和情感,使其包容认知活动和认知内容,用认知结果去稳定和升华情绪、情感,突出情在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并使愉快的情绪、情感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为教育教学服务。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道出情感教育的真谛。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没有情感,警察似的面孔和枯燥乏味的介绍是教学的大忌。教学离不开积极、肯定的情感激发、强化与调控。因为教师积极的情感会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智力活动的速度和效率,同时智力活动的成功、认识和创造的欢乐又会振奋学生的精神、提高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意志,使非智力因素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这种相互促进,自然能确保教学质量,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真正达成教学相长,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见。
“我最喜欢×××老师上课了,他不仅讲解语言生动形象,知识丰富,而且对我们学生特好,课后常与我们谈心交流,甚至关照我们生活起居……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真是我们的福气。”我们常听学生私下这样评说心目中的老师,我想他一定是一位学生尊敬的老师,学生在上他的课时应该是多么兴奋、情绪是多么高昂、注意力又该是多么集中啊!如果老师做到这份上,他还用担心教学效果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情感教育,就能在情感上扣动学生心弦,引导他们进入可喜、可悲、可愕、可叹的境界,成为剧中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思想的进化、心灵的陶冶,更具高尚的情操。
教师的情感状态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全部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心实意的爱,对学生暗含期待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笑貌、动作、眼神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因感到教师的亲切关怀和信任而倍受鼓舞,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动机;这种良好的反馈,又增强了教师暗含期待的情感,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振奋向上的情感。这种良好的双向反馈通过在师生情感天平的流动,会转化成一种催化剂,极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在平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得到老师精心呵护的学生,必定喜欢和尊敬老师,而这种对老师的好感又会迁移到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各门功课,这点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更是如此。我们老师不应总是对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因为这些学生可塑性极强,所以对他们的教育我们应随时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以饱满的热情鼓励他们战胜自己的缺点,学会包容,真诚地关心他们,与他们平等对话、交流、沟通,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反之,情感上遭受冷落的学生,对老师不仅易产生畏惧心理,而且极易导致不满情绪,使其智力发展受到压抑,这种消极心理的产生既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又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想获得教学的成功,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重要的是应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教师对学生、教育事业和所教学科的热爱,是他工作的巨大动力,基于此,他会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认真探索教学规律,所以他在工作中即使遇到挫折,也绝不会退缩。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自身修养,学会用情育人。教师丰富的情感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的关怀和信任上,还表现为与教学内容一致的高尚道德和强烈的理智感。
教师应当是一个诱发和培育学生感情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冷淡无情的教书匠。教师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真实的感情,高尚的情操,自己就应是一个热爱学生、体贴学生、爱憎分明和善于表露真情的人;是一个颂扬美好品行时能唤起学生敬仰、爱慕之情的人;是一个鞭笞劣行时能唤起学生的愤慨、羞恶之情的人。只有真诚地关怀、体贴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爱。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必须拥有强烈的理智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有认识性的学习,也有情感性的学习,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教师若能把感情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就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发生的兴趣,引向热情奔放的思考和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上来。一个缺乏理智感的老师,不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对真理的热爱和探究热情。因此,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支持学生开拓进取,积极创新,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探究真理的热情。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是双向流动的,教师的教学态度一旦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来对待老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应加以判断,表现为进一步的态度。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影响,加深了师生间相互理解和信任,为成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的教学作用,以愉快的情绪、情感为学生开路,设置情景,以激发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和情感,使其包容认知活动和认知内容,用认知结果去稳定和升华情绪、情感,突出情在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并使愉快的情绪、情感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为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