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导读
湖北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后,即将迎来首次全国新课标卷高考。本期生物学科栏目安排专稿,从试题作答的角度解读武汉市高三年级二月调研测试理科综合试卷生物试题部分,帮助同学们管中窥豹,了解、熟悉最新的高考发展方向。
湖北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后的首次高考即将到来。为帮助应届考生适应全国新课标高考的内容与形式,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全市高中参加了今年二月的调研测试。从武昌区统一阅卷后的统计结果来看,此次调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难度系数0.589(最高分87,区分度0.47,标准差17.028),平均分仅53.04,尤其是主观题部分得分率较低。对于总分值提升到90分的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这种调考结果难以令人满意。
就笔者通过各种渠道的了解,在非知识性因素中,除却“尚未完成二轮复习”及“不适应新课标考卷试题文字阅读量”等原因之外,“答题文字叙述不规范失分”可能是导致此次二月调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主观题平均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
具体而言,主观题作答不规范导致失分的情况分为以下三种,同学们应引以为戒。
1.不能熟练使用科学的生物语言回答有关问题
例如试卷29题,此题背景是利用碘液遇到淀粉显现特殊蓝色的原理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及影响因素。
第(1)题第一问“将植株放在黑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 ”。正常情况下,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同时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长时间的呼吸作用将分解植物内原有贮存的有机物分解,此操作的目的是保证本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防止植物叶片中原有淀粉干扰实验。
正确答案 “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错误答案 “停止光合作用”,暂停光合作用只是表象,不是最终目的;“消耗淀粉”,虽然本实验确实利用了碘液与淀粉的颜色反应,但植物呼吸作用并不只消耗淀粉,回答不准确、不科学;“去除原有物质”,物质包含有机物与无机物,而植物叶片内的无机物质并没有随呼吸作用大量消耗。
2.实验步骤的书写缺乏条理性、层次性
一般而言,实验步骤的书写可分为四步:一是将实验材料“分成几组”;二是每一组作如何处理;三是“放在相同的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或处理)相同的一段时间”;四是观察并记录结果。其中,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应始终贯穿于整个实验设计之中。
同样是试卷29题,第(4)题“为了进一步探究天竺葵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写出主要思路。”实验设计思路是实验步骤的核心,应体现实验步骤的主干内容。
正确答案 “①先设计一组温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探索;②在预实验基础上围绕光合作用较高时的温度范围再设计一组温度梯度较小的实验,测定它们的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最高时的温度就是最适温度。”
错误答案 此问错误回答主要表现为没有合理设计温度梯度进行相互对照及没有安排预实验两方面。不设置温度梯度,无法判断在哪一个温度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最高。不安排预设实验,就好比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很难准确找到包含目标对象的区域,既不科学,又缺乏条理性。
3.答题过于随意,不能紧扣得分点
高考阅卷非常规范,甚至机械化、固定化,阅卷老师评阅主观题时,往往是依据同学们答案中所包含得分点是否全面来判断最终此题的得分情况。
以试卷31题第(1)题第二问“16天后大草履虫数量下降变为0的原因是 ”为例。此题通过题干中两幅曲线图呈现不同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时的数量变化,进而考查种间关系有关内容。
正确答案 “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竞争加剧,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因无法获取食物而死亡。”
错误答案 此问回答的关键之处有三点:“两种草履虫竞争加剧”“大草履虫处于竞争劣势”“大草履虫将因无法获取足够食物而死亡”。许多同学在回答时,都只回答了第二点,遗漏了第一、三点的内容,导致回答不完整而失分。严格意义上看,此类失分方式依然是不熟悉知识点,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运用不熟练导致的。
针对上述三种失分情况,同学们应在现阶段的学习中就养成良好的主观题作答习惯,而此习惯的养成正是建立在对课本充分熟悉、掌握的基础之上。
生物课本介绍知识点或叙述实验步骤及材料、用具和药品使用流程规范时,使用的是最科学的生物语言,并且极为精炼、准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答题叙述模版”;目前的生物课本包含各类实验、实践活动等共计46个,其中大部分都详细介绍了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步骤流程、所用材料及用具、操作注意事项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甚至背诵这些内容,是我们掌握“答题条理模版”的关键;一般试题答案中包含的得分点,实质上也就是相关知识点的核心部分,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就等于掌握了一套“答题技巧模版”。
例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在黑暗条件下罩内CO2含量每小时增加25mg;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罩内CO2含量每小时减少50mg。据测定,上述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共合成葡萄糖60mg。若呼吸原料和光合产物均为葡萄糖,则可计算出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呼吸作用每小时产生CO2 mg。由此可知,植物体在暗处和光下可能呼吸速率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
(2)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和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两个实验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第一个实验用盐酸可改变______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第二个实验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的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解析 第(1)小题中光合作用每小时共合成葡萄糖60mg即产生的葡萄糖总量。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可计算出每小时消耗CO2总量为88mg。而题干中“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罩内CO2含量每小时减少50mg”,意为每小时光合作用的净变化量。因此可计算出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呼吸作用每小时产生CO2的量为88-50=38mg。
第(2)小题,在做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若解离时间过长,根尖将酥软不易被镊子取出,解离时间过短则不易压片。同样染色时间也不宜过长或过短。
答案 (1)38 温度 (2)细胞膜 时间
点拨 此题四个答案短小精干,但都容易误答。
第(1)题第一问得分率很低,失分原因包括:一是不能正确判断题中数据信息为净光合作用还是总光合作用。一般地说,文字信息中有“产生量”、“合成量”即为总光合作用。而通过实验直接测出的数据为净光合作用变化量。只有测出在相同温度下的呼吸作用量才能算出总光合作用量;二是思维定势。题中有“黑暗条件下罩内CO2含量每小时增加25mg”这个信息,因此它是在黑暗条件条件下的呼吸作用。此问失分,主要是没有形成有效的“答题叙述模版”与“答题技巧模版”。
第(2)题第二问容易错答为“pH值”,这主要是同学们对酶促反应中温度和pH值两大影响因素印象深刻,却错误理解本题考查意图所导致的。此问所考查的内容是洋葱根尖解离操作的注意事项,错误回答的同学大多都没有真正理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具体步骤及目的。
“答题叙述模版”“答题条理模版”“答题技巧模版”其实只是形象地称呼,本质上都是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熟悉与掌握。“回归课本”并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就踏踏实实地坚持每天熟读、熟悉课本,这才是生物主观题作答的最大技巧。
湖北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后,即将迎来首次全国新课标卷高考。本期生物学科栏目安排专稿,从试题作答的角度解读武汉市高三年级二月调研测试理科综合试卷生物试题部分,帮助同学们管中窥豹,了解、熟悉最新的高考发展方向。
湖北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后的首次高考即将到来。为帮助应届考生适应全国新课标高考的内容与形式,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全市高中参加了今年二月的调研测试。从武昌区统一阅卷后的统计结果来看,此次调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难度系数0.589(最高分87,区分度0.47,标准差17.028),平均分仅53.04,尤其是主观题部分得分率较低。对于总分值提升到90分的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这种调考结果难以令人满意。
就笔者通过各种渠道的了解,在非知识性因素中,除却“尚未完成二轮复习”及“不适应新课标考卷试题文字阅读量”等原因之外,“答题文字叙述不规范失分”可能是导致此次二月调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主观题平均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
具体而言,主观题作答不规范导致失分的情况分为以下三种,同学们应引以为戒。
1.不能熟练使用科学的生物语言回答有关问题
例如试卷29题,此题背景是利用碘液遇到淀粉显现特殊蓝色的原理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及影响因素。
第(1)题第一问“将植株放在黑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 ”。正常情况下,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同时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长时间的呼吸作用将分解植物内原有贮存的有机物分解,此操作的目的是保证本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防止植物叶片中原有淀粉干扰实验。
正确答案 “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错误答案 “停止光合作用”,暂停光合作用只是表象,不是最终目的;“消耗淀粉”,虽然本实验确实利用了碘液与淀粉的颜色反应,但植物呼吸作用并不只消耗淀粉,回答不准确、不科学;“去除原有物质”,物质包含有机物与无机物,而植物叶片内的无机物质并没有随呼吸作用大量消耗。
2.实验步骤的书写缺乏条理性、层次性
一般而言,实验步骤的书写可分为四步:一是将实验材料“分成几组”;二是每一组作如何处理;三是“放在相同的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或处理)相同的一段时间”;四是观察并记录结果。其中,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应始终贯穿于整个实验设计之中。
同样是试卷29题,第(4)题“为了进一步探究天竺葵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写出主要思路。”实验设计思路是实验步骤的核心,应体现实验步骤的主干内容。
正确答案 “①先设计一组温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探索;②在预实验基础上围绕光合作用较高时的温度范围再设计一组温度梯度较小的实验,测定它们的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最高时的温度就是最适温度。”
错误答案 此问错误回答主要表现为没有合理设计温度梯度进行相互对照及没有安排预实验两方面。不设置温度梯度,无法判断在哪一个温度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最高。不安排预设实验,就好比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很难准确找到包含目标对象的区域,既不科学,又缺乏条理性。
3.答题过于随意,不能紧扣得分点
高考阅卷非常规范,甚至机械化、固定化,阅卷老师评阅主观题时,往往是依据同学们答案中所包含得分点是否全面来判断最终此题的得分情况。
以试卷31题第(1)题第二问“16天后大草履虫数量下降变为0的原因是 ”为例。此题通过题干中两幅曲线图呈现不同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时的数量变化,进而考查种间关系有关内容。
正确答案 “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竞争加剧,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因无法获取食物而死亡。”
错误答案 此问回答的关键之处有三点:“两种草履虫竞争加剧”“大草履虫处于竞争劣势”“大草履虫将因无法获取足够食物而死亡”。许多同学在回答时,都只回答了第二点,遗漏了第一、三点的内容,导致回答不完整而失分。严格意义上看,此类失分方式依然是不熟悉知识点,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运用不熟练导致的。
针对上述三种失分情况,同学们应在现阶段的学习中就养成良好的主观题作答习惯,而此习惯的养成正是建立在对课本充分熟悉、掌握的基础之上。
生物课本介绍知识点或叙述实验步骤及材料、用具和药品使用流程规范时,使用的是最科学的生物语言,并且极为精炼、准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答题叙述模版”;目前的生物课本包含各类实验、实践活动等共计46个,其中大部分都详细介绍了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步骤流程、所用材料及用具、操作注意事项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甚至背诵这些内容,是我们掌握“答题条理模版”的关键;一般试题答案中包含的得分点,实质上也就是相关知识点的核心部分,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就等于掌握了一套“答题技巧模版”。
例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在黑暗条件下罩内CO2含量每小时增加25mg;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罩内CO2含量每小时减少50mg。据测定,上述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共合成葡萄糖60mg。若呼吸原料和光合产物均为葡萄糖,则可计算出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呼吸作用每小时产生CO2 mg。由此可知,植物体在暗处和光下可能呼吸速率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
(2)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和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两个实验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第一个实验用盐酸可改变______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第二个实验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的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解析 第(1)小题中光合作用每小时共合成葡萄糖60mg即产生的葡萄糖总量。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可计算出每小时消耗CO2总量为88mg。而题干中“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罩内CO2含量每小时减少50mg”,意为每小时光合作用的净变化量。因此可计算出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呼吸作用每小时产生CO2的量为88-50=38mg。
第(2)小题,在做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若解离时间过长,根尖将酥软不易被镊子取出,解离时间过短则不易压片。同样染色时间也不宜过长或过短。
答案 (1)38 温度 (2)细胞膜 时间
点拨 此题四个答案短小精干,但都容易误答。
第(1)题第一问得分率很低,失分原因包括:一是不能正确判断题中数据信息为净光合作用还是总光合作用。一般地说,文字信息中有“产生量”、“合成量”即为总光合作用。而通过实验直接测出的数据为净光合作用变化量。只有测出在相同温度下的呼吸作用量才能算出总光合作用量;二是思维定势。题中有“黑暗条件下罩内CO2含量每小时增加25mg”这个信息,因此它是在黑暗条件条件下的呼吸作用。此问失分,主要是没有形成有效的“答题叙述模版”与“答题技巧模版”。
第(2)题第二问容易错答为“pH值”,这主要是同学们对酶促反应中温度和pH值两大影响因素印象深刻,却错误理解本题考查意图所导致的。此问所考查的内容是洋葱根尖解离操作的注意事项,错误回答的同学大多都没有真正理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具体步骤及目的。
“答题叙述模版”“答题条理模版”“答题技巧模版”其实只是形象地称呼,本质上都是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熟悉与掌握。“回归课本”并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就踏踏实实地坚持每天熟读、熟悉课本,这才是生物主观题作答的最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