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改革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jie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昆明理工大学课程考核改革项目和云南省高教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四批高职教育科研项目(2018YGZ70)规划课题。
  作者简介:古兴伟(1979-),男,四川宜宾人,硕士,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等。
  摘 要:《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改革旨在建立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模式,通过变革考核理念、提升考核目标、改变考核形式及内容,制定了《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的改革方案,系统梳理不同专业知识要点及深度要求,调整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利用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的过程性考核,增加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考核内容,利用数据库技术建设题库,建立考试系统,最终实现多种抽题规则下不同专业学生在线完成期末考核,督促学生重视全过程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职业本科;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76
  近年来,慕课、金课蓬勃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构建,信息化背景下新型教学形态不断冲击着高校教育,也催生了专业课程教学及其考核改革的不断探索与尝试。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但对能检验教学效果,而且对师生具有良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既继承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又汲取了数字化教学的优点,具有即时开放、动态生成的鲜明特点。为了与《地质学基础》课程推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相适应,必须改革该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突出信息化、过程性、学生参与性等特征。
  1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概况
  《地质学基础》是地矿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地位重要,其内容与各类工程建设、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它集合了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地质学基础》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重构,具有线上资源丰富、规格高,线下教学活动能检验并巩固线上知识,整个教学活动均有记录且反馈及时等特征,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2 《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改革的意义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本科教育基地,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等四个专业都开设了《地质学基础》课程,但各专业对课程知识点的范围、内容及其深度又各有差异。在课程考核改革之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考核要求未突出专业特色;(2)平时成绩评定难以准确、量化;(3)实验成绩依据实验出勤、实验过程表现及实验报告成绩来评定,量化考核需提高,分组实验致使个体成绩差异被削弱;(4)课程考核未引入职业标准的内容;(5)受限于专业课任课教师数量少,期末考核无法实行教考分离。
  通过《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改革,建立与混合式教学相适应的考核模式,在系统梳理不同专业知识要点及深度要求的基础上,调整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实现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切实可操作的过程性考核机制,在增加职业标准有关内容的情况下,利用数据库技术按知识点及其难度建立考试题库和考试系统,编制不同专业抽题、组卷原则,最终实现随机组卷条件下学生在线完成期末考核,对进一步规范小众专业课程考核、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有重要意义。
  3 《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改革实施
  3.1 教学知识点的系统梳理
  昆明理工大学职业本科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等专业均开设了《地质学基础》课程,课时从32学时到64学时不等。课题组结合四个专业的新版培养方案,分别根据专业特色梳理课程知识点和重难点,重新编制课程标准,针对各专业设课核心的知识点及掌握要求,重新分别制定考核标准。
  从系统梳理的结果来看,地质、勘查、资勘三个专业对知识点要求较全面,且深度较大,知识点最多达493个;宝石专业知识点相对较少,为255个。
  3.2 课程考核成绩比例调整
  课程考核改革之前,昆明理工大学职业本科地质工程等四个专业开设的《地质学基础》课程,总评成绩均按20%(平时):30%(实验):50%(期末)执行。为了适应职业本科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当下调期末考核成绩占比,提高实验成绩占比,将课程总评成绩调整为20%:40%:40%。
  3.3 平时成绩考核改革
  课程的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等几部分组成,但存在点名式考勤效率低下,课堂问答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明显且无法覆盖全体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及时性易受学生质疑等问题。
  课题组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借鉴MOOC和金课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分专业按课程章节编制了预习课件、课堂测验(附参考答案)、课后练习题目(附参考答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按照课程进展由教师通过雨课堂等平台,分时段向学生发布任务;上课时通过雨课堂扫码签到、发布课堂作业;课后及时发布课后作业,并通过平台集中批阅主观题作业。雨课堂平台自动记录学生的预习、出勤、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得分,统计出学生每次课的平时成绩,最大可能地实现了学生平时成绩的过程化、量化考核,方便学生及时查阅并据此调整自己的平时学习状态,起到较好的督促提醒的作用。
  3.4 实验成绩考核改革
  实验课程的考核一直是《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中一项既重要又较难具体量化的部分,其中学生的实训表现是最难进行量化考核的。
  在此次教学改革研究中,课题组针对地质学基础实验课的特点,仍采用混合式教学+分组实验的方式开展,根据实验内容和重难点要求,以实验指导书为基础分别编制了分专题的实验预习课件、实验课堂问题和课后实验报告要求,通过雨课堂平台于实验课前1~2天推送预习课件、课堂实时发放签到和课堂问题,课后及时收取并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定期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分组答辩,报告成绩及时通过平台登记。签到情况作为单次實验课程的考勤成绩(占20%),学生预习完成情况、课堂问题完成情况作为单次实验课程的实训表现成绩(占40%),以实验报告完成及答辩情况作为单次实验课程的报告成绩(占40%)。最终以学生历次实验平均成绩作为课程最终实验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40%),从而完成课程实验成绩的过程化、量化考核。   3.5 期末成绩考核改革
  3.5.1 题库建设
  课题组五名教师依据经系统梳理并重新编制的地质等四个专业的《地质学基础》课程标准,围绕课程知识点和重难点内容,增加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有关内容,分别按照难度一般、中等和困难三个等级,以不低于5∶1的题量编制期末理论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按章节分别汇总,并由课题组全体专任教师根据知识点集中逐题讨论、修改并最终确定题目的准确性和难度等级。
  通过项目研究,课题组历时两年共整理课程知识点490余个,其中重难点内容170余个,汇集教材练习题目300余道,按知识点共编制理论考核题目2400余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考核题目98题,运用数据库技术,初步完成了《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期末成绩考核题库建设。
  3.5.2 考试系统的建设及使用
  课题组积极利用学校已建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系统,在计算中心老师的帮助下增加《地质学基础》课程考试模块。该考试系统下设题库管理、考试规则、考试管理、试卷生成、考试监控、阅卷评分、考试分析和信息管理等8个子菜单。利用该考试系统,可以高效完成导入试题库并检查错误、分别设置不同专业及班级题目抽取规则、设置考试时间和考试时长、生成并预览试卷、生成学生登录密码、监控考试过程、收卷、自动评阅客观题、手动评阅主观题等,并完成学生成绩汇总和考试分析等各项工作(示例见图1)。特别是在既定题目抽取规则下,可以随机生成难度一致而题目内容及顺序各不相同的试卷,对提升考核公平公正性、从源头上杜绝考试作弊有重要作用。
  《地质学基础》课程考试模块于2019年底初步建成,经地质等四个专业8个班级学生分阶段联网测试和试做,完全能正常实现在线抽取题目、考试、收卷和评阅等全部功能,不但表明该考试系统完全能满足《地质學基础》课程网络考试的要求,而且为小众专业课程开展网络考试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参考。
  4 《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改革的创新与实效
  4.1 课程考核改革的创新
  (1)《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理念的变革。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了《地质学基础》课程原来由任课教师出卷一考定性的弊端,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育的重要性,适应了新形势下突出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评价的客观要求,促进了学生重考试结果不重学习过程思想的转变。
  (2)《地质学基础》考核目标的提升。为了符合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必须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各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的目标相适应,且循序推进,持续提高。
  (3)《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形式及内容的变化。利用雨课堂等平台,发放各类课件、练习(作业),完成课堂签到,实现过程化考核;通过建设专业课程题库和课程考试系统,实现教考分离;增加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题目,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提升。
  (4)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积极利用雨课堂等网络化教学平台,改变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评价过程性和量化特征不足的状况,通过调整课程总评成绩的组成比例突出了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建立题库和考试系统克服了任课教师命题存在的不足,最终实现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和形成性评价目标。
  4.2 课程考核改革的效果
  课题组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初步完成了《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改革项目,取得了以下成果:
  (1)根据设课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系统梳理针对不同专业的《地质学基础》教学知识点和重难点内容,重新修订课程标准,为提升教学质量、持续推进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2)利用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件、作业并组织课堂签到等,课程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过程考核更加细致全面,克服了传统考核过程中客观性和公正性的不足,切实提升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评定的量化准确性与时效性,可操作性强。
  (3)把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的要求纳入课程考核中,适度调整《地质学基础》课程总评成绩的组成比例,凸显了职业技能培养在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强化了学生重视实践、主动提升职业技能的意识。
  (4)《地质学基础》课程期末考核题库的建成和考试系统的成功应用,满足了专业课程考试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化解了任课教师出题公正性受质疑的尴尬,符合了学校对考核试卷重复率的要求。近3年设课各专业学生对《地质学基础》课程评教结果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0%以上,最高达97%。从实施课程考核改革以来的各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总评成绩及各分项成绩的变化趋势来看(见图2),随着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定量考核、过程化考核的不断实施,学生越来越重视课程全过程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各项成绩在早期回落后总体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也反映了《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改革对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改革项目研究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新型教学形态相适应,在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总评成绩组成比例的调整、职业道德与职业标准的引入、期末考核题库及考试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初步实现了专业课程考核信息化、过程性、学生参与性等目标,为学生人数较少的地质类专业课程考核改革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为新形势下大量工科小众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邹燕,冯婷莉,赵一凡,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0,(1):58-60.
  [2]谭爽.指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9,(6):51-53.
  [3]罗三桂,刘莉莉.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71-74.
  [4]朱世发,朱筱敏,董艳蕾,等.野外地质教学实习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107-108.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伴随着整体社会进程出现,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杭州市作为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探索以协同治理理论为指引,“目标协同、主体协同、制度协同”三个维度扎实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以期形成最优治理绩效,为全国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贡献“杭州样板”。  关键词:新时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协同治
期刊
摘 要:《财政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困境亟待解决,而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为解决该困境提出了可行的方案,本文以《财政学》双重差分法知识点教学为例,探讨了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最后进行了教学反思。  关键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4.070  1 《
期刊
作者简介:孙琳(1992-),女,满族,辽宁丹东人,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本文阐述了农村开展思政课线上微信教学的必要性,基于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走进生活,走进教学,农村在展开线上思政课教学时存在一定的问题,硬件设备缺少等技术支持,务农等原因缺少家庭支持,网络普及等问题缺少社会支持。遵循教育公平的原则,为更好实现农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方应该协同合作,发挥微信平台的优势,
期刊
作者简介:李慧瑛(1995-),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2018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行为金融。  摘 要:系统工程已不单单是一门学科,而是作为交叉学科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能物流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是电子商务进入一个更新颖、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在该形势下,企业或是其他组织应该如何选择、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以实现自己的战
期刊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193080)。  作者简介:陈伟杰(1979-),女,汉族,山东日照人,博士,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不確定性决策、信用与风险评价。  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数据信息化呈现高度透明化,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也是愈演愈烈,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创新模式颠覆了企业
期刊
作者简介:罗振嘉(1995-),男,汉族,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历史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  摘 要:伴随着新航路开辟,来自新世界的新作物被引入旧世界,这些物种同时也进入了人类的生产体系。此时的东亚,人们仍然习惯性的生活在数千年以来形成的小农经济中,自给自足是其主要的经济特征。不过新世界的“种子”已经悄无声息地在了在东亚这片土地里种下了,逐步演变成东亚的前近代社会。  关
期刊
作者简介:王芳,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医药行业发展。  摘 要:本文在阐明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分析了劳动教育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实务》课程的融合路径,以期为劳动教育与更广泛的专业课程融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劳动教育;专业课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
期刊
摘 要:创新创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探究影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因素,本文以文案调查、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为主收集了相关数据,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内外部层面出发,将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的模块分为个人、家庭、高校、社会四大维度,通过探究以上变量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提供针对性的
期刊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绿色治理的低碳转型路径及政策组合创新研究”(19CGL043)。  作者简介:莫思思(1996-),女,汉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低碳转型;陈文婕(1986-),女,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低碳技术与技术创新管理。  摘 要:本文以2011-2019年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新能源企業的财政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三者
期刊
作者简介:文小平(1989-),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  摘 要:通过对湖南省3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官网搜索引擎优化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其在URL、TDK信息设置、内容优化以及内外链设建设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URL优化、优化TDK标签设置、重视内容优化和加强内外链建设的建议,从而提高百度权重和收录,提高自然排名,为搜索引擎营销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