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的画作被选作“国礼”送给外国领导人,他是画坛大师刘海粟的关门弟子,他被誉为当今中国最具升值潜力的画家,他就是著名画家张省。8年来,他执意无悔地埋头于广东增城市潜心作画、教学。究竟是什么,让一位著名画家与珠三角的一座小城结缘的呢?对于恩师刘海粟,张省又将讲述怎样的故事呢?
布莱尔执意与他相见
故事的场景转换到2007年11月的东莞松山湖,在顶级别墅锦绣山河,卸任的英国首相布莱尔身着深黑色西装,银蓝色领带,左胸前别着一朵红色蓓蕾。他在此作完内容为《中国和英国如何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的讲演后,饭都来不及吃,就饿着肚子赶往深圳,他的私人飞机在等他。
但就在停留东莞的短暂3个小时里,布莱尔却执意要见一个人,那就是画家张省。原来,东莞的企业家想赠送给布莱尔一幅画作,挑来选去,最终选中了画家张省的一幅中国画,《硕果累累》(画葡萄)。
“布莱尔见画以后非常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布莱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任三届的工党首相,我的画作《硕果累累》恰恰寓意了他的辉煌政绩,所以无论如何他都要见我一面。”两年以后,张省讲起这段经历依然兴奋异常。“当时我正在学校上课,没有丝毫心理准备,公安就来找我,把我带到了东莞。因为真的是太仓促了,所以与布莱尔见面时,我的西服领带都是公安临时借我的。”
布莱尔也不是第一个接受张省画作礼品的外国政要。1998年,美国总统访问中国期间,香港政府选择了张省的中国画作《春来江水绿如蓝》(画水乡古镇)和《渔舟晨曲图》(画锦溪五保湖),赠送给克林顿。
而较早一次扬名世界,是在1994年。张省的水墨画长卷《江南烟雨图》以73米的画卷长度创造了“世界最长的画卷吉尼斯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1985年,与列宁私交甚笃、因支持苏维埃政权而得名的“红色资本家”、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华时,将哈默画廊收藏的陈逸飞画作《双桥》作为礼物赠送给邓小平,陈逸飞由美国红回了中国,而那幅《双桥》,正是陈逸飞同张省在周庄写生时的作品。
中国最具升值潜力的画家
记者对照了一份业界流传的“2009年画作拍卖报价单”与一张由新加坡媒体发表的“1997年画作拍卖报价单”,其中,张省的恩师刘海粟的山水画拍卖价格从1997年的12万元每平方尺上涨到了2009年的20万元每平方尺,12年间上涨了66.7%。而张省的山水画从1997年的8000元每平方尺上涨到2.5万元每平方尺,上涨212.5%;花鸟画从1997年的5000元每平方尺上涨到今年的2万元每平方尺,上涨300%;书法价格由1997年的2000元每平方尺上涨到今年的3000元每平方尺,上涨50%;油画增值最快,从1997年的1.5万元每平方尺上涨到今年的8万元每平方尺,上涨433%,根据两份报价的对比可见,张省作品在12年间的增值幅度超过了恩师刘海粟与启功等大师之作。
画作屡次作为“国礼”相送,对张省画作未来的升值前景是个极大的利好,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张省始终坚信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强大艺术生命力,对于艺术的潜心修炼使得他的画作获得了更长久的价值。年三十晚上,张省醉心画画直至凌晨3点多,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似乎也未能扰乱他的“画魂”。
但张省的求艺之路并不平坦。据张省的父亲张自勤老人介绍,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错划右派、下放农村,张省15岁插队落户,“他(张省)在农村跟着妈妈,生活很艰苦。他就在放牛务农的间隙用铅笔画画,一步步全靠自己钻研摸索,可以说是自学成才的,后来以一幅刘少奇像‘一画成名’,再后来才进入专门学校学习。”张省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景:“晚上我都是点着油灯画画,江南蚊子多,我就穿长衣长裤。”
对谈张省,绕不开的刘海粟
之后,就有了张省与恩师刘海粟(敬称为“海老”)的一段师徒之缘。在张省老家昆山的张省美术馆中,可以见到张省对老师刘海粟行“跪拜礼”的照片。
刘海粟夫人夏依乔曾亲笔手书了“一代传人”四个字给海老的关门弟子张省,这被认为是张省传承刘海粟衣钵的最有力证明。而张省笔下的《江南烟雨》始终是海老眼中最美的江南。“我自幼就生长在江南水乡,我不但见惯了那里的风景,更熟悉那里的文化和人情。”刘海粟大师去世之后,由于遗产继承与分割、刘海粟传记《沧海》中的事实真伪等问题,刘海粟的子女屡次对簿公堂,刘海粟子女与传记《沧海》的作者简繁(自称是刘海粟唯一的研究生,现在北美)的笔墨论战也至今不休。但同为刘海粟弟子的张省始终远离这些利益纷争,在增城与画为伴八载春秋。
关于外界传言的刘海粟曾将其一批珍贵画作赠送给关门弟子一事,张省坦言,自己的确持有刘海粟画作多幅,且俱为上乘珍品。“许多收藏家和拍卖行找我,想让我出卖画作,都被我回绝了。这些画我会捐给国家,老师留下来的一张纸我都不会卖。”
不仅如此,张省把出游、办展、交流得到的名人字画,加上重金收购的刘海粟、钱钧匋、赵朴初、沙孟海、程十发、李苦禅众多大师的作品以及自己各时期代表作,捐赠给了家乡昆山锦溪,建立了张省美术馆。
谈到恩师刘海粟,张省说自己始终本着谦虚、好学、忠诚、低调的态度来处理师徒关系,也因此得到了海老的赏识。有一次,一个企业家找到张省,想托张省向海老求画,10万元一幅。海老答应了,谁知当张省把画交给企业家时,这位商人却变卦了,表示说没有10万,只有8万。张省心想,若是交8万给老师,会不会有私吞的嫌疑?于是,他自己筹了2万,一共10万交给老师。日后,那位企业家见到海老,说:“我10万改8万,出尔反尔,您依然给我画,真是千恩万谢。”海老听得一头雾水,只好叫来张省问清楚。真相大白之后,刘海粟与张省情同父子,毫无芥蒂。
“画坛内情”,他并不讳言
对于当今画坛的某些乱象,张省并不讳言。“像某些画家,寥寥几笔,不知何意,就卖几百万,比明清书画还要贵,简直是印钞机一样。但谁都知道他们的画的价值不可能高过明清书画。”
中国画家的国际影响力往往是这个画家作品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但是很多“国际影响力”是炒作出来的。“很多画家,出国走一圈,回来就名扬天下了。但他出国并不是去学画,是去刷盘子、浇沥青了。这种盲目的崇拜太多了。”当谈到近期一些中国当代年轻画家的作品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价格变化极大的时候,张省认为:“其实那些画的价值还有待考察,它们在艺术技法上并非十分纯熟,很多都是炒出来的。而且这里边,有一种西方的错误价值导向的问题,有些外国机构,就是故意把中国那些画得并非最好的画抬得很高,然后年轻的中国美术学习者就会一窝蜂地去学那些画,真正好的、传统的东西被丢到了一边。”
在艺术品收藏中,真品与赝品的鱼龙混杂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例如齐白石大师,科学计算,他一生的绘画产量应该在5万幅左右,但现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博物馆、画廊、美术馆都自称拥有齐白石的画作,甚至某个博物馆就自称拥有上万幅。哪里来的这么多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学生临摹的。”
“宁舍奔驰豪宅,也难舍增城”
艺术造诣如此之深的大画家,为何会八年如一日远离大都市、远离故土、埋头教学于增城呢?这是记者一直怀有的疑问。当看到张省昆山家中的别墅照片之后,记者的疑问就更深了。
缘起是这样的,张省在一次画展上结识了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的董事长马云珍,马云珍对张省的作品甚为欣赏,就把张省引荐给了毛泽东的儿媳、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的院长邵华。在几次艺术交流之后,邵华与马云珍共同邀请张省在松田学院创办艺术系。于是,张省成为了松田学院艺术系的创办人,而且真正是从零做起,连教案都是他亲自撰写的。
这种选择本身是有代价的。张省虽然在老家昆山还有别墅,但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增城教学生,无法与妻儿团聚。“起初,妻子不同意我的选择,说如果我执意要来增城,她就把房子和奔驰都卖了。但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说服,她还是同意了我的选择。”
当布莱尔得知张省在松田学院教学时,大为惊讶。布莱尔觉得一名中国著名画家愿意投身到民办高等教育去培养更多人才,这是一种了不起的人生态度。
张省把增城视作第二故乡,把增城市长朱泽君视为“第二故乡的恩人”,增城市领导对人才的关怀也是促使他留下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被选为增城市政协常委,市领导甚至向张省问计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发展。“增城是小城市,但有大理想,先进的发展理念使得增城充满生机,如此有想法的市领导国内鲜有。”
张省坦言,选择留在增城教学,使他牺牲了一些经济利益,但他并不计较,“画家,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他就不计较金钱了。”去年,增城市政府为他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首日便卖出160余万元的画作。但张省将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小学。
“全国570多所院校,有那么多艺术系,但是我们的师资跟不上。松田学院艺术系的很多学生是奔着我而来的,我需要回报社会。”
初见张省时,恰好有电视台采访,希望拍一些他作画的镜头。镜头拍完了,但张省却停不下画笔,“画起来,我就不想停。”
布莱尔执意与他相见
故事的场景转换到2007年11月的东莞松山湖,在顶级别墅锦绣山河,卸任的英国首相布莱尔身着深黑色西装,银蓝色领带,左胸前别着一朵红色蓓蕾。他在此作完内容为《中国和英国如何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的讲演后,饭都来不及吃,就饿着肚子赶往深圳,他的私人飞机在等他。
但就在停留东莞的短暂3个小时里,布莱尔却执意要见一个人,那就是画家张省。原来,东莞的企业家想赠送给布莱尔一幅画作,挑来选去,最终选中了画家张省的一幅中国画,《硕果累累》(画葡萄)。
“布莱尔见画以后非常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布莱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任三届的工党首相,我的画作《硕果累累》恰恰寓意了他的辉煌政绩,所以无论如何他都要见我一面。”两年以后,张省讲起这段经历依然兴奋异常。“当时我正在学校上课,没有丝毫心理准备,公安就来找我,把我带到了东莞。因为真的是太仓促了,所以与布莱尔见面时,我的西服领带都是公安临时借我的。”
布莱尔也不是第一个接受张省画作礼品的外国政要。1998年,美国总统访问中国期间,香港政府选择了张省的中国画作《春来江水绿如蓝》(画水乡古镇)和《渔舟晨曲图》(画锦溪五保湖),赠送给克林顿。
而较早一次扬名世界,是在1994年。张省的水墨画长卷《江南烟雨图》以73米的画卷长度创造了“世界最长的画卷吉尼斯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1985年,与列宁私交甚笃、因支持苏维埃政权而得名的“红色资本家”、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华时,将哈默画廊收藏的陈逸飞画作《双桥》作为礼物赠送给邓小平,陈逸飞由美国红回了中国,而那幅《双桥》,正是陈逸飞同张省在周庄写生时的作品。
中国最具升值潜力的画家
记者对照了一份业界流传的“2009年画作拍卖报价单”与一张由新加坡媒体发表的“1997年画作拍卖报价单”,其中,张省的恩师刘海粟的山水画拍卖价格从1997年的12万元每平方尺上涨到了2009年的20万元每平方尺,12年间上涨了66.7%。而张省的山水画从1997年的8000元每平方尺上涨到2.5万元每平方尺,上涨212.5%;花鸟画从1997年的5000元每平方尺上涨到今年的2万元每平方尺,上涨300%;书法价格由1997年的2000元每平方尺上涨到今年的3000元每平方尺,上涨50%;油画增值最快,从1997年的1.5万元每平方尺上涨到今年的8万元每平方尺,上涨433%,根据两份报价的对比可见,张省作品在12年间的增值幅度超过了恩师刘海粟与启功等大师之作。
画作屡次作为“国礼”相送,对张省画作未来的升值前景是个极大的利好,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张省始终坚信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强大艺术生命力,对于艺术的潜心修炼使得他的画作获得了更长久的价值。年三十晚上,张省醉心画画直至凌晨3点多,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似乎也未能扰乱他的“画魂”。
但张省的求艺之路并不平坦。据张省的父亲张自勤老人介绍,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错划右派、下放农村,张省15岁插队落户,“他(张省)在农村跟着妈妈,生活很艰苦。他就在放牛务农的间隙用铅笔画画,一步步全靠自己钻研摸索,可以说是自学成才的,后来以一幅刘少奇像‘一画成名’,再后来才进入专门学校学习。”张省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景:“晚上我都是点着油灯画画,江南蚊子多,我就穿长衣长裤。”
对谈张省,绕不开的刘海粟
之后,就有了张省与恩师刘海粟(敬称为“海老”)的一段师徒之缘。在张省老家昆山的张省美术馆中,可以见到张省对老师刘海粟行“跪拜礼”的照片。
刘海粟夫人夏依乔曾亲笔手书了“一代传人”四个字给海老的关门弟子张省,这被认为是张省传承刘海粟衣钵的最有力证明。而张省笔下的《江南烟雨》始终是海老眼中最美的江南。“我自幼就生长在江南水乡,我不但见惯了那里的风景,更熟悉那里的文化和人情。”刘海粟大师去世之后,由于遗产继承与分割、刘海粟传记《沧海》中的事实真伪等问题,刘海粟的子女屡次对簿公堂,刘海粟子女与传记《沧海》的作者简繁(自称是刘海粟唯一的研究生,现在北美)的笔墨论战也至今不休。但同为刘海粟弟子的张省始终远离这些利益纷争,在增城与画为伴八载春秋。
关于外界传言的刘海粟曾将其一批珍贵画作赠送给关门弟子一事,张省坦言,自己的确持有刘海粟画作多幅,且俱为上乘珍品。“许多收藏家和拍卖行找我,想让我出卖画作,都被我回绝了。这些画我会捐给国家,老师留下来的一张纸我都不会卖。”
不仅如此,张省把出游、办展、交流得到的名人字画,加上重金收购的刘海粟、钱钧匋、赵朴初、沙孟海、程十发、李苦禅众多大师的作品以及自己各时期代表作,捐赠给了家乡昆山锦溪,建立了张省美术馆。
谈到恩师刘海粟,张省说自己始终本着谦虚、好学、忠诚、低调的态度来处理师徒关系,也因此得到了海老的赏识。有一次,一个企业家找到张省,想托张省向海老求画,10万元一幅。海老答应了,谁知当张省把画交给企业家时,这位商人却变卦了,表示说没有10万,只有8万。张省心想,若是交8万给老师,会不会有私吞的嫌疑?于是,他自己筹了2万,一共10万交给老师。日后,那位企业家见到海老,说:“我10万改8万,出尔反尔,您依然给我画,真是千恩万谢。”海老听得一头雾水,只好叫来张省问清楚。真相大白之后,刘海粟与张省情同父子,毫无芥蒂。
“画坛内情”,他并不讳言
对于当今画坛的某些乱象,张省并不讳言。“像某些画家,寥寥几笔,不知何意,就卖几百万,比明清书画还要贵,简直是印钞机一样。但谁都知道他们的画的价值不可能高过明清书画。”
中国画家的国际影响力往往是这个画家作品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但是很多“国际影响力”是炒作出来的。“很多画家,出国走一圈,回来就名扬天下了。但他出国并不是去学画,是去刷盘子、浇沥青了。这种盲目的崇拜太多了。”当谈到近期一些中国当代年轻画家的作品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价格变化极大的时候,张省认为:“其实那些画的价值还有待考察,它们在艺术技法上并非十分纯熟,很多都是炒出来的。而且这里边,有一种西方的错误价值导向的问题,有些外国机构,就是故意把中国那些画得并非最好的画抬得很高,然后年轻的中国美术学习者就会一窝蜂地去学那些画,真正好的、传统的东西被丢到了一边。”
在艺术品收藏中,真品与赝品的鱼龙混杂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例如齐白石大师,科学计算,他一生的绘画产量应该在5万幅左右,但现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博物馆、画廊、美术馆都自称拥有齐白石的画作,甚至某个博物馆就自称拥有上万幅。哪里来的这么多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学生临摹的。”
“宁舍奔驰豪宅,也难舍增城”
艺术造诣如此之深的大画家,为何会八年如一日远离大都市、远离故土、埋头教学于增城呢?这是记者一直怀有的疑问。当看到张省昆山家中的别墅照片之后,记者的疑问就更深了。
缘起是这样的,张省在一次画展上结识了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的董事长马云珍,马云珍对张省的作品甚为欣赏,就把张省引荐给了毛泽东的儿媳、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的院长邵华。在几次艺术交流之后,邵华与马云珍共同邀请张省在松田学院创办艺术系。于是,张省成为了松田学院艺术系的创办人,而且真正是从零做起,连教案都是他亲自撰写的。
这种选择本身是有代价的。张省虽然在老家昆山还有别墅,但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增城教学生,无法与妻儿团聚。“起初,妻子不同意我的选择,说如果我执意要来增城,她就把房子和奔驰都卖了。但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说服,她还是同意了我的选择。”
当布莱尔得知张省在松田学院教学时,大为惊讶。布莱尔觉得一名中国著名画家愿意投身到民办高等教育去培养更多人才,这是一种了不起的人生态度。
张省把增城视作第二故乡,把增城市长朱泽君视为“第二故乡的恩人”,增城市领导对人才的关怀也是促使他留下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被选为增城市政协常委,市领导甚至向张省问计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发展。“增城是小城市,但有大理想,先进的发展理念使得增城充满生机,如此有想法的市领导国内鲜有。”
张省坦言,选择留在增城教学,使他牺牲了一些经济利益,但他并不计较,“画家,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他就不计较金钱了。”去年,增城市政府为他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首日便卖出160余万元的画作。但张省将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小学。
“全国570多所院校,有那么多艺术系,但是我们的师资跟不上。松田学院艺术系的很多学生是奔着我而来的,我需要回报社会。”
初见张省时,恰好有电视台采访,希望拍一些他作画的镜头。镜头拍完了,但张省却停不下画笔,“画起来,我就不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