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罚款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手段在一些部门、领域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如踩坏草坪罚款20元、随地吐痰10元,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50元。这种罚款方式似乎有一定的道理,通过罚款,限制人们的不规范行为,从而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如果尤其作用于学生身上,那不禁就得打上个问号了。
据《中国青年报》披露:某省,某市部分中学把罚款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他们的管理条例有这样一些内容:在校内谈恋爱影响教学秩序的罚款50元,夜间男女溜达、未按时作息的罚款30元,违反学校纪律受到学校处分的罚款20元,不参加公益劳动的罚款5元,顶撞老师的罚款5元,随便扔废纸的罚款2元,说脏话的罚款2元,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的罚款2元。据统计,该市约有1/5的中学生存在滥罚款现象。有的班70%的学生受到罚款处理,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如不按时交纳罚款,按自动退学论处。
我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感同深受,曾经所在过的学校在管理教职工考勤制度,日常教学工作常规管理方面也有类似的罚款现象,如查一次不坐班扣30元,请事假一天扣20元,病假一天扣10元,上班迟到一天扣5元,少备课一节扣5元,少批改一本作业扣2元,在当时一个月收入仅有800元得情况下,这样的扣款程度人们的确难以承受。至此有的老师请假到校后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因此某章某节课的钱已经扣了,所以把某章某节掀过去不讲了,不指导了,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面对这些想象和做法,我一直在思索这些问题,罚款这一手段运用到学校管理中是否得当呢?我国学校管理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有行政方法、法规方法、目标管理方法、经济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激励方法等。
上述两种案例,都体现了在学校管理中运用到了经济方法这一管理手段,据说经济方法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法,它主要通过工作、津贴、奖金、罚款等物质刺激的方式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它的目的在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物质利益分配中平均主义倾向,从而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而罚款仅是经济方法中其中的一种方式,恰当合理的罚款可能会对学校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整顿了校分,扭转学校风气,然而,上述案例中盲目过“度”的罚款,已无视教职工身心特点,忽略了他们工作的特殊性,连续性性质,严重挫伤、压抑了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了学校事业的发展。我们说罚款并不是目的,而是更多采用激励的方法去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待遇,去激励他们从教的欲望,自觉认识自己行为涣散,纪律松弛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从而主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潜心教学,更好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体现一个学校无论是教育还是管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上述案例中罚款这一管理手段作用于有一定收入饿教职工来讲勉强说得过去,但是把它作用到学生身上真是苦不堪言,如果罚款就能解决问题的话,那我们的教师还用教书育人吗?
这种做法非常过分而且是错误的,学校是教育机关,以罚代教,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罚款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那样只会造成师生矛盾,不利于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管理方法要随着管理目的、管理内容、管理对象不同而灵活运用,对无经济收入的学生采取罚款措施,只会转嫁到家长身上,造成更重的经济负担。况且处于身心发展期的学生来讲,罚款这一手段还会造成他们认识上的“偏差”。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过错,而且还会造成“金钱是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错误思想误导。学生还是处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人,应该允许他们犯错误、改正错误、教育的本质是着眼于人的发展,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者都要用发展眼光去关注学生,以说服教育为主,使其提高认识水平,自觉纠正违纪行为,正视自己的错误。“强按鸡头不吃米”,我们不能用强制措施去勒令他们的行为,而要规定一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使之心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教师要做教育家,教育行政领导更应该是教育家,这样制定管理措施时,才能保证教育这艘航船的正确方向,使得教育本质功能得以发挥。过多的束缚,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会压抑学生的天性,只会阻碍学生健康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茁壮成长,趋向完美。罚款一手段忽视了对教育本身及教育本质的追问,割裂了教育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责任,新课改必然引发教育观念,教学管理模式,教育管理方法的变革,它追求的是科学而灵活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和谐的校园,我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创新科学的管理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着眼与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着眼于学生道德教育,健全的人格养成。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张华勇.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院规章制度的几点思考[J],科协论坛.2008.09.18.
[2]李战萧,赵夏冰.浅谈教师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标准[J],科教论坛.2010.03.21.
[3]张想良,文雯.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学素养,商情教育经济研究[J],2008.10.23.
[4]王一一,董思琪.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2009.12.24.
[5]肖毅,白冰.如何提高中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J],今日湖北.2008.09.12.
据《中国青年报》披露:某省,某市部分中学把罚款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他们的管理条例有这样一些内容:在校内谈恋爱影响教学秩序的罚款50元,夜间男女溜达、未按时作息的罚款30元,违反学校纪律受到学校处分的罚款20元,不参加公益劳动的罚款5元,顶撞老师的罚款5元,随便扔废纸的罚款2元,说脏话的罚款2元,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的罚款2元。据统计,该市约有1/5的中学生存在滥罚款现象。有的班70%的学生受到罚款处理,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如不按时交纳罚款,按自动退学论处。
我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感同深受,曾经所在过的学校在管理教职工考勤制度,日常教学工作常规管理方面也有类似的罚款现象,如查一次不坐班扣30元,请事假一天扣20元,病假一天扣10元,上班迟到一天扣5元,少备课一节扣5元,少批改一本作业扣2元,在当时一个月收入仅有800元得情况下,这样的扣款程度人们的确难以承受。至此有的老师请假到校后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因此某章某节课的钱已经扣了,所以把某章某节掀过去不讲了,不指导了,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面对这些想象和做法,我一直在思索这些问题,罚款这一手段运用到学校管理中是否得当呢?我国学校管理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有行政方法、法规方法、目标管理方法、经济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激励方法等。
上述两种案例,都体现了在学校管理中运用到了经济方法这一管理手段,据说经济方法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法,它主要通过工作、津贴、奖金、罚款等物质刺激的方式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它的目的在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物质利益分配中平均主义倾向,从而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而罚款仅是经济方法中其中的一种方式,恰当合理的罚款可能会对学校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整顿了校分,扭转学校风气,然而,上述案例中盲目过“度”的罚款,已无视教职工身心特点,忽略了他们工作的特殊性,连续性性质,严重挫伤、压抑了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了学校事业的发展。我们说罚款并不是目的,而是更多采用激励的方法去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待遇,去激励他们从教的欲望,自觉认识自己行为涣散,纪律松弛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从而主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潜心教学,更好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体现一个学校无论是教育还是管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上述案例中罚款这一管理手段作用于有一定收入饿教职工来讲勉强说得过去,但是把它作用到学生身上真是苦不堪言,如果罚款就能解决问题的话,那我们的教师还用教书育人吗?
这种做法非常过分而且是错误的,学校是教育机关,以罚代教,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罚款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那样只会造成师生矛盾,不利于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管理方法要随着管理目的、管理内容、管理对象不同而灵活运用,对无经济收入的学生采取罚款措施,只会转嫁到家长身上,造成更重的经济负担。况且处于身心发展期的学生来讲,罚款这一手段还会造成他们认识上的“偏差”。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过错,而且还会造成“金钱是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错误思想误导。学生还是处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人,应该允许他们犯错误、改正错误、教育的本质是着眼于人的发展,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者都要用发展眼光去关注学生,以说服教育为主,使其提高认识水平,自觉纠正违纪行为,正视自己的错误。“强按鸡头不吃米”,我们不能用强制措施去勒令他们的行为,而要规定一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使之心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教师要做教育家,教育行政领导更应该是教育家,这样制定管理措施时,才能保证教育这艘航船的正确方向,使得教育本质功能得以发挥。过多的束缚,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会压抑学生的天性,只会阻碍学生健康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茁壮成长,趋向完美。罚款一手段忽视了对教育本身及教育本质的追问,割裂了教育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责任,新课改必然引发教育观念,教学管理模式,教育管理方法的变革,它追求的是科学而灵活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和谐的校园,我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创新科学的管理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着眼与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着眼于学生道德教育,健全的人格养成。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张华勇.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院规章制度的几点思考[J],科协论坛.2008.09.18.
[2]李战萧,赵夏冰.浅谈教师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标准[J],科教论坛.2010.03.21.
[3]张想良,文雯.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学素养,商情教育经济研究[J],2008.10.23.
[4]王一一,董思琪.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2009.12.24.
[5]肖毅,白冰.如何提高中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J],今日湖北.200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