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被害人犯罪之非犯罪化问题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虽然关于无被害人犯罪的立法源远流长,但是对无被害人犯罪的研究成果稀少。笔者以辨证和实证的理论研究方法作指导,在剖析无被害人犯罪概念的基础上,就无被害人犯罪的刑法学基础和无被害人非犯罪化的依据进行分析,认为对于无被害人犯罪存在着非犯罪化和犯罪化的两种刑事立法政策,当前,“权利保障论”已成法学的“视窗”,人权观念也已深入人心的国情,我们完全有条件进行一定程度的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因此,探讨我国无被害人犯罪的刑法的基础以及其非犯罪化就变得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法益;谦抑
  一、无被害人犯罪概述
  1、无被害人犯罪的定义
  1965年,美国学者埃德温·舒尔首次提出了“无被害人犯罪”的概念,但迄今为止,学者之间就无被害人犯罪的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认为无被害人犯罪的定义应该为:基于当事人特别是成年人之间的合意或自愿而为,一方当事人(通常是事实上的被害人)不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或甘愿受到伤害但非当事人认为他们受到了伤害,因此没有当事人愿意向司法机关投诉的行为。
  2、无被害人犯罪的特征
  笔者认为无被害人犯罪的特征是:(1)当事人为此类行为是基于自愿或合意。(2)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关系不确定。(3)此类行为大都违反民众基本的道德感。(4)此类行为多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且无当事人举报,因此难以发现且证据难收集。(5)此类行为犯罪黑数高,且通常具有派生性。
  3、无被害人犯罪的分类
  笔者认为,无被害人犯罪原则上应该包含:(1)性犯罪方面有通奸、鸡奸、反自然性交等;(2)生命身体方面有自杀、堕胎、安乐死、吸毒等;(3)社会善良风俗方面有卖淫、赌博、传播淫秽物品、聚众淫乱等;(4)其它行为,如高利贷等。同时,笔者认为,无被害人犯罪在未来会呈现出反传统道德性,虚拟性,超意识潮流性这样一个发展趋势。
  二、无被害人犯罪的刑法学基础
  1、非犯罪化思想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作为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时对刑事立法起指导作用。但在我国漫长的立法历程中,非犯罪化思想一直缺席。重犯罪化的立法思想带有极大的缺陷:导致罪名繁多,造成司法机关在浩繁的法条面前束手无策,刑法体系混乱,无法协调。因此,非犯罪化的刑事立法政策应该受到其应有的重视。况且,由于时代的发展,一定的现实背景和哲学基础为非犯罪化思想逐渐流行提供了可能,。在当前我国提倡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不能以此为幌子而把犯罪化思想作为立法的原则,由此定会侵占公民合法的活动空间,从而违背依法治国的目的。我们应正视非犯罪化背后蕴涵的先进理念,通过非犯罪化为市场经济的完善提供法律支持。
  2、法益保护思想
  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在刑法理论中,法益的概念主要有方法性法益概念、现实性法益概念和宪法性法益概念三种类型,由此形成三种不同的实质的犯罪概念。规范违反说认为刑法规范的实质是社会伦理规范,所以,刑法规范的实质是违反刑法规范背后的社会伦理规范,与法益侵害说相比,规范违反说则更重视对伦理秩序的维持。笔者认为,应坚持法益侵害说。原因在于规范违法说有许多方面的不确定,如规范违反说将行为的违反伦理道德性作为违法性的依据,有损罪刑法定原则,不利于司法实践,也与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相去甚远,无法实现刑法的正义。而无被害人犯罪,即是指这些行为没有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侵害或威胁,虽然这些行为有违伦理道德。
  3、刑法的谦抑思想
  谦抑性作为刑法的一个优良品质,是为了限制刑法随意干涉公民私领域的做法而存在的。笔者认为谦抑原则不只能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发动,更是指导刑事立法--犯罪化的原则。继续张扬刑法谦抑理论,充分认识刑法补充性、最后手段性的特点,本着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相统一的宗旨,对于科学界定我国的“犯罪圈”和设置合理的刑法体系,更好发挥刑法的积极作用,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无被害人犯罪之非犯罪化的依据
  1、刑法经济性观念与执法资源的稀缺
  “如果将一种活动打上不经济的烙印,那么它的存在权利就不仅受到怀疑,而且是遭到有力的否定了”。每一种社会控制方式的运行都需要付出经济成本,刑罚也不例外。首先,从经济层面上看,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若对一些情节显著轻微的无被害人犯罪都彻底地发动刑事司法程序,显然不符合节俭、经济执法的原则,造成无谓的浪费。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如今重大刑事案件呈出不穷的情况下应集中执法力量来应付,而不应不考虑执法的效率在对付无被害人犯罪方面支出过多。其次,从思想层面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的道德观念尤其是性道德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莫说许多朴实的民众都能从内心上对无被害人犯罪习之为常,即使在一些法律专业人员那里也并不被认为其有社会危害性而无法从中找出犯罪的特征。故此,笔者认为,从以上两方面进行考量,对无被害人犯罪应予以除罪化。
  2、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结合起来,强调法律适用中的社会价值考量,成为我国当代司法的应有之义和显著标志。宽严相济是我国基本刑事政策,其突出强调的是对犯罪人的轻缓,宽宥。而对无被害人犯罪而言,从宏观意义上讲,它应当属于“宽”的范畴。无被害人犯罪大都是违反道德、宗教规范的犯罪,基于人的本性或行为人的意愿实施的。而我国区分轻重的标准主要是对社会的危害,而无被害人犯罪的危害性并不明显。故此,笔者认为,对我国的刑法规定的无被害人犯罪应当非犯罪化。如现阶段条件不成熟,在处理无被害人犯罪时,刑法应当尽可能的轻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效果,而判处轻缓的刑罚,同样体现了法律效果,现阶段通过对无被害人犯罪的定罪和轻缓判决,能够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3、犯罪化的负面影响
  刑罚的价值呈现多元性,具有三方面天然负价值即不经济性、干涉性,及情感创伤。犯罪化和刑罚圈的范围过宽,刑法泛化,刑罚触角延伸得过长,必然导致如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所称的“刑事法规的肥大症” 或耶林所担忧的“无可忍受的刑法上的通货膨胀”,其后果必然是法令滋彰,国家刑罚权任意扩张,人民动辄得咎。目前,有的学者认为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正不断冒出新型的犯罪,因此立法上主要的任务是犯罪化,而不是非犯罪化。1笔者认为这种看法不适合无被害人犯罪的领域。对于无被害人犯罪来说,至关重要的是非犯罪化。
  四、结语
  人们信仰上帝、信仰佛祖、信仰党派,刑法也有自己的信仰。刑法的信仰是使伤天害理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伸张正义,让社会秩序良性运行。诚然,有的无被害人犯罪是社会机制造成的,但大部分无被害人犯罪只是行为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选择,虽然它滑出了正确的轨道,但并没有直接侵害他人的利益。因此,刑法无权干涉,也无法干涉,毕竟刑法的任务不是建立公民的信仰。
  【参考文献】
  [1]张远煌.犯罪学原理[M].法律出版社,2001:115.
  [2]王恩海.无被害人犯罪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9:84.
  [3]张明楷.法益初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05-206.
其他文献
【摘 要】中日钓鱼岛问题有着较为复杂的历史根源,牵涉到国家领土主权问题。在国际交往中难免会有各种原因导致争端。解决争端的方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入手浅谈钓鱼岛问题。  【关键词】中日钓鱼岛;国际争端  一、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一)国际争端的定义  两国相交,除了共同利益,必然也存在着利益、主张甚至对客观事实认识等方面的矛盾和差异,因此就会产生国际争端。尤其是涉及经济、政治、
期刊
【摘 要】老子是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的创始人。他的哲学以自然之道为基础,以无为之术为根本。与儒家提倡积极用世的思想不同,老子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它强调“以反求正”,站在“否定”的立场观察世界,用“反”的眼光看待世界,处理人生问题。此处的“反”从词义来看有两重含义:相反与返回。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有相反相成与返本归根的内涵。老子“反”所蕴含的辩证方法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语言符号在形成之初是任意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因此,经过约定之后的音义关系又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新词的音、义构成,就往往要受到原有词语的制约和影响。也就是说,新词与原有词语之间,在声音和词义上往往具有一定联系,这种联系的表现就是“声义相因”,即意义相通,语音相近,声训正是基于此而产生的。声训作为三大训诂方式之一,萌芽于先秦,兴盛与汉代,清代得到进一步发展,至近
期刊
【摘 要】《悲剧心理学》是朱光潜留学法国的毕业论文,也是我国现代第一部研究西方悲剧理论的专著。这本著作在对各种西方悲剧快感理论批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融汇中西,折衷调和”的创新性见解。朱光潜的悲剧观强调欣赏者的主动参与,站在独特角度,探求欣赏者的心理反应,无疑是一大创新,但其站在审美经验里所谈及的审美体验,也与现实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本文主要从悲剧快感和悲剧精神两个方面探讨朱光潜的悲剧美学观。  【
期刊
【摘 要】理论这词儿,能从好些个方向看它。这话是说,从这一方向看跟从那一方向看,看到的样貌多半不一。要是愿意,您能从小学那会儿学的那套算术看它。又,您能从中学那套物理也好,生物也好看它。特别地,您能从打小学说话,再到学语文,学英语那套看它。从这些个方向看,最好说,看到的理论样貌满不一样。眼下多半就算术理论,语言学理论,物理学理论建构方式间的交织处对科学理论这一概念作一澄清。  【关键词】算术;物理
期刊
【摘 要】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界里的我们,常常会忽视西方哲学而只看重科学,但是西方哲学和科学是必不可分的两个部分,科学离不开西方哲学,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两个方面来看,可以看出科学是由哲学中脱离出来的,哲学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科学也在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哲学观点的进步性和正确性,所以二者相辅相成,如果只是着眼于眼前科学带给我们的感动,那么缺少了哲学的科学就像是缺了水的鱼,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以巧妙的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丰富的活动形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亲和的人格魅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等都是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要素。  【关键词】英语教学;兴趣;导入;和谐  创建高效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向45分钟要效益,帮学生在课堂上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减轻学生课后的课
期刊
【摘 要】据相关某机构统计:新加坡近十几年一直位列亚洲地区廉洁政府排行榜第一位,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七名。新加坡在行政监察体制方面取得巨大成绩,通过分析学习新加坡行政监察体制,汲取其中的优秀成分弥补我国行政监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善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维护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新加坡;行政监察;借鉴  一、新加坡行政监察体制  (一)独立的组织  局长由内阁总理直接管
期刊
【摘 要】克罗齐的美学基本观点,众所周知,他认为直觉可以和表现、创造、形式划等号,他的美学思想是围绕着这个等式展开的。他否定客观现实,于是就说直觉表现情感。要了解克罗齐的美学,我们首先要了解他的哲学思想。他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哲学的基础之上的,克罗齐在哲学上的成就很重要,这是无可质疑的,他集合了康德的先验综合说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组成心灵活动的两度四阶段,以及美真益善四种价值内含。  【关键词】直觉;
期刊
【摘 要】知识产权法理论庞杂、政策性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管理水平,对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从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未建立商标间接侵权制度,就市场在商标侵权中的帮助作用及其责任的认定,在某些方面如注意义务的来源、责任的承担方式等问题尚无定论,亟需厘清其法律权利义务,准确界定市场定位,实现商标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