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既能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前的数学“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
【关键词】学生,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既能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前的数学“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意向品质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性基础上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知识的海洋中,只要你想去揭开知识的神秘面纱,那么你就必须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长此以往,逐步形成思维意向。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知识和思维的最近结合点,充分利用教材和现实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和资源,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应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得学生自己想去探求问题的根源,从而积极主动的把知识熔入自己的思维进行提炼,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敢于自由的想,大胆的说;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有效地使学生的思维意向品质逐步得到培养。
2.在形象思维的平台上开展逻辑思维训练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初始阶段是从动作开始的,也就是说儿童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事物为依托而逐步发展过渡到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思维的起点,作为小学阶段,形象思维还是占主体地位,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思维方式训练的一个关键时期,小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些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表象,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时候,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以教、学具(实物、图形、课件等)的演示或情境的展示等手段通过具体形象思维这个平台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创设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个性思维分析能力
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合作探究,齐心协力,共同研讨解决问题,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可能都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伙伴来共同探讨商量解决,更多的是要靠我们自己独立去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然后可以去征询别人的意见来印证调整自己的思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通过材料产生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
比如我们在教学实际应用题时,在学生获得数据信息后不要忙着让学生动笔,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在学生个体已形成初步的思维路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使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选择最佳的计算方法。所以,在学生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创设个性思维独立发挥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个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潜力,让学生个体在获取的信息条件的基础上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独立解答,充分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
4.注重合作学习,互补个性思维盲区
常人在思考问题时总难免会出现思维的盲区,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能考虑的百密而无一疏。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同样如此,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显得很薄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集体交流,共同思维,共同创新。比如在观察情景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往往对于同一道题会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我们学生是否都能把这些方案都想到呢?那就不一定了,可能有的学生能想到几种,有的学生能想到一种,也有可能有同学根本找不到解答问题的方法。那么在这个时候,合作学习就显得很重要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个人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取多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开阔学生的思维广度。在多向交流中,自己可以听取本小组乃至其他小组成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他人优秀的解题策略,汲取别人先进的思维方式方法。同时可以把自己的思维方式讲述给你的小组成员听,让他们对你的解题策略和思维方式进行评价,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更进一步的校正,弥补个性思维的局限,拓展思维空间,使得彼此的思维方式在合作探讨的基础上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在教学过程多向(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上,最大限度的弥补个性思维盲区所造成的不足。
5.注重思维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发散思维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更谈不上思维的求异和创新。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探索问题的解答方法,产生尽可能多、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策略。把学生思维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引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强化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以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增强思维的密度,使学生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总之,数学教学就是开发、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过程,是学生以思维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寅生.《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ZK)〗
【关键词】学生,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既能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前的数学“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意向品质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性基础上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知识的海洋中,只要你想去揭开知识的神秘面纱,那么你就必须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长此以往,逐步形成思维意向。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知识和思维的最近结合点,充分利用教材和现实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和资源,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应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得学生自己想去探求问题的根源,从而积极主动的把知识熔入自己的思维进行提炼,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敢于自由的想,大胆的说;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有效地使学生的思维意向品质逐步得到培养。
2.在形象思维的平台上开展逻辑思维训练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初始阶段是从动作开始的,也就是说儿童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事物为依托而逐步发展过渡到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思维的起点,作为小学阶段,形象思维还是占主体地位,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思维方式训练的一个关键时期,小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些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表象,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时候,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以教、学具(实物、图形、课件等)的演示或情境的展示等手段通过具体形象思维这个平台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创设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个性思维分析能力
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合作探究,齐心协力,共同研讨解决问题,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可能都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伙伴来共同探讨商量解决,更多的是要靠我们自己独立去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然后可以去征询别人的意见来印证调整自己的思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通过材料产生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
比如我们在教学实际应用题时,在学生获得数据信息后不要忙着让学生动笔,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在学生个体已形成初步的思维路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使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选择最佳的计算方法。所以,在学生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创设个性思维独立发挥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个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潜力,让学生个体在获取的信息条件的基础上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独立解答,充分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
4.注重合作学习,互补个性思维盲区
常人在思考问题时总难免会出现思维的盲区,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能考虑的百密而无一疏。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同样如此,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显得很薄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集体交流,共同思维,共同创新。比如在观察情景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往往对于同一道题会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我们学生是否都能把这些方案都想到呢?那就不一定了,可能有的学生能想到几种,有的学生能想到一种,也有可能有同学根本找不到解答问题的方法。那么在这个时候,合作学习就显得很重要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个人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取多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开阔学生的思维广度。在多向交流中,自己可以听取本小组乃至其他小组成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他人优秀的解题策略,汲取别人先进的思维方式方法。同时可以把自己的思维方式讲述给你的小组成员听,让他们对你的解题策略和思维方式进行评价,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更进一步的校正,弥补个性思维的局限,拓展思维空间,使得彼此的思维方式在合作探讨的基础上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在教学过程多向(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上,最大限度的弥补个性思维盲区所造成的不足。
5.注重思维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发散思维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更谈不上思维的求异和创新。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探索问题的解答方法,产生尽可能多、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策略。把学生思维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引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强化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以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增强思维的密度,使学生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总之,数学教学就是开发、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过程,是学生以思维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寅生.《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