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社会飞速发展以及场景时代的到来,南京市三牌楼小学开展了“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其教学主张是:链接场景、创设场景,让儿童成为场景学习的感知者和建构者;在场景中,激活、创生、引领儿童攀登思维高峰;让情感伴随儿童场景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场景学习,孕育学习的发现者与探索者。通过创新学习机制、重构学习环境、变革学习方式等实践策略,点燃儿童思维,开展场景学习,实现教学变革。
关键词:场景时代;儿童思维;场景学习;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B-0017-06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儿童思维多样化发展,南京市三牌楼小学自1998年起就开始注重“儿童思维”的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21世纪初,我校又聚焦于“儿童思维”与“场景”关系的探索。2010年,我校正式开始进行“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场景学习的时代背景与内涵
随着互联网 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移动技术、云技术等新的技术手段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南京市三牌楼小学提出了“场景学习”的理念,开始积极进行“场景学习”的校本探索。
从学习的角度看,场景一定是用来学习的。场景一定是有学习者置于其中的;场景是有学习时空的,与环境相融的;场景是在学习中真实发生的,是具有“动感”的。学习的场景,可以物型呈现,可以“具体画面”呈现,可以数字化呈现,也可以特定过程呈现。场景学习,是学习者把学习内容嵌入到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实践系统。包括三层含义:在场景中学习(场景成为载体);通过场景来学习(场景作为工具);场景本身就是学习(建构场景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二、场景学习的教学主张
基于儿童学习和思维科学的理论,特别是互联网 的创新视野,反思我校“小小探索者”“课堂思维高峰”等特色研究实践,在完整性学习理念的基础上,我校提出了“场景学习”的概念,形成了“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的教学主张。
学习,就是学会思维。儿童思维有其独特的经验、基础,需要激活、唤醒与鼓舞,此过程谓之“点燃思维”。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就是要以点燃儿童思维为主旨而展开场景学习,就是要让点燃儿童思维贯穿于场景学习的始终。
针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问题,我校由建构学习场景走向场景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与丰富相关的理论见解,并逐步生成一系列新的理念,更好地指导实践。其主要认识是:场景学习为儿童搭建了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真正关联的桥梁,搭建了思维与情感真实融合的桥梁。教师要为儿童的场景学习,提供适切的教学支持。儿童既是场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场景学习的建构者,场景学习的过程也是场景建构的过程。校园建设应当具有儿童场景学习的新视角,校园应当成为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新时空。我们的教学主张是:
1.链接场景、创设场景、让儿童成为场景学习的感知者和建构者
符号世界在儿童生活中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常常把儿童的学习束缚在符号世界(文本世界)中,使学习与生活相隔离,儿童的学习缺少“现场感”与“创生感”,因此导致儿童学习枯燥,缺乏自主能动性。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解决的方法是让学习链接场景,为学习创设场景,让儿童成为场景学习的感知者和建构者。在学习场景建构中,教师应巧妙地寻找链接点,设计链接,实施链接,达成链接,为点燃儿童多样化思维铺路搭桥,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思维链接,为知识点找出多方联系,为自己掌握的知识编织一张多向度、多层次、具有内在联系的大网。
为点燃儿童多样化思维,我们建构四种场景来帮助发展儿童思维。1.课堂。这是儿童最基本的学习场景,我们梳理各科教材中“知识”背后的“场景”元素,使用“再现”“借用”“转化”“改造”等策略,使“场景”得以还原,让知识“保鲜”;2.场馆。包括学校的“场景学习”教室、少儿思维科学体验馆等;3.家庭和社区,包括博物馆、高校等社会公益场所。适当利用好家庭社区资源,给儿童学习生活增添新鲜度和广阔性;4.E时空。互联网不但可以再现真实场景,而且可以创造“真实”场景,对于当今儿童走向实践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学习场景建构中,教师充分挖掘和运用知识间的相似、接近、相反等方面的联系,寻找思维过渡的链接点,帮助学生进行思维链接,激活学生头脑中既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地有序推进,使儿童的学习思维进入最佳化状态,从而最精彩、最有效地参与学习。
2.在场景中,激活、创生、引领儿童攀登思维高峰
知识是思维的产物,又是思维的载体。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常常过多关注知识的本身,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对蕴涵在知识中的思维的重视,缺少对学习知识中儿童思维的重视。“见知不见人”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们的解决方法:一是建构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复杂性的学习场景,让场景充满思维的含量,让儿童思维充满挑战。二是在场景学习中,以问题、冲突、链接等策略激活儿童思维,引领儿童登攀思维的高峰。所谓“高峰”,是指学习场景诸多教学环节中最精彩、最动人、最有效地实现场景学习任务的时段。当学习场景中思维高峰出现时,师生会产生共鸣,学生的精神会振奋起来。此时他们的兴趣浓厚,思維活跃,情感迸发,有利于场景学习目标的达成。
在场景学习中,思维高峰可能出现一次,也可能出现多次。每次思维高峰的深度、广度和密度,因学生学习思维表现个体差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场景学习思维高峰是一种体验,一种发之于心灵的深刻体验;是思维的一种状态,一种活力四射的思考状态;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认知境界。“场景学习”的关键突破就是:在课堂中丰富思维高峰体验,让思维燃烧起来。学生攀登思维高峰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求索的过程。求索课堂中的教师行动,最重要的就是创设课堂思维高峰,激活、创生、引领孩子,支持孩子攀登思维高峰。 学校将课堂教学经验与思维教学研究加以结合,加大力度进行课堂思维高峰的研究,形成课堂思维高峰的“五点”促进策略:创设思维的情趣点,激活学生思维;紧扣思维的冲突点,引导思维碰撞;寻找思维的链接点,促进思维开放;利用思维的发散点,培养求异思维。抓住思维的触发点,引燃思维的爆发。
我校的研究,明晰了“头脑处于发现的状态应当是思维的高峰状态”,课堂中应让儿童处于自主的、积极的、紧张的探索和发现的状态,也许小学儿童还“发现”不了什么,但处于发现状态已然是一种最佳的学习体验。我们的研究,总结出从情趣、链接、冲突、发散、品鉴、建构六个方面引领儿童走向思维高峰的经验,创造出课堂教学的新样态。课堂,成为儿童思维燃烧的重要场景。
3.让情感伴随儿童场景学习的全过程
在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出现“就认知育认知,就思维育思维”的倾向,导致思维教学的机械性和冷漠性。其实,思维总是与情感连在一起的,思维过程必然有情感伴随。场景学习,恰恰是回归了思维与情感的整合。儿童进入场景,就能感觉到真实生活的温度,真实世界的温度。在场景学习中,就能感受到知识的温度,思维的温度,友伴的温度。儿童不仅是场景学习的实践者,而且是场景学习的建构者。师生共同建构场景学习,儿童的情感体验会更加深刻。
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一方面要关注儿童的思维情感,让场景有温度,让学习有温度,让儿童的思维有积极的情绪伴随;另一方面,要关注儿童的思维高峰,及时引导和激励,让其经历思维高峰到来的感受与体验。
例如,我校许晨老师在教授苏教版语文《鞋匠的儿子》这一课时,通过两个场景的创设,让孩子们的表达与情感伴随。场景1:模拟参议院情景,让学生体会“当林肯站上演讲台时”,众参议员的内心想法,从而与后文林肯的不卑不亢、宽容大度形成对比,深刻感受人物魅力。场景2:创设林肯反对国家分裂演说时的“群众”情景,让学生代入到当时的美国普通民众角色中,体会林肯作为总统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与上文形成呼应,感受到林肯的“最有作为”。教师贴近文本主题,深化了文本内容,让学生们从林肯的演说里建构人物形象,体会语言描写的精妙,同时能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代入,获得一份触动心底的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及魅力,真正理解林肯的“最有作为”。
儿童的场景学习理应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场景学习中对思维的情感表达,需要教师负起责任,准确地把握场景的情感要素的性质,与儿童情感的真实情况,两者应当吻合,实现共振体验。
我们所倡导的“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是在一定时空背景下实现主体主动参与、重视儿童的感受与体验,有思维介入,同时有情感伴随的思维发展。有温度的思维,伴随着场景中主体思维发展的全过程。这是参与者深度参与场景学习的表现。
4.通过场景学习,孕育学习的发现者与探索者
影响教学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我们比较重视教学过程,可能出现“就教学论教学”的偏向;另一方面,学校建设和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环境、设施、资源进一步完备,可能造成资源、环境与思维教学的脱节,甚至分割现象,导致发展儿童思维缺少载体,课程建构不完整等现象发生。
因此,我们自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以场景学习培育美好的学习生态,积极促成学生由被动旁观者角色向主动参与者角色的转变,让儿童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场景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场景中,与场景互动,与场景中的资源互动,与其他参与者互动。在学习比较抽象知识的时候,鼓励儿童自己在场景学习中唱响主角,能够自已主动用一系列充满情趣并有思维含量的学习场景进行助学,从而实现“在场”与“在思”的高度融合。
例如,我校周闵闵老师在执教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课时,课始,老师先创设了“去留签”的故事场景,制造矛盾冲突,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如果按照正常的抽签方法抽,奴隶必死无疑,奴隶的命运能改变吗?”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新知的兴趣与探究欲望逐步被激发,实现知识建构的目标。课中,又创设了摸球、抽纸牌等游戏场景,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充分体验了探究规律的方法。课快结束时,又让孩子们自已创设转盘定制的操作场景。“如果你是商场的老板,你会怎样设计转盘?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们将自己置身于“老板”的角色场景中,思考着有利于自己商场利益的转盘设计。这样的场景,紧密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亲身体验,成了学习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索者,既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新知,也提升了全面理性思考问题的意识。
场景学习基于儿童立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需适当地“导”,通过场景学习,给学生留足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充分提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过程中经历,在过程中学会,并亲身经历知识生成和发现的过程,展现认知发展,让学生达到会学的、成功的学习境界。
三、场景学习的实践策略
在场景学习的实践中,我校努力实现“场景学习”的理性跨越,将“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不断向深处推进。
一方面,我们努力弄清场景学习与情境学习的不同。我们深入学习情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借鉴中创新,我们认为:场景学习更具象化,更突出让儿童“在场”;场景学习,不只是通过场景进行学习,而且强调场景就是学习,在场景中学习,师生共同构建场景学習;场景学习与思维串联起来,场景学习核心的问题是儿童思维发展;场景学习,十分关切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注重互联网思维及人工智能的新思维、新工具与新技术,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努力弄清场景学习与儿童思维的关系。(1)遵循儿童思维特点,顺应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建构场景,让场景具有思维的内涵。(2)在场景学习中,点燃儿童思维,让场景学习的过程成为儿童思维燃烧的过程。(3)在建构场景与场景学习中,让儿童发挥主体作用,使儿童成为场景及场景学习的建构者。学习、建构的过程就是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再一方面,我们努力弄清场景学习的关键环节与要素: 场景学习的特点:还原性,镶嵌性,互动性,综合性,激发性。
场景学习的要素:浸入,思维,操作,连接,情感伴随与表达。
场景学习的方式:发现学习,设计学习,服务学习,体验学习。
场景学习的教学支持:借用,模拟,设计,转换等。
场景学习的关键环节:创生场景,感性浸入,丰富连接,思维高峰。
场景学习的核心是思维的发展。思维应该成为场景学习贯穿始终的主线;场景学习下的思维激发是有温度的,是有情感伴随的,思维有高峰的价值取向,场景学习指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基于上述思考,针对现实问题和未来挑战,我们紧紧扣住“儿童思维”与“场景学习”,坚持不懈,艰苦探索,登攀一个又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台阶。
1.创新学习机制
我校研究儿童思维的高峰,研究点燃儿童思维的方法,促进儿童进入场景学习。2012年5月31日,我校正式成立了全国首个小学“钱学森班”。该班并非指某一个重点班和实验班,而是一个大概念的“钱学森班”,全校每位学生都是“钱学森班”的小小研究员。
我们让场景学习和点燃儿童思维课程化,开发了具有情感含量、思维含量、知识含量的钱学森班系列场景学习课程:金童话、金苹果、小飞罗、1 1、小问号、e时空等,编写了对应的校本学材,同时推动儿童各种学习方式变革。在指向“场景学习”的钱学森班系列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三进”(进课表、进课堂、进活动)和“四落实”(教材落实、課时落实、教师落实、评价落实)。在课程实施一年后,我校对同一课程分年级设立提出质疑,进行了“混龄编班”的改革,即全校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为“钱学森班求索课”,学生于期初针对六门课程进行选择,学校打破年级限制按“低中高年段”统一编班教学。
全校人人参与的“钱学森班”,物形鲜亮,内涵丰盈,课程创新,让每一个儿童成为小小探索者,在探索中发展了儿童良好的思维品质。
2.重构学习环境
环境不等同于场景。环境,有了人,有了人与环境的互动,人与人的互动,才是场景,才有场景学习。我校建构出“在场”与“在思”相整合的系列化学习场景,形成“场”中要有“思”、要能激思的建设经验。
基于“场景学习”的视角,借助学校抗震加固修建的契机,我校对校园环境进行了重新建构,把新校园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场景学习”新时空:线上线下,室内室外,软件硬件,策略制度,处处都在支持、创造儿童的场景学习。
我校对学校“关键事件”及其相关景观、设施,进行“场景学习”重塑,建成既有“学校记忆”,又能点燃思维的学习场景,努力把校园环境建成“立体化教科书”“探秘世界的思维园”。学校建成了钱学森少儿思维科学体验馆、新媒体场景学习室、“巴学园”童乐场景活动区、“金苹果”创新场景工作坊,各个教室都设置特色化的场景学习角。学校很多景观都成为点燃儿童思维的物型课程,使儿童学习的“在场”与“在思”有了切实的物态基础。
我校还在周边的高校建立了场景学习基地:东南大学的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实验中心等。我们与这些学校的专家教授共同协作,把儿童的学习内容嵌入其中,从儿童学习的视角,设计出“我们怎样学习”“走近脑科学”“物联小创意”等系列学习场景。
“场景学习”的环境重构,创设“在思”的学习场景,让儿童置身的每一学习场景都能涵思、激思、活思,让“在场”与“在思”有机整合。
3.变革学习方式
(1)在场景中学习——场景成为载体
在学习中,运用各种生活的、教学的场景,启动儿童思维,燃点儿童思维,用以反映场景,建构认知体系。学习场景只是一个平台、一种设计或一项载体,是教师教学的前期预设。教学时,场景中存在的各种事物,作为信息刺激引发了儿童的眼、耳、鼻、口、身、意的活动,从而启动了儿童相应学习思维活动的展开,逐渐形成各种学习认识。运用场景学习,既可以把场景事物作为认识对象,也可以把场景存在作为推动儿童思维发展的诱因。
根据校本实际,我校着力构建十类儿童学习场景:牌楼与孝敬文化学习系列场景,大学实验场馆学习系列场景,“我是少年钱学森”系列场景,巴学园学习场景,小飞罗哲学系列学习场景,灵感创想系列学习场景,1 1数学生活场景,护学伞及感动三小系列场景,走近脑科学系列学习场景,登攀思维高峰的课堂学习系列场景。通过建构学习场景,实现环境与思维的整合,线下与线上的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整合,校内与校外的整合。
(2)通过场景来学习——场景作为工具
学习场景是儿童社会化的平台和推进器,而场景学习就成为儿童思维多样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高品质的场景学习离不开高品质的学习场景;同样,高品质的学习场景,必然会走向高品质的场景学习。
学习场景呼唤场景学习。儿童已经身临其境,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是不够的;如果只是留下好的观感或者觉得好玩而已,那么也是不够的。我们建构学习场景的目的,是让学生先觉得好玩、好看,继而走了进来。重要的是后面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基于项目或问题上由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场景作为工具,让儿童通过场景来学习:在网络社群场景中,儿童享受巨量信息;在社区或家庭中,通过提供服务促进学习成长;在课堂上经历一个又一个学习场景,让课堂变得灵动起来。
场景学习强调让学习真实的发生,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例如,我校陆李珏老师在上“1 1”数学思维课《年月日》一课时,通过“创设生日场景,营造生日氛围”、建构“猜猜你的生日”场景、创设“热爱家庭的生活场景”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和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
课堂的生命活力来源于对事件或对事实的感受和体验,来自对问题的好奇巧和思考,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认同,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惊险和喜悦。老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索的场景,引导学生经历感悟、体验的过程,使教学充分无究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 (3)场景本身就是学习——建构场景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场景学习,强调学习者人在场景,身在场景,心在场景,思在场景,因而学在场景。建构场景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应当让儿童主动建构场景,在建构的过程中完成学习。
在场景学习价值追寻中,我们还需要明确两点:一是教师应与儿童共同创建学习场景,学习场景不单是儿童学习的凭借,也是儿童参与建构的完善结果;二是儿童不仅在场景中学习,同时更应该培养“场景式”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我校高年级的教学中,老师们经常让学生在场景学习中表现出多方面的主体作用:其一,学生是场景学习的主体,在场景学习中的学生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以一种更灵活的组织形式参与到学习中。其二,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任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场景学习中自我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三,学生还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路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等等,从而增强主体意识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这样,通过探究学习、小课题研究学习、合作学习、操作学习等推动儿童各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把场景“还给”儿童,让其在动手参与建构中,在逐渐深入的体验中,快乐地去发现,达到思维高峰。
4.提供学习支持
其一,编制《儿童场景学习温馨小贴士》,为儿童提供学习支持。
我们在总结儿童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儿童场景学习温馨小贴士》,现已编制出部分学科类“在场”与“在思”的场景学习策略48条,以儿童的自问自省,驱动和引领兒童学习行动。有多门学科学习共用的,如:我在学习时,会联想到生活图景吗?课本中的插图,会在我头脑中“活”起来吗?更多的是具有学科特点的,如:在“春游”的现场,我会情不自禁地吟涌起那些著名的诗文,走近那些作者身边吗?我会用教学改进家庭生活吗?我能发现校园内那些“看不见”的小虫子,怎样把它们请进我校的“科学”课堂?通过这些行动,使儿童不仅成为场景学习的参与者,而且成为场景学习的建构者,进而比较自觉地实现“在场”与“在思”的整合。
其二,编制《教师场景学习设计与实施行动共识20条》,为教师实施场景学习提供教学支持。
儿童的场景学习需要教师的支持、帮助与引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观察、反思、修改、对比、归纳、提炼,我们编制了《教师场景学习设计与实施行动共识20条》,整理出有效的教师教学策略。通过场景学习的教学研究,梳理各学科学习中“知识”背后的“场景”元素,使用借用、转化等策略,使“场景”得以还原,让知识“保鲜”。研究成果以“教学共识”的方式呈现,引导教师从把握儿童思维的实际,到开发场景学习的教学资源,设计与实施“在场”“在思”的教学过程,以“在场”“在思”的差异性辅导、个别化关照等教学全过程,全要求,改进教学。经过一次又一次聚焦“课堂思维高峰”的研究,深度地走进儿童思维世界,积极发现与亲身体验儿童的课堂思维高峰。从思维高峰体验的角度,去审视儿童学习的“在场”与“在思”,让每一次“在场”都能有思维高峰体验,让每一次思维高峰体验都能有“在场”的经历与支撑,进而梳理出走向思维高峰的教学策略:情趣、冲突、链接、发散、品鉴与建构等。
其三、进行“场景学习”的效应评估,为教学管理提供支持。
“你的教学中,在哪些地方看出点燃了思维?”这个问题既是场景学习的效果评估问题,更是个场景学习的引领方向问题。我们沿两条线索进行实践研究:
一是引导教师关注儿童场景学习的过程状态。研制出“场景学习六省”:儿童有场景学习的期待吗?儿童有探索发现的行为吗?儿童有沉浸体验的表现吗?儿童有积极参与的兴奋吗?儿童有头脑风暴的呈现吗?儿童有展示自我的冲动吗?
二是引导教师关注场景学习的效应状态。场景学习促进儿童思维品质的变化,我们从思维发展的六个方面研制出相应的行为表征: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反省性,思维的深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发散性等。
今后,我校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加强线上场景的建构;加紧“场景学习”教室的建设;建立“场景学习”全国研究联盟学校,开通线上研究平台;在现有学科“场景学习”教学设计汇编的基础上,正式出版《场景学习教学设计》;还要着力研究场景修德,从育人的根本上实现场景的革命;最终形成系统的有一定价值的理论与实践的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场景学习并不是小学生学习的唯一学习方式,并不排斥和拒绝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通过场景学习,我们希望顺应时代的发展,让教学有更多的探索性和时代性,促进儿童的多样化发展。
责任编辑:颜莹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arrival of the scene era, our school carries out research into teaching practice on “Scene Learning Igniting Children’s thinking”, the teaching ideas of which are connecting scenes, creating scenes, and letting children be perceivers and constructors; in the scenes, activating, generating and guiding them to ascend to the peak of thinking; letting emotions accompany them in the whole process; and through scene learning, cultivating learning discoverers and explorers. Meanwhil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can be employed to ignite children’s thinking, carrying out scene learning and realizing the goal of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scene era; child’s thinking; scene learning; teaching reform
关键词:场景时代;儿童思维;场景学习;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B-0017-06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儿童思维多样化发展,南京市三牌楼小学自1998年起就开始注重“儿童思维”的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21世纪初,我校又聚焦于“儿童思维”与“场景”关系的探索。2010年,我校正式开始进行“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场景学习的时代背景与内涵
随着互联网 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移动技术、云技术等新的技术手段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南京市三牌楼小学提出了“场景学习”的理念,开始积极进行“场景学习”的校本探索。
从学习的角度看,场景一定是用来学习的。场景一定是有学习者置于其中的;场景是有学习时空的,与环境相融的;场景是在学习中真实发生的,是具有“动感”的。学习的场景,可以物型呈现,可以“具体画面”呈现,可以数字化呈现,也可以特定过程呈现。场景学习,是学习者把学习内容嵌入到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实践系统。包括三层含义:在场景中学习(场景成为载体);通过场景来学习(场景作为工具);场景本身就是学习(建构场景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二、场景学习的教学主张
基于儿童学习和思维科学的理论,特别是互联网 的创新视野,反思我校“小小探索者”“课堂思维高峰”等特色研究实践,在完整性学习理念的基础上,我校提出了“场景学习”的概念,形成了“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的教学主张。
学习,就是学会思维。儿童思维有其独特的经验、基础,需要激活、唤醒与鼓舞,此过程谓之“点燃思维”。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就是要以点燃儿童思维为主旨而展开场景学习,就是要让点燃儿童思维贯穿于场景学习的始终。
针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问题,我校由建构学习场景走向场景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与丰富相关的理论见解,并逐步生成一系列新的理念,更好地指导实践。其主要认识是:场景学习为儿童搭建了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真正关联的桥梁,搭建了思维与情感真实融合的桥梁。教师要为儿童的场景学习,提供适切的教学支持。儿童既是场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场景学习的建构者,场景学习的过程也是场景建构的过程。校园建设应当具有儿童场景学习的新视角,校园应当成为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新时空。我们的教学主张是:
1.链接场景、创设场景、让儿童成为场景学习的感知者和建构者
符号世界在儿童生活中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常常把儿童的学习束缚在符号世界(文本世界)中,使学习与生活相隔离,儿童的学习缺少“现场感”与“创生感”,因此导致儿童学习枯燥,缺乏自主能动性。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解决的方法是让学习链接场景,为学习创设场景,让儿童成为场景学习的感知者和建构者。在学习场景建构中,教师应巧妙地寻找链接点,设计链接,实施链接,达成链接,为点燃儿童多样化思维铺路搭桥,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思维链接,为知识点找出多方联系,为自己掌握的知识编织一张多向度、多层次、具有内在联系的大网。
为点燃儿童多样化思维,我们建构四种场景来帮助发展儿童思维。1.课堂。这是儿童最基本的学习场景,我们梳理各科教材中“知识”背后的“场景”元素,使用“再现”“借用”“转化”“改造”等策略,使“场景”得以还原,让知识“保鲜”;2.场馆。包括学校的“场景学习”教室、少儿思维科学体验馆等;3.家庭和社区,包括博物馆、高校等社会公益场所。适当利用好家庭社区资源,给儿童学习生活增添新鲜度和广阔性;4.E时空。互联网不但可以再现真实场景,而且可以创造“真实”场景,对于当今儿童走向实践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学习场景建构中,教师充分挖掘和运用知识间的相似、接近、相反等方面的联系,寻找思维过渡的链接点,帮助学生进行思维链接,激活学生头脑中既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地有序推进,使儿童的学习思维进入最佳化状态,从而最精彩、最有效地参与学习。
2.在场景中,激活、创生、引领儿童攀登思维高峰
知识是思维的产物,又是思维的载体。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常常过多关注知识的本身,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对蕴涵在知识中的思维的重视,缺少对学习知识中儿童思维的重视。“见知不见人”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们的解决方法:一是建构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复杂性的学习场景,让场景充满思维的含量,让儿童思维充满挑战。二是在场景学习中,以问题、冲突、链接等策略激活儿童思维,引领儿童登攀思维的高峰。所谓“高峰”,是指学习场景诸多教学环节中最精彩、最动人、最有效地实现场景学习任务的时段。当学习场景中思维高峰出现时,师生会产生共鸣,学生的精神会振奋起来。此时他们的兴趣浓厚,思維活跃,情感迸发,有利于场景学习目标的达成。
在场景学习中,思维高峰可能出现一次,也可能出现多次。每次思维高峰的深度、广度和密度,因学生学习思维表现个体差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场景学习思维高峰是一种体验,一种发之于心灵的深刻体验;是思维的一种状态,一种活力四射的思考状态;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认知境界。“场景学习”的关键突破就是:在课堂中丰富思维高峰体验,让思维燃烧起来。学生攀登思维高峰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求索的过程。求索课堂中的教师行动,最重要的就是创设课堂思维高峰,激活、创生、引领孩子,支持孩子攀登思维高峰。 学校将课堂教学经验与思维教学研究加以结合,加大力度进行课堂思维高峰的研究,形成课堂思维高峰的“五点”促进策略:创设思维的情趣点,激活学生思维;紧扣思维的冲突点,引导思维碰撞;寻找思维的链接点,促进思维开放;利用思维的发散点,培养求异思维。抓住思维的触发点,引燃思维的爆发。
我校的研究,明晰了“头脑处于发现的状态应当是思维的高峰状态”,课堂中应让儿童处于自主的、积极的、紧张的探索和发现的状态,也许小学儿童还“发现”不了什么,但处于发现状态已然是一种最佳的学习体验。我们的研究,总结出从情趣、链接、冲突、发散、品鉴、建构六个方面引领儿童走向思维高峰的经验,创造出课堂教学的新样态。课堂,成为儿童思维燃烧的重要场景。
3.让情感伴随儿童场景学习的全过程
在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出现“就认知育认知,就思维育思维”的倾向,导致思维教学的机械性和冷漠性。其实,思维总是与情感连在一起的,思维过程必然有情感伴随。场景学习,恰恰是回归了思维与情感的整合。儿童进入场景,就能感觉到真实生活的温度,真实世界的温度。在场景学习中,就能感受到知识的温度,思维的温度,友伴的温度。儿童不仅是场景学习的实践者,而且是场景学习的建构者。师生共同建构场景学习,儿童的情感体验会更加深刻。
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一方面要关注儿童的思维情感,让场景有温度,让学习有温度,让儿童的思维有积极的情绪伴随;另一方面,要关注儿童的思维高峰,及时引导和激励,让其经历思维高峰到来的感受与体验。
例如,我校许晨老师在教授苏教版语文《鞋匠的儿子》这一课时,通过两个场景的创设,让孩子们的表达与情感伴随。场景1:模拟参议院情景,让学生体会“当林肯站上演讲台时”,众参议员的内心想法,从而与后文林肯的不卑不亢、宽容大度形成对比,深刻感受人物魅力。场景2:创设林肯反对国家分裂演说时的“群众”情景,让学生代入到当时的美国普通民众角色中,体会林肯作为总统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与上文形成呼应,感受到林肯的“最有作为”。教师贴近文本主题,深化了文本内容,让学生们从林肯的演说里建构人物形象,体会语言描写的精妙,同时能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代入,获得一份触动心底的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及魅力,真正理解林肯的“最有作为”。
儿童的场景学习理应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场景学习中对思维的情感表达,需要教师负起责任,准确地把握场景的情感要素的性质,与儿童情感的真实情况,两者应当吻合,实现共振体验。
我们所倡导的“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是在一定时空背景下实现主体主动参与、重视儿童的感受与体验,有思维介入,同时有情感伴随的思维发展。有温度的思维,伴随着场景中主体思维发展的全过程。这是参与者深度参与场景学习的表现。
4.通过场景学习,孕育学习的发现者与探索者
影响教学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我们比较重视教学过程,可能出现“就教学论教学”的偏向;另一方面,学校建设和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环境、设施、资源进一步完备,可能造成资源、环境与思维教学的脱节,甚至分割现象,导致发展儿童思维缺少载体,课程建构不完整等现象发生。
因此,我们自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以场景学习培育美好的学习生态,积极促成学生由被动旁观者角色向主动参与者角色的转变,让儿童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场景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场景中,与场景互动,与场景中的资源互动,与其他参与者互动。在学习比较抽象知识的时候,鼓励儿童自己在场景学习中唱响主角,能够自已主动用一系列充满情趣并有思维含量的学习场景进行助学,从而实现“在场”与“在思”的高度融合。
例如,我校周闵闵老师在执教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课时,课始,老师先创设了“去留签”的故事场景,制造矛盾冲突,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如果按照正常的抽签方法抽,奴隶必死无疑,奴隶的命运能改变吗?”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新知的兴趣与探究欲望逐步被激发,实现知识建构的目标。课中,又创设了摸球、抽纸牌等游戏场景,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充分体验了探究规律的方法。课快结束时,又让孩子们自已创设转盘定制的操作场景。“如果你是商场的老板,你会怎样设计转盘?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们将自己置身于“老板”的角色场景中,思考着有利于自己商场利益的转盘设计。这样的场景,紧密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亲身体验,成了学习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索者,既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新知,也提升了全面理性思考问题的意识。
场景学习基于儿童立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需适当地“导”,通过场景学习,给学生留足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充分提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过程中经历,在过程中学会,并亲身经历知识生成和发现的过程,展现认知发展,让学生达到会学的、成功的学习境界。
三、场景学习的实践策略
在场景学习的实践中,我校努力实现“场景学习”的理性跨越,将“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不断向深处推进。
一方面,我们努力弄清场景学习与情境学习的不同。我们深入学习情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借鉴中创新,我们认为:场景学习更具象化,更突出让儿童“在场”;场景学习,不只是通过场景进行学习,而且强调场景就是学习,在场景中学习,师生共同构建场景学習;场景学习与思维串联起来,场景学习核心的问题是儿童思维发展;场景学习,十分关切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注重互联网思维及人工智能的新思维、新工具与新技术,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努力弄清场景学习与儿童思维的关系。(1)遵循儿童思维特点,顺应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建构场景,让场景具有思维的内涵。(2)在场景学习中,点燃儿童思维,让场景学习的过程成为儿童思维燃烧的过程。(3)在建构场景与场景学习中,让儿童发挥主体作用,使儿童成为场景及场景学习的建构者。学习、建构的过程就是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再一方面,我们努力弄清场景学习的关键环节与要素: 场景学习的特点:还原性,镶嵌性,互动性,综合性,激发性。
场景学习的要素:浸入,思维,操作,连接,情感伴随与表达。
场景学习的方式:发现学习,设计学习,服务学习,体验学习。
场景学习的教学支持:借用,模拟,设计,转换等。
场景学习的关键环节:创生场景,感性浸入,丰富连接,思维高峰。
场景学习的核心是思维的发展。思维应该成为场景学习贯穿始终的主线;场景学习下的思维激发是有温度的,是有情感伴随的,思维有高峰的价值取向,场景学习指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基于上述思考,针对现实问题和未来挑战,我们紧紧扣住“儿童思维”与“场景学习”,坚持不懈,艰苦探索,登攀一个又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台阶。
1.创新学习机制
我校研究儿童思维的高峰,研究点燃儿童思维的方法,促进儿童进入场景学习。2012年5月31日,我校正式成立了全国首个小学“钱学森班”。该班并非指某一个重点班和实验班,而是一个大概念的“钱学森班”,全校每位学生都是“钱学森班”的小小研究员。
我们让场景学习和点燃儿童思维课程化,开发了具有情感含量、思维含量、知识含量的钱学森班系列场景学习课程:金童话、金苹果、小飞罗、1 1、小问号、e时空等,编写了对应的校本学材,同时推动儿童各种学习方式变革。在指向“场景学习”的钱学森班系列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三进”(进课表、进课堂、进活动)和“四落实”(教材落实、課时落实、教师落实、评价落实)。在课程实施一年后,我校对同一课程分年级设立提出质疑,进行了“混龄编班”的改革,即全校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为“钱学森班求索课”,学生于期初针对六门课程进行选择,学校打破年级限制按“低中高年段”统一编班教学。
全校人人参与的“钱学森班”,物形鲜亮,内涵丰盈,课程创新,让每一个儿童成为小小探索者,在探索中发展了儿童良好的思维品质。
2.重构学习环境
环境不等同于场景。环境,有了人,有了人与环境的互动,人与人的互动,才是场景,才有场景学习。我校建构出“在场”与“在思”相整合的系列化学习场景,形成“场”中要有“思”、要能激思的建设经验。
基于“场景学习”的视角,借助学校抗震加固修建的契机,我校对校园环境进行了重新建构,把新校园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场景学习”新时空:线上线下,室内室外,软件硬件,策略制度,处处都在支持、创造儿童的场景学习。
我校对学校“关键事件”及其相关景观、设施,进行“场景学习”重塑,建成既有“学校记忆”,又能点燃思维的学习场景,努力把校园环境建成“立体化教科书”“探秘世界的思维园”。学校建成了钱学森少儿思维科学体验馆、新媒体场景学习室、“巴学园”童乐场景活动区、“金苹果”创新场景工作坊,各个教室都设置特色化的场景学习角。学校很多景观都成为点燃儿童思维的物型课程,使儿童学习的“在场”与“在思”有了切实的物态基础。
我校还在周边的高校建立了场景学习基地:东南大学的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实验中心等。我们与这些学校的专家教授共同协作,把儿童的学习内容嵌入其中,从儿童学习的视角,设计出“我们怎样学习”“走近脑科学”“物联小创意”等系列学习场景。
“场景学习”的环境重构,创设“在思”的学习场景,让儿童置身的每一学习场景都能涵思、激思、活思,让“在场”与“在思”有机整合。
3.变革学习方式
(1)在场景中学习——场景成为载体
在学习中,运用各种生活的、教学的场景,启动儿童思维,燃点儿童思维,用以反映场景,建构认知体系。学习场景只是一个平台、一种设计或一项载体,是教师教学的前期预设。教学时,场景中存在的各种事物,作为信息刺激引发了儿童的眼、耳、鼻、口、身、意的活动,从而启动了儿童相应学习思维活动的展开,逐渐形成各种学习认识。运用场景学习,既可以把场景事物作为认识对象,也可以把场景存在作为推动儿童思维发展的诱因。
根据校本实际,我校着力构建十类儿童学习场景:牌楼与孝敬文化学习系列场景,大学实验场馆学习系列场景,“我是少年钱学森”系列场景,巴学园学习场景,小飞罗哲学系列学习场景,灵感创想系列学习场景,1 1数学生活场景,护学伞及感动三小系列场景,走近脑科学系列学习场景,登攀思维高峰的课堂学习系列场景。通过建构学习场景,实现环境与思维的整合,线下与线上的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整合,校内与校外的整合。
(2)通过场景来学习——场景作为工具
学习场景是儿童社会化的平台和推进器,而场景学习就成为儿童思维多样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高品质的场景学习离不开高品质的学习场景;同样,高品质的学习场景,必然会走向高品质的场景学习。
学习场景呼唤场景学习。儿童已经身临其境,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是不够的;如果只是留下好的观感或者觉得好玩而已,那么也是不够的。我们建构学习场景的目的,是让学生先觉得好玩、好看,继而走了进来。重要的是后面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基于项目或问题上由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场景作为工具,让儿童通过场景来学习:在网络社群场景中,儿童享受巨量信息;在社区或家庭中,通过提供服务促进学习成长;在课堂上经历一个又一个学习场景,让课堂变得灵动起来。
场景学习强调让学习真实的发生,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例如,我校陆李珏老师在上“1 1”数学思维课《年月日》一课时,通过“创设生日场景,营造生日氛围”、建构“猜猜你的生日”场景、创设“热爱家庭的生活场景”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和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
课堂的生命活力来源于对事件或对事实的感受和体验,来自对问题的好奇巧和思考,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认同,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惊险和喜悦。老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索的场景,引导学生经历感悟、体验的过程,使教学充分无究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 (3)场景本身就是学习——建构场景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场景学习,强调学习者人在场景,身在场景,心在场景,思在场景,因而学在场景。建构场景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应当让儿童主动建构场景,在建构的过程中完成学习。
在场景学习价值追寻中,我们还需要明确两点:一是教师应与儿童共同创建学习场景,学习场景不单是儿童学习的凭借,也是儿童参与建构的完善结果;二是儿童不仅在场景中学习,同时更应该培养“场景式”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我校高年级的教学中,老师们经常让学生在场景学习中表现出多方面的主体作用:其一,学生是场景学习的主体,在场景学习中的学生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以一种更灵活的组织形式参与到学习中。其二,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任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场景学习中自我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三,学生还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路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等等,从而增强主体意识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这样,通过探究学习、小课题研究学习、合作学习、操作学习等推动儿童各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把场景“还给”儿童,让其在动手参与建构中,在逐渐深入的体验中,快乐地去发现,达到思维高峰。
4.提供学习支持
其一,编制《儿童场景学习温馨小贴士》,为儿童提供学习支持。
我们在总结儿童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儿童场景学习温馨小贴士》,现已编制出部分学科类“在场”与“在思”的场景学习策略48条,以儿童的自问自省,驱动和引领兒童学习行动。有多门学科学习共用的,如:我在学习时,会联想到生活图景吗?课本中的插图,会在我头脑中“活”起来吗?更多的是具有学科特点的,如:在“春游”的现场,我会情不自禁地吟涌起那些著名的诗文,走近那些作者身边吗?我会用教学改进家庭生活吗?我能发现校园内那些“看不见”的小虫子,怎样把它们请进我校的“科学”课堂?通过这些行动,使儿童不仅成为场景学习的参与者,而且成为场景学习的建构者,进而比较自觉地实现“在场”与“在思”的整合。
其二,编制《教师场景学习设计与实施行动共识20条》,为教师实施场景学习提供教学支持。
儿童的场景学习需要教师的支持、帮助与引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观察、反思、修改、对比、归纳、提炼,我们编制了《教师场景学习设计与实施行动共识20条》,整理出有效的教师教学策略。通过场景学习的教学研究,梳理各学科学习中“知识”背后的“场景”元素,使用借用、转化等策略,使“场景”得以还原,让知识“保鲜”。研究成果以“教学共识”的方式呈现,引导教师从把握儿童思维的实际,到开发场景学习的教学资源,设计与实施“在场”“在思”的教学过程,以“在场”“在思”的差异性辅导、个别化关照等教学全过程,全要求,改进教学。经过一次又一次聚焦“课堂思维高峰”的研究,深度地走进儿童思维世界,积极发现与亲身体验儿童的课堂思维高峰。从思维高峰体验的角度,去审视儿童学习的“在场”与“在思”,让每一次“在场”都能有思维高峰体验,让每一次思维高峰体验都能有“在场”的经历与支撑,进而梳理出走向思维高峰的教学策略:情趣、冲突、链接、发散、品鉴与建构等。
其三、进行“场景学习”的效应评估,为教学管理提供支持。
“你的教学中,在哪些地方看出点燃了思维?”这个问题既是场景学习的效果评估问题,更是个场景学习的引领方向问题。我们沿两条线索进行实践研究:
一是引导教师关注儿童场景学习的过程状态。研制出“场景学习六省”:儿童有场景学习的期待吗?儿童有探索发现的行为吗?儿童有沉浸体验的表现吗?儿童有积极参与的兴奋吗?儿童有头脑风暴的呈现吗?儿童有展示自我的冲动吗?
二是引导教师关注场景学习的效应状态。场景学习促进儿童思维品质的变化,我们从思维发展的六个方面研制出相应的行为表征: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反省性,思维的深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发散性等。
今后,我校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加强线上场景的建构;加紧“场景学习”教室的建设;建立“场景学习”全国研究联盟学校,开通线上研究平台;在现有学科“场景学习”教学设计汇编的基础上,正式出版《场景学习教学设计》;还要着力研究场景修德,从育人的根本上实现场景的革命;最终形成系统的有一定价值的理论与实践的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场景学习并不是小学生学习的唯一学习方式,并不排斥和拒绝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通过场景学习,我们希望顺应时代的发展,让教学有更多的探索性和时代性,促进儿童的多样化发展。
责任编辑:颜莹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arrival of the scene era, our school carries out research into teaching practice on “Scene Learning Igniting Children’s thinking”, the teaching ideas of which are connecting scenes, creating scenes, and letting children be perceivers and constructors; in the scenes, activating, generating and guiding them to ascend to the peak of thinking; letting emotions accompany them in the whole process; and through scene learning, cultivating learning discoverers and explorers. Meanwhil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can be employed to ignite children’s thinking, carrying out scene learning and realizing the goal of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scene era; child’s thinking; scene learning; 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