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灌溉工程时农村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关系到农村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本文比较将结合具体某县农田水利基本情况,简要阐述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中如何做好取水方式的设计,并介绍灌溉渠系布置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取水方式
1、某县农田水利基本情况
某县所处地区地势平坦,总面积为2761km2,全县人口大约为30万,其中有60%的人口从事务农工作。在该县内沟流纵横,水网密布,有多条河流穿过。全县总共有26万亩的耕地面积,其中涉及灌溉面积为23万亩,而有效灌溉面积为15.34万亩,全县总共有了193座灌溉区,虽然灌区的灌溉面积不大,但是数量较多。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全县农村灌溉渠道的数量达到2015条,渠道总长度已达2457公里。
2、设计标准
在一年四季里,河流的径流量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农田种植面积和农作物的种类也伴随着发生变化,这直接决定了灌溉用水量的变化。对于一年四季不断变化的灌溉用水量而言,应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时,预先确定好灌溉设计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灌溉设计标准的确实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有灌区水源、经济水平、现有水利设施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合理确定。一般而言,灌溉设计标准有两种,一位灌溉设计保证率,二为抗旱天数。
(1)灌溉设计保证率的确定应综合卡里灌溉工程的规模、当地水源状况以及农作物的种类,本县为平原地区,水源丰富,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水稻,因此设计采用的灌溉设设计保证率可取70~95%。
(2)抗旱天数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灌溉设施的供水能力和旱期的时间,保证供水能够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3、灌溉渠系的规划设计
3.1总体规划布局
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渠系的规划设计时,应综合的将当地的水、田、林、路、发电以及饮水等各方面相关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做到科学合理、统筹兼备、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有利于工程施工管理。做好农田水利灌溉渠系的规划设计,才能最大程度的利用水土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和面积,最终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农田水利灌溉渠系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应根据地形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进行灌溉渠道的布置,而选择地势低的地方进行排水沟道的布置,这样才能达到自流灌溉和排水的要求,灌溉和排水两套系统相互独立,分开修建。如果局部地区存在高地,则可以采取小片提灌的措施进行处理 ,而对于局部洼地,则采取小片提排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在不影响全局的基础上照顾到局部。同时,在进行渠系规划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是经济,因此在进行渠系布置时,应尽量直、顺、整齐,减少交叉建筑物。
(2)安全为主的原则。在进行渠道工程时,首要应保证的是安全可靠。因此在进行渠道布置时,尽量减少挖方、高填方和难工险段工程的存在。如果当地地形为山丘时,渠道的布置应尽量避开河溪,这样可以避免渠道被山洪所破坏。应干渠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尽量避开风化岩层以及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在渠道中还应做好各种相应的排洪、泄洪措施。
(3)综合利用的原则。在山丘进行渠道的布置时,应综合考虑水电和水力加工,采取集中落差的方式,一水多用,实现多种用途,这样可以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在平原地区应考虑河井相结合的灌溉方式。
3.2干、支渠的规划设计
在进行干、支渠的规划设计时,应做好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本县所处地区为平原地区,因此下面将对平原型灌区的干、支渠规划设计进行分析。
平原地区大多数都是位于河流的中下游,是有河流冲击形成的。平原地区地势广阔,具有大片耕地面积。因此在进行平原区干、支渠的规划设计时,应将地形地貌具体情况与洪、涝、旱、渍、碱等灾情的程度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考虑,这样才能因地制宜的进行干、只渠的布置。
4、取水方式规划设计
取水方式的设计主要是根据灌溉水源的不同,决定取水方式的设计,它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情况下,根据农田灌溉水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自流取水灌溉,另一类则为提水取水灌溉。该县中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主要是采用自流取水灌溉的方式,以下进对自流取水灌溉进行取水方式的设计。在自流取水灌溉中,当以河流作为水源时,可以分为无坝取水和有坝取水两种。在进行取水方式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开渠建闸引水地点的水位高程,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在引水的地点选择在上游水位较高的地方。引水口地点的合理选择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约工程成本。引水口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修建的水干渠长度,而长度的不同决定了工程土方量的不同,同时也影响到了灌溉工程构建物的数量和规模以及沿程水头损失等。
4.1无坝取水
在进行无坝取水设计时,应特别重视的是渠首是否需要修建水闸,通常情况下,如果不修建水闸的话,在洪水期间,引水口是无法控制水流量的,这样渠道在洪水的冲击下容易出现破坏,甚至可能会导致农田被洪水淹没。因此,在进行无坝取水设计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实是否需要建闸。如果需要建闸的话,应充分考虑建闸控制方案。在建诈控制方案中涉及到引水角的控制问题,一般应在引水角控制在30~45°之间,这样才能保证水流在进入渠道时能够保持稳定,而且能够承受较大的引水量,这样可以减轻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作用。
4.2有坝取水
如果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势较为平坦,水位较低,即使水流充足,也无法满足自流灌溉的条件,此时应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比如水坝或者节制闸,通过建筑物控制水流以提高水位达到自流灌溉的要求。在有坝取水中,由于修建了建筑物,这必然会增加这方面的工程成本,但是这种方式可以在距离灌区更近的地方进行引水口位置的选择,相对于无坝取水方式这样可以大大减短引水干渠的长度,这就直接减少了工程土方量和交叉建筑物的数量。
有坝取水的主要形式有四种,分别为①溢流坝。在河道中修建溢流坝可以通过拦截河流的方式以提高水位,同时可以将汛期过大的水量排出。②进水闸。进水闸可以很好的控制进入渠道的水量,同时起到引水灌溉的作用。进水闸的平面布置形式有侧面取水和正面取水两种。③排沙闸。在多泥沙河流低坝取水中必然要用到排沙闸,它可以有效的控制泥沙,防止其进入渠道中造成堵塞。与进水闸相比,排沙闸的过水能力略大。为了保证排沙闸具有良好的排沙效果,其底板高程应比进水闸的低。其他可以防止泥沙的措施还有沉沙槽、沉沙池等,在工程中应经过综合考虑,因地制宜轩选择合适的防沙措施。④防洪堤。防洪堤的使用可以减少拦河坝对上游的淹没损失,在洪水期间,可以起到保护城镇安全的作用。
5、结语
从工程实施情况表明,大力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可以有效地推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文章针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同时结合笔者的工程实践经验,系统地探讨了灌溉渠系布置的设计原则,针对农田水利情况,提出合理的灌溉规划设计方案,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卢伟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J].江西建材,2013,(04):30-31.
[2]王海涛.试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科技创业家,2011,(03):28-34.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取水方式
1、某县农田水利基本情况
某县所处地区地势平坦,总面积为2761km2,全县人口大约为30万,其中有60%的人口从事务农工作。在该县内沟流纵横,水网密布,有多条河流穿过。全县总共有26万亩的耕地面积,其中涉及灌溉面积为23万亩,而有效灌溉面积为15.34万亩,全县总共有了193座灌溉区,虽然灌区的灌溉面积不大,但是数量较多。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全县农村灌溉渠道的数量达到2015条,渠道总长度已达2457公里。
2、设计标准
在一年四季里,河流的径流量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农田种植面积和农作物的种类也伴随着发生变化,这直接决定了灌溉用水量的变化。对于一年四季不断变化的灌溉用水量而言,应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时,预先确定好灌溉设计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灌溉设计标准的确实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有灌区水源、经济水平、现有水利设施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合理确定。一般而言,灌溉设计标准有两种,一位灌溉设计保证率,二为抗旱天数。
(1)灌溉设计保证率的确定应综合卡里灌溉工程的规模、当地水源状况以及农作物的种类,本县为平原地区,水源丰富,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水稻,因此设计采用的灌溉设设计保证率可取70~95%。
(2)抗旱天数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灌溉设施的供水能力和旱期的时间,保证供水能够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3、灌溉渠系的规划设计
3.1总体规划布局
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渠系的规划设计时,应综合的将当地的水、田、林、路、发电以及饮水等各方面相关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做到科学合理、统筹兼备、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有利于工程施工管理。做好农田水利灌溉渠系的规划设计,才能最大程度的利用水土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和面积,最终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农田水利灌溉渠系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应根据地形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进行灌溉渠道的布置,而选择地势低的地方进行排水沟道的布置,这样才能达到自流灌溉和排水的要求,灌溉和排水两套系统相互独立,分开修建。如果局部地区存在高地,则可以采取小片提灌的措施进行处理 ,而对于局部洼地,则采取小片提排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在不影响全局的基础上照顾到局部。同时,在进行渠系规划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是经济,因此在进行渠系布置时,应尽量直、顺、整齐,减少交叉建筑物。
(2)安全为主的原则。在进行渠道工程时,首要应保证的是安全可靠。因此在进行渠道布置时,尽量减少挖方、高填方和难工险段工程的存在。如果当地地形为山丘时,渠道的布置应尽量避开河溪,这样可以避免渠道被山洪所破坏。应干渠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尽量避开风化岩层以及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在渠道中还应做好各种相应的排洪、泄洪措施。
(3)综合利用的原则。在山丘进行渠道的布置时,应综合考虑水电和水力加工,采取集中落差的方式,一水多用,实现多种用途,这样可以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在平原地区应考虑河井相结合的灌溉方式。
3.2干、支渠的规划设计
在进行干、支渠的规划设计时,应做好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本县所处地区为平原地区,因此下面将对平原型灌区的干、支渠规划设计进行分析。
平原地区大多数都是位于河流的中下游,是有河流冲击形成的。平原地区地势广阔,具有大片耕地面积。因此在进行平原区干、支渠的规划设计时,应将地形地貌具体情况与洪、涝、旱、渍、碱等灾情的程度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考虑,这样才能因地制宜的进行干、只渠的布置。
4、取水方式规划设计
取水方式的设计主要是根据灌溉水源的不同,决定取水方式的设计,它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情况下,根据农田灌溉水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自流取水灌溉,另一类则为提水取水灌溉。该县中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主要是采用自流取水灌溉的方式,以下进对自流取水灌溉进行取水方式的设计。在自流取水灌溉中,当以河流作为水源时,可以分为无坝取水和有坝取水两种。在进行取水方式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开渠建闸引水地点的水位高程,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在引水的地点选择在上游水位较高的地方。引水口地点的合理选择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约工程成本。引水口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修建的水干渠长度,而长度的不同决定了工程土方量的不同,同时也影响到了灌溉工程构建物的数量和规模以及沿程水头损失等。
4.1无坝取水
在进行无坝取水设计时,应特别重视的是渠首是否需要修建水闸,通常情况下,如果不修建水闸的话,在洪水期间,引水口是无法控制水流量的,这样渠道在洪水的冲击下容易出现破坏,甚至可能会导致农田被洪水淹没。因此,在进行无坝取水设计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实是否需要建闸。如果需要建闸的话,应充分考虑建闸控制方案。在建诈控制方案中涉及到引水角的控制问题,一般应在引水角控制在30~45°之间,这样才能保证水流在进入渠道时能够保持稳定,而且能够承受较大的引水量,这样可以减轻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作用。
4.2有坝取水
如果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势较为平坦,水位较低,即使水流充足,也无法满足自流灌溉的条件,此时应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比如水坝或者节制闸,通过建筑物控制水流以提高水位达到自流灌溉的要求。在有坝取水中,由于修建了建筑物,这必然会增加这方面的工程成本,但是这种方式可以在距离灌区更近的地方进行引水口位置的选择,相对于无坝取水方式这样可以大大减短引水干渠的长度,这就直接减少了工程土方量和交叉建筑物的数量。
有坝取水的主要形式有四种,分别为①溢流坝。在河道中修建溢流坝可以通过拦截河流的方式以提高水位,同时可以将汛期过大的水量排出。②进水闸。进水闸可以很好的控制进入渠道的水量,同时起到引水灌溉的作用。进水闸的平面布置形式有侧面取水和正面取水两种。③排沙闸。在多泥沙河流低坝取水中必然要用到排沙闸,它可以有效的控制泥沙,防止其进入渠道中造成堵塞。与进水闸相比,排沙闸的过水能力略大。为了保证排沙闸具有良好的排沙效果,其底板高程应比进水闸的低。其他可以防止泥沙的措施还有沉沙槽、沉沙池等,在工程中应经过综合考虑,因地制宜轩选择合适的防沙措施。④防洪堤。防洪堤的使用可以减少拦河坝对上游的淹没损失,在洪水期间,可以起到保护城镇安全的作用。
5、结语
从工程实施情况表明,大力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可以有效地推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文章针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同时结合笔者的工程实践经验,系统地探讨了灌溉渠系布置的设计原则,针对农田水利情况,提出合理的灌溉规划设计方案,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卢伟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J].江西建材,2013,(04):30-31.
[2]王海涛.试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科技创业家,2011,(03):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