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与科技实力的增强,中国科学家在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然而,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国际组织任职及后备人员高级培训班上,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吕永龙却表示,中国科学家队伍整体上与国际组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据吕永龙介绍,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的人员,首先要具有在不同岗位工作的经历,其次要掌握一定程度的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社会科学知识。相比之下,中国科学家大多学科背景单一,欠缺多元化知识和技能,这已成为进入国际组织的最大障碍。他进一步举例说,自己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14名具有资深科研背景和优秀工作表现的研究员,并对他们进入国际组织满怀信心,但最终无一人入选。
当前,作为政治和经济外交的有力补充,科技外交正日益成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渠道,国家对科技外交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志于到国际组织中工作的中国科学家,显然需要做些改变。
首先要在观念上改变。有志于到国际组织中工作的科学家,应改变以往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在精修自身学科领域的同时适当涉猎一些社会学科,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为合理丰富,更能适应国际需求。
也许有人会说,科学家就该一门心思搞好自己领域的研究,不该为其他事情分散精力。其实不然,如果处理恰当,搞好自己的研究和多涉猎其他学科不但不矛盾,而且还会相得益彰。历史上很多大科学家,就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爱迪生不仅是大发明家,还是杰出的商业人才,他推销自己发明的技巧和能力,连许多专职推销员都自愧不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既是早期电学研究专家、著名数学家和发明家,还是北美《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起草者,被誉为“北美最杰出的外交家”。
其次是要从我国人才教育方式和体制上寻求突破。比如,在培养人才时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在符合学校事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支持学科多样化发展,鼓励学科交叉,促进学科融合。通过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学科背景和学术视野,为其在学术上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提高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吸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教师和学生在一个校园中学习生活。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从而为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育提供深厚的土壤。
据吕永龙介绍,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的人员,首先要具有在不同岗位工作的经历,其次要掌握一定程度的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社会科学知识。相比之下,中国科学家大多学科背景单一,欠缺多元化知识和技能,这已成为进入国际组织的最大障碍。他进一步举例说,自己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14名具有资深科研背景和优秀工作表现的研究员,并对他们进入国际组织满怀信心,但最终无一人入选。
当前,作为政治和经济外交的有力补充,科技外交正日益成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渠道,国家对科技外交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志于到国际组织中工作的中国科学家,显然需要做些改变。
首先要在观念上改变。有志于到国际组织中工作的科学家,应改变以往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在精修自身学科领域的同时适当涉猎一些社会学科,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为合理丰富,更能适应国际需求。
也许有人会说,科学家就该一门心思搞好自己领域的研究,不该为其他事情分散精力。其实不然,如果处理恰当,搞好自己的研究和多涉猎其他学科不但不矛盾,而且还会相得益彰。历史上很多大科学家,就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爱迪生不仅是大发明家,还是杰出的商业人才,他推销自己发明的技巧和能力,连许多专职推销员都自愧不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既是早期电学研究专家、著名数学家和发明家,还是北美《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起草者,被誉为“北美最杰出的外交家”。
其次是要从我国人才教育方式和体制上寻求突破。比如,在培养人才时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在符合学校事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支持学科多样化发展,鼓励学科交叉,促进学科融合。通过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学科背景和学术视野,为其在学术上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提高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吸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教师和学生在一个校园中学习生活。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从而为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育提供深厚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