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临床上胃肠道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理进行诊断,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手术之后,观察和分析其的病理学形态,并对肿瘤的大小等情况进行观察,同时根据这些指标对其进行分型。结果 在13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阳性表达120例,占90.9%;CD34阳性表达为90例,占68.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在小肠和胃以及结直肠、腹腔其他部位间质瘤,患者的3年内没有出现复发,患者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45.5%、83.7%、50.0%、40.0%。胃部明显优于其他部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胃肠道和胃肠道间质瘤时可以联合应用CD34和CD117;同时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细胞异型性以及核分裂等组织形态学的分型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关键词:胃间质瘤;临床病理;胃肠道;免疫组化
  临床上,胃肠道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主要是指一种比较少见的非上皮性肿瘤[1]。其主要是由于多向潜能分化的肿瘤细胞出现异常增殖而产生。这种肿瘤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同时其的病理形态非常复杂且多样。我院对收治的胃肠道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的132例胃肠道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为我院在2007年6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其中男性为90例,女性为42例;年龄在32~80岁之间,平均为(55.0±1.5)岁;患者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在1.8d~2.1年,平均为(6.0±0.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和腹胀、呕吐和恶心、肠梗阻、贫血等。
  1.2检查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和对患者进行钡餐X线造影以及B超、CT检查、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钡灌肠检查。
  1.3手术治疗
  胃肠道和胃肠道间质瘤:在腹腔镜下对患者进行胃楔形和远端胃部分以及近端胃切除手术[2]。让患者处于平卧位,患者的双下肢分开,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扶镜者站在患者的双下肢之间[3]。在患者的脐下方将气腹针刺入,并充气,维持气压13mmHg,在患者的脐孔下缘处进行穿刺,并留置直径为10mm的套管作为此次手术的观察孔,主操作孔为患者左侧腋前线肋缘下2.0cm处,放置10 mm Trocar。在患者的左锁骨中线脐上2.0cm处放置5mm Trocar为此次手术的牵引孔。在患者的右侧相对应的位置放置12mm Trocar为此牵引,在腹腔镜下直线切割吻合器也从此处置入。在患者的右侧腋前线肋缘下2.0 cm处放置5 cm Trocar为此次牵引暴露肝脏用。对于胃前壁的间质瘤靠近大弯患者,则需要使用超声刀将患者的胃结肠韧带和脾胃韧带进行分离,然而靠近小弯的患者,则需要进行肝胃韧带分离。并且使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楔形切除肿瘤,之后进行两层缝合。位于胃后壁的间质瘤,如果靠近大弯患者,需要使用超声刀将胃结肠韧带和脾胃韧带后翻起胃后壁。如果靠近小弯的患者,对患者进行肝胃韧带游离之后,将患者的胃向后和向下进行翻转,之后使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楔形切除肿瘤,之后进行两层缝合。
  小肠间质瘤: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将小肠段切除,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右侧,助手则站在患者的左侧。从患者的脐孔进行穿刺,并建立起气腹,放置10 mm Trocar作为此次的观察孔。脐孔和剑突连线中点以及右中腹部分别置入5 mm Trocar作为此次的操作孔。使用无损伤肠钳自屈氏韧带对患者的小肠到盲肠进行探查,同时在腹腔镜的直视下将小肠周围的粘连进行分离。
  1.4病理分析
  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切除之后,取标本进行常规制片,然后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117以及CD34免疫化学染色处理。在光镜下进行观察。免疫组化采用SP法即为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物酶连结法,使用的试剂由日本DAKO公司所提供。第一单抗则由福州迈新公司生产。
  选择患者的子宫平滑肌瘤和外周神经輎瘤作为阳性以及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则采用PBS缓冲液进行取代第一单抗,其他步骤相同。阳性信号则为棕黄色和棕褐色。
  强阳性:主要呈现为弥漫性的颗粒状,着色在胞浆上。对每一种肿瘤进行随机选取50个高倍视野进行计核分裂数。
  参照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的诊断标准。对66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病理学分型。良性:患者的肿瘤直径<3.0cm,没有看见细胞异型性,没有核分裂相。交界性:患者的肿瘤大小为3.0~5.0cm,能够看见细胞致密,具有轻度的异型,偶尔还有局灶浸润,其的核分裂相在1~4/50HPFs之间。恶性:患者的肿瘤直径≥5.0cm,细胞表现为致密,具有很明显的异型性,呈现为浸润生长,核分裂相≥5/50HPFs。
  1.5预后统计分析 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观察患者3年内的复发或者转移的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13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阳性表达120例,占90.9%;CD34阳性表达为90例,占68.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细胞没有发现棕黄色和棕褐色颗粒。说明采用CD117和CD34可以作为特征性的免疫学表型来诊断和鉴定胃肠道间质瘤。
  2.2预后情况
  患者发生在小肠和胃以及结直肠、腹腔其他部位间质瘤,患者的3年内没有出现复发,患者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45.5%、83.7%、50.0%、40.0%。胃部明显优于其他部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GISTs则主要是一种来源于人体中胚层组织的胃肠间叶组织肿瘤,然而其则具有恶性潜能的消化道肿瘤[4]。大多数GISTs的瘤体边界十分清楚且膨出性生长,然而GISTs对放化疗并不敏感,并且患者主要以腹腔种植和血行转移为主,间质瘤淋巴结转移的情况非常少。对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广泛地的淋巴清扫,并且手术简单,特别是对于一些肿瘤直径小的患者,有效地保证切缘阴性的局部切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切除,术中出血多且术后并发症多,患者在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大概为40.0~55.0%。然而采用腹腔镜对GISTs切除的最关键性环节则主要是无瘤原则,由于GISTs的假包膜出现破裂会导致发生大出血,同时还会增加肿瘤的播散几率。因此,最好的手术方法就是将周围组织和腫瘤一起切除。在使用腹腔镜进行探查时,采用的是无损伤肠钳来轻柔夹胃体,避免和防止出现暴力抓持的情况出现,以免导致肿瘤出现破裂而在腹腔内传播。在进出切除时,要保证边缘与肿瘤的距离>2cm。经过此次研究发现,在13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阳性表达120例,占90.9%;CD34阳性表达为90例,占68.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在小肠和胃以及结直肠、腹腔其他部位间质瘤,患者的3年内没有出现复发,患者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45.5%、83.7%、50.0%、40.0%。胃部明显优于其他部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诊断胃胃肠道和胃肠道间质瘤时可以联合应用CD34和CD117;同时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细胞异型性以及核分裂等组织形态学的分型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同时对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钧.3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J].当代医学,2012,12:4-5.
  [2]王媛媛,吕安亚,李霞,徐文漭,赵稳兴.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02:182-183.
  [3]郑育聪,李健丁,张瑞平.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01:49-53.
  [4]梁建芳,郑绘霞,肖虹,武丽娜,王宏坤.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新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01:58-64.
  [5]魏志刚,韩超,李健丁.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01:65-69.
  [6]夏骏.胃肠道间质瘤29例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分析[J].当代医学,2010,12:88-8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念珠菌感染阴道患者采用咪康唑和氟康唑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本院2013-2014年接收的120例念珠菌感染阴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服用氟康唑进行治疗,而治疗组联合采用咪康唑和氟康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33%。结论:采用咪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感染阴道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微量泵恒速注射法HSG100例应用,总结保证HSG质量的经验。方法:收集2012年6月1日到2014年3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不孕症HSG检查受检者100例,采用微量泵恒速注射法,注射速度0.08ml/s(288ml/h,27.58kpa)。结果:本组对子宫输卵管情况能作出准确判断,图像质量良好,诊断和治疗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47%,输卵管通畅161条(80.5%),其中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纳美芬在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麻醉复苏时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2min给予实验药物,当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达到5分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患者给予试验药物至拔除气管导管所用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纳美芬用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临床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共26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肺内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采用肺外源性机械通气,对两组患者参数设置、通气模式选择以及调节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肺保护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肺外源性机械通气),观察组患者无论是PEEP/CPAP、PSV以及f的设置明显较高(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超短波和炎症治疗机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13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超短波和炎症治疗机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68例中痊愈者26例,显效3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67例中痊愈17例,显效2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胃炎采用替硝唑联合克拉霉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胃炎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替硝唑加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替硝唑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治愈率50.O%,好转25例,好转率41.7%,治疗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治愈23例,治愈率38.3%,好转2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瑞克生血宁片治疗妊娠早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一2014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早期缺铁性贫血患者120例孕妇,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60例,采取两种剂量服用方法,一组是大剂量口服;一组是小剂量口服,服用时间为4周。结果:瑞克生血宁片治疗妊娠早期合并贫血的疗效显著。结论:瑞克生血宁片治疗妊娠早期合并贫血的疗效十分安全,在未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缺铁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住院患者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共16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78/80),并发症发生率2.5%(2/8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3%(65/80
期刊
摘要:目的:对4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4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年龄10个月~14岁。采用阿奇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就诊后24 h内即明确诊断者27例(63%),就诊后2~4 d内明确诊断者10例(10%)。43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显效31例(72%);有效7例(16%);无效5例(12%),总有效率为88%。结论:确诊后必须给予足剂量、足疗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与药物联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2013年间收治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2例,分别接受诺雷得,米菲司酮治疗及无药物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影像复查结果评分。结果:接受诺雷得及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均显著好转,术后恢复怀孕情况,两个药物治疗组未见显著差异且均高于手术治疗组。复发情况上,诺雷得治疗组复发率最低且低于应用米非司酮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