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地域特色优势 打造魅力乡村景观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intianshe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闽南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特区之一,该地区的乡村景观有着独具特色的地域特点。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的实地调研,总结了现阶段乡村景观营建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适用于闽南沿海地区乡村景观营建的基本设计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闽南沿海;乡村景观;景观营建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5.056
  1闽南沿海地区乡村区位特点
  1.1自然地理特征
  闽南沿海地区从地理位置上指的是福建厦门、漳州、泉州三地沿海地区。闽南沿海地区乡村有着非常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乡村自然景观都是未经人工修饰自然形成的,具有单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1.2社会经济特征
  闽南金三角地区包括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三个市和其下辖区县。厦漳泉地区的财政收入占全福建省总收入的一半,对外贸易出口占福建省的3/4,闽南金三角地区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闽台经济合作及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闽南沿海地区乡村景观类型及现状
  对闽南沿海地区乡村景观的调查,走访了包括云霄县、诏安县以及龙海市、长泰县、厦门市集美区等几个区(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再加上周边一些乡村。通过对农业生产景观、住宅区环境景观、公共活动空间的景观建设等方面的调查,掌握了闽南沿海地区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基本现状。
  2.1自然景观类型及现状
  闽南沿海地区因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其农业生产景观有着特定的地方特色,主要包括沿海林地景观、农田景观、果园景观等。农业生产景观除了具有经济价值外,还有很强的艺术观赏价值。
  2.2人文景观类型及现状
  闽南沿海地区人文景观资源丰富。自从晋唐开始,中原文化传播入闽,融合本地原住民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时空里,又不断发生文化碰撞、融合,经过一代代闽南人不断吸收并融合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这些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闽南沿海地区文化以其丰厚的积淀、深邃的根基、独特的魅力,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闽南沿海地区乡村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景观,宗教、宗族文化景观和公共空间景观(包括景观节点、街巷空间、开放广场空间等)。
  3闽南沿海地区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乡村整体景观规划不合理
  由于近年来城市的扩张,造成乡村尤其城市周边的乡村在农业生产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等用地上规划不合理,长期处于无序建设状态,违章搭建情况时有发生。容易造成景观碎块化。
  3.2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效应低下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侵占土地、乱砍滥伐树木等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使得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加之村民的生态保护思想参差不齐,在平日的生活中时有垃圾随地丢弃等破坏环境景观的现象,种种行为直接导致了乡村景观质量日趋下降。
  3.3地域文化的缺失
  在闽南沿海地区某些乡村中,因毗邻市区较近或经济发展较好等原因,乡村管理者对城市文化与地域乡村文化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极容易导致在乡村景观规划形式上盲目向城市化靠拢,却忽略了自身原本就存在的、与城市文化相异的乡土文化。
  3.4植物配置缺乏特色
  闽南沿海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在乡村景观植物营造上有较多的可选择性。据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的乡村对于乡土树种的研究和保护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大片的速生林种植在乡村周边或是丘陵之上,尤其像桉树等树种,对环境的污染极大。另一些乡村对植物配置不重视,认为植物配置就是绿化,在美丽乡村建成后全村绿化毫无特点可言,千篇一律,不能很好的体现出闽南沿海地区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观赏性。
  4闽南沿海地区乡村景观营建的思路和方法
  4.1闽南沿海地区乡村自然景观营建思路和方法
  4.1.1保护传统农业 美丽乡村建设中农田景观规划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农田景观规划是在现有农田景观格局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地农田现有条件进行分析,重新安排空间格局和形态,在保障基本农田生产功能性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美学效果的农田景观。对农田进行景观上的设计就需要考虑农田的生产属性和生态属性,这是农田赖以和谐发展的基础。
  4.1.2尊重当地特色 闽南沿海地区的自然景观因所在区域位置的不同,所体现的景观效果也不尽相同。位于沿海地区的乡村地势平坦,形状规整,所体现的景观具有规律性。靠近内陆的丘陵地区乡村碎块化严重,在夹缝中“生存”,但其所体现的景观特色相比于近海地区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自然色彩。在进行乡村自然景观设计时都应该尊重当地的实际情况,尊重当地的生态条件,尊重当地的历史人文条件,这样设计出的自然景观才具有实际意义。
  4.1.3尊重空间尺度 在自然景观设计中应该考虑乡村的空间构成与尺度,对现有乡村的空间形式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农田可以认为是大地景观的一部分,农田所拥有的面积广阔的属性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景观视角去观赏。
  4.1.4人工与自然相结合 现在乡村自然景观是在自然条件下進行人工干预所产生的一种结果,既有自然属性,又有人工属性,两种属性共同维持乡村自然的生态系统,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不能过多干预。
  4.2闽南沿海地区乡村人文景观营建的思路和方法
  4.2.1还原当地建筑本色 保护传统民居聚落整体风格不被破坏,当必须在原有宅基地上建造时,按照现代风格的拆旧建新,新建筑在外观和建筑材料上应尽量选用乡土材料,与传统民居风格相融合,体现传统民居风格基础上,又能体现新建筑的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加强村民对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   4.2.2对建筑群落进行更新 应对现存的传统民居进行合理保存的同时,在新建时应使民居风格尽量与传统民居风格保持一致。在建筑群落的空间安排上,应遵循生态学的方法,采取“群落——绿带——广场”的聚落规划模式,更好的维护传统乡村形态。对传统民居聚落区域进行全方位保护,新建民居另规划建设用地。
  4.2.3注重街巷的景观效果 道路路面是道路景观的重要部分。在铺设路面时不但要考虑实用性,也要考虑景观美。其色彩和样式不但应与周围的建筑形成良好的呼应关系,也应具有限定场地的作用。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为主,不同级别的路面使用不同的材料,相互组合。
  4.2.4传承精神文化 提高乡村居民的保护意识,他们是乡村文化景观的主要缔造者和传承者,乡村居民是保护文化景观的主体和重中之重,他们是创造者、传承者,是与乡村文化景观最为接近的人;在营造时,应以历史风韵为主体,以乡村自然生态为基底、以田园风光为核心、以市井风味为延续来进行。
  5结语
  闽南沿海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美丽乡村让村民享受到了传统乡村聚落所没有的基础设施,使居住环境更加舒适、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等。村民的乡村建设意识、共同参与积极性有了大的提高。在传统的乡村聚落中也很好的保存了历史人文等文化遗产,有了更好的传承。逐步将本地的历史风土人情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打造出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新路子。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突出的问题也反映了当前闽南沿海地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现状,也为后续的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黄斌. 闽南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9.
  [2]李元强. 略论闽南文化的傳承与发展[C].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7.
  [3]刘汉鹏.乡村景观保护与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5(02):50-51.
  [4]付梅臣, 谢宏全. 农田景观规划设计及3S技术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01):196-199.
  [5]郑红杏. 乡村文化景观的营造研究[D]. 安徽农业大学, 2014.
  作者简介:周旭丹,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通讯作者:刘静,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俗话说“见苗三分喜,秧好半年粮”,意即水稻高产壮秧是关键。在苏打盐碱地水稻育壮秧中调酸最关键。笔者从事水稻育苗研究近三十年,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个对稻苗有益无害的高浓度调酸值;2006年聘请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知名专家,在公证处的公证下进行了田间实验。  关键词:苏大盐碱地;水稻;育秧;高浓度调酸  中图分类号: S156.4;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
期刊
摘要:以雷公山保护区桃江片区天然十齿花种群为调查研究对象,选择6块20米×30米的典型样地,采用相邻格子法对十齿花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公山保护区桃江辖区十齿花群落植物组成共有62科98属132种,十齿花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重要值为56.21,灌木层十齿花占物种总量的94.53%,个体密度为162.3株/亩。群落中杉科、杜鹃科、壳斗科等为优势科。十齿花种群常见伴生种为杉木、溪畔杜鹃、
期刊
摘要:本文建立固相萃取柱富集,采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甲拌磷。本方法操作简便,萃取时间短,富集效率高,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符合分析测试要求,有机试剂用量少,适用于地表水中甲拌磷的测定。  关键词: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地表水;甲拌磷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17M611382);深圳市技术攻关项目(项目名称:重20160117: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发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沈阳站温度资料和东北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场资料,采用K-means算法进行季节划分试验,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进行交叉验证和预报检验,试图建立温度季节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聚类季节划分与传统季节划分之间存在差异,传统的春、秋两季被划分为不连续的两类,传统的夏、冬两季被划分的不明显,仅在时间长度上有所差异;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夏季温度预报
期刊
摘要:农村土地家庭联产责任制已经实行多年,对我国解放农村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已经越来越成为农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其次阐述了农村土地规模流转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阐明了吉林省农村土地规模的发展方向——以股份制为主,多种流转方式并存;最后提出了促进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 
期刊
摘要:近年来,西峡县认真履行国家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相关政策。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县为主导,以打造“全国猕猴桃产业强县”为目标,坚持“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三位一体。本文对猕猴桃产业生态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概述了西峡县猕猴桃市场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提出了猕猴桃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加速产业化进程,建立金融服务体系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营养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创新食品防腐保鲜方式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消费市场的驱动下,食品防腐保鲜与抗菌包装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该技术在延长食品保藏期、维持良好感官及食用品质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概括了几种抗菌包装技术方法,并指出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用以指导生产实践工作。  关键词:食品;抗菌包装;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TS21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但也有一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本文对四川达州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西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改善的解决方案,意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西部;农村;人居环境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5.052  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
期刊
摘要:自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在生态环境以及农民经济收入方面均获得了一定成效,但退耕还林仍然是一项政策性的工程。为了更好地解决退耕还林区域长远的经济发展问题,必须在政策落实的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的产业。就目前而言,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本文详细分析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
期刊
摘要:耕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鹿邑县作为研究区来探讨耕地保护问题及政策,为鹿邑县耕地保护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鹿邑县;耕地;耕地保护政策;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5.055  我国中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耕地数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城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