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6-311G**为基组,采用B3LYP方法研究了HNO分子在外电场(0~0.020 a.u.)下的基态参数、总能量、偶极矩、电荷分布、HOMO能级、LUMO能级和能隙,在优化构型的基础上,使用相同的基组和同等强度的外电场,采用CIS-DFT方法研究了HNO分子前9个激发态的激发能、跃迁波长和振子强度.结果表明:HNO分子的几何参数随电场变化明显.电场由0变化至0.020 a.u.时,体系的总能量不断增加,偶极矩不断减小,HOMO能级和LUMO能级受外电场的影响并不明显,能隙随外电场的增加不断增大.激发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6-311G**为基组,采用B3LYP方法研究了HNO分子在外电场(0~0.020 a.u.)下的基态参数、总能量、偶极矩、电荷分布、HOMO能级、LUMO能级和能隙,在优化构型的基础上,使用相同的基组和同等强度的外电场,采用CIS-DFT方法研究了HNO分子前9个激发态的激发能、跃迁波长和振子强度.结果表明:HNO分子的几何参数随电场变化明显.电场由0变化至0.020 a.u.时,体系的总能量不断增加,偶极矩不断减小,HOMO能级和LUMO能级受外电场的影响并不明显,能隙随外电场的增加不断增大.激发态的激发能、跃迁波长随电场变化明显,而电子的跃迁特性并没有因外电场而改变.
其他文献
倪文锦教授曾撰文说:“群文阅读教学,即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拓展、比较异同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方式,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1]群文阅读方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之”字是传统文言虚词中意义、用法极为复杂者之一.据今人编制的《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辑录,“之”字计有148种不同用例,除去一部分动词之类实词用法,虚词用例亦不下百余种.当然,这是采用罗列的方式,竭尽所能地展现“之”字在不同语境中的种种含义.而据《汉语大词典》的编纂,“之”字的虚词用法计有代词、助词、介词、连词4类15种;《汉语大字典》也将“之”字的虚词用法划分为代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5类14种.此二“典”则是采用归纳的方式,总结出“之”字的若干相同用法,分列出十数种条例.上述两类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晚间备课时,我一如既往地读读课文,听着课文录音,验证着自己是否将每一个字音都读准确了.然而,在遇到“难以计数”这个词语时,我困惑了.《教学参考用书》中明确写出了应该读“shǔ”,可录音中却清清楚楚地读着“shù”.带着疑惑,我开始了“声调之旅”,咨询着我身边所有“不会说话的老师”,终于得出了答案——“难以计数”中的“数”就是读“shǔ”.为了纠正以及提醒我自己,我特意在书上做好了标记.
2019年参加工作的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教学新手.每一天都会有许多的措手不及和意料之外.作为新手教师,我越是努力工作,越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欠缺.于是,我从书本中学习理论,向前辈请教经验,听公开课学习教学方法……但最有趣的,还是和学生的交流,他们的“童言”总能猝不及防地引发我的思考.
以学生为中心,或以学习为中心,又或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些话语似乎毋庸置疑地正确.谁都这样说,从教育专家到普通教师,有关教育的场合处处能听到.“让学生站在教室的中央”,便是这一话语的形象表达.
曲面积分包括第一型曲面积分和第二型曲面积分两种类型.只有知道它的计算方法方能进一步应用.本文直接给出了第一型曲面积分和第二型曲面积分的计算步骤,然后通过列举部分曲面积分的题型来介绍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及技巧.
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的《西江月》词,是刻画贾宝玉的重要一笔,它似贬实褒,不但展示了他的身份,而且形象地刻画了他的叛逆性格.rn用诗词助力人物描写是古典小说常用的手法.中国小说自“唐传奇”开始,至话本小说、章回体长篇小说,都有穿插诗词歌赋等其他文体的传统,这种传统到了《红楼梦》达到顶峰.
苏轼不仅诗、文、书、画成就斐然,还是宋朝最红的“美食博主”.刚被贬到湖北黄州时,他显得挺乐观,“唰唰唰”发了一条“朋友圈”:“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rn这首诗的意思是: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都在为糊口谋生到处奔忙,到了老年,事业更是一片荒唐.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高校期末试卷与课程考试大纲的一致性分析研究是了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新视角.以重庆三峡学院2017-2019年期末试卷为研究对象,以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为研究工具,分析《高等数学》课程期末试卷与考试大纲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的《高等数学》期末试卷在4个维度的一致性最好,2017年和2018年的《高等数学》期末试卷在知识种类和知识广度的一致性较差.建议高校进一步规范期末考试命题标准,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开展深度的一致性分析工作,保证本科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