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感受语言文字的音乐美,感受文章不同的语体和风格,领会文章的内容和含义,增强对文章意旨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有声语言 音乐美 语言风格 情感上的共鸣 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能力
所谓诵读就是将书面文字读出声音来,是将无声文字化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文情感力量的手段。诵读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古语“心诵万卷书,雨倾三峡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朱熹先生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种传统的诵读方法,既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前人证明。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通过诵读,可以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乐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切舒缓,感受到语调的高昂低沉,节奏的急切、舒缓,语速的快慢,从而获得对文章的音乐美感。
在进行《劝学》一文的教学时,我首先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而是用动情的语调朗读课文。朗读时,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褒贬。同时又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文中词语的精妙,语言的警策,句式的变化。这样,学生就能从文中提炼出“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直木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原因;才能体会到“骐骥”和“驽马”,“朽木”和“金石”,“蚓”和“蟹”的鲜明对比,才能懂得应该好好学习。
第二,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文章不同的语体和风格,增强对文章神韵的感受能力。
文体不同,其语言风格是不同的,文章的风格不同,其语言特点往往不同。同一文体,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志趣的不同,其风格往往各异。这就需要仔细诵读并品味辨别,从而增强学生对文章语体和风格的感悟能力。
第三,通过诵读能使学生透彻领会文章的内容和含义,增强对文章意旨的感受能力,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无论什么文章,如果学生不认真诵读、熟知内容,教师的讲授就如同“空中楼阁”,学生根本不理解其含义,更不可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一些优美的诗词更是如此,诗词所蕴含的内在气势和韵味,不是经教师教授学生就能明白的,而是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用心体会出来的。这正和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是一致的。
第四,诵读是对学生口头语言的有效训练。可以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有些学生在日常口头语言表达中,经常出现一些语法及用词上的错误,妨碍了意思的准确表述,给他人也造成了听觉上的污染。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有代表性的比较典范的例文,语法规范,用词准确。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这些优秀文章,可使书本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使自己的语言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和规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使说和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第五,诵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作文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意的,如缺少语言材料,即使有新颖的题材,极好的构思也难以成篇,所以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储备足量的语言材料,包括精妙的语句和语言片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好的文章特别是名篇,就要把学生诵读的热情调动起来,让他们反复熟读背诵。长此以往,学生心中积蓄的优美语句就会增多,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就增强了。
由上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是重要的环节,只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诵读,多给学生一些诵读的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中)
关键词 有声语言 音乐美 语言风格 情感上的共鸣 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能力
所谓诵读就是将书面文字读出声音来,是将无声文字化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文情感力量的手段。诵读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古语“心诵万卷书,雨倾三峡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朱熹先生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种传统的诵读方法,既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前人证明。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通过诵读,可以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乐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切舒缓,感受到语调的高昂低沉,节奏的急切、舒缓,语速的快慢,从而获得对文章的音乐美感。
在进行《劝学》一文的教学时,我首先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而是用动情的语调朗读课文。朗读时,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褒贬。同时又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文中词语的精妙,语言的警策,句式的变化。这样,学生就能从文中提炼出“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直木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原因;才能体会到“骐骥”和“驽马”,“朽木”和“金石”,“蚓”和“蟹”的鲜明对比,才能懂得应该好好学习。
第二,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文章不同的语体和风格,增强对文章神韵的感受能力。
文体不同,其语言风格是不同的,文章的风格不同,其语言特点往往不同。同一文体,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志趣的不同,其风格往往各异。这就需要仔细诵读并品味辨别,从而增强学生对文章语体和风格的感悟能力。
第三,通过诵读能使学生透彻领会文章的内容和含义,增强对文章意旨的感受能力,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无论什么文章,如果学生不认真诵读、熟知内容,教师的讲授就如同“空中楼阁”,学生根本不理解其含义,更不可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一些优美的诗词更是如此,诗词所蕴含的内在气势和韵味,不是经教师教授学生就能明白的,而是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用心体会出来的。这正和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是一致的。
第四,诵读是对学生口头语言的有效训练。可以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有些学生在日常口头语言表达中,经常出现一些语法及用词上的错误,妨碍了意思的准确表述,给他人也造成了听觉上的污染。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有代表性的比较典范的例文,语法规范,用词准确。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这些优秀文章,可使书本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使自己的语言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和规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使说和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第五,诵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作文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意的,如缺少语言材料,即使有新颖的题材,极好的构思也难以成篇,所以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储备足量的语言材料,包括精妙的语句和语言片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好的文章特别是名篇,就要把学生诵读的热情调动起来,让他们反复熟读背诵。长此以往,学生心中积蓄的优美语句就会增多,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就增强了。
由上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是重要的环节,只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诵读,多给学生一些诵读的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