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隆德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作为落实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作为打好创新驱动攻坚战和脱贫富民决胜战的重要举措,改革创新六盘山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推动了园区快速发展。
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坚持做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配套,政府投资建设与引入民间资金建设相结合。目前,园区内已建成“四横九纵”路网、供排水管网和供热管网体系,完成绿化、亮化等附属配套工程,实现“七通一平”;建成企业员工公租房、食堂兼培训多功能室;建成幼儿园和六年制小学,为入园企业吸引和招收员工打好基础。引进福建籍工业地产企业——福建康业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在园区内开发建设隆德县双创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隆德闽宁中小企业孵化园),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有效解决了发展工业园区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
不断完善园区运营管理机制。完善园区管理服务机制,发挥园区管委会的管理服务职能,为入园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对接、创业培训、证照代办等“一站式”服务。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调研、现场办公、点对点解决问题等制度,帮助入园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宣传企业优势,寻找市场推介产品,甘当企业产品代言人,形成“清”“亲”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园区管委会“一企一人”包干联系制度,从企业入园建设到项目投产运营,实行全方位、点对点跟踪定制服务,千方百计为入园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
突出以商招商的招商引资方式。建立招商项目统筹协调机制、招商工作推进机制、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形成和“建链、补链、强链”的目标,突出以商招商,引进福建籍工业地产企业——福建康业投资有限公司,在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开展以商招商,引进发展浩德纸业、正观花灯等16家企业入驻园区。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招商和组成招商小分队专门招商,强化主动招商引资。充分利用闽宁协作平台,出台符合共同发展的优惠政策,指定专人、跟踪落实,形成点对点联系、一对一服务机制,把真正适合隆德发展的企业引进来、留下来。先后引进人造花工艺、中药资源开发、爱丽纳地毯、天鸿食品、黄土地农业食品等30多家企业落户六盘山工业园区。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立足全县草畜、中药材、冷凉蔬菜等特色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使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县围绕草畜、中药材和冷凉蔬菜产业,招商引进肉类、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多家,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3家;引进广州市香雪制药企业,实施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项目;引进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6万吨马铃薯粉条和4000万桶马铃薯粉丝方便食品生产线,延伸了产业链。与此同时,园区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大局,创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园区企业延伸到村(社区)建设扶贫车间,最大限度地吸纳劳动力特别是贫困人口就业。目前,入园企业已吸纳就业人员19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270多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55人,就业人员人均月工资收入2000元,实现了企业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双赢”目标。
强化优惠政策扶持。坚持以普惠政策引企业,以特惠政策促发展,做到使企业引得进、能落地、留得住、快发展。对入驻园区的工业企业享受《隆德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特别是对入驻孵化园的企业实行标准化厂房四年内免租金和取暖费,三年内先缴后补和金融机构量身制定支持政策,对在园区企业务工人员实行公共租赁住房三年内免费租住和公交定额收费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发展,吸引劳动力入企就业。落实金融扶持政策,利用县财政和闽宁资金,设立支持工业企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对入驻园区已投产工业企业实施融资担保,撬动银行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和兑现企业落地奖、稳岗补贴等特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促进稳定就业,激发企业发展动力。
借鉴六盘山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经验,立足固原实际,推进全市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以充分授权为主要内容,理顺园区管理机制。在核定编制和机构总量的前提下,允许工业园区管委会自行设置内部机构,赋予中层及以下管理干部的任免、使用权,并可自主面向社会招聘管理人员。实行企业化工资分配制度,由园区管委会依据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等确定工资标准,相对提高园区管理人员的工资标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加快发展信息咨询、会计事务、资产评估、招投标代理、法律服务、登记注册代理、货运代理等中介服务組织,园区可通过购买中介服务方式,组织协调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以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为抓手,完善园区开发建设投融资机制。建立滚动发展机制。组建由园区管委会直属的投资公司或集团公司,盘活土地资源,整合资产,搭建融资平台,通过资产增值收益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滚动发展。全力打造园区投资公司和土地储备中心融资平台,将园区的土地等资源优势和银行信贷政策紧密结合,与各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与投资机构、保险公司、担保机构的合作,形成宽领域、多途径、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特别是学校、商网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发建设;尝试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进行融资,保障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资金。
以完善基础配套建设为重点,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按照生产、生活、社会事业大配套的原则,在完善园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推进骨架路网配套、生态环境配套、社会事业配套、商业服务等基础配套;完善生活、娱乐、休闲等生活配套以及物流功能配套;推进生活配套,完善教育、医疗、文化、餐饮、休闲、居住等服务设施,满足企业职工日常生活需求。将工业园区建成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的集聚区和吸引人气、聚集商机、具备综合承载能力的“城中城”和“凤巢”。
以园区为载体,打造高效规范的服务平台。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推行“一站式”审批和“保姆式”服务,建立高效便捷、阳光规范的政务运行平台。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行竞争上岗、绩效考核、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打破身份限制,合理人才配置,建立不拘一格、企业化管理的人力资源平台。建立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机制,组建园区科技服务机构,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形成科技企业、高新技术和专业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科技服务平台。通过完善激励、要素保障、统筹协调、环境保障等工作机制,对入园企业实行全程帮扶,实施工业用地全市统筹,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当期用地需求;对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特殊政策支持。建立园区企业问题台账,推行主要领导包抓企业制度和定期协调解决问题制度,运用市场、行政和法律手段,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企业利益,构建公众参与行政执法监督的法制保障平台。
以改进招商引资方式为突破口,增强园区产业支撑能力。创新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突出“建链、补链、强链”的目标,开展以延长产业链为核心的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节会招商,将招商引资的重点转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狠抓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招商,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鼓励和引导园区内企业与资本实力雄厚、科技研发能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合资合作,以有量换增量、以产权换资金,吸引重点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到园区投资办厂,增强入园企业的互补性和关联性,突出园区个性和产业特色,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梯次延伸的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绿色、可持续、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园区的产业支撑能力和竞争力。
(执笔人:程新伟)
责任编辑:花菊萍
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坚持做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配套,政府投资建设与引入民间资金建设相结合。目前,园区内已建成“四横九纵”路网、供排水管网和供热管网体系,完成绿化、亮化等附属配套工程,实现“七通一平”;建成企业员工公租房、食堂兼培训多功能室;建成幼儿园和六年制小学,为入园企业吸引和招收员工打好基础。引进福建籍工业地产企业——福建康业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在园区内开发建设隆德县双创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隆德闽宁中小企业孵化园),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有效解决了发展工业园区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
不断完善园区运营管理机制。完善园区管理服务机制,发挥园区管委会的管理服务职能,为入园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对接、创业培训、证照代办等“一站式”服务。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调研、现场办公、点对点解决问题等制度,帮助入园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宣传企业优势,寻找市场推介产品,甘当企业产品代言人,形成“清”“亲”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园区管委会“一企一人”包干联系制度,从企业入园建设到项目投产运营,实行全方位、点对点跟踪定制服务,千方百计为入园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
突出以商招商的招商引资方式。建立招商项目统筹协调机制、招商工作推进机制、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形成和“建链、补链、强链”的目标,突出以商招商,引进福建籍工业地产企业——福建康业投资有限公司,在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开展以商招商,引进发展浩德纸业、正观花灯等16家企业入驻园区。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招商和组成招商小分队专门招商,强化主动招商引资。充分利用闽宁协作平台,出台符合共同发展的优惠政策,指定专人、跟踪落实,形成点对点联系、一对一服务机制,把真正适合隆德发展的企业引进来、留下来。先后引进人造花工艺、中药资源开发、爱丽纳地毯、天鸿食品、黄土地农业食品等30多家企业落户六盘山工业园区。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立足全县草畜、中药材、冷凉蔬菜等特色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使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县围绕草畜、中药材和冷凉蔬菜产业,招商引进肉类、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多家,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3家;引进广州市香雪制药企业,实施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项目;引进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6万吨马铃薯粉条和4000万桶马铃薯粉丝方便食品生产线,延伸了产业链。与此同时,园区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大局,创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园区企业延伸到村(社区)建设扶贫车间,最大限度地吸纳劳动力特别是贫困人口就业。目前,入园企业已吸纳就业人员19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270多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55人,就业人员人均月工资收入2000元,实现了企业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双赢”目标。
强化优惠政策扶持。坚持以普惠政策引企业,以特惠政策促发展,做到使企业引得进、能落地、留得住、快发展。对入驻园区的工业企业享受《隆德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特别是对入驻孵化园的企业实行标准化厂房四年内免租金和取暖费,三年内先缴后补和金融机构量身制定支持政策,对在园区企业务工人员实行公共租赁住房三年内免费租住和公交定额收费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发展,吸引劳动力入企就业。落实金融扶持政策,利用县财政和闽宁资金,设立支持工业企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对入驻园区已投产工业企业实施融资担保,撬动银行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和兑现企业落地奖、稳岗补贴等特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促进稳定就业,激发企业发展动力。
借鉴六盘山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经验,立足固原实际,推进全市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以充分授权为主要内容,理顺园区管理机制。在核定编制和机构总量的前提下,允许工业园区管委会自行设置内部机构,赋予中层及以下管理干部的任免、使用权,并可自主面向社会招聘管理人员。实行企业化工资分配制度,由园区管委会依据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等确定工资标准,相对提高园区管理人员的工资标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加快发展信息咨询、会计事务、资产评估、招投标代理、法律服务、登记注册代理、货运代理等中介服务組织,园区可通过购买中介服务方式,组织协调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以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为抓手,完善园区开发建设投融资机制。建立滚动发展机制。组建由园区管委会直属的投资公司或集团公司,盘活土地资源,整合资产,搭建融资平台,通过资产增值收益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滚动发展。全力打造园区投资公司和土地储备中心融资平台,将园区的土地等资源优势和银行信贷政策紧密结合,与各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与投资机构、保险公司、担保机构的合作,形成宽领域、多途径、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特别是学校、商网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发建设;尝试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进行融资,保障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资金。
以完善基础配套建设为重点,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按照生产、生活、社会事业大配套的原则,在完善园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推进骨架路网配套、生态环境配套、社会事业配套、商业服务等基础配套;完善生活、娱乐、休闲等生活配套以及物流功能配套;推进生活配套,完善教育、医疗、文化、餐饮、休闲、居住等服务设施,满足企业职工日常生活需求。将工业园区建成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的集聚区和吸引人气、聚集商机、具备综合承载能力的“城中城”和“凤巢”。
以园区为载体,打造高效规范的服务平台。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推行“一站式”审批和“保姆式”服务,建立高效便捷、阳光规范的政务运行平台。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行竞争上岗、绩效考核、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打破身份限制,合理人才配置,建立不拘一格、企业化管理的人力资源平台。建立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机制,组建园区科技服务机构,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形成科技企业、高新技术和专业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科技服务平台。通过完善激励、要素保障、统筹协调、环境保障等工作机制,对入园企业实行全程帮扶,实施工业用地全市统筹,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当期用地需求;对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特殊政策支持。建立园区企业问题台账,推行主要领导包抓企业制度和定期协调解决问题制度,运用市场、行政和法律手段,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企业利益,构建公众参与行政执法监督的法制保障平台。
以改进招商引资方式为突破口,增强园区产业支撑能力。创新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突出“建链、补链、强链”的目标,开展以延长产业链为核心的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节会招商,将招商引资的重点转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狠抓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招商,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鼓励和引导园区内企业与资本实力雄厚、科技研发能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合资合作,以有量换增量、以产权换资金,吸引重点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到园区投资办厂,增强入园企业的互补性和关联性,突出园区个性和产业特色,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梯次延伸的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绿色、可持续、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园区的产业支撑能力和竞争力。
(执笔人:程新伟)
责任编辑:花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