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意识的不断提高,在课程教育改革与优化的过程中,提出要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切实推进教育教学领域的艺术性和创新性发展与传承。尤其在音体美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承担启发学生正确价值取向和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教学任务,更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展开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有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途径展开探索,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和教学艺术性、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音体美学科教学;艺术教育;身心发展;途径探索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意义
众所周知,华夏民族是拥有千年文化传承与底蕴的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依靠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灵魂,为我国长足发展提供了精神保障和力量源泉。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体系下,对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渗透与传承,通过课程教学平台有效传承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良好的国民认知意识和文化素養底蕴。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认知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特征,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价值观念认同,为有效促进小学生激昂的民族创造力和文化底蕴素养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氛围。因而,在面向当前经济贸易全球化发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逐步加深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与艺体学科相融合的重要意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提升国家青少年儿童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情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研究现状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音体美教师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通过结合一体学科教学等多元路径开展相应课程教学,旨在通过多元路径的发展,切实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尽管在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引下,大部分学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部分学校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急需予以改进。首先,部分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以宏观整体的角度有效结合音体美学科间的特点和特色,对于课程内容教学途径进行丰富拓展,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教育在渗透的过程中囿于传统教学观念之中,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渗透与体现。其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缺乏规范科学的课程体系指导,从而使得教学缺乏制度化和规范化,无法为整体调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同艺体教学并驾齐驱,甚至部分学校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拓展深度与广度上的偏差,既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教育的良性传承,也不利于对小学生良好人生价值观念的树立和引导。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力度不够,实施策略上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或偏差,使得整体教育成效不显著,无法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教育传承的重要培养意义。因此,在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讨的基础上,我们对其融入的途径展开了探索和分析,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推动艺体学科教学质量与水准提供参考。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途径
1.立足于传统文化,施行社团渗透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德智体美多学科有效结合,切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一要求也紧密贴合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对语言文字智能同音乐旋律智能以及视觉空间智能等多元智能元素进行复杂统合运作,进一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学科教学的渗透与传承效率。因此,小学艺术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囿于教材内容和教材大纲,而要在课堂教学展开过程中有效结合音体美教材内容深度挖掘其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特色,在多学科影响协作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元素的丰富创新表现,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各项智能开发质量。例如在美术教学中,以社团教学的形式,开设了美术特色社团,将压花、剪纸等内容分进阶式的低、中、高年级校本课程,由点及面有效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特色社团美术活动中来,充分展现我国剪纸文化艺术。此时通过教师对于美术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和结合,在社团特色课程教学的展开中,以更加丰富形象和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展现了精美绝伦的传统文化,切实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美术社团为切入点,有效渗透精良细致的传统优秀品德。
2.有效结合国学特色,打造音乐教育课堂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素养的重要平台,无论是理论课程的发展或实践活动的展开,都需要依赖课堂教学为主线。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过程中,紧密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平台,有效结合艺术教育打造国学特色课堂,切实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划分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留白时间,让学生自主唱读《江南可采莲》《画》等曲目,结合多媒体教学媒介营造“远看山有色”的如画情境,有效提升学生在唱读过程中的咀嚼体悟。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小学音体美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准备时间,组织学生以排列的顺序和形式开展对于国学音乐曲目的演唱、普及等课前小活动,指导学生深入参与到国学特色课堂构建过程中,结合艺术教育元素体味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内涵。除此之外,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认知培养和精神塑造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开展音体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通过布置不同学段不同的乐器练习任务,有效发挥艺术教育的特色和趣味,再利用音乐唱读的方式充分展现国学文化的神韵之美,以抑扬顿挫的曲调结合艺术教育特色,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诵读挖掘的兴趣,有效推动传统文化底蕴对于学生心灵人格上的感化与润养。 3.深度把握校本现状,传承本土文化蕴涵
对于小学生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学科教学仅凭教材调研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在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深度把握校本现状,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在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小学生对于生活实际的认知与感知能力。正所谓文化来源于生活,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协同学校对于校本现状进行深度考量和研究,以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特色本土文化,为学生良好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以我所在湘西地区的学校为例,本地的美术工艺有剪纸、压花、印染、竹编等,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这些本土的民间艺术,在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土民间艺术进行深度的探究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制作过程。我所在学校的前身是湖南省安江纺织印染厂子弟学校,该厂拥有近百年历史。因此,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我们将本土艺术文化和学校的历史传承结合在一起,编写了以剪纸、压花、印染等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美术》校本教材。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本土民间美术工艺,制作了富有本土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进一步体悟了传统美术工艺、技艺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以本土文化资源为美术教学提供思路和校本课程,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美术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品读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传承艺术教育风采,推动本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4.积极举办研学活动,提升整体艺体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教学的渗透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把握小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和最近发展区接收程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举办研学活动,促进广大师生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路径的探讨中来。例如,学校定期组织教师间的研讨交流活动,建立完善的传统文化艺术评估反馈体系,及时反思和更正教学优化中的不足,有效引导在教学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学校还定期组织开办了国学文化歌唱节以及摄影、绘画、体育竞赛等多元活动,协同教师积极鼓励并启发学生参与到研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在自主展现国学文化素养的同时,结合当前新兴的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艺术文化环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尤其对于小学艺体类课程教学来说,不仅承担着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传承的重要责任,还要在课堂教学的展开中培养学生审美、认知的多元能力和综合素养,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举办相应的研学活动,结合多媒体视觉刺激同音乐教学熏陶的多元智能培养目标,以爬杆、滚铁环等古风体育竞赛活动,积极举办并开展特色体育节,使学生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中,有效拓宽自身在艺术教育上的视野和认知,在有效丰富小学艺体课堂教学路径的同时,以创新多元的研学活动,充分增强学生参与感与体验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整体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育体系逐步推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倡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引,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音体美课堂教学平台,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启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进一步培育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其在自身人格不断发展与完善中,以良好的大局意识和民族责任,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民族优秀人才。因此,在小学艺体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元素,必然要结合国学研学形式,以创新趣味的特色社团策略为着力点,在充分考量并编写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为小学艺体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与进步平台。除此之外,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打破了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观念上的桎梏,以更为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既弘扬和传承了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又有效推动了小学生综合素养和文化底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途径简析[J]. 四川戏剧,2016(1).
[2]王洪斌,朱效刚.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4(6).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路径与策略研究》终结性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6BZXX018。
作者简介:石梅(1971—),女,汉族,湖南省溆浦县,大学本科,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 王亚青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音体美学科教学;艺术教育;身心发展;途径探索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意义
众所周知,华夏民族是拥有千年文化传承与底蕴的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依靠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灵魂,为我国长足发展提供了精神保障和力量源泉。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体系下,对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渗透与传承,通过课程教学平台有效传承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良好的国民认知意识和文化素養底蕴。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认知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特征,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价值观念认同,为有效促进小学生激昂的民族创造力和文化底蕴素养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氛围。因而,在面向当前经济贸易全球化发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逐步加深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与艺体学科相融合的重要意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提升国家青少年儿童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情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研究现状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音体美教师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通过结合一体学科教学等多元路径开展相应课程教学,旨在通过多元路径的发展,切实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尽管在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引下,大部分学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部分学校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急需予以改进。首先,部分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以宏观整体的角度有效结合音体美学科间的特点和特色,对于课程内容教学途径进行丰富拓展,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教育在渗透的过程中囿于传统教学观念之中,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渗透与体现。其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缺乏规范科学的课程体系指导,从而使得教学缺乏制度化和规范化,无法为整体调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同艺体教学并驾齐驱,甚至部分学校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拓展深度与广度上的偏差,既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教育的良性传承,也不利于对小学生良好人生价值观念的树立和引导。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力度不够,实施策略上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或偏差,使得整体教育成效不显著,无法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教育传承的重要培养意义。因此,在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讨的基础上,我们对其融入的途径展开了探索和分析,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推动艺体学科教学质量与水准提供参考。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途径
1.立足于传统文化,施行社团渗透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德智体美多学科有效结合,切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一要求也紧密贴合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对语言文字智能同音乐旋律智能以及视觉空间智能等多元智能元素进行复杂统合运作,进一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学科教学的渗透与传承效率。因此,小学艺术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囿于教材内容和教材大纲,而要在课堂教学展开过程中有效结合音体美教材内容深度挖掘其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特色,在多学科影响协作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元素的丰富创新表现,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各项智能开发质量。例如在美术教学中,以社团教学的形式,开设了美术特色社团,将压花、剪纸等内容分进阶式的低、中、高年级校本课程,由点及面有效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特色社团美术活动中来,充分展现我国剪纸文化艺术。此时通过教师对于美术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和结合,在社团特色课程教学的展开中,以更加丰富形象和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展现了精美绝伦的传统文化,切实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美术社团为切入点,有效渗透精良细致的传统优秀品德。
2.有效结合国学特色,打造音乐教育课堂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素养的重要平台,无论是理论课程的发展或实践活动的展开,都需要依赖课堂教学为主线。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过程中,紧密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平台,有效结合艺术教育打造国学特色课堂,切实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划分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留白时间,让学生自主唱读《江南可采莲》《画》等曲目,结合多媒体教学媒介营造“远看山有色”的如画情境,有效提升学生在唱读过程中的咀嚼体悟。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小学音体美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准备时间,组织学生以排列的顺序和形式开展对于国学音乐曲目的演唱、普及等课前小活动,指导学生深入参与到国学特色课堂构建过程中,结合艺术教育元素体味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内涵。除此之外,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认知培养和精神塑造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开展音体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通过布置不同学段不同的乐器练习任务,有效发挥艺术教育的特色和趣味,再利用音乐唱读的方式充分展现国学文化的神韵之美,以抑扬顿挫的曲调结合艺术教育特色,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诵读挖掘的兴趣,有效推动传统文化底蕴对于学生心灵人格上的感化与润养。 3.深度把握校本现状,传承本土文化蕴涵
对于小学生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学科教学仅凭教材调研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在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深度把握校本现状,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在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小学生对于生活实际的认知与感知能力。正所谓文化来源于生活,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协同学校对于校本现状进行深度考量和研究,以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特色本土文化,为学生良好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以我所在湘西地区的学校为例,本地的美术工艺有剪纸、压花、印染、竹编等,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这些本土的民间艺术,在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土民间艺术进行深度的探究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制作过程。我所在学校的前身是湖南省安江纺织印染厂子弟学校,该厂拥有近百年历史。因此,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我们将本土艺术文化和学校的历史传承结合在一起,编写了以剪纸、压花、印染等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美术》校本教材。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本土民间美术工艺,制作了富有本土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进一步体悟了传统美术工艺、技艺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以本土文化资源为美术教学提供思路和校本课程,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美术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品读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传承艺术教育风采,推动本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4.积极举办研学活动,提升整体艺体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体教学的渗透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把握小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和最近发展区接收程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举办研学活动,促进广大师生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路径的探讨中来。例如,学校定期组织教师间的研讨交流活动,建立完善的传统文化艺术评估反馈体系,及时反思和更正教学优化中的不足,有效引导在教学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学校还定期组织开办了国学文化歌唱节以及摄影、绘画、体育竞赛等多元活动,协同教师积极鼓励并启发学生参与到研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在自主展现国学文化素养的同时,结合当前新兴的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艺术文化环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尤其对于小学艺体类课程教学来说,不仅承担着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传承的重要责任,还要在课堂教学的展开中培养学生审美、认知的多元能力和综合素养,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举办相应的研学活动,结合多媒体视觉刺激同音乐教学熏陶的多元智能培养目标,以爬杆、滚铁环等古风体育竞赛活动,积极举办并开展特色体育节,使学生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中,有效拓宽自身在艺术教育上的视野和认知,在有效丰富小学艺体课堂教学路径的同时,以创新多元的研学活动,充分增强学生参与感与体验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整体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育体系逐步推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倡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引,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音体美课堂教学平台,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启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进一步培育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其在自身人格不断发展与完善中,以良好的大局意识和民族责任,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民族优秀人才。因此,在小学艺体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元素,必然要结合国学研学形式,以创新趣味的特色社团策略为着力点,在充分考量并编写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为小学艺体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与进步平台。除此之外,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打破了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观念上的桎梏,以更为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既弘扬和传承了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又有效推动了小学生综合素养和文化底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途径简析[J]. 四川戏剧,2016(1).
[2]王洪斌,朱效刚.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4(6).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体学科教学的路径与策略研究》终结性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6BZXX018。
作者简介:石梅(1971—),女,汉族,湖南省溆浦县,大学本科,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