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形式多样、寓教于乐、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方式,创新改革德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同时,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共同配合,营造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对于实现学生德育生活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生德育生活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89
初中德育生活化主要是将德育理论及训练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将教育深入至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之中,从而深化初中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解。此外学校可采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来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育模式,德育生活化教育更是能够通过道德规范让学生有更为真实的内心感悟,不再局限于理性的学习,升华为感性的认知。并通过开放式的交流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当前初中德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初中德育教学偏离生活轨道
由于初中阶段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特征都会有明显变化,但当前我国初中的德育教学存在严重偏离生活实际的情况,这就使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而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成长需求,使学生对德育学习失去兴趣。
(二)初中德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教师在德育课程的教学中,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已经明显不符合当前的教学需求。德育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但很多学校都把德育教学视为一种既定的课程,通过教学大纲来强硬地将知识点传输给学生,这使学生对课程缺乏积极性,由于没有教学模式的枯燥单一,使学生无法在这个关键的成长时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三)初中德育过于依赖学校培养,家庭和社会缺乏关注
对于初中生的品德教育,学校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及三者的配合。由于学生长期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家庭的道德氛围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家长却忽略了这个问题,由于平时留给孩子的时间很少,家长与孩子也缺乏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这也造成现今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二、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措施建议
(一)德育生活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德育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通过科学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增进课堂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将德育教学内容渗透入生活案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道德品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同时加强认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达到德育生活化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活动和案例中获得赞同感,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加强初中德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创新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不只是局限于课堂,可以通过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学校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植树活动、学习雷锋活动、参与社会公益募捐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还可以充分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并实现与社会的更多接触,德育可以更立体地被学生所接受。
(三)社会及家庭要担负起责任,重视德育
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起关键作用,而学校这一系列的德育都需要与社会、家庭教育进行结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的形式来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并帮助家长科学合理地培养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道德品质。营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需要家长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通过自身的态度来影响孩子;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志向,并鼓励孩子自由成长和发挥,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初中生的德育需要深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创新改革德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而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关注,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实现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毛谦余.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与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2(34).
[2]潘忠伟.德育生活化与语文学科生活化的整合思考[J].求知导刊,2015(8).
(责任编辑 斯陌)
[关键词]学生德育生活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89
初中德育生活化主要是将德育理论及训练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将教育深入至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之中,从而深化初中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解。此外学校可采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来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育模式,德育生活化教育更是能够通过道德规范让学生有更为真实的内心感悟,不再局限于理性的学习,升华为感性的认知。并通过开放式的交流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当前初中德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初中德育教学偏离生活轨道
由于初中阶段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特征都会有明显变化,但当前我国初中的德育教学存在严重偏离生活实际的情况,这就使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而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成长需求,使学生对德育学习失去兴趣。
(二)初中德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教师在德育课程的教学中,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已经明显不符合当前的教学需求。德育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但很多学校都把德育教学视为一种既定的课程,通过教学大纲来强硬地将知识点传输给学生,这使学生对课程缺乏积极性,由于没有教学模式的枯燥单一,使学生无法在这个关键的成长时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三)初中德育过于依赖学校培养,家庭和社会缺乏关注
对于初中生的品德教育,学校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及三者的配合。由于学生长期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家庭的道德氛围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家长却忽略了这个问题,由于平时留给孩子的时间很少,家长与孩子也缺乏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这也造成现今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二、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措施建议
(一)德育生活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德育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通过科学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增进课堂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将德育教学内容渗透入生活案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道德品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同时加强认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达到德育生活化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活动和案例中获得赞同感,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加强初中德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创新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不只是局限于课堂,可以通过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学校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植树活动、学习雷锋活动、参与社会公益募捐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还可以充分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并实现与社会的更多接触,德育可以更立体地被学生所接受。
(三)社会及家庭要担负起责任,重视德育
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起关键作用,而学校这一系列的德育都需要与社会、家庭教育进行结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的形式来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并帮助家长科学合理地培养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道德品质。营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需要家长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通过自身的态度来影响孩子;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志向,并鼓励孩子自由成长和发挥,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初中生的德育需要深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创新改革德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而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关注,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实现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毛谦余.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与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2(34).
[2]潘忠伟.德育生活化与语文学科生活化的整合思考[J].求知导刊,2015(8).
(责任编辑 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