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教育规模超常规扩展的情况下,高职学生质量也成为高职院校与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评价高职学生的质量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事关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高职教育的性质、特点和任务决定在其办学过程中要坚持“能力本位”。因此,本文着眼于“能力本位”这一角度来论述高职学生的质量评价。
[关键词]能力本位 高职学生 质量评价
[作者简介]张翠英(1978- ),女,河北唐山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首珩(1966- ),女,湖南浏阳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人力资源处处长、产学合作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湖南株洲412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一五”规划2008年青年专项资助课题“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质量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k08qzc00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9-0043-02
一、高职院校学生质量评价的现状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质量评价仍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主要手段,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法,所学课程是评价的主要内容,荣誉和奖学金是评价结果的最终奖励。学生质量评价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在认识上也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质量评价的内涵界定不清。很多高职院校对自身培养学生的质量内涵没有充分的认识,往往把学生质量评价纳入教学评价中,将学生质量视为教学评价的结果部分,认为只要学校的教学水平高,学生的质量也会高;或者将学生质量评价等同于学生的课业评价,片面地认为每个学期期末的考试就是对学生的质量评价;还有的向几家用人单位做一些调查,就算完成了学生质量评价。
2.学生质量评价的内容片面,不能体现“能力本位”。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因此,对学生质量的评价应突出能力素质,能力中又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而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内容片面,不是以职业道德、技术知识、职业能力等为重点,而是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生学到理论知识的多少为重点,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重点,过分重视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考核,不能体现“能力本位”。
3.学生质量评价形式化,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高职院校认为评价仅仅是为了评定奖学金,评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将学生质量评价的内容简单限定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这种形式化的评价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导致他们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就是优秀的学生,以至于动手能力差、适应能力弱,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样的评价也不能对大多数学生或全体学生起到应有的反馈、引导、激励、检查、监控、鉴定作用。
二、能力本位高职学生质量评价的意义
基于教育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反馈与交流、检查与监控、鉴定与选拔四大功能,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质量评价具有以下意义:
1.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及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通过评价反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可促使他们对比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自我反思,借此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技术知识等。
2.检查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质量”问题是高职教育在大发展时期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质量高低,也是了解其所在学校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通过以能力为本位的学生质量评价,能够了解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检查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可以使高职院校明确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既可促进学校教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又可促进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
3.找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依据。通过能力本位的学生质量评价可以更真实地了解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找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对于正在实行教学改革的高职院校,可以帮助其了解教学改革前后学生质量的变化,使教师、教学改革者与学校领导全面了解教学改革的发展情况。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进一步深化改革。
4.检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要面向地方、行业和社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学生质量评价,可以清楚地了解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了解高职院校是否培养出具有高职特色的合格人才;更有利于保证职业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全面贯彻。
三、能力本位高职学生质量评价的原则
根据能力本位高职学生质量评价的特点,在评价过程中除了遵循引导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能力为核心的原则。高职教育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有直接适应某一职业岗位(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能力为核心的原则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这一特色。首先,在评价内容的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使评价内容体现出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其次,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要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将与能力相关的职业道德、知识、技能等作为评价体系的主体部分;最后,在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中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其权重。
2.以质量为重心的原则。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质量是评价的最终目的,因而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坚持以质量为重心的原则。一方面,高职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胜任某种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普适性能力以及进行其他活动必备的学术能力。另一方面,对评价结果不做排名,并且对不同年级和专业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最终旨在使学生、教师、学校了解学生质量是否达到了相关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3.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是学生评价的宗旨,一方面,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朝着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评价过程中,学校与评价者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要求,使整个评价真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总之,在整个评价活动中要处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评价工作,恰当分析评价结果,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能力本位高职学生质量评价的实施
1.确定评价目标。一切评价活动都有目的,并且每种评价活动都有其特定目的。评价目的涵盖了为什么要进行评价,评价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2.了解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每个学校开设不同的专业,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都不相同,进而导致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也不尽相同。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评价活动要针对全校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进行,在确定评价目标之后,就要先了解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分析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通过对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各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适应的岗位群、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开设的相关课程等。
4.确定评价内容。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学生质量评价主要从思想道德、能力、知识三个方面来进行。其中,思想道德评价以职业道德为核心,能力评价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知识评价以专业知识为核心。
思想道德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态度、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爱本职、团结互助、热爱集体、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独立自强、健康心理。能力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各能力要素评价与主要专业能力评价两部分。各能力要素包括职业能力、普适性能力、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又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普适性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提高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术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言语能力、判断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主要专业能力是从事某项工作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是劳动者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根本要素。每个专业都开设了大量实训项目,专业能力评价主要由不同实训项目的指导教师担任评价者。各实训项目的能力分值根据所要培养的具体能力而定,最后计算平均分。知识评价的内容按照知识所体现的课程类别,从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四个方面来进行。知识评价主要采用测验法,即通过学生在校三年所学课程的考试成绩来进行评价,不同类型的知识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
高职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外,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类活动也是他们能力的体现。因此学校要制订相应条款,对参与不同类型活动或比赛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加分。同样对于违规、违纪的学生也要有相应的惩罚减分。奖惩的分值要合理,并直接纳入学生质量评价之中。同时,由于不同高职院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根据学生的年级、培养目标等,采取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权重也应有所不同。如基于高职院校课程开设特点,对操作技能的评价一年级应相对较少,二、三年级逐步上升,到毕业时则占主要部分。
5.统计评价结果。在评价结束后,按照下列公式统计评价结果。学生最终得分=思想道德评价得分+能力评价得分+知识评价得分±奖惩分。其中:(1)思想道德共10分。思想道德得分=自评分×20%+同学互评平均分×30%+班主任(或辅导员)评分×20%+任课教师评价平均分×30%;(2)能力共55分,其中各能力要素评价占30分,主要专业能力评价占25分。能力得分=各能力要素得分+主要专业能力得分;各能力要素得分=自评分×20%+同学互评平均分×30%+班主任(或辅导员)评分×20%+任课教师评价平均分×30%;主要专业能力得分=学习期间所有实训项目评价平均分;(3)知识共35分。知识得分=学习期间基础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5%+学习期间专业基础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10%+学习期间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15%+学习期间人文社科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5%。
6.整理、分析评价结果。待算出每个学生的得分后,还要将其转换为评价等级,而不进行班级、年级排名,以免产生消极影响。与得分相对应的等级为:90~10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最后将评价结果下发给每位学生,尽量单独下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附加一些评语,以助于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此外,还要形成本次评价的总结报告,呈交相关部门。一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整个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反馈到新一轮的评价中去,进一步完善评价的内容、指标、方法、环节等,确保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实用性;另一方面,分析、总结学生的整体水平,据此改进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肖化移.审视高职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蔡敏.当代学生课业评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李润洲.学生评价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3(5).
[5]郑大俊,郑家成.学生评价创新与创新教育[J].云南教育,2003(21).
[关键词]能力本位 高职学生 质量评价
[作者简介]张翠英(1978- ),女,河北唐山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首珩(1966- ),女,湖南浏阳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人力资源处处长、产学合作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湖南株洲412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一五”规划2008年青年专项资助课题“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质量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k08qzc00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9-0043-02
一、高职院校学生质量评价的现状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质量评价仍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主要手段,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法,所学课程是评价的主要内容,荣誉和奖学金是评价结果的最终奖励。学生质量评价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在认识上也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质量评价的内涵界定不清。很多高职院校对自身培养学生的质量内涵没有充分的认识,往往把学生质量评价纳入教学评价中,将学生质量视为教学评价的结果部分,认为只要学校的教学水平高,学生的质量也会高;或者将学生质量评价等同于学生的课业评价,片面地认为每个学期期末的考试就是对学生的质量评价;还有的向几家用人单位做一些调查,就算完成了学生质量评价。
2.学生质量评价的内容片面,不能体现“能力本位”。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因此,对学生质量的评价应突出能力素质,能力中又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而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内容片面,不是以职业道德、技术知识、职业能力等为重点,而是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生学到理论知识的多少为重点,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重点,过分重视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考核,不能体现“能力本位”。
3.学生质量评价形式化,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高职院校认为评价仅仅是为了评定奖学金,评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将学生质量评价的内容简单限定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这种形式化的评价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导致他们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就是优秀的学生,以至于动手能力差、适应能力弱,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样的评价也不能对大多数学生或全体学生起到应有的反馈、引导、激励、检查、监控、鉴定作用。
二、能力本位高职学生质量评价的意义
基于教育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反馈与交流、检查与监控、鉴定与选拔四大功能,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质量评价具有以下意义:
1.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及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通过评价反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可促使他们对比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自我反思,借此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技术知识等。
2.检查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质量”问题是高职教育在大发展时期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质量高低,也是了解其所在学校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通过以能力为本位的学生质量评价,能够了解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检查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可以使高职院校明确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既可促进学校教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又可促进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
3.找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依据。通过能力本位的学生质量评价可以更真实地了解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找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对于正在实行教学改革的高职院校,可以帮助其了解教学改革前后学生质量的变化,使教师、教学改革者与学校领导全面了解教学改革的发展情况。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进一步深化改革。
4.检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要面向地方、行业和社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学生质量评价,可以清楚地了解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了解高职院校是否培养出具有高职特色的合格人才;更有利于保证职业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全面贯彻。
三、能力本位高职学生质量评价的原则
根据能力本位高职学生质量评价的特点,在评价过程中除了遵循引导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能力为核心的原则。高职教育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有直接适应某一职业岗位(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能力为核心的原则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这一特色。首先,在评价内容的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使评价内容体现出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其次,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要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将与能力相关的职业道德、知识、技能等作为评价体系的主体部分;最后,在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中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其权重。
2.以质量为重心的原则。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质量是评价的最终目的,因而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坚持以质量为重心的原则。一方面,高职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胜任某种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普适性能力以及进行其他活动必备的学术能力。另一方面,对评价结果不做排名,并且对不同年级和专业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最终旨在使学生、教师、学校了解学生质量是否达到了相关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3.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是学生评价的宗旨,一方面,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朝着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评价过程中,学校与评价者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要求,使整个评价真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总之,在整个评价活动中要处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评价工作,恰当分析评价结果,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能力本位高职学生质量评价的实施
1.确定评价目标。一切评价活动都有目的,并且每种评价活动都有其特定目的。评价目的涵盖了为什么要进行评价,评价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2.了解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每个学校开设不同的专业,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都不相同,进而导致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也不尽相同。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评价活动要针对全校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进行,在确定评价目标之后,就要先了解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分析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通过对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各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适应的岗位群、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开设的相关课程等。
4.确定评价内容。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学生质量评价主要从思想道德、能力、知识三个方面来进行。其中,思想道德评价以职业道德为核心,能力评价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知识评价以专业知识为核心。
思想道德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态度、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爱本职、团结互助、热爱集体、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独立自强、健康心理。能力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各能力要素评价与主要专业能力评价两部分。各能力要素包括职业能力、普适性能力、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又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普适性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提高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术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言语能力、判断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主要专业能力是从事某项工作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是劳动者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根本要素。每个专业都开设了大量实训项目,专业能力评价主要由不同实训项目的指导教师担任评价者。各实训项目的能力分值根据所要培养的具体能力而定,最后计算平均分。知识评价的内容按照知识所体现的课程类别,从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四个方面来进行。知识评价主要采用测验法,即通过学生在校三年所学课程的考试成绩来进行评价,不同类型的知识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
高职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外,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类活动也是他们能力的体现。因此学校要制订相应条款,对参与不同类型活动或比赛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加分。同样对于违规、违纪的学生也要有相应的惩罚减分。奖惩的分值要合理,并直接纳入学生质量评价之中。同时,由于不同高职院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根据学生的年级、培养目标等,采取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权重也应有所不同。如基于高职院校课程开设特点,对操作技能的评价一年级应相对较少,二、三年级逐步上升,到毕业时则占主要部分。
5.统计评价结果。在评价结束后,按照下列公式统计评价结果。学生最终得分=思想道德评价得分+能力评价得分+知识评价得分±奖惩分。其中:(1)思想道德共10分。思想道德得分=自评分×20%+同学互评平均分×30%+班主任(或辅导员)评分×20%+任课教师评价平均分×30%;(2)能力共55分,其中各能力要素评价占30分,主要专业能力评价占25分。能力得分=各能力要素得分+主要专业能力得分;各能力要素得分=自评分×20%+同学互评平均分×30%+班主任(或辅导员)评分×20%+任课教师评价平均分×30%;主要专业能力得分=学习期间所有实训项目评价平均分;(3)知识共35分。知识得分=学习期间基础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5%+学习期间专业基础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10%+学习期间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15%+学习期间人文社科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5%。
6.整理、分析评价结果。待算出每个学生的得分后,还要将其转换为评价等级,而不进行班级、年级排名,以免产生消极影响。与得分相对应的等级为:90~10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最后将评价结果下发给每位学生,尽量单独下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附加一些评语,以助于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此外,还要形成本次评价的总结报告,呈交相关部门。一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整个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反馈到新一轮的评价中去,进一步完善评价的内容、指标、方法、环节等,确保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实用性;另一方面,分析、总结学生的整体水平,据此改进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肖化移.审视高职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蔡敏.当代学生课业评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李润洲.学生评价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3(5).
[5]郑大俊,郑家成.学生评价创新与创新教育[J].云南教育,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