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专业紧缺人才学生培养状况浅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p_cryst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紧缺人才学生的生源结构、课程成绩分布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培养状况的分析,提出了针对采矿专业紧缺人才学生的培养方案及对策,为探子更加适合紧缺人才学生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采矿专业;紧缺人才;来源结构;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李小军(1977-),男。辽宁昌图人,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煤矿资源开采技术;袁瑞甫(1977-),男,河北定州人,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矿山岩体力学。(河南焦作454003)
  
  煤炭是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的比例均超过了70%,因此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优秀的专业人才则是煤炭行业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煤炭经济形势的好转,煤炭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煤炭产量显著增加,对采矿专业人才需求激增。而与之相对应,我国目前开设采矿工程等矿业类核心课程的高等学校数量相对较少,加上煤炭企业一般地处偏僻、工作环境艰苦和危险性高等因素,造成了煤炭行业人才的异常紧缺。
  为解决人才紧缺问题,从2004年起,应河南省政府及相关部分要求,我校与河南省内各大煤业集团及周边省市煤炭企业合作,开始招生和培养煤炭行业紧缺人才,即从煤炭企业选拔优秀工作人员,到高校脱产学习本科全部课程,学成后重新回到原煤炭企业工作,其培养目标是适应矿井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既具备较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和科学创新能力,又掌握矿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从事矿山开采设计,工程技术管理、安全监察等的紧缺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由于紧缺人才班学生来自煤炭企业的优秀青年,都具有工作经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很好地将理论结合实践,对一些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理解较深,学习积极性和目的性较好。另一方面,紧缺人才班学生没有统一的入学考试作为门槛,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并目学生理论素质差距较大,同时,许多学生年龄较大,受单位、家庭等影响因素较多,不能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
  因此,本文从学生基本隋况、课程成绩分布和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对紧缺人才学生的培养状况进行子分析,为探寻更加适合紧缺人才学生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一 学生来源结构分析
  
  高校普通日校学生几乎清一色来自高中应界毕业生,学生年龄、知识结构、社会经历相差不大,而紧缺人才班学生主要来自具有高中文化的煤矿企业优秀青年,其毕业学校性质不同,如有的是正规高中,有的则是技校或中专,毕业后从事工作不同,工作时间不同,因此,学生年龄和知识结构差距较大。
  
  1 年龄结构
  以采矿专业2006级学生为例,入学平均年龄为22.6岁,最小为16岁,最大为42岁,相差达26岁。图1为采矿专业2006级紧缺人才学生年龄结构。可见与正规日校生年龄相比(人学平均年龄为19岁),人才班学生平均年龄偏大,年龄分布不均,差距更大,如年龄较小的18岁以下学生占20%,年龄较大的29岁以上学生占10%,而真正处于大学年龄阶段的19—23岁学生比例还不到50%。
  
  2 学习工柞经历
  采矿2006级共有166名学生,其中正规高中毕业占56%,中专毕业占27%,技校毕业占17%。(见图2)由于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知识结构和基础不同,造成了紧缺人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大差距。
  大部分紧缺人才学生都具有工作经历,占了总数的78%,另有1/5左右的无工作经历,但大多数工作时间都在10年以内。(见图3)从所从事工作性质统计中看,人校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釆掘工作人数占34%,从事相关井下专业如地测、通风的占到了37%,另外还有少量人(4%)从事地下工作。(见图4)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年龄偏大、年龄差距、知识结构差距和学习工作经历差距大是紧缺人才班学生的典型特点。另外,紧缺人才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已婚学生,家庭原因对其学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同日校生相比,紧缺人才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较差,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对学习影响较大。
  
  二 课程成绩分布
  
  紧缺人才学生的成绩分布如表1所示,基础科学类课程成绩普遍偏低,不及格率高,尤其是高数和英语,均有1/3以上的学生不及格,而且学生对基础类课程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工程基础、人文课程成绩与日校生差别不大,专业课程有两极分化现象,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较高,其原因是人才班学生大部分有工作经验,专业课程有一定基础,学习积极性高,而不具有工作经验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专业课程学习困难,造成学习成绩不好。
  通过对授课教师及辅导员的调查,人才班学生出勤率较低。无论课程性质,出勤率均没有超过80%,甚至部分课程出勤率低于50%,并且课堂纪律也较差,不容易管理。
  
  三、培养方案及对策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紧缺人才学生的特点,应制订井实行面向现代企业、面向煤矿生产实际的“订单式”培养方案。方案要明确考虑采矿专业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又注重实际需要,满足企业急需。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必须设置的课程,根据确定的理论课和实践教学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确定相应的课程内容。基础课以能形成采矿专业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为目标保证学时,专业课尽量加强,专业课进一步向细化和实用方向调整。如把原本科“采矿学”分为“煤矿开采”、“采矿工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开采损害与保护“四门课程。并结合煤矿生产实际,开设“采矿新技术”、“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采矿事故案例分析”、“抢险救灾”等特色和使用性强的课程。与本科教学计划相比,专业课学时增加了一倍。另外,结合部分矿区特殊的地质及开采状况,开设特色专题课程,如针对义马矿区煤层易自燃发火的特点,对来自义煤集团的紧缺人才班开设“易自燃发火煤层安全开采技术”;针对来自高瓦斯突出煤层矿区的学生,开设“高瓦斯突出煤层开采技术”等专题研讨课程,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欢迎。紧缺人才班的学生普遍反映,这些课程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在任课教师的选聘上,采用学校专任教师与现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比如聘用省内煤炭企业的总工程师等作为专业课教师,同时还聘请了一批现场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 结语
  
  本文针对近几年来从煤炭企业招生的煤炭行业紧缺人才的学生,从基本情况、课程成绩分布和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对紧缺人才学生的培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紧缺人才学生年龄和基础素质差距较大,学生成绩尤其是基础科学课程成绩普通较低,课堂出勤率较低。根据上述情况,提出了紧缺人才学生培养方案及对策。
  
  责任编辑 张中
其他文献
随着精确定位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基于位置服务的各种移动终端应用在智能终端上井喷式的出现,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一个完整的位置服
在20世纪,线性控制理论和应用实践对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而线性系统被认为是系统和控制学科领域中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在控制理论中,可控性和可观测性是最经典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列宁指
“渝佛桃”是冬桃芽变新品种。2013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长圆形,纵径7.17 cm,横径7.00 cm,侧径6.92 cm。果个较大,平均单果重204.4 g,最大果重3
标准支持向量机的求解属于二次规划问题,对于大样本集的问题,支持向量机的训练时间较长。为了降低时间复杂度,前人提出了近似支持向量机。其中标准的近似支持向量机是一种新型
21世纪初是宽带通信网络飞速发展的阶段,以ADSL为核心的宽带接入服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国内宽带IP网络的骨干部分扩容已经基本完成,发展的热点主要集中在
新课程改革理念在高中教育阶段不断深化发展,不仅有效改变了教师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的局面,还为学生拓展出更为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
与陆上油田相比,海上油田的开采难度大,设备维护费用高,这就决定了海上油田必须以最短的时间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获得最大采收率。中国海油创新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油气
延时细胞神经网络由于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联想记忆等领域的重要应用而被广泛研究.由于稳定的网络会有响应时间,才可能会在实际中应用,因此研究延时细胞神经网络的稳定性
A new method of prefetching data blocks from the NVCache to the page cache in main memory and cascading prefetching n-blocks from a hard disk to the NVCache t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