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是青岛的地理特色。依山傍水的青岛,依的是崂山,傍的是大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冬暖夏凉的气候,赋予了青岛非凡的魅力。青岛古称胶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从此,胶澳沦为德国殖民地。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1919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迫使日本于1922年将其归还中国。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日本战败后,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1949年后青岛后改属山东省省辖市。曲折的历史给青岛打上了一种别样厚重的烙印。

开车行驶在青岛的街道上,总有一种到了欧洲的感觉。青岛,最让人倾倒的就是这些老建筑。它们大都凭借天然海岸线和山地构造,巧妙组织道路和建筑布局。这一点,在八大关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八大关”原先是八条以关隘命名的路,初开发时,只有八条以我国著名关隘命名的大道.故而得名。后又增加了两条现在已经成了十条以关隘命名的路,分别是:韶关路,嘉峪关路,山海关路,武胜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别墅分布在八大关别墅区,在这里你可以一日观尽风格各异的城堡。
很多人会在一幢欧洲古堡式建筑前停驻,其正面造型由圆形和多角形组合而成,楼内由花岗岩贴面,楼外又砌有鹅卵石,为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建筑风格,又融入了希腊式、罗马式以及哥特式的建筑特色。这就是八大关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栋别墅——位于黄海路18号的蒋介石旧居花石楼。以各种颜色不同的花岗岩石筑成,这也许就是她名称的由来。蒋介石夫妇、陈毅……数不尽的近代风云人物都曾入住过这里。

导游说,在八大关如果幸运的话,说不定会遇到沉睡的异国公主,当然,你得带上些童话的想象力。说话间,我们到了居庸关路16号一座典型的丹麦建筑风格的别墅前,绿色墙面,建筑造型由尖塔与不规则斜顶屋面构造,南部为宽敞的方形平台。原来这就是著名的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公主楼,传说1929年丹麦王子来青岛渡假,被青岛风光迷倒后,欲请丹麦公主来此避夏消暑,令丹麦驻青岛领事购地建造,但公主没有来到青岛、公主楼的名字却伴随着建筑流传了下来。静静怀念着安徒生在我童年时光中播种下的童话,想象着温文尔雅的美丽公主,是否也在小楼的窗前做着美丽的梦呢?
街道上、树林里,时而可见相拥的情侣,还有穿着白色礼服和婚纱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仿佛上演着一出出现代安徒生童话。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到青岛来的游客如果没有去看一看栈桥,那就等于没来青岛,它是青岛最早的货客运码头,是当年海陆运输的咽喉要道,它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已历经百年的沧桑,失去了当年的险要地位,可它风采依旧。
导游介绍,栈桥始建于1892年,为清军所用的人工码头。到1931年修建时,栈桥长度由原来的220米扩建到440米,宽10米。就成了现在的模样,气势甚是磅礴。它好似一只长长的手臂伸向大海,迎接着大海妈妈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中山路南端,桥身从海岸探入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桥尽头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翘角重檐建筑端庄地安坐于碧波之上。在海岸周边众多欧式建筑衬托下,尤显别致站在栈桥上,看到海鸥亲吻着海水,海水拍打着沙滩。青岛的海有着慑魂的美。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蹭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
和栈桥近在咫尺的海军博物馆边上的小青岛也是个不错的去处。小青岛因形状如琴,又被叫做琴岛,本是个独立的小岛,40年代的时候修了堤坝才与内陆相连。远远地.在海面上,在葱翠欲滴的小岛中央,捧出了一座挺秀的白色灯塔,宛如芙蓉出水,又如仙子凌波,黑夜来临,红色灯火闪烁,琴屿飘灯由此得名。登上塔顶望海上风光,也成为时尚视角。
总感觉五四广场它是立体的,时间与空间将“五四”与“青岛”连接在了一起,87年前的一场“五四运动”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也将见证为未来2008年奥帆激情。
以前,我从蒲松龄小说《崂山道士》中知道了崂山。如今,真的来到青岛崂山,才知传说中的崂山不仅是一座道观、那山、那水、那石就好似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令我惊叹不已!
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始建于北宋初年)。崂山东南两面临大海,海光山色相映,颇为壮观。太清宫又称下清宫,始建于汉代。里面有很多古树.汉柏、唐榆、宋银杏、依然郁郁葱葱。跟着游人摸了摸有着二千年历史的老树,它那倾斜的身体仿佛一条龙。摸摸老龙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老龙尾,一辈子不后悔,这两件该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吧。
“青岛岛青,岛岛青,岛岛青,青到青岛,情到青岛,倾倒青岛!”,难怪前人留下了这样的“绝对”。

开车行驶在青岛的街道上,总有一种到了欧洲的感觉。青岛,最让人倾倒的就是这些老建筑。它们大都凭借天然海岸线和山地构造,巧妙组织道路和建筑布局。这一点,在八大关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八大关”原先是八条以关隘命名的路,初开发时,只有八条以我国著名关隘命名的大道.故而得名。后又增加了两条现在已经成了十条以关隘命名的路,分别是:韶关路,嘉峪关路,山海关路,武胜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别墅分布在八大关别墅区,在这里你可以一日观尽风格各异的城堡。
很多人会在一幢欧洲古堡式建筑前停驻,其正面造型由圆形和多角形组合而成,楼内由花岗岩贴面,楼外又砌有鹅卵石,为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建筑风格,又融入了希腊式、罗马式以及哥特式的建筑特色。这就是八大关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栋别墅——位于黄海路18号的蒋介石旧居花石楼。以各种颜色不同的花岗岩石筑成,这也许就是她名称的由来。蒋介石夫妇、陈毅……数不尽的近代风云人物都曾入住过这里。

导游说,在八大关如果幸运的话,说不定会遇到沉睡的异国公主,当然,你得带上些童话的想象力。说话间,我们到了居庸关路16号一座典型的丹麦建筑风格的别墅前,绿色墙面,建筑造型由尖塔与不规则斜顶屋面构造,南部为宽敞的方形平台。原来这就是著名的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公主楼,传说1929年丹麦王子来青岛渡假,被青岛风光迷倒后,欲请丹麦公主来此避夏消暑,令丹麦驻青岛领事购地建造,但公主没有来到青岛、公主楼的名字却伴随着建筑流传了下来。静静怀念着安徒生在我童年时光中播种下的童话,想象着温文尔雅的美丽公主,是否也在小楼的窗前做着美丽的梦呢?
街道上、树林里,时而可见相拥的情侣,还有穿着白色礼服和婚纱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仿佛上演着一出出现代安徒生童话。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到青岛来的游客如果没有去看一看栈桥,那就等于没来青岛,它是青岛最早的货客运码头,是当年海陆运输的咽喉要道,它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已历经百年的沧桑,失去了当年的险要地位,可它风采依旧。
导游介绍,栈桥始建于1892年,为清军所用的人工码头。到1931年修建时,栈桥长度由原来的220米扩建到440米,宽10米。就成了现在的模样,气势甚是磅礴。它好似一只长长的手臂伸向大海,迎接着大海妈妈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中山路南端,桥身从海岸探入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桥尽头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翘角重檐建筑端庄地安坐于碧波之上。在海岸周边众多欧式建筑衬托下,尤显别致站在栈桥上,看到海鸥亲吻着海水,海水拍打着沙滩。青岛的海有着慑魂的美。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蹭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
和栈桥近在咫尺的海军博物馆边上的小青岛也是个不错的去处。小青岛因形状如琴,又被叫做琴岛,本是个独立的小岛,40年代的时候修了堤坝才与内陆相连。远远地.在海面上,在葱翠欲滴的小岛中央,捧出了一座挺秀的白色灯塔,宛如芙蓉出水,又如仙子凌波,黑夜来临,红色灯火闪烁,琴屿飘灯由此得名。登上塔顶望海上风光,也成为时尚视角。
总感觉五四广场它是立体的,时间与空间将“五四”与“青岛”连接在了一起,87年前的一场“五四运动”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也将见证为未来2008年奥帆激情。
以前,我从蒲松龄小说《崂山道士》中知道了崂山。如今,真的来到青岛崂山,才知传说中的崂山不仅是一座道观、那山、那水、那石就好似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令我惊叹不已!
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始建于北宋初年)。崂山东南两面临大海,海光山色相映,颇为壮观。太清宫又称下清宫,始建于汉代。里面有很多古树.汉柏、唐榆、宋银杏、依然郁郁葱葱。跟着游人摸了摸有着二千年历史的老树,它那倾斜的身体仿佛一条龙。摸摸老龙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老龙尾,一辈子不后悔,这两件该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吧。
“青岛岛青,岛岛青,岛岛青,青到青岛,情到青岛,倾倒青岛!”,难怪前人留下了这样的“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