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必须转变和创新观念,努力建立起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的理念与制度。本文主要阐述探讨了财务管理中一些问题,并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制度
1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面临的挑战
1.1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职能、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部分事业单位体制已经从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为自主面向市场的企业性的经营组织;另一部分事业单位虽然仍然维持着其原有的体制,实行事业化的管理与运行,但是这类的事业单位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较,其生存与发展的状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从单位内部的财务运行与管理的角度看,虽然国家财政对一些事业单位继续予以支持,但是,在现有的国家财力状况下,事业单位的运行与发展资金不可能全都依赖国家,单位要发展就得必须面向市场,通过自主开展与本单位工作性质和职能相一致的业务活动创造经济效益,弥补国家资金的不足。从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业务工作看,也已不再由国家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几乎所有的事业单位都必须面向市场,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参与市场竞争。因此,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面临新的挑战。
1.2经济全球化对事业单位现行财务管理的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些事业单位的垄断性逐步被打破,在行业内引入竞争机制,使得事业单位的行业垄断地位不断降低。事业单位要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并得以生存发展,必须自主理财、广开财源,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进行创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将逐步放松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的范围和区域限制,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必将使我国金融市场发生全面而深远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从而对事业单位筹资投资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实行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来说,筹资更加艰辛,同时筹资的成本与风险将会更大,另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又将使报酬率趋于平均化。这些都要求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投资决策的及时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2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财务工作在国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现。为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财政部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和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现行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财务管理观念和理念落后。目前,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科学有效管理的关键因素是观念的束缚。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面向市场的观念。事业单位财务运行与管理中还没有树立面向市场的理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自觉地把面向市场的观念贯穿于单位理财的全过程之中,大多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要求。二是缺乏防范风险的观念。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运行与发展必然会出现许多风险。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来说,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逐步培养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应对和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但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缺乏这种意识。三是缺乏依法理财的观念。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面对市场经济的规律及其对事业单位带来的变化和冲击,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还没有完全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
(2)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在一部分事业单位中,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会计工作机构、会计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只实行职务分离,没有实行相互制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着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印鉴保管漏洞和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3)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队伍普遍素质较低,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失衡。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整体知识素质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高层次财务管理和会计人才匮乏,而低学历或无学历的会计人员还占有相当大的比率,有的甚至没有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虽然他们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新的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实施,一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实际工作的需要。二是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比较低。在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队伍中,掌握市场经济现代财会技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会计人员不多,相当多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低下,对市场经济发展、会计改革深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不够,更缺乏理论研究。三是综合素质不高一些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也亟需提高。
(4)缺乏应有的内部审计和监督体系。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相对滞后,缺乏有效内部监督机制。一是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单位的“一把手”认为财务只是对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的一些收支行为进行的记账活动,没有必要再开展内部审计,虽然这种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所改变,但是内部审计工作仍未引起单位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内部监督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目前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只有极少数较大的隶属省级以上的事业单位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机构仍不健全,基本上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是与财务部门两块牌子一班人马,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3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3.1适应新形势,转变观念。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必须转变和创新观念,努力建立起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的理念与制度。一是,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用法规来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特别是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要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牢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二是,努力培养和建构市场观念。首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有面向市场开源节流的意识,依托市场开辟财源,主动参与单位的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充分利用事业单位现有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科技优势,广泛提供有偿服务,壮大单位的经济实力。其次,是要善于围绕市场配置资金。在新的形势下,事业单位要善于围绕市场办事业,依托市场求发展。要时刻关注和瞄准市场需求,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资金配置,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三是,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首先是要能够有效地把握和预计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其次,是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3.2建立与事业单位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不断健全财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是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和保证,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不同的事业单位,应按其规模大小,分别采用不同的的财务管理体制。对规模较小业务较简单的单位,为使财权不过于分散,应采用“统一领导,集体研究,集中管理”的模式;对规模较大的单位,因其经济业务较复杂,为了体现财权、事权相结合,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宜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财务制制度是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行为规范。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制订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核算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等,只有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财务管理工作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保证事业健康发展。
3.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一是部门和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工作和会计人才,严格把好用人关。二是强化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把好考核关。三是坚持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高综合業务素质;要加强对新出台的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的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四是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淘汰低水平的会计人员。建立事业单位会计人才库,合理调剂配置使用会计人员。
3.4发挥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形成财务监督机制。一是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审计部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独立于被审计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否则只能形同虚设。二是确保内部审计独立行使职权。审计部门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的审计,协助单位领导监督各项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从而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三是定期对单位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修正。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单位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单位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而使会计工作有章可循、违章必纠、违规必罚、以罚促纠。
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制度
1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面临的挑战
1.1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职能、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部分事业单位体制已经从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为自主面向市场的企业性的经营组织;另一部分事业单位虽然仍然维持着其原有的体制,实行事业化的管理与运行,但是这类的事业单位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较,其生存与发展的状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从单位内部的财务运行与管理的角度看,虽然国家财政对一些事业单位继续予以支持,但是,在现有的国家财力状况下,事业单位的运行与发展资金不可能全都依赖国家,单位要发展就得必须面向市场,通过自主开展与本单位工作性质和职能相一致的业务活动创造经济效益,弥补国家资金的不足。从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业务工作看,也已不再由国家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几乎所有的事业单位都必须面向市场,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参与市场竞争。因此,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面临新的挑战。
1.2经济全球化对事业单位现行财务管理的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些事业单位的垄断性逐步被打破,在行业内引入竞争机制,使得事业单位的行业垄断地位不断降低。事业单位要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并得以生存发展,必须自主理财、广开财源,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进行创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将逐步放松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的范围和区域限制,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必将使我国金融市场发生全面而深远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从而对事业单位筹资投资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实行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来说,筹资更加艰辛,同时筹资的成本与风险将会更大,另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又将使报酬率趋于平均化。这些都要求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投资决策的及时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2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财务工作在国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现。为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财政部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和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现行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财务管理观念和理念落后。目前,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科学有效管理的关键因素是观念的束缚。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面向市场的观念。事业单位财务运行与管理中还没有树立面向市场的理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自觉地把面向市场的观念贯穿于单位理财的全过程之中,大多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要求。二是缺乏防范风险的观念。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运行与发展必然会出现许多风险。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来说,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逐步培养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应对和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但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缺乏这种意识。三是缺乏依法理财的观念。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面对市场经济的规律及其对事业单位带来的变化和冲击,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还没有完全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
(2)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在一部分事业单位中,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会计工作机构、会计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只实行职务分离,没有实行相互制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着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印鉴保管漏洞和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3)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队伍普遍素质较低,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失衡。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整体知识素质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高层次财务管理和会计人才匮乏,而低学历或无学历的会计人员还占有相当大的比率,有的甚至没有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虽然他们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新的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实施,一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实际工作的需要。二是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比较低。在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队伍中,掌握市场经济现代财会技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会计人员不多,相当多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低下,对市场经济发展、会计改革深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不够,更缺乏理论研究。三是综合素质不高一些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也亟需提高。
(4)缺乏应有的内部审计和监督体系。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相对滞后,缺乏有效内部监督机制。一是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单位的“一把手”认为财务只是对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的一些收支行为进行的记账活动,没有必要再开展内部审计,虽然这种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所改变,但是内部审计工作仍未引起单位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内部监督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目前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只有极少数较大的隶属省级以上的事业单位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机构仍不健全,基本上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是与财务部门两块牌子一班人马,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3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3.1适应新形势,转变观念。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必须转变和创新观念,努力建立起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的理念与制度。一是,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用法规来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特别是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要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牢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二是,努力培养和建构市场观念。首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有面向市场开源节流的意识,依托市场开辟财源,主动参与单位的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充分利用事业单位现有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科技优势,广泛提供有偿服务,壮大单位的经济实力。其次,是要善于围绕市场配置资金。在新的形势下,事业单位要善于围绕市场办事业,依托市场求发展。要时刻关注和瞄准市场需求,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资金配置,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三是,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首先是要能够有效地把握和预计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其次,是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3.2建立与事业单位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不断健全财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是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和保证,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不同的事业单位,应按其规模大小,分别采用不同的的财务管理体制。对规模较小业务较简单的单位,为使财权不过于分散,应采用“统一领导,集体研究,集中管理”的模式;对规模较大的单位,因其经济业务较复杂,为了体现财权、事权相结合,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宜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财务制制度是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行为规范。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制订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核算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等,只有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财务管理工作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保证事业健康发展。
3.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一是部门和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工作和会计人才,严格把好用人关。二是强化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把好考核关。三是坚持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高综合業务素质;要加强对新出台的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的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四是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淘汰低水平的会计人员。建立事业单位会计人才库,合理调剂配置使用会计人员。
3.4发挥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形成财务监督机制。一是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审计部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独立于被审计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否则只能形同虚设。二是确保内部审计独立行使职权。审计部门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的审计,协助单位领导监督各项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从而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三是定期对单位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修正。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单位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单位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而使会计工作有章可循、违章必纠、违规必罚、以罚促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