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善祥:总书记的赞扬让我信心倍增
马善祥代表是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老马工作室”负责人,观音桥街道是《党建》杂志社的群众工作联系点。马善祥做群众工作已30年,他的团队记下群众工作笔记160多本,总结群众工作方法50多种,广受好评。
3月11日晚上,记者在内蒙古大厦采访了他。面对记者,马善祥还沉浸在受到总书记赞扬的激动之中。
他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总书记走进会场,来到我们身边,大家都非常兴奋,自发地鼓掌。我给总书记汇报的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给基层带来新变化,以及和街道同事们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做法,总书记表扬我说得好,接地气。并说要有千千万万优秀基层骨干,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好各项工作。”
当时,马善祥向总书记汇报了四点做法:一是在学习宣传中落地落实。他所在的观音桥街道,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情很高。他已写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文章40篇,为干部群众宣讲30多场。这几个月他们团队接待群众200多次,参与调解矛盾20多起,一边学精神,一边扎实干事,努力做到学用一致。二是在对党忠诚中落地落实。他经常向群众宣传对党忠诚的这个片段:跟随总书记一起重温入党誓词。“那天看着电视,看到总书记面对党旗宣誓,我情不自禁地站起来举起右臂,总书记领誓一句我跟着诵读一句,感到庄严神圣。”他在笔记中写到:总书记是一位高尚的人,能够把我们党和人民引领得更加高尚。三是在解决问题中落地落实。基层总在解决矛盾的前沿,长期面对农村征地、城市拆迁、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家庭财产和情感纠纷等各种问题,有难有易,干部凭责任心可以解决相当部分,很多矛盾的解决对干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有信心解决好。四是在转变作风中落地落实。党的十八大前,吃喝玩乐的事不少。八项规定后基层干部也经历过相当一段时间不适应,由奢入俭难。但再难,也必须按照总书记、党中央的要求办,干部群众都感叹,是总书记把党和广大干部的作风带好了。
马善祥说,总书记的赞扬让他更加充满信心。两会后,“老马工作室”的首要任务就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群众宣讲好两会精神,加深广大群众的理解。
裴春亮:抓好党建是振兴乡村的根本保障
裴春亮代表是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他是党的十九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首届全国十大最美村官。3月11日中午,裴春亮在河南大厦接受了记者采访。
裴春亮说,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总书记的话,句句说到关键处,实践也一再证明,乡村要想发展好,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
裴春亮在调研中发现,发展比较好的乡村,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都顶呱呱,党员干部有活力、想干事、能干事,老乡们的精神状态也好。而一些发展差的乡村,党员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办法不多、效果也不明显,群众怨言多,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因此,抓好党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
裴春亮说,裴寨村能有今天的发展,就是得益于有个坚强的党组织和一批优秀的党员。村里34名党员,每名党员胸前都佩戴党徽,主动亮明身份,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和联包帮带,把村里的事务按农业、工业、商业、绿化和精神文明等分工,包“口”到每个党员,让党员平时就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党员干部也能站得出来。建设新村、兴修水利那几年,施工现场,身上泥土最多的是党员,最后一个收工的是党员。村里发展高效农业,群众不懂不会,12名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带头成立“裴寨蔬菜花卉种植合作社”,先行先试,然后手把手带着大伙儿干。村里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办,村里三个《五年发展规划》都由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制定后挂在村口,以此激励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裴春亮表示,要按照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带领村民振兴乡村奔小康。
索曙辉:把总书记的关怀转化为强大动力
达斡尔族是一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少数民族。索曙辉代表是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旗委副书记、旗长。3月8日晚上,索曙辉在京西宾馆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索曙辉身着鲜亮的民族服装,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他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年1月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3月5日下午,总书记来到我们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决心,体现了党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关怀,我们全团上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索曙辉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审议时,和大家互动交流,还提了一些问题,大家从中感觉到,总书记非常亲切,对基层的情况非常了解,对基层群众特别关心。总书记重点讲了三个问题:一是高质量发展问题,二是脱贫攻坚问题,三是民族团结问题。代表团的同志们都认为,这几个问题,切中了内蒙古发展的要害,抓住了“牛鼻子”。内蒙古要转变发展方式,由原来的资源消耗型,转变为高技术高质量的发展。脱贫攻坚,内蒙古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比较大,这涉及民生问题,总书记非常挂念,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关于民族团结,内蒙古作为民族团结的模范区,起到了表率作用,在祖国北疆、北大门建设安全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民族团结的教育问题,我们要从娃娃抓起,不能有丝毫松懈。 索曙辉表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一定要领会精神实质,要结合总书记三次到内蒙古的讲话精神,结合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学。要把总书记对内蒙古、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转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多干事,干成事,早日完成脱贫攻坚等任务,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与厚望。
张炜: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一流拔尖人才。”如何做好育人工作,是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始终关注的问题。
作为我国唯一一所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大学,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始终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如何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张炜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找准师生思想的‘共鸣点’、情感的‘触发点’、认知的‘困惑点’,把化育人心的工作贯穿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这样才能让教育入脑入心、春风化雨。”
“我们突出文化涵养作用,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到黄帝陵、兵马俑、秦岭、华山等人文基地感悟厚重历史,组织师生赴延安、梁家河、渭华、照金等红色基地学习革命精神。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教育活动,凝聚起实现中国梦、航天梦、青春梦的强大力量。”
今年两会,张炜和其他几名委员联名提交了5项提案,其中一项是建设“西迁精神”纪念馆。西北工业大学三源合一,建校并校的三支力量均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迁至西安的。建校以来,“西迁精神”始终根植于一代代西工大人服务国家战略、肩负重任的家国情怀中。张炜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西迁精神的内涵是奉献与奋斗,新时代应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激励师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民族事业、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王昌顺:加强党建工作 开启南航新航程
“总书记要求广东的同志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作为大型国企的负责人,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昌顺对记者如是说。
作为中央管理的大型骨干航空企业,近几年来,南航进入新发展阶段。机队规模超过750架,2017年旅客运输量达到1.26亿人次,均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目前,南航每天有3000多个航班穿梭在全球近6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超过50万个座位,是国内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航空承运人。
“南航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王昌顺说。南航集团党组坚决落实中央要求,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把纪律挺在前面,营造良好政治生态。2016年3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统一思想行动 努力打造阳光南航的决定》,突出强调航空安全、政治安全和廉潔安全。构建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的“多位一体”大监督格局,增强纪检监察的独立性,选配5名专职巡视组组长,加强力量配备。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2016年对26人进行了党纪政纪处理,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人;2017年给予党纪处分44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人。在选人用人上,坚持党管干部、依法合规、公平公正的原则,树立“重党性、重品行、重业绩、重基层、重公认”的鲜明导向。
王昌顺介绍说,目前,南航集团建立基层党总支、支部1647个,党务工作人员超过在岗职工人数的1%,全面落实“同职级同待遇”。“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南航政治生态明显好转,管党治党力度加大,党建工作基础加强,选人用人更加规范,干部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航程。谈到未来发展,王昌顺充满信心:“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肩负起治企兴企的政治责任,鼓足干劲,把南航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
迟小秋:坚守在振兴民族文化的广阔舞台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迟小秋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此次她的提案是,建立京剧基因库,像保护文化种子一样,把京剧的优秀元素保留下来。
迟小秋11岁进入戏校,1981年开始学习程派艺术,1983年拜程砚秋大师嫡传弟子王吟秋先生为师。1984年,在院团组织的全国巡演中,19岁的迟小秋以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唱响大江南北。同年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京剧梅花奖得主。
谈起京剧,迟小秋深情地说:“京剧对我来说,是一世的缘分。从入行到现在40多年间,我经历了戏曲发展的起伏,不管是冷落不景气的时候,还是重新振兴发展的时候,我都始终如一坚守在舞台。”多年来,迟小秋一直在为京剧的传承和弘扬而奔波,呼吁京剧艺术从孩子们抓起,从大学生抓起。迟小秋带领全团演员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进校园演出,送戏下乡。演出时,每每台上演到动情处,台下也是泣不成声,艺术的感染力激起观众的共鸣。看到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院欣赏传统戏曲,迟小秋由衷地高兴。
迟小秋说:“文艺必须扎根人民,否则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近年来,青年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艺术服务人民,不断创新,先后创排了宣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宋家姐妹》《狼牙山》等一系列新剧目。
迟小秋并非出生京剧世家,她的父亲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受父亲影响,迟小秋19岁就入了党,现在担任青年团的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她体会到“只有党的基层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心工作才能高质量高品质完成”。新剧排练时,青年团都会成立临时党支部,保证在困难面前、重要演出任务面前,党员都走在前头,发挥模范作用。全团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氛围。
“我期待传统戏曲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努力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迟小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