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最早了解,源于一个故事:1982年9月24日,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与邓小平会谈香港回归事务,在步出人民大会堂时,一个趔趄和前倾,差点摔倒在地。我是在初中的历史课上听老师讲的这件事,当时还以为老师是在开玩笑,后来从图片资料中发现这是真事。网上甚至还出现了《论撒切尔夫人的摔倒》这样的文章,国人无不大快人心,认为这是帝国主义的魁首在向中国人民下跪请罪。然而,对于撒切尔夫人来说,这样的事情不过是一个大人物一生中诸多尴尬之一罢了,我们也没有必要借题发挥来昭示自己的爱国情绪。但是看了电影《铁娘子》之后,联系到撒切尔夫人在福克兰群岛之战时的表现,她的那次摔倒或许真有必然性。
在与阿根廷的群岛争端中,撒切尔夫人表现得非常强硬,她力排众议,坚决要通过战争来保卫“领土”。这次战争发生在1982年4月到6月之间,以英国的获胜结束,也使她的支持率直线上升。这个时期的撒切尔夫人想必是心情大好,志得意满,认为自己正处于执政的巅峰期。于是,在几个月后的中国之行中,她还想延续自己的强硬态势,企图在香港事务上给中国施压。但是,她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对手邓小平要比她更强硬。据坊间流传,邓小平当时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这句话无疑在撒切尔夫人饱满的自尊心上狠狠扇了一耳光,那么她在下台阶时的心慌意乱和不熟悉中国土地的高跟鞋的作祟便是情有可原的。然而,当摒弃掉这些历史和民族的讨论,单纯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得话,撒切尔夫人无疑是女性中的佼佼者,用“改变了历史容颜的女人”来衡量她也是不为过的。
回到电影,《铁娘子》是一部透着浓厚欧洲文艺范儿或者说是英伦风格的传记片,它以散文化的片断结构来回顾撒切尔夫人的从政经历和私人生活印象,以自我的角度来剖析自我,其真实性和抒情性便得到了证明。电影从老年撒切尔夫人的生活点滴入手,通过她在幻觉中对丈夫的思念,来回溯她从一个杂货店老板的女儿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不停地在现实与回忆之间交错变幻,完美地运用了电影的时空综合属性,把直线发展的事件进行切割,然后嵌入个人情感的不同沉淀之处,而后散发的便是大视野的立体形象。这种结构方式具有做作的特点,创作人员仿佛是在玩弄技巧,把一部传记片拍成了精神分析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理解障碍,但同时也算是艺术的创新体现。此外,电影在运镜时也有着繁复的变化,推拉摇移的角度转换与剪辑的自由相得益彰,促成了影像的华丽。
作为政治人物的传记片,其内容必然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怎样上台的,怎样坐台的,怎样下台的。《铁娘子》自然也不例外,影片从老年撒切尔夫人去超市购物的镜头开始叙述,她无意中在报上看到了一件爆炸案,而爆炸既是英国常发生的恐怖事件,也曾在当初坚定了她想要竞选首相的决心。对于撒切尔夫人在执政期间的事情,电影着重讲述了她在福克兰群岛之战时的态度,这也是她为何会被定义为“铁娘子”的关键。而对于她的下台,则是影片对政界丑恶的一种讽刺,作为领导者的刚愎自用惹恼了本就忠诚可疑的同僚,于是众叛亲离之后的落寞便显得格外凄惨。这样的事件在丘吉尔身上也发生过,他带领英国经历了二战,打败了纳粹,但是战争一结束,他便被自己的国民轰下了台。
相较于影片对撒切尔夫人政治生涯和铁腕手段的体现,她对家人的爱则显得更为动人。当初是一个幽默搞怪的男士俘俘获了她的芳心,支持她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信念,陪伴她度过多次坎坷。后来丈夫先她离世,她在幻觉中常常感到他还活着,她讨厌这种思念,却无法阻止自己。爱得深厚与生命的憔悴在撒切尔的身上投下浓重的阴影,她蹒跚着步伐走向门的背后。历史记住了其辉煌,却忘记了她作为一个女人的脆弱和孤独。丈夫的幽默给撒切尔夫人带来了很多快乐,也让影片的氛围变得轻松。这也是当前电影风格的走向,不管是多么宏大的主题或多么严肃的内容,都不能一本正经地讲述,而是必须对其进行生活化改造,将神从神坛上请走,让人真正地活在人群中。
2012年,美国人梅里尔·斯特里普扮演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获得奥斯卡影后;2013年,英国人丹尼尔·戴·刘易斯扮演了美国总统林肯,获得奥斯卡影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恰好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反面,一个外籍演员常常能传神地演绎出本国人物的形象,而在本国却很难找出合适的人选。究其原因,越是看起来距离远的人物,越能置身其外,多角度地分析和把握人物特点,越能真正深入角色,就像在白纸上作画一样,会是完整的风格。从效果看,《铁娘子》无疑是“梅姨”的独角戏,电影还故意把其他角色塑造得像鬼魅一般,围绕在她周围,窃窃私语和眼神流转,越发显得铁娘子的正义光彩。但对我来说,梅姨的表演没有惊艳之处,因为知道她能做好,所以也就不期望她能做得更好。
(请作者见文后与本刊联系)
影片信息
片名:铁娘子 坚固柔情
导演:菲利达·劳埃德
编剧:艾比·摩根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吉姆·布劳德本特/安东尼·海德/理查德·格兰特/亚历山德拉·罗奇
类型:剧情/传记/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 法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3-03-08(中国大陆)/2012-01-06(英国)
片长:105分钟
又名:铁娘子 / 铁娘子:戴卓尔夫人传(港) / 铁娘子撒切尔 / 撒切尔夫人
[责编/程诚]
在与阿根廷的群岛争端中,撒切尔夫人表现得非常强硬,她力排众议,坚决要通过战争来保卫“领土”。这次战争发生在1982年4月到6月之间,以英国的获胜结束,也使她的支持率直线上升。这个时期的撒切尔夫人想必是心情大好,志得意满,认为自己正处于执政的巅峰期。于是,在几个月后的中国之行中,她还想延续自己的强硬态势,企图在香港事务上给中国施压。但是,她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对手邓小平要比她更强硬。据坊间流传,邓小平当时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这句话无疑在撒切尔夫人饱满的自尊心上狠狠扇了一耳光,那么她在下台阶时的心慌意乱和不熟悉中国土地的高跟鞋的作祟便是情有可原的。然而,当摒弃掉这些历史和民族的讨论,单纯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得话,撒切尔夫人无疑是女性中的佼佼者,用“改变了历史容颜的女人”来衡量她也是不为过的。
回到电影,《铁娘子》是一部透着浓厚欧洲文艺范儿或者说是英伦风格的传记片,它以散文化的片断结构来回顾撒切尔夫人的从政经历和私人生活印象,以自我的角度来剖析自我,其真实性和抒情性便得到了证明。电影从老年撒切尔夫人的生活点滴入手,通过她在幻觉中对丈夫的思念,来回溯她从一个杂货店老板的女儿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不停地在现实与回忆之间交错变幻,完美地运用了电影的时空综合属性,把直线发展的事件进行切割,然后嵌入个人情感的不同沉淀之处,而后散发的便是大视野的立体形象。这种结构方式具有做作的特点,创作人员仿佛是在玩弄技巧,把一部传记片拍成了精神分析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理解障碍,但同时也算是艺术的创新体现。此外,电影在运镜时也有着繁复的变化,推拉摇移的角度转换与剪辑的自由相得益彰,促成了影像的华丽。
作为政治人物的传记片,其内容必然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怎样上台的,怎样坐台的,怎样下台的。《铁娘子》自然也不例外,影片从老年撒切尔夫人去超市购物的镜头开始叙述,她无意中在报上看到了一件爆炸案,而爆炸既是英国常发生的恐怖事件,也曾在当初坚定了她想要竞选首相的决心。对于撒切尔夫人在执政期间的事情,电影着重讲述了她在福克兰群岛之战时的态度,这也是她为何会被定义为“铁娘子”的关键。而对于她的下台,则是影片对政界丑恶的一种讽刺,作为领导者的刚愎自用惹恼了本就忠诚可疑的同僚,于是众叛亲离之后的落寞便显得格外凄惨。这样的事件在丘吉尔身上也发生过,他带领英国经历了二战,打败了纳粹,但是战争一结束,他便被自己的国民轰下了台。
相较于影片对撒切尔夫人政治生涯和铁腕手段的体现,她对家人的爱则显得更为动人。当初是一个幽默搞怪的男士俘俘获了她的芳心,支持她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信念,陪伴她度过多次坎坷。后来丈夫先她离世,她在幻觉中常常感到他还活着,她讨厌这种思念,却无法阻止自己。爱得深厚与生命的憔悴在撒切尔的身上投下浓重的阴影,她蹒跚着步伐走向门的背后。历史记住了其辉煌,却忘记了她作为一个女人的脆弱和孤独。丈夫的幽默给撒切尔夫人带来了很多快乐,也让影片的氛围变得轻松。这也是当前电影风格的走向,不管是多么宏大的主题或多么严肃的内容,都不能一本正经地讲述,而是必须对其进行生活化改造,将神从神坛上请走,让人真正地活在人群中。
2012年,美国人梅里尔·斯特里普扮演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获得奥斯卡影后;2013年,英国人丹尼尔·戴·刘易斯扮演了美国总统林肯,获得奥斯卡影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恰好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反面,一个外籍演员常常能传神地演绎出本国人物的形象,而在本国却很难找出合适的人选。究其原因,越是看起来距离远的人物,越能置身其外,多角度地分析和把握人物特点,越能真正深入角色,就像在白纸上作画一样,会是完整的风格。从效果看,《铁娘子》无疑是“梅姨”的独角戏,电影还故意把其他角色塑造得像鬼魅一般,围绕在她周围,窃窃私语和眼神流转,越发显得铁娘子的正义光彩。但对我来说,梅姨的表演没有惊艳之处,因为知道她能做好,所以也就不期望她能做得更好。
(请作者见文后与本刊联系)
影片信息
片名:铁娘子 坚固柔情
导演:菲利达·劳埃德
编剧:艾比·摩根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吉姆·布劳德本特/安东尼·海德/理查德·格兰特/亚历山德拉·罗奇
类型:剧情/传记/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 法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3-03-08(中国大陆)/2012-01-06(英国)
片长:105分钟
又名:铁娘子 / 铁娘子:戴卓尔夫人传(港) / 铁娘子撒切尔 / 撒切尔夫人
[责编/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