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全国I卷的作文命题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指令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这个题目不仅关注时代,而且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将时代和自己联系起来。呼应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主题,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基本要求。相比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这是一种突破。但是,在阅卷实际中,缺乏辩证思维的作文屡见不鲜,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篇考场二类作文具体说明。
时光如河 瓶传心语
一考生
2035年已经18岁的孩子们,祝贺你们长大成人。时光如河,伴随你我。不知不觉,18年如歌岁月,谱成了你我成长的每一个音符,唱响了时代发展的每一段旋律。伴着如梦般的旋律,我要给你说说我们那离不开祖国发展、强大的生活。
2000年,我出生,成了“世纪宝宝”中的一员;2018年,你降临,成了万众瞩目下的一个。那时,爷爷奶奶要下地干活,父母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常常含着眼泪扔下号啕大哭的我,在一个人的摇篮里感受祖国蓄势待发的脉搏。今天,你不是安睡在奶奶的怀抱中,就是沉浸在爷爷的儿歌里,你每天可以在均匀的呼吸声中听到父母回家后谈论到的一些祖国各地的新鲜信息。那一年,美好生活是父母们的向往,而今天,我们正生活在美好生活当中。我们从温饱奔向小康,你们正从小康奔向未来。
2003年,我被父母强扭着送到幼儿园,那时的我常常对父母有数不尽的埋怨,虽然家里照顾我的人不多,但我不喜欢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被老师凶狠地管教,又羡慕同学父母买的吃的玩的好东西。2020年,你欢快地走进幼儿园,不是投向老师婀娜多姿的舞蹈里,就是冲进同学趣味多多的游戏中,虽然家里照顾你的人多,但你喜欢到幼儿园这个游戏丰富、乐趣无穷的新天地里,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简单的知识,在与同学的相处中获得非凡的快乐。那一年,追求快乐是我们的心声,而这一年,快乐已经将你们拥抱。我们从物质文明走向精神文明,你们正在精神文明的康庄大道前行。
2007~2018年,我在学校接受教育,在这个知识大爆发的时代,我从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中人民子弟兵救灾的场面而流泪不止,看到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斩获一百块金牌时而激动不已,看到从“天宫一号”传来的课程而注目不移。在这个网络大发展的时代,我从网上了解到我国网民已近八亿,每个乡村都有了公路,每个贫困戶都有了帮助,十九大给我们绘好了未来发展的美丽蓝图。这些年,我们的一切愿望都得以实现。
2025~2035年,你也会接受基础教育,但不一定全部在学校,在这个科技大发展的时代,你可以通过电子课本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学生讨论问题,你可以乘高铁几小时内到达国内运动会或演唱会的现场,你可以在FAST参观外太空。同样,这是一个追梦圆梦的时代,只要你敢于追梦,可以在任何领域大有作为,只要你愿意可以与世界各地朋友交往,无论你身处何地都能即时分享你的生活点滴,无论你梦想大小,都可以拥有实现的平台。这些年,你们可以让一切梦想实现。
我们的时代不同,因为祖国在发展中日新月异,我们的时代又相同,因为筑梦在同一片中华大地。一个爱做梦的年龄,也是一段可以为梦不断求索的年华。十八岁,一代又一代,有新的一代出生,也有旧的一代长大。这个时代不会辜负你我,祖国会让时光之河清澈美丽,以时代之航船承载我们人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光如河,以此瓶传心语,告诉2035年十八岁的你,我们可以做梦,更可以实现梦想,在这片上下五千年的沃土之上。
读完有什么感受?一是语言流畅,仅看第一段,有“时光如河,伴随你我”这样有意蕴的句子,有“18年如歌岁月”这样的比喻句,有“谱成了……唱响了……”这样的对偶句;二是细节生动,第二段写爷爷奶奶的照顾、第三段写幼儿园的生活,描写细致,感情细腻;三是材料丰富,第四段列举电视和网络带来的信息冲击,第五段列举未来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一句一例,纵横捭阖;四是对比鲜明,这是本文的结构特点,无须赘言。
那么,这是不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呢?这需要我们追本溯源,看看作文的题目有什么要求。
先看材料。2018年高考作文题给出了2000年到2035年七个不同时间点的大事。这样的材料特别能体现出“大我”概念,体现出我国从2000年到2035年的时代进程和发展目标。因此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应该体现出“大我”的情怀,体现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对当前发展中的中国的赞美,对未来国家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憧憬。要体现出正能量、大国情怀,凸显出爱国的精神。
再看引导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 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它规定了作文的内容及含意范围。要求作文体现出“小我”的意识,展现个人的成长发展与精神风貌。要把自己和新时代的中国放在一起,也就是在新时代下,作为“世纪宝宝”的考生有怎样的感受、思考和憧憬。由此可见,事实材料与导语互补,一事一理,相互映衬。作文要求充分体现“大我”与“小我”的辩证关系。
在构思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成长中的比较典型的片段,自己有感触的、典型的时间点与国家的发展进程相结合,并贯穿一个主题:国家的变化、发展与个人的成长、追求的融合?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与个人追梦、圆梦的融合过程。
那么,这种“融合过程”应该如何把握和阐释呢?这里,我们可以用关键词立意法,找出引导语中的关键词“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结合材料可知,引导语中的“际遇和机缘”,是要求作文体现出时代的发展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而关键词“使命和挑战”“同行、成长”“追梦、圆梦”则要求我们必须明确:我们这一代“世纪宝宝”的梦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追梦、圆梦?2035年18岁那一代,该怎么样去追自己的梦,圆自己的梦?从题目关键词上看,作文还要充分体现“际遇”与“使命”的辩证关系。
结合作文题目的要求,我们再回头看前面的样文就会发现,缺乏辩证思维是其落入二类文的主要原因。这篇文章的立意在第一段就有阐述:“说说我们那离不开祖国发展、强大的生活。”并在文章最后做了呼应:“这个时代不会辜负你我”,“我们可以做梦,更可以实现梦想”。可见,这篇文章写的是“大我”(祖国和时代)的恢宏和伟大,“大我”对于“小我”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这种片面的阐释不是辩证的。
再从“际遇”和“使命”的辩证关系看,文中“这个时代不会辜负你我”这类观点及其相应的材料,都是在反复讲我们的“际遇和机缘”,但是我们的“使命和挑战”却少有提及。借用文章的句子,可以说,这篇作文讲透了“时代不会辜负你我”,却没有关注辩证关系的另一个方面:“你我不会辜负时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作文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映在2018年全国I卷作文中,就一定要处理好“大我”与“小我”、“际遇”与“使命”的辩证关系。
(责任编辑 / 吴 锋)
时光如河 瓶传心语
一考生
2035年已经18岁的孩子们,祝贺你们长大成人。时光如河,伴随你我。不知不觉,18年如歌岁月,谱成了你我成长的每一个音符,唱响了时代发展的每一段旋律。伴着如梦般的旋律,我要给你说说我们那离不开祖国发展、强大的生活。
2000年,我出生,成了“世纪宝宝”中的一员;2018年,你降临,成了万众瞩目下的一个。那时,爷爷奶奶要下地干活,父母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常常含着眼泪扔下号啕大哭的我,在一个人的摇篮里感受祖国蓄势待发的脉搏。今天,你不是安睡在奶奶的怀抱中,就是沉浸在爷爷的儿歌里,你每天可以在均匀的呼吸声中听到父母回家后谈论到的一些祖国各地的新鲜信息。那一年,美好生活是父母们的向往,而今天,我们正生活在美好生活当中。我们从温饱奔向小康,你们正从小康奔向未来。
2003年,我被父母强扭着送到幼儿园,那时的我常常对父母有数不尽的埋怨,虽然家里照顾我的人不多,但我不喜欢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被老师凶狠地管教,又羡慕同学父母买的吃的玩的好东西。2020年,你欢快地走进幼儿园,不是投向老师婀娜多姿的舞蹈里,就是冲进同学趣味多多的游戏中,虽然家里照顾你的人多,但你喜欢到幼儿园这个游戏丰富、乐趣无穷的新天地里,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简单的知识,在与同学的相处中获得非凡的快乐。那一年,追求快乐是我们的心声,而这一年,快乐已经将你们拥抱。我们从物质文明走向精神文明,你们正在精神文明的康庄大道前行。
2007~2018年,我在学校接受教育,在这个知识大爆发的时代,我从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中人民子弟兵救灾的场面而流泪不止,看到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斩获一百块金牌时而激动不已,看到从“天宫一号”传来的课程而注目不移。在这个网络大发展的时代,我从网上了解到我国网民已近八亿,每个乡村都有了公路,每个贫困戶都有了帮助,十九大给我们绘好了未来发展的美丽蓝图。这些年,我们的一切愿望都得以实现。
2025~2035年,你也会接受基础教育,但不一定全部在学校,在这个科技大发展的时代,你可以通过电子课本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学生讨论问题,你可以乘高铁几小时内到达国内运动会或演唱会的现场,你可以在FAST参观外太空。同样,这是一个追梦圆梦的时代,只要你敢于追梦,可以在任何领域大有作为,只要你愿意可以与世界各地朋友交往,无论你身处何地都能即时分享你的生活点滴,无论你梦想大小,都可以拥有实现的平台。这些年,你们可以让一切梦想实现。
我们的时代不同,因为祖国在发展中日新月异,我们的时代又相同,因为筑梦在同一片中华大地。一个爱做梦的年龄,也是一段可以为梦不断求索的年华。十八岁,一代又一代,有新的一代出生,也有旧的一代长大。这个时代不会辜负你我,祖国会让时光之河清澈美丽,以时代之航船承载我们人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光如河,以此瓶传心语,告诉2035年十八岁的你,我们可以做梦,更可以实现梦想,在这片上下五千年的沃土之上。
读完有什么感受?一是语言流畅,仅看第一段,有“时光如河,伴随你我”这样有意蕴的句子,有“18年如歌岁月”这样的比喻句,有“谱成了……唱响了……”这样的对偶句;二是细节生动,第二段写爷爷奶奶的照顾、第三段写幼儿园的生活,描写细致,感情细腻;三是材料丰富,第四段列举电视和网络带来的信息冲击,第五段列举未来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一句一例,纵横捭阖;四是对比鲜明,这是本文的结构特点,无须赘言。
那么,这是不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呢?这需要我们追本溯源,看看作文的题目有什么要求。
先看材料。2018年高考作文题给出了2000年到2035年七个不同时间点的大事。这样的材料特别能体现出“大我”概念,体现出我国从2000年到2035年的时代进程和发展目标。因此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应该体现出“大我”的情怀,体现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对当前发展中的中国的赞美,对未来国家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憧憬。要体现出正能量、大国情怀,凸显出爱国的精神。
再看引导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 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它规定了作文的内容及含意范围。要求作文体现出“小我”的意识,展现个人的成长发展与精神风貌。要把自己和新时代的中国放在一起,也就是在新时代下,作为“世纪宝宝”的考生有怎样的感受、思考和憧憬。由此可见,事实材料与导语互补,一事一理,相互映衬。作文要求充分体现“大我”与“小我”的辩证关系。
在构思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成长中的比较典型的片段,自己有感触的、典型的时间点与国家的发展进程相结合,并贯穿一个主题:国家的变化、发展与个人的成长、追求的融合?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与个人追梦、圆梦的融合过程。
那么,这种“融合过程”应该如何把握和阐释呢?这里,我们可以用关键词立意法,找出引导语中的关键词“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结合材料可知,引导语中的“际遇和机缘”,是要求作文体现出时代的发展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而关键词“使命和挑战”“同行、成长”“追梦、圆梦”则要求我们必须明确:我们这一代“世纪宝宝”的梦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追梦、圆梦?2035年18岁那一代,该怎么样去追自己的梦,圆自己的梦?从题目关键词上看,作文还要充分体现“际遇”与“使命”的辩证关系。
结合作文题目的要求,我们再回头看前面的样文就会发现,缺乏辩证思维是其落入二类文的主要原因。这篇文章的立意在第一段就有阐述:“说说我们那离不开祖国发展、强大的生活。”并在文章最后做了呼应:“这个时代不会辜负你我”,“我们可以做梦,更可以实现梦想”。可见,这篇文章写的是“大我”(祖国和时代)的恢宏和伟大,“大我”对于“小我”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这种片面的阐释不是辩证的。
再从“际遇”和“使命”的辩证关系看,文中“这个时代不会辜负你我”这类观点及其相应的材料,都是在反复讲我们的“际遇和机缘”,但是我们的“使命和挑战”却少有提及。借用文章的句子,可以说,这篇作文讲透了“时代不会辜负你我”,却没有关注辩证关系的另一个方面:“你我不会辜负时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作文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映在2018年全国I卷作文中,就一定要处理好“大我”与“小我”、“际遇”与“使命”的辩证关系。
(责任编辑 / 吴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