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美术教育过程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因此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學习理论知识和绘画实践,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认识作为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中学美术课程主要以简单的绘画功能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因此,要改变现有的美术教育模式,就要升级现有的教学方法和观念。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能力;提高方法
引言
在初中美育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培养学生。首先,要把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感受到美术带来的快乐。当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感受到美术带来的兴趣时,教师的教学目的就实现了。此外,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到标准水平。最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完整的美术内容和美术价值观。
1中学美术教学现状与困境
中学美术教育课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相对薄弱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的美术知识比较薄弱。他们只掌握简单的线条知识、简单的色彩知识等简单的美术知识。学生们还反映,他们小学一、二年级以后没有学过美术课。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程,有的学校只开设中学一年美术课程,学生很难完成美术学习的任务,美术教师不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1.2美术教学影响很大
应试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些学校老师和家长过于关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成绩。在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眼中,美术课是第二科目。因此,他们不重视美术。甚至有的学校和教师把美术课改为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不重视。
1.3对美术学习和美术知识持否定态度
美术类专业的学习成本相对较高,效果相对较慢。美术学习需要配备笔、墨、纸、砚等美术器材。因为专业美术学习的费用相对昂贵,很多家长不打算让学生在专业美术院校学习。另外,美术的学习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学生和家长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学习效果,不能长期坚持学习美术。
2培养学生的美感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美术教育就是借助美术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要想学好美术,首先要掌握良好的美感。通过美育,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同样的画,如果出现在没有美感的人眼中,只是一些普通的色块,但在有美感的人眼中,却是宝贵的财富。感知是一种无形的存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就要让学生全面理解一部作品,从而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比如西班牙著名画家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品,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的角度去欣赏,根据断肢、倒下的士兵、断臂和盛开的鲜花,老师还要告诉学生画的背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掌握这幅画的含义,了解这幅画是在纳粹轰炸格尔尼卡的环境中画的。学生应该感受到这幅画运用了什么样的绘画手法,感受到简单的黑、白、灰三色所营造的悲凉、孤独的氛围。
3培养学生的审美特征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审美观点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明确每个学生的审美特征,并根据其审美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比如,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特征,他们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填写一份问卷。从学生填写的内容看,43%的学生喜欢国画,25%的学生喜欢油画,21%的学生喜欢素描。11%的学生喜欢水彩画、漫画等。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按比例安排教学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审美特点。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趣味,又称审美情趣,是个体根据自身喜好对事物的一种倾向。这种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审美情趣水平,而不受他人意志的转移。审美趣味是人的审美标准,体现着个体的审美价值。因此,在美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审美趣味的正确性。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作品时,可以选择一些思想性强、内涵性强的作品进行全面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绘画的实际情况,了解绘画中蕴含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比如,在讲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老师应该从画面上端庄美丽的女孩开始,从画面上女孩神秘的微笑开始讲解女孩的快乐,并根据画面上女孩的面部活动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联想。在讲解蒙娜丽莎的同时也要给学生讲述达芬奇传奇人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画家和雕塑家的美术风格,再结合当时文艺复兴的环境,让学生了解画中所表达的对人性的赞美。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它可以随着后天教育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审美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但初中生的审美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明确出发点。教师不想把这些初中生培养成大美术家、大画家,而是要让学生有好的想法,随时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情操,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和美术品位。因此,在实施美育时,教师应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优秀、优美的美术作品。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的美术教师为学生制定了一本内容丰富的画册,画册包含了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如齐白石的《虾》、梵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徐悲鸿的《八骏图》等,在这些画作旁边,都印有专业人员的评语,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画册来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不但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还让他们在不断与这些美术作品的接触中,感受到了美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6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膨胀。他们追求自我,渴望张扬个性。在兴趣教学法的应用中,初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喜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统一的要求迫使学生按照标准进行学习和创作,这恰恰不利于美术素养的培育。学生的兴趣点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找到兴趣的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米开朗基罗等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喜欢佛罗伦萨派的绘画风格;有的学生喜欢后印象派,诸如梵高的《星夜》;还有的学生喜欢古典风格。教师要抓住不同流派的画作精髓,在不同角度吸引学生的美术兴趣,鼓励学生个性化创作。
结束语: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不仅是一种美的教育,也是一种感性的教育,老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为目的,增强学生对美术形象的感知,要引导学生与现实世界的接触,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以学生创作热情为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要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顾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9,(10):67.
[2]刘军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J].南北桥,2018,(18):27.
[3]郭宏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教育的开展[J].美术评鉴,2019,(15):125-126.
[4]黄珊珊.美术教育对提升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作用探析[J].语文课内外,2019,(26):245.
[5]金慧.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7):134.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能力;提高方法
引言
在初中美育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培养学生。首先,要把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感受到美术带来的快乐。当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感受到美术带来的兴趣时,教师的教学目的就实现了。此外,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到标准水平。最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完整的美术内容和美术价值观。
1中学美术教学现状与困境
中学美术教育课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相对薄弱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的美术知识比较薄弱。他们只掌握简单的线条知识、简单的色彩知识等简单的美术知识。学生们还反映,他们小学一、二年级以后没有学过美术课。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程,有的学校只开设中学一年美术课程,学生很难完成美术学习的任务,美术教师不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1.2美术教学影响很大
应试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些学校老师和家长过于关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成绩。在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眼中,美术课是第二科目。因此,他们不重视美术。甚至有的学校和教师把美术课改为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不重视。
1.3对美术学习和美术知识持否定态度
美术类专业的学习成本相对较高,效果相对较慢。美术学习需要配备笔、墨、纸、砚等美术器材。因为专业美术学习的费用相对昂贵,很多家长不打算让学生在专业美术院校学习。另外,美术的学习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学生和家长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学习效果,不能长期坚持学习美术。
2培养学生的美感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美术教育就是借助美术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要想学好美术,首先要掌握良好的美感。通过美育,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同样的画,如果出现在没有美感的人眼中,只是一些普通的色块,但在有美感的人眼中,却是宝贵的财富。感知是一种无形的存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就要让学生全面理解一部作品,从而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比如西班牙著名画家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品,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的角度去欣赏,根据断肢、倒下的士兵、断臂和盛开的鲜花,老师还要告诉学生画的背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掌握这幅画的含义,了解这幅画是在纳粹轰炸格尔尼卡的环境中画的。学生应该感受到这幅画运用了什么样的绘画手法,感受到简单的黑、白、灰三色所营造的悲凉、孤独的氛围。
3培养学生的审美特征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审美观点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明确每个学生的审美特征,并根据其审美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比如,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特征,他们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填写一份问卷。从学生填写的内容看,43%的学生喜欢国画,25%的学生喜欢油画,21%的学生喜欢素描。11%的学生喜欢水彩画、漫画等。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按比例安排教学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审美特点。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趣味,又称审美情趣,是个体根据自身喜好对事物的一种倾向。这种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审美情趣水平,而不受他人意志的转移。审美趣味是人的审美标准,体现着个体的审美价值。因此,在美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审美趣味的正确性。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作品时,可以选择一些思想性强、内涵性强的作品进行全面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绘画的实际情况,了解绘画中蕴含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比如,在讲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老师应该从画面上端庄美丽的女孩开始,从画面上女孩神秘的微笑开始讲解女孩的快乐,并根据画面上女孩的面部活动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联想。在讲解蒙娜丽莎的同时也要给学生讲述达芬奇传奇人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画家和雕塑家的美术风格,再结合当时文艺复兴的环境,让学生了解画中所表达的对人性的赞美。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它可以随着后天教育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审美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但初中生的审美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明确出发点。教师不想把这些初中生培养成大美术家、大画家,而是要让学生有好的想法,随时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情操,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和美术品位。因此,在实施美育时,教师应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优秀、优美的美术作品。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的美术教师为学生制定了一本内容丰富的画册,画册包含了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如齐白石的《虾》、梵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徐悲鸿的《八骏图》等,在这些画作旁边,都印有专业人员的评语,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画册来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不但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还让他们在不断与这些美术作品的接触中,感受到了美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6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膨胀。他们追求自我,渴望张扬个性。在兴趣教学法的应用中,初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喜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统一的要求迫使学生按照标准进行学习和创作,这恰恰不利于美术素养的培育。学生的兴趣点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找到兴趣的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米开朗基罗等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喜欢佛罗伦萨派的绘画风格;有的学生喜欢后印象派,诸如梵高的《星夜》;还有的学生喜欢古典风格。教师要抓住不同流派的画作精髓,在不同角度吸引学生的美术兴趣,鼓励学生个性化创作。
结束语: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不仅是一种美的教育,也是一种感性的教育,老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为目的,增强学生对美术形象的感知,要引导学生与现实世界的接触,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以学生创作热情为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要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顾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9,(10):67.
[2]刘军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J].南北桥,2018,(18):27.
[3]郭宏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教育的开展[J].美术评鉴,2019,(15):125-126.
[4]黄珊珊.美术教育对提升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作用探析[J].语文课内外,2019,(26):245.
[5]金慧.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