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反思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战略,高校共青团工作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仍存在思想引领工作不够深入、组织建设方面有待加强、高校团干部开展工作韧劲不强等问题。应从摆正思想引领核心地位、加强组织队伍建设、优化共青团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逐渐完善高校共青团工作。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工作机制
  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预备役、后备军,长期以来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但是进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引领工作不够深入
  1.思想教育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导致无法精准供给
  一是高校共青团对自身工作重心和开展活动的目标不明确。很多高校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和实务训练,偏离了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的核心目标,工作重心产生了一定偏差。
  二是高校共青团经常出现把政治工作看做简单事务性工作、“思想教育边缘化”“活动中心化”“作用主体位移”等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大多采用讲座、团日活动等知识灌输的单一活动形式,不能与时俱进、及时改进工作思路方法,或者出现“活动热热闹闹,思想教育三言两语”的情况,陷入“开展活动就是落实了精神、领会了思想”的误区,导致思想教育活动形式化。
  三是高校共青团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往往是片面追求全覆盖,欠缺对学生自身情况和外界环境的综合考虑,忽视了针对不同群体的因材施教。
  2.团组织活动内涵欠缺,娱乐化倾向明显
  高校团组织普遍承担着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但并没有很好的将校园文化活动与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有机结合,多数活动只停留在满足学生娱乐追求的层面,团组织在组织活动时并没有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中找准作为空间,导致活动缺乏思想内涵,忽视了对学生的政治方向引领、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不能为青年学生发展提供有效的思想养分。甚至有些团组织直接将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交给学生会负责,对活动的内容也没有严格审核,对活动节目带来的意义、价值观没有深入考虑,其根本原因是高校团组织并没有意识到学校文化活动可以是思想引领工作的一个载体。
  3.部分团干部对思想引领工作态度有待加强
  一方面是团干部对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想引领工作作为共青团核心工作的重要地位,也没有对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问题存有危机感,因此不能经常性、有效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表现为团干部的思想引领工作在其工作顺位中偏后。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团干部认为思想引领工作难以操作,其工作实效又难考评,以至于开展思想引领工作时过于注重量化,不注重实效,流于形式,导致思想引领时效性较差,因此部分高校团干部的思想引领工作即使做了也未必到位,思想留痕不深。
  4.思想引领工作实效考评机制不够完善
  高校思想引领工作实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团活动思想引领实际效果不显著的现象。现有的考评机制只能将思想引领工作的活动数量、参与思想教育活动的人数和所获奖项作为考评的重要标准,对团活动的实效无法进行有效考核,一些高校团组织和团干部即使也意识到了此类活动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局限性,但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活动效果,只能片面追求思想引领工作的活动数量、参与思想教育活动的人数以及活动结果,脱离了服务青年的实际目标,最终使活动的现实价值成为形式主义的泡沫,影响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
  (二)组织建设方面有待加强
  1.二级学院团干部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高校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学院辅导员数量相较于学生数量配备不足,存在“千头线一根针”现象,普遍出现“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高校团干部的实际职责较多,不仅需要完成校、院团委的工作任务,还要处理校内其他多个部门的工作,甚至要处理班级部分同学的相关事务。导致团干部的精力分散,办事专注度下降,对待团组织事务明显精力不足,对于青年团员的培养与教育、抓好学生团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基础团组织建设方面的工作略显疲惫。高校共青团多为专兼职结合的干部队伍,人员流动性较大,团干部的专业性能参差不齐,团务工作能力尚有欠缺。现有的团干部多为辅导员兼任,并且没有标准的考核门槛来进一步提高团干部的专业素养。导致新形势下对团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以提出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影响了工作效率。[1]
  2.班级团支部权能弱化,核心地位无法凸显
  各高校学院团委主要是将班集体作为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由于这种明确的定位,导致团支部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班级。实践中,班团关系存在错位、越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班强团弱,团支部被边缘化。班委会、团支部委员会职能定位不清、职责划分不明,班团不分、班强团弱的问题较为突出。团支部书记实质扮演着班长副手角色,这也导致团干部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开展较为困难。由于团支部职能不清晰、“三会两制一课”等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因素,一些团员缺乏对团员身份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团组织的归属感明显不足,导致班级团支部核心地位无法凸显。[2]
  3.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异化倾向
  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影响力超越团组织的现象非常普遍。因为一些高校团委将团委的职能让渡给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功能被迫中断,团委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归口指导又没有落实,团委又与学生会和社团各自为战,共青团成了空壳子,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一方面,当前的学生会过多的承担了本应是校党政部门承担的行政职能,存在职能定位不明确,主责主业不聚焦等问题,学生会异化为学校行政化、社团化两种倾向。另一方面,学生会组织机构层级较多,内设部门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数量远超实践需求,队伍庞大;同一所学校各级学生会组织之间缺乏纵向到底的信息传递渠道,校学生会干部的来源与各院系学生会联系不紧密,工作各自为战。   (三)高校团干部开展工作韧劲不强
  1.高校团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团支部工作质量高低、号召力是否强大与团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目前,团干部的素质难以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尤其表现在团干部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共青团干部素质的核心,对其他个人素养起着导向性作用。然而目前来看,作为骨干分子,高校团干部并没能充分理解和落实政治理论,缺乏政治敏锐性,不能站在政治的高度观察、分析和认识问题,甚至部分团干部的政治立场并不坚定。这与团干部的选拔考评机制不健全、入选团干部的门槛较低及后期团组织缺乏对团干部的多级培训较少有着密切关系。
  2.高校团干部自我要求不高,主动担当不够
  新時代的高校团干部多数具有较强的优越感,学历高、能力强、潜力大是很多人对高校团干部的评价,但这往往使年轻的高校团干部有时忘乎所以,导致部分高校团干部在进行团工作时自我封闭、自我满足,不擅长学习其他高校团干部的长处,满足于造声势、敲边鼓。同时,部分团干部对新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对新事物的认知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尤其表现为对与团工作相关的舆情控制能力以及政治敏锐性不够。
  3.高校团干部脱离青年的问题依然存在
  高等学校的团干部是学校党政联系青年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青年利益的社会代表。就目前形势来看,一方面,高校共青团工作仍然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危机。“高不成”是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没有占领制高点,在新时代思想超前、舆论复杂的情况下,团干部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并没有发挥到制高点的地位。“低不就”是在学生的学习、工作、社会生活中没有扎下根,对于学生的困难没有及时指导和解决。另一方面,干部队伍存在“上不去下不来”的危机。“上不去”就是高校团委的负责同志都是学校中层干部,但从其引领作用上看,还远不能达到校园里有影响力的青年干部骨干对应起的作用,“下不来”是指团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离学生的问题,没有与学生联系紧密。
  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摆正思想引领核心地位,创新引领工作方式方法
  1.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精准供给”
  一是高校共青团要全面认清并把握自身的职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共青团的主责主业,同时要深化打造青马工程品牌,完善培训体系,对于思政课程要坚持“内容为主”,在提升思想引领内容的质量及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内容的吸引力,把握传播的时效性,扩大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让思政课“活”起来,努力实现共青团育人目标。
  二是高校共青团要“瞄准”思想教育培养对象,把握青年学生的特点,贴合信息化的潮流,针对不同受众设计专门的培养课程和培养路径,策划推出一系列传播广、影响深的品牌活动,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
  2.端正高校团干部工作态度,坚持去“四化”强“三性”
  习总书记强调,“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新时期社会深刻变革、思想观念多元化对青年人的影响加剧,也使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充分发挥好高校思想引领的作用,转变高校团干部态度刻不容缓。团干部应加强对自身职责的深刻认识,对思想引领工作转变态度,从根部解决高校思想引领工作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的问题。除此之外,高校应合理分配团干部的工作任务,强调团干部在青年学生思想引领方面的责任,加强对思想引领工作的考核,提高高校团干部对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视程度。
  高校团组织要坚持去“四化”强“三性”即去除“行政化、机关化、贵族化、娱乐化”,加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高政治站位,避免高校团活动追求娱乐化、工作追求功利化的倾向。引导高校团组织将文化、体育等活动的开展与思想引领工作有机结合,避免活动一味追求玩乐效果,导致内容空洞,没有内涵,脱离主流价值观等情况的出现,使同学们能够在享受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的洗礼,真正做到“有教有乐”、“寓教于乐”。
  3.健全思想引领工作的考评机制
  注重团工作的实效考评,重视青年学生的满意度。把青年学生对学院思想引领工作的评价作为校团委对各院团委考评的重要标准,倒逼团组织创新、改进工作内容和方法。有效地引导各级团干部更多地联系青年学生,使团的思想引领工作更紧密的贴近青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共青团脱离青年学生的问题,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了解青年学生诉求,将青年学生的合理诉求而不只是上级指示作为团活动开展的依据。
  完善团工作的奖惩机制,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抓典型、抓落实,强化团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步推进考核激励机制规范化、科学化,以考核提高团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团干部积极工作,提高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性。
  (二)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1、优化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团干部梯队
  加强对团干部的培养和优化,推动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完善基层共青团组织队伍。首先,在对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选拔过程中要提高标准,选择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且思想政治鲜明的人员纳入储备队伍。其次,要建立和完善针对共青团组织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团干部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最后,要科学有效的提高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和人才选拔的透明度,引入科学竞争机制,完善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公平性和可靠性,保证现阶段共青团组织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团干部的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高共青团组织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加强团支部建设,为团支部赋能赋权
  一是改革学生会和社团,消减职能和部门,精简人员,更加聚焦其各自的主责主业,推动团支部、班级、学生会、社团等基层组织各司其职,形成整体合力。激活团支部,把团支部做强做活,从顶层设计上,给团支部赋能赋权。   二是严格推选团支部书记。结合不同层级团干部职责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选聘方式及评价体系,将有政治觉悟、有能力、肯担当、对团的工作热情高的学生推选到团干部队伍中来。按照团章规定,定期进行团干部换届。
  三是让团支部知道该干什么,有事干。一方面列清应到支部的工作项目,同时理清团支书和班长的职责。另一方面,把有依据、可参考的工作内容输送到团支部。比如安全自护教育进高校、进支部。
  四是让团支部有内生动力。要关心包括团支书、支委会的干部在内的团组织的骨干、带好自己的队伍,通过建立相应机制,转变团支书的地位,畅通团支书锻炼成长的渠道。
  (三)优化共青团工作机制,强化团组织理论武装
  1.坚定高校团干部理想信念,强化团组织理论武装
  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骨干分子的培训,在进行团干部培训时要重点引导团干部把握正确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注重培养学生团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分析能力,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现阶段,团干部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也要具备一定的新媒体素养。新媒体具有传播快、方式多样的特点,但也有信息和价值繁杂的缺陷。因此,团组织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团干部对传播媒介的运用能力,还要培养团干部对相关舆情的控制能力,使团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较为灵活的运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发现并处理团员的思想偏差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2.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青年学生联系
  高校团干部要心系廣大青年,以青年为本,从青年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尊重、理解、信任他们,努力增强党对青年的凝聚力和青年对党的向心力。努力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虚心听取团员青年的建议;同时要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了解团员青年的需要,动之以情,施之以爱,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帮助,赢得团员青年的支持与合作。
  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团干部要积极推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通过举办相关活动,旨在以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和互动交流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柏思羽.对加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创新发展的探究[J].祖国,2018,4:27.

[2]李菲,宋嗣伟,王昊,等.筑牢团在高校中的组织根基——全省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工作调研报告[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5(1):21.
  作者简介:
  官瑞祥(1981.12-),男,汉,山东省济南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齐鲁工业大学政法学院。
  王子强,男,汉,山东省济南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团委。
  吴同发,男,汉,山东省济南市,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团委。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渗透传统文化是我国现代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是我国现代教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人员需要对其加强重视,本文首先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应用价值及其渗透现状,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改进策略,希望能够实现传统文化渗透效果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渗透  
期刊
摘要:英语是中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意义重大。中职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善于利用任务教学法展开英语教学。借助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长处,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中职英语;教学应用  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习的方法途径很多,而阅读是其中最为直接、有效、全面的一种学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的改革发展,当前存在着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后勤相对滞后的服务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是以优质的服务保障工作为基础,服务保障的水平和能力又决定于后勤人才队伍的质量。因此要实现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人才队伍。本文重点从后勤人才队伍的构成和服务育人意识的角度探讨如何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后勤人才队伍,更好地实现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高校后
期刊
摘要:《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幼儿园课程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与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结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时政热点、传统国学文化、幼儿教师从业基本理念融入课堂,以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过程中,将课程育人的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学前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信息传播方式和质量,纷纷建立高职院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开辟出“微信公众号”育人的模式。微信公众号作为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宣传、管理和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的作用,也存在着各类突出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全面剖析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试着提出促进高职院校
期刊
摘要: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都讨厌上英语课,对英语课极度缺乏兴趣。由于中职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学生从内心深处惧怕英语课的学习,她们不敢开口讲英语,英语课上大都保持“沉默是金”的状态,这就导致了英语课变成了天书课,英语教师往往都是自己在唱独角戏,整节课如一潭死水般沉寂。那我们该如何上好英语课呢?以下是本人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提出的一些肤浅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  中职学生存在英语基
期刊
摘要:农村幼儿园的户外游戏活动作为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是游戏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自由与新鲜刺激的感觉,对幼儿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户外游戏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也对幼儿的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锻炼空间与机会。所谓农村幼儿园的户外游戏活动主要是指为了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其成长发育,帮助他们适应自然环境,增强体能,让他们的动作具有一定的协调性,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阶段中,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重在如何培养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好学生语文基础是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从培养学生的最基础的听、说、读、写为切入口,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长期训练,这样的练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能够自然遵循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更加真实可靠,为打好学生语文基础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舞台。  关键词:培养语文基础;长期训
期刊
摘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语文成绩重视不够、分配给学生的写作作业相对较少等问题。有的教师即使布置了相应的作业,也没有给予认真的指导和批改,导致作业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赢得更好的工作。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研究;写作训练;写作方法  引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要学习文
期刊
摘要:作文中的文化底蕴在语文教学培养中是重中之重,它是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检验着学生在一定的学习阶段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文化底蕴在语文学习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山区中学习长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在作文写作与创作中,也相应的受到一定的限制,很难使作文具有丰富底蕴。那么如何提高山区初中学生作文的底蕴,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一直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