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化学教师应采用有效的导课方式,做到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结合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分别结合具体案例对导课的艺术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中化学;导课;实验;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1-0077-02
1 新高考对高中化学的要求
最新高考政策将在2020年正式实施,也就是今年高一学生将面对新一轮高考改革。实行“3 3”高考模式,前一个“3”代表数学、语文和外语,这三门课程均为全国统考科目,不再分文理科;后一个“3”需要在政治、历史、物理、地理、化学和生物六门课程中选择三门课程。表面看来高中化学学科的地位降低了,考生可以不选择化学作为高考科目,实际上新高考政策对高中化学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
1)高中化学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强调所学知识点的应用,如无机化学的物质结构与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等,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化学实验中主要设置一些创新性题目,改变传统的背实验、记实验的教学模式。
3)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高考题目开始注重一些学科之间的融合,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之间知识点的交叉等。
2 高中化学课堂导课方法
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导课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导课方法[1]。直接导入法的特点是教师直接根据本次课的授课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导课。直接导入法,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的教具比较少,主要是简单地讲授知识点纲要,节约课堂导课时间。
如教学“物质的量”时,教师应用直接导入法:“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微观物质的构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对于宏观的物质,我们可以应用天平称量、用量筒量取,对于微观的物质如何比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质的量。这节课主要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又如教学有机部分“乙醇”,教师可以这样直接导入:“今天学习一种比较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乙醇,主要学习乙醇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液体密度和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中的取代卤代烃反应、消去浓硫酸的反应、氧化反应和酯类的水解反应等。”
直接导入法的优点是言简意赅,学生很快了解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知识目标;缺点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利于营造一种积极愉悦的课堂气氛。所以在采用直接导入法时,需要教师多加入一些相关知识,尽可能多地进行知识的扩展。
实验导入法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很多物质的性质需要结合实验才能加强理解和记忆。实验导入法就是教师结合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实验导入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2]。
如教学“金属钠的性质”,教师把提前存放在煤油中的钠拿出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属钠不存放在水中或者空气中?把金属钠拿出来用小刀切片,仔细观察金属钠的表面是不是会变黑?这是为什么?体现了钠的什么化学性质?把切下的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金属钠迅速转动,伴随着吱吱声和小火团。让学生通过观察刚才的实验,总结金属钠具有哪些性质?带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学习今天的知识。
实验导入法的优点是形象生动,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进行总结和归纳;缺点是对有些比较复杂的实验很难在课堂中完成,或者一些有毒气产生的实验也不适合在教室演示。
温故知新导入法 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需要不断巩固,才可以由瞬时记忆变成永久记忆[3]。温故知新导入法比较适合一单元同一類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首先总结一些旧知识。如教学“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可以首先回忆之前学习的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碳酸钙很容易和酸反应,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分解。那么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是不是也会和酸反应?加热的时候会不会分解?教学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总结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和酸的反应、碱的反应等。
温故知新导入法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学习一个知识点可以巩固类似物质的相关知识点;缺点是有些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不会总结而失去学习信心,短时间内不能参与课堂教学。
故事导入法 化学中很多物质的发现和性质的由来都是一些很有趣的故事,故事导课法比较轻松又寓意深刻,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物质的性质,印象比较深刻[4]。如教学“醋酸的性质”,先讲下面这个故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和法国交界的地方,有很多法国士兵对来往的行人进行严格检查。一天,有一个拿着一篮子鸡蛋的德国妇女经过,检查的哨兵觉得都是鸡蛋,没有什么可疑的。这时候一个哨兵突然抓起一个鸡蛋无意识地抛出又接住,本来是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但是这位德国妇女变得非常紧张。她紧张的神情立刻引起检查哨所长的疑心,觉得这篮子鸡蛋肯定有问题,马上进行排查。果然每个鸡蛋中都带有情报,而且是英国各个军队的代号和战略部署图。这种在鸡蛋中传送情报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用醋酸在鸡蛋外壳上写上情报,等醋酸干了没有任何痕迹;如果把鸡蛋煮熟,鸡蛋壳上就会有清晰的字迹。
这个故事的原理就是要学习的醋酸的反应,即醋酸和鸡蛋壳成分——碳酸钙的化学反应:醋酸首先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然后剩余的醋酸和蛋清的主要成分——可溶性的蛋白质反应,鸡蛋煮熟之后,字迹回复。
故事导入法的优点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了解将要学习的新物质的性质;然而其不适合高年级学生,高三学生基本是复习课比较多,故事导入法应用比较少。 多媒体动态演示导入法 多媒体动态演示导入法作为电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而且感受力比较强[5],直接刺激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中热稳定性实验,教师可以首先采用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加热时,导管口没有明显现象,导管连接的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也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盛有碳酸氢钠的试管加热时,导管口有水珠出现,导管连接的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溶液开始变浑浊,之后又变澄清。
结合以前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点,让学生快速回忆和思考:能使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溶液开始变浑浊、之后又变澄清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归纳总结碳酸钠的稳定性比较好,加热不分解;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不好,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多媒体导入法的优点是形象、生动和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省时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信息化能力培养;缺点是需要教师在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有些化学教师计算机水平不高,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难,而自己时间比较紧,需要汇总高考热点问题、了解高考动向,所以没有时间对课件进行更新。
新闻事件导入法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关联,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与化学知识息息相关。学生可以从新闻事件中提炼化学知识,真正做到“讀万卷书,行万里路”,更好地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如2016年6月8日一则题为“化学元素周期表添加新成员”的新闻: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对全世界宣布:化学元素周期表添加新成员,四种新合成的化学元素,第113号元素Nh、第115号元素Mc、第117号元素Ts和第118号元素Og进入化学元素周期表。其中第113号元素Nh是日本理化所发现的,这也是亚洲科学家首次合成的新元素,所以最后由以日本国名(Nihon)命名为Nihonium(缩写为Nh)。
第115号元素Mc、第117号元素Ts和第118号元素Og都是由美国科学家和俄罗斯科学家一起合作合成的。其中115号元素是Moscovium(缩写为Mc),以“莫斯科”英文地名拼写为开头;117号元素是以“田纳西州”英文地名拼写为开头的Tennessine(缩写Ts),以纪念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将第118号元素命名为Oganesson(缩写Og),是为了纪念俄罗斯科学家尤里·奥加涅,他也是世界重元素研究的先驱。
让学生在熟记知识的同时,认识到我国的化学事业需要更加努力奋斗。
3 结语
高中化学课程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等。一堂课如何开始,决定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采用有效的导课方式,做到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陈伟勤.浅谈高中化学课堂导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9):35.
[2]郭成雪.巧迁妙引 先声夺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种导课方式[J].吉林教育,2017(29):35.
[3]张相.新课程下“导入技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3(1):9.
[4]李新勇.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价值认知与案例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4(6):35-36.
[5]弓立伟.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50.
关键词 高中化学;导课;实验;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1-0077-02
1 新高考对高中化学的要求
最新高考政策将在2020年正式实施,也就是今年高一学生将面对新一轮高考改革。实行“3 3”高考模式,前一个“3”代表数学、语文和外语,这三门课程均为全国统考科目,不再分文理科;后一个“3”需要在政治、历史、物理、地理、化学和生物六门课程中选择三门课程。表面看来高中化学学科的地位降低了,考生可以不选择化学作为高考科目,实际上新高考政策对高中化学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
1)高中化学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强调所学知识点的应用,如无机化学的物质结构与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等,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化学实验中主要设置一些创新性题目,改变传统的背实验、记实验的教学模式。
3)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高考题目开始注重一些学科之间的融合,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之间知识点的交叉等。
2 高中化学课堂导课方法
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导课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导课方法[1]。直接导入法的特点是教师直接根据本次课的授课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导课。直接导入法,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的教具比较少,主要是简单地讲授知识点纲要,节约课堂导课时间。
如教学“物质的量”时,教师应用直接导入法:“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微观物质的构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对于宏观的物质,我们可以应用天平称量、用量筒量取,对于微观的物质如何比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质的量。这节课主要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又如教学有机部分“乙醇”,教师可以这样直接导入:“今天学习一种比较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乙醇,主要学习乙醇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液体密度和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中的取代卤代烃反应、消去浓硫酸的反应、氧化反应和酯类的水解反应等。”
直接导入法的优点是言简意赅,学生很快了解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知识目标;缺点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利于营造一种积极愉悦的课堂气氛。所以在采用直接导入法时,需要教师多加入一些相关知识,尽可能多地进行知识的扩展。
实验导入法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很多物质的性质需要结合实验才能加强理解和记忆。实验导入法就是教师结合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实验导入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2]。
如教学“金属钠的性质”,教师把提前存放在煤油中的钠拿出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属钠不存放在水中或者空气中?把金属钠拿出来用小刀切片,仔细观察金属钠的表面是不是会变黑?这是为什么?体现了钠的什么化学性质?把切下的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金属钠迅速转动,伴随着吱吱声和小火团。让学生通过观察刚才的实验,总结金属钠具有哪些性质?带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学习今天的知识。
实验导入法的优点是形象生动,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进行总结和归纳;缺点是对有些比较复杂的实验很难在课堂中完成,或者一些有毒气产生的实验也不适合在教室演示。
温故知新导入法 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需要不断巩固,才可以由瞬时记忆变成永久记忆[3]。温故知新导入法比较适合一单元同一類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首先总结一些旧知识。如教学“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可以首先回忆之前学习的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碳酸钙很容易和酸反应,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分解。那么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是不是也会和酸反应?加热的时候会不会分解?教学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总结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和酸的反应、碱的反应等。
温故知新导入法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学习一个知识点可以巩固类似物质的相关知识点;缺点是有些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不会总结而失去学习信心,短时间内不能参与课堂教学。
故事导入法 化学中很多物质的发现和性质的由来都是一些很有趣的故事,故事导课法比较轻松又寓意深刻,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物质的性质,印象比较深刻[4]。如教学“醋酸的性质”,先讲下面这个故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和法国交界的地方,有很多法国士兵对来往的行人进行严格检查。一天,有一个拿着一篮子鸡蛋的德国妇女经过,检查的哨兵觉得都是鸡蛋,没有什么可疑的。这时候一个哨兵突然抓起一个鸡蛋无意识地抛出又接住,本来是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但是这位德国妇女变得非常紧张。她紧张的神情立刻引起检查哨所长的疑心,觉得这篮子鸡蛋肯定有问题,马上进行排查。果然每个鸡蛋中都带有情报,而且是英国各个军队的代号和战略部署图。这种在鸡蛋中传送情报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用醋酸在鸡蛋外壳上写上情报,等醋酸干了没有任何痕迹;如果把鸡蛋煮熟,鸡蛋壳上就会有清晰的字迹。
这个故事的原理就是要学习的醋酸的反应,即醋酸和鸡蛋壳成分——碳酸钙的化学反应:醋酸首先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然后剩余的醋酸和蛋清的主要成分——可溶性的蛋白质反应,鸡蛋煮熟之后,字迹回复。
故事导入法的优点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了解将要学习的新物质的性质;然而其不适合高年级学生,高三学生基本是复习课比较多,故事导入法应用比较少。 多媒体动态演示导入法 多媒体动态演示导入法作为电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而且感受力比较强[5],直接刺激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中热稳定性实验,教师可以首先采用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加热时,导管口没有明显现象,导管连接的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也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盛有碳酸氢钠的试管加热时,导管口有水珠出现,导管连接的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溶液开始变浑浊,之后又变澄清。
结合以前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点,让学生快速回忆和思考:能使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溶液开始变浑浊、之后又变澄清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归纳总结碳酸钠的稳定性比较好,加热不分解;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不好,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多媒体导入法的优点是形象、生动和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省时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信息化能力培养;缺点是需要教师在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有些化学教师计算机水平不高,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难,而自己时间比较紧,需要汇总高考热点问题、了解高考动向,所以没有时间对课件进行更新。
新闻事件导入法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关联,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与化学知识息息相关。学生可以从新闻事件中提炼化学知识,真正做到“讀万卷书,行万里路”,更好地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如2016年6月8日一则题为“化学元素周期表添加新成员”的新闻: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对全世界宣布:化学元素周期表添加新成员,四种新合成的化学元素,第113号元素Nh、第115号元素Mc、第117号元素Ts和第118号元素Og进入化学元素周期表。其中第113号元素Nh是日本理化所发现的,这也是亚洲科学家首次合成的新元素,所以最后由以日本国名(Nihon)命名为Nihonium(缩写为Nh)。
第115号元素Mc、第117号元素Ts和第118号元素Og都是由美国科学家和俄罗斯科学家一起合作合成的。其中115号元素是Moscovium(缩写为Mc),以“莫斯科”英文地名拼写为开头;117号元素是以“田纳西州”英文地名拼写为开头的Tennessine(缩写Ts),以纪念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将第118号元素命名为Oganesson(缩写Og),是为了纪念俄罗斯科学家尤里·奥加涅,他也是世界重元素研究的先驱。
让学生在熟记知识的同时,认识到我国的化学事业需要更加努力奋斗。
3 结语
高中化学课程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等。一堂课如何开始,决定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采用有效的导课方式,做到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陈伟勤.浅谈高中化学课堂导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9):35.
[2]郭成雪.巧迁妙引 先声夺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种导课方式[J].吉林教育,2017(29):35.
[3]张相.新课程下“导入技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3(1):9.
[4]李新勇.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价值认知与案例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4(6):35-36.
[5]弓立伟.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