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学生解题成功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教师也应创造许多丰富的成功方式,为学生提供解题成功的机会,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我认为审题是学生解题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有效练习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激发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习惯是学生解题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有效练习不可缺少的要素。学生的情感与审题习惯的培养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然而一次偶然的事情让我深受触动。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经常会编制如“张老师带48名同学去游船或看电影”之类的题目,往往需要计算出包括老师在内的总人数。尽管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加上教师一人,但收效甚微,每次遇到类似题型,总有至少五六人甚至十多人出错。三番五次的评讲让我很是烦恼,有次不禁脱口而出:“怎么总有人这么自私,只想自己玩,却把老师扔一边,还有没有点爱心!”学生哈哈大笑,没想到笑过之后,学生竟然记住了“自己要做个有爱心的人”。以后再遇到这类题型,几乎没有人忘记加上教师一人。由此可见,通过激发学生内心的美好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二、拓展思维,训练学生细心审题的能力
学生和成人一样,往往更需要学习成功的动力,这样可以使他们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作业正确率不高,练习缺乏有效性,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成功的机会,而多数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许多学生甚至家长、教师也会把学生的错误归纳为两个字“粗心”,我却不这样认为。其实所谓的“粗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审题能力的训练不过关导致的。例如,当题目中出现三个甚至多个信息时,如何根据问题选择相关信息,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这时学生就经常会出现所谓“粗心”现象,张冠李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经常进行审题的针对性训练,拓展学生思维,在开放的信息中教会学生如何选择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则可避免不必要的“粗心”现象的发生,增加学生成功完成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
新苗书店四、五、六月进货情况表
(1) 算出每个月进书的合计数填在表中。
(2)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何充分挖掘这道题的习题功能,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呢?我从引导学生提问题入手作了尝试,分别提出了用加法(两两相加、三个相加)、减法(两两比较)计算的问题,并在训练提问题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是类物品不同时期比较(或合计),也可以是相同时期不同类物品比较(或合计),提问时必须表述清楚。如“四、五月份一共用电费多少元”,其中关键词“四、五月份”“电费”等不能省略,因为这是解决问题前审题时的必要条件。经过从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正、逆向思维的拓展训练,学生就不会轻易出现上述“粗心”现象。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训练结果,还可以指导学生留下思维的痕迹,在相应关键词上对号入座标出相关的信息,从而把“粗心”的后门也堵死了。这样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明显提高,既掌握了学习成功的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得练习更具有实效性。
三、排除干扰,提高学生高超的审题技巧
现行教材非常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文本中会经常呈现一些对话方式,如图夹文、有多余条件等形式的习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会排除干扰,把握问题的本质,提高审题的技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1.转化文本呈现方式
例如,对话式中的“我”指谁、给“我”起个名字等,这样转化为第三人称更有利于学生找准已知条件,理清数量关系。对于图夹文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能够将图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提取出来,转化成数学语言,从而排除非本质信息的干扰,便于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把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本质。
2.去伪存真,简化题干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经常会呈现一些多余条件的题干,如何培养学生抓住问题本质进行审题则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5只小猴子一共采64个桃(图中画了3只小猴子用3个篮子装满桃,2只小猴子用一个篮子抬走28个),求剩下的桃子每个篮子装多少个?仔细分析,这道题既有图又有文,还有多余条件的干扰,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清晰的数量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解答此题时,首先将图中的意思转化成数学语言。如先抬走了28个桃,剩下的装在3个篮子里,再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要求每个篮子装几个桃,必须知道有多少个桃装在几个篮子里。这样层层分析,使学生学会去伪存真,将不必要的“几个猴”的干扰信息排除,简化成题干精炼的实际问题“有64只桃,抬走28个,剩下的装在3个篮子里,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桃”,学生解答起来并不困难。可见,如何把握问题的本质,正确审题才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设置障碍,了解学生是否进行审题
在引导学生如何把握问题本质、学会审题技巧的训练中,我认为教师还要做个有心人,经常在练习中人为地设置一些不起眼的障碍,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把握问题实质进行审题。例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命题,如果出示题目为“17的3倍是多少”,因为17不是3的倍数,所以学生会用乘法求解;若改为“18的3倍是多少”,因为18是3的倍数,所以开始总有不少学生根本不审题,提笔就写“6”。针对这种现状,我经常设计一些学生容易盲目上当的题目,在练习中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审题,并要求学生在题目下面留下审题的思维痕迹,如求18的3倍就是求3个18是多少。这样,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也得到了保证。
练习设计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它凝聚着教师教学的心血,体现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而具有实效性的练习设计能体现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反映出的许多非智力因素,也更能使教师借助这样的平台去重视审题能力的教学,为学生的有效练习提供可能。
(责编杜华)
一、激发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习惯是学生解题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有效练习不可缺少的要素。学生的情感与审题习惯的培养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然而一次偶然的事情让我深受触动。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经常会编制如“张老师带48名同学去游船或看电影”之类的题目,往往需要计算出包括老师在内的总人数。尽管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加上教师一人,但收效甚微,每次遇到类似题型,总有至少五六人甚至十多人出错。三番五次的评讲让我很是烦恼,有次不禁脱口而出:“怎么总有人这么自私,只想自己玩,却把老师扔一边,还有没有点爱心!”学生哈哈大笑,没想到笑过之后,学生竟然记住了“自己要做个有爱心的人”。以后再遇到这类题型,几乎没有人忘记加上教师一人。由此可见,通过激发学生内心的美好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二、拓展思维,训练学生细心审题的能力
学生和成人一样,往往更需要学习成功的动力,这样可以使他们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作业正确率不高,练习缺乏有效性,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成功的机会,而多数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许多学生甚至家长、教师也会把学生的错误归纳为两个字“粗心”,我却不这样认为。其实所谓的“粗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审题能力的训练不过关导致的。例如,当题目中出现三个甚至多个信息时,如何根据问题选择相关信息,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这时学生就经常会出现所谓“粗心”现象,张冠李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经常进行审题的针对性训练,拓展学生思维,在开放的信息中教会学生如何选择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则可避免不必要的“粗心”现象的发生,增加学生成功完成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
新苗书店四、五、六月进货情况表
(1) 算出每个月进书的合计数填在表中。
(2)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何充分挖掘这道题的习题功能,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呢?我从引导学生提问题入手作了尝试,分别提出了用加法(两两相加、三个相加)、减法(两两比较)计算的问题,并在训练提问题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是类物品不同时期比较(或合计),也可以是相同时期不同类物品比较(或合计),提问时必须表述清楚。如“四、五月份一共用电费多少元”,其中关键词“四、五月份”“电费”等不能省略,因为这是解决问题前审题时的必要条件。经过从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正、逆向思维的拓展训练,学生就不会轻易出现上述“粗心”现象。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训练结果,还可以指导学生留下思维的痕迹,在相应关键词上对号入座标出相关的信息,从而把“粗心”的后门也堵死了。这样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明显提高,既掌握了学习成功的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得练习更具有实效性。
三、排除干扰,提高学生高超的审题技巧
现行教材非常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文本中会经常呈现一些对话方式,如图夹文、有多余条件等形式的习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会排除干扰,把握问题的本质,提高审题的技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1.转化文本呈现方式
例如,对话式中的“我”指谁、给“我”起个名字等,这样转化为第三人称更有利于学生找准已知条件,理清数量关系。对于图夹文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能够将图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提取出来,转化成数学语言,从而排除非本质信息的干扰,便于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把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本质。
2.去伪存真,简化题干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经常会呈现一些多余条件的题干,如何培养学生抓住问题本质进行审题则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5只小猴子一共采64个桃(图中画了3只小猴子用3个篮子装满桃,2只小猴子用一个篮子抬走28个),求剩下的桃子每个篮子装多少个?仔细分析,这道题既有图又有文,还有多余条件的干扰,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清晰的数量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解答此题时,首先将图中的意思转化成数学语言。如先抬走了28个桃,剩下的装在3个篮子里,再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要求每个篮子装几个桃,必须知道有多少个桃装在几个篮子里。这样层层分析,使学生学会去伪存真,将不必要的“几个猴”的干扰信息排除,简化成题干精炼的实际问题“有64只桃,抬走28个,剩下的装在3个篮子里,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桃”,学生解答起来并不困难。可见,如何把握问题的本质,正确审题才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设置障碍,了解学生是否进行审题
在引导学生如何把握问题本质、学会审题技巧的训练中,我认为教师还要做个有心人,经常在练习中人为地设置一些不起眼的障碍,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把握问题实质进行审题。例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命题,如果出示题目为“17的3倍是多少”,因为17不是3的倍数,所以学生会用乘法求解;若改为“18的3倍是多少”,因为18是3的倍数,所以开始总有不少学生根本不审题,提笔就写“6”。针对这种现状,我经常设计一些学生容易盲目上当的题目,在练习中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审题,并要求学生在题目下面留下审题的思维痕迹,如求18的3倍就是求3个18是多少。这样,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也得到了保证。
练习设计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它凝聚着教师教学的心血,体现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而具有实效性的练习设计能体现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反映出的许多非智力因素,也更能使教师借助这样的平台去重视审题能力的教学,为学生的有效练习提供可能。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