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教师就要为学生找到一条“捷径”:先自学后教学;精讲授多诱导;勇质疑善启思;调控激情愉悦学习;积累总结内化;反思拓展提高,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教学实践经验 优化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阶段都要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策化者,学生求知的启发者。教师要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较多的独立的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怎样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是语文教师时常感到头疼的事。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找到一条学习文言文的“捷径”,就能顺利通过文言文这一关,领略到古代文化的精髓。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给学生找到一条学习的“捷径”,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阶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探索、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实践经验,以抛砖引玉。
一、先自学后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师要做教学的热心人,把握好自学提纲的设计,达到“跳一跳,摘到桃”,就能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去“疑”、去“思”、去“学”。如我在讲授《论语十则》时,让学生分类整理字音、重点词义、通假字、成语、难句翻译等。学生根据我所提出的条目自行分类整理,然后交流,自行订正。又如在教授《孟子二章》时,我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名言警句进行整理,这样学生不仅很快记住了文章中的名言警句、重难点,而且由于要求不高,很容易做到,学生对自己的文言文学习充满自信,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
二、精讲授多诱导
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学时间、探讨时间,教师要研究“讲”的策略。教师不可以不讲,但多讲、“满堂灌”绝不是一个好教师,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更要克服传统教学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画龙点睛地讲、启发性地讲、归纳性地讲,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我的做法是: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我不讲;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我不讲;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我不讲;凡是学生能做的活,我不做。我只在“导”字和“点拨”上下功夫,点拨要精,切中要害,点到接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即止,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同时教师在讲课时应突出“四讲”的原则:(1)讲引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讲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3)讲难点——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4)讲关键——抓住解决问题的实质和要领。
三、勇质疑善启思
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包含很多对学生来说是“疑问”的东西。“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求知的基础,是探索的起点,有“疑”才有“思”。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希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进行发明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应把精力放在创设情境、设计启发问题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去寻找疑点,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创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气氛,允许和鼓励学生对现有的答案和结论提出疑问,敢于提出与教材、教师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不唯书、不唯师的创造性人格。教师可采用设问法、自学法、悬念法、图解法、演示法、活动法、情感法等行之有效的教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做到敢想、敢疑、敢问、敢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独特见解,敢想敢说的创造力思维,使学生在不断思索、不断质疑中前进。
如我在教《桃花源记》时,在让学生听完配乐朗诵,自读课文后,进行了第二步赏读课文,屏幕上先显出一个大大的“美”字,然后提问:“你认为桃花源美不美,美在哪儿?你能不能描绘一下。”进而引导学生赏读课文,细细品味,领略文章的精妙,感悟作者的才思气质。
四、调控激情愉悦学习
如今,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已经进入城乡学校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录像、多媒体课件对创设美的情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扩充并且延伸了教学内容:直观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教学情况,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掘教材因素,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之以好奇的心态,投入到文言文教学课堂学习之中,感悟、体会所学的内容,把对课堂信息的接受变成一种享受,在愉悦和满足中自主探求知识。
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咏雪》等一类趣味性较强的课文时,我把课文变成故事,让善于表演的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因为是自己熟悉的同学在演,同学们往往兴趣很浓,就连最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也会被吸引,这样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了课文,加深了印象,也锻炼了表达能力。
又如:在上《论语十则》时,我先节选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中的于丹老师讲的片段,再回到课本,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要求上台模仿于丹老师的讲演,挑战名家,还有许多学生课后“大补”文言文知识,掀起学习古文的热潮。这次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精粹的热爱之情,使得他们对语文文言文课的学习热情骤涨。
五、积累总结内化
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类整理重要的文言词语,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好习惯。这种分类整理的过程,日久天长会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总结就是提高,正面的经验通过总结可以上升到较高的程度,以便更好地坚持和发展,起到先导作用;总结又是转化,还可以把反面的经验通过总结转化为积极的东西,从中接受教育和教训。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探究所得的知识比较单一、零碎,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掌握知识系统结构,这就需要通过学生的归纳总结来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知识体系,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而文言文的知识结构,由简到难,有“微观”的单元组成“宏观”的篇章,有纵向沟通到其他章节,有横向联系到相关学科,然后由发散思维转向集中思维,建立模型,产生创新认识,加深其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与新的知识结构,也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内化和发展。
如在《捕蛇者说》中,有两个句子出现了“赋”字:“岁赋其二”,和“更若役,复若赋”。这两个“赋”字的词性、意义各不相同。再回忆旧知识,《岳阳楼记》也出现过一个“赋”字,“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句中的“赋”和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一种文体,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笔记,便于复习。正是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主动获取了知识,科学地训练了技能。
六、反思拓展提高
所谓反思,就是从新角度、多层次对文言文教学问题进行解决的思维过程作全面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规律,获得新的发现。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反思是探索,是再创造。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意识,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拓宽思路。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从教育的角度讲,反思性教学能够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可以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借助于反思性教学促进自我的不断学习与提高,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对语文教师的应变能力、课堂调控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素养,精心备好文言文课,钻研教法,精心设计学生参与的各个环节,把每个教学过程最优化,真正实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教学实践经验 优化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阶段都要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策化者,学生求知的启发者。教师要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较多的独立的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怎样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是语文教师时常感到头疼的事。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找到一条学习文言文的“捷径”,就能顺利通过文言文这一关,领略到古代文化的精髓。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给学生找到一条学习的“捷径”,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阶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探索、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实践经验,以抛砖引玉。
一、先自学后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师要做教学的热心人,把握好自学提纲的设计,达到“跳一跳,摘到桃”,就能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去“疑”、去“思”、去“学”。如我在讲授《论语十则》时,让学生分类整理字音、重点词义、通假字、成语、难句翻译等。学生根据我所提出的条目自行分类整理,然后交流,自行订正。又如在教授《孟子二章》时,我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名言警句进行整理,这样学生不仅很快记住了文章中的名言警句、重难点,而且由于要求不高,很容易做到,学生对自己的文言文学习充满自信,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
二、精讲授多诱导
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学时间、探讨时间,教师要研究“讲”的策略。教师不可以不讲,但多讲、“满堂灌”绝不是一个好教师,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更要克服传统教学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画龙点睛地讲、启发性地讲、归纳性地讲,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我的做法是: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我不讲;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我不讲;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我不讲;凡是学生能做的活,我不做。我只在“导”字和“点拨”上下功夫,点拨要精,切中要害,点到接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即止,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同时教师在讲课时应突出“四讲”的原则:(1)讲引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讲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3)讲难点——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4)讲关键——抓住解决问题的实质和要领。
三、勇质疑善启思
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包含很多对学生来说是“疑问”的东西。“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求知的基础,是探索的起点,有“疑”才有“思”。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希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进行发明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应把精力放在创设情境、设计启发问题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去寻找疑点,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创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气氛,允许和鼓励学生对现有的答案和结论提出疑问,敢于提出与教材、教师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不唯书、不唯师的创造性人格。教师可采用设问法、自学法、悬念法、图解法、演示法、活动法、情感法等行之有效的教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做到敢想、敢疑、敢问、敢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独特见解,敢想敢说的创造力思维,使学生在不断思索、不断质疑中前进。
如我在教《桃花源记》时,在让学生听完配乐朗诵,自读课文后,进行了第二步赏读课文,屏幕上先显出一个大大的“美”字,然后提问:“你认为桃花源美不美,美在哪儿?你能不能描绘一下。”进而引导学生赏读课文,细细品味,领略文章的精妙,感悟作者的才思气质。
四、调控激情愉悦学习
如今,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已经进入城乡学校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录像、多媒体课件对创设美的情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扩充并且延伸了教学内容:直观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教学情况,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掘教材因素,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之以好奇的心态,投入到文言文教学课堂学习之中,感悟、体会所学的内容,把对课堂信息的接受变成一种享受,在愉悦和满足中自主探求知识。
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咏雪》等一类趣味性较强的课文时,我把课文变成故事,让善于表演的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因为是自己熟悉的同学在演,同学们往往兴趣很浓,就连最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也会被吸引,这样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了课文,加深了印象,也锻炼了表达能力。
又如:在上《论语十则》时,我先节选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中的于丹老师讲的片段,再回到课本,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要求上台模仿于丹老师的讲演,挑战名家,还有许多学生课后“大补”文言文知识,掀起学习古文的热潮。这次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精粹的热爱之情,使得他们对语文文言文课的学习热情骤涨。
五、积累总结内化
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类整理重要的文言词语,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好习惯。这种分类整理的过程,日久天长会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总结就是提高,正面的经验通过总结可以上升到较高的程度,以便更好地坚持和发展,起到先导作用;总结又是转化,还可以把反面的经验通过总结转化为积极的东西,从中接受教育和教训。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探究所得的知识比较单一、零碎,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掌握知识系统结构,这就需要通过学生的归纳总结来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知识体系,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而文言文的知识结构,由简到难,有“微观”的单元组成“宏观”的篇章,有纵向沟通到其他章节,有横向联系到相关学科,然后由发散思维转向集中思维,建立模型,产生创新认识,加深其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与新的知识结构,也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内化和发展。
如在《捕蛇者说》中,有两个句子出现了“赋”字:“岁赋其二”,和“更若役,复若赋”。这两个“赋”字的词性、意义各不相同。再回忆旧知识,《岳阳楼记》也出现过一个“赋”字,“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句中的“赋”和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一种文体,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笔记,便于复习。正是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主动获取了知识,科学地训练了技能。
六、反思拓展提高
所谓反思,就是从新角度、多层次对文言文教学问题进行解决的思维过程作全面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规律,获得新的发现。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反思是探索,是再创造。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意识,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拓宽思路。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从教育的角度讲,反思性教学能够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可以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借助于反思性教学促进自我的不断学习与提高,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对语文教师的应变能力、课堂调控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素养,精心备好文言文课,钻研教法,精心设计学生参与的各个环节,把每个教学过程最优化,真正实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