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粤西地区《开展区域交流研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提出在未来五年如何助力粤西地区教师专业成长的七项对策;建议整合教研、培训、信息化等因素,实行“研、训、评、赛”等方式,区域交流研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切实推进各层次培训,从中落实“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评促赛、以赛优评”,使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区域交流;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问卷调查;对策
为了进一步做好助力粤西地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认真探索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针对性地通过区域交流研训有效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粤西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茂名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广东省教育科研规划项目“开展区域交流研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于2020年11月下旬成立了调研小组,于2020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采用书面问卷和电子问卷调查的方式,在粤西地区教师群体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研总计发放问卷367份,回收有效问卷367份,占发卷总数的100%。调研小组于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意见建议进行了整理汇总。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教师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遇到有关问题后的主要表现、教师参加区域交流研训的态度及原因、参加研训的主要收获、希望参加的研训类别、希望参加研训的形式、研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哪些人员担任研训教师等方面。现围绕以上的问卷调查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在未来五年通过积极推进区域“研训评赛”一体工作,进一步助力粤西地区教师专业成长的七项对策。
一、问卷基础数据分析
关于年龄:20-30岁占4.36%、31-40岁占36.51%、41-50岁占50.41%、50以上占8.72%。30岁以下比例偏低,教师队伍年龄相对偏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整体的专业化发展。而且年龄较大的教师在取得并以获聘中学高级教师以后,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所降低,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我们想通过“有效教师研究与实践”,试图从制度上看看能否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
关于最高学历:中专及以下占0.27%、大专占4.63%、本科占89.37%、硕士及以上占5.72%。没有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教师。总的说来,教师的合格学历约占99.73%,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约占95.34%;根据调查,本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年龄都较大,都是高校扩招以前的毕业生,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些大专学历(包括部分中专学历)的教师的能力水平并不亚于当下的部分本科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粤西地区教师专业水平还是处于中上水平的,能够胜任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也有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中,也有一部分是经过继续教育取得的,而这恰恰说明了教师们有积极态度,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行继续教育、不断的更新知識,而这些正是教师们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所必需的。
关于现任教的学段:幼儿园占2.18%、小学占26.43%、初中占21.25%、高中占31.34%、中职占16.89%、大学占1.91%。
关于所任教的学校:区一级占20.71%、市一级占29.7%、省一级占30.25%、其它占19.35%。
关于任教的科目:
关于职称:三级/未定级占4.36%、二级占7.36%、一级占40.6%、高级占44.69%、正高占3%。
关于区域交流研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调查
(平均分8.07):
关于参与过的培训的主办单位:
二、加大区域交流研训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终身学习理念
根据“是否有必要通过学习与研究来改善自己的教育行动”的数据调查反映,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占0.27%,有必要占15.26%,很有必要占84.47%。
根据“认为开展区域交流研训的意义”的数据调查反映,认为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占93.46%、有积极意义,具体不清楚占5.18%、可有可无,意义不大占0.27%、形式主义,增加了教师负担占1.09%。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多数教师对参加区域交流研训的重要性和作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们希望、渴望参加区域交流研训,并把区域交流研训作为自己在专业上发展的有效途径及知识更新的主要窗口。
根据“个人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的数据调查反映,学者型教师占63.49%、学科带头人占20.44%、学校管理者占12.26%、一般教师占3.81%。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有近七成教师都将成为学者型教师定位自己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体现绝大多数的老师已经把教师当作终身事业而不是一份工作来做,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高定位、高目标,有可能模糊不少教师自我发展的目标和视线。教师专业成长如果不是处于自身的内在需求,不是着眼于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不是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那么,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在进行区域交流研训时,可以融入唤醒教师“专业自主”意识这一内容,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将“上好课,教好书,育好人”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目标和基石。
根据“对参与区域交流研训活动所持态度”的数据调查反映:
根据“所在区域的研训内容是否能满足您的需求”的数据调查反映:
根据“参与区域交流研训的主要原因”的数据调查反映:
当下个别教师存在着一定的职业倦怠,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了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如缺乏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应用,缺乏教育科研意识、途径和方法等等。 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参训教师需要自觉地树立科学的终身学习理念,对在职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并在行动上进行积极实践。教师只有在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重要性后,研训才能落地开花。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介入也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小学教师自身必须重视参加培训和自我提高。
根据“在区域交流研训中遇到困难,您一般通过哪种方式或者希望通过哪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近85%的老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迫切的需要学科名师及教科研人员的指导。因此,在推进区域交流研训一体化的同时,我们可以加大名师工作室的投入与扶持力度,进而提升名师工作室的示范作用。积极动员学科教研员兼任名师工作室首席专家或顾问,与名师团队、学员团队实施捆绑发展、动态管理,最终让学科的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去,同时区域内本学科的建设也得以飞跃发展。其次,依靠教育奖励经费和教师培训经费这两个经济后盾,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
三、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加强区域交流研训的针对性、实践性、专业性、实效性
根据“参与过最有用的培训课程”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在区域交流研训中我们重点在教育技能、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师德修养等方面加大了培训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大多数参训教师的认可。对于授课教师的水平、教学方法、教师一线教学经验等方面,大多数参训教师也是认可的。但是我们也要从珠三角的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在有充足的经费的大前提下,我们要安排有针对性更强的区域交流研训,组织相应的评课活动及赛事,研训的形式也要更灵活。同时让走在专业成长路上的老师也同时收获一份份沉甸甸的证书,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画上一笔笔美丽的线条,进而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们可以整合“研、训、评、赛”四个方面,全方位打造教师,使教师走上自主研修的道路。“研”侧重于课程、教材、教学,“训”侧重于理念、理论、知识,“评”侧重于交流、研讨、点拨,“赛”侧重于展示、学习、锻炼。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个别培训的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一般说来,参训教师是以解决他们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障碍和情景问题作为出发点的,因此,他们参与区域交流研训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遇到的问题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寻求解答的过程。对参训教师来说,培训如能帮助他们实现“预期”,就能起到激励作用;反之,则可能变成一种“负担”。
我们要注重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注意对培训对象知识结构和学习需要的分析和研究,坚持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在职教育的实践。从教师队伍结构实际出发,坚持分层分岗的原则,为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实践性、专业性、实效性的培训。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教师整體素质,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适应新课程改革,组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为重点,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将理论学习与教育情景性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性课程相结合,探讨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实践操作模式,切实提高教师教育实践能力。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加强教师教育科学方面的专业训练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教师教育和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开设相应的教育理论课程,举办相应的教育赛事,以赛带训,提高教育科学理论素质,并掌握所教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区域交流研训“研、训、评、赛”一体化工作也应从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重点讲授新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以新大纲和新教材的学习研究为主要内容,传授教师急需的新课改的有关知识以及与本专业有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经过学习,教师的实践智慧得以增长,能够学以致用,最终能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
四、以中小学教师的需求期望为关注焦点,开展区域研训的项目研发和课程设置工作
根据“教师在职教育最需要的培训”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学科前沿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班主任与德育工作等是目前参训教师最需要的,也说明他们在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寻求帮助,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区域交流研、训、评、赛等环节除了关注教师素质提高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实践及教师事业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
根据“目前您参与的区域交流研训内容主要围绕哪个方面展开”的数据调查反映:
根据“区域交流研训内容中,您希望参与的是”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目前我们的区域研、训、评、赛等环节并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课程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把理论讲授与实践观摩、教师讲授与学员互动很好地结合起来。
要深入分析不同年龄、学科、年级参训教师的知识结构需求,充分了解他们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难点、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科学地设计培训方案。课程设置质量是保证在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课程设置是否得当、有针对性,直接关系到培训目标的实现。应针对参训教师的需要和特点,根据人才规格、人才素质要求确定不同的培训项目、标准和进度。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缩短教学与实践的距离,提供内容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实际、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项目。在广泛收集培训对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确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要把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筛选、浓缩和提炼,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来安排,开出“菜单”供学员选择。
五、研训形式上实现研训内容的多元化和研训形式的多样化 根据“最佳的培训(教学)方式” 的数据调查反映:
根据“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有促进的方式”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参训教师更欢迎贴近教学一线的培训形式,如:实地参观考察型,案例分析、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观看、评析名师课堂实录型等。同时,其他培训形式也是参训教师所需要的,如: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型,专家讲座、报告型等。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听课、评课及自我反思、讲座和竞赛都能很有效的促进青少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以赛带训,通过比赛的形式带动各个层面教师发展,实实在在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区市教研室可以带领工作室,组织一系列的比赛及联片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学员及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师发展平台和培养平台,满足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教学对象多层次、教学內容方法多样化、教学要求多规格的系统教育工程。区域交流研训一定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重点,要突出一个创新。要用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武装参训教师,使他们能在专业化成长的路上接受和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熟悉现代教育理论,拓展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技术,进而使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培训内容可以由若干模块或几门课程组成,应确保模块与模块之间内容编排合理,逻辑层次清晰,每一个模块支持不同的培训目标,内容编排由浅入深。培训内容应反映当代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要与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相结合。要广泛采取观摩诊断式、互动参与式、课题研究式等新型培训形式,尽量实行小班教学。要大力提倡研训一体化,通过教研、科研来实施研训,通过研训来推广教科研成果。通过研训来举办赛事,用赛事来促研训出成效,同时要探索多种培训形式,尽量为参训教师提供方便,如送教上门,开展远程培训等。
六、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与合作,引导和促进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
根据“影响、制约教师参与区域交流研训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的数据调查反映:
根据“为提高区域交流研训的实效性,您认为上级部门和领导最需要做的事情”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不少老师讲到少一点任务式的在线继续教育,多一些让教师自由选择的区域交流研训;教学教育工作任务繁重,空余时间少,且继续教育落实形式单调枯燥,不够灵活实在,没真正调动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也欠因需施教。因此,若能把在职教育的另一战场—校本培训开展的有声有色,不仅丰富了形式,也增添更多的灵活性。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工学矛盾仍然是校本培训面临的突出问题。培训经费短缺、没有校本培训的长远规划、培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培训制度不健全等也是制约校本培训工作顺利发展的因素。
而校本培训是具体教学的岗位,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既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培训因其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和培训目标的实践性,强调培训重心的基层化、对象的全员化和过程的全程化而越来越成为学校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形象的重要手段。教师发展中心应通过前瞻引领、真诚服务为茂名地区中小学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并为其把握培训的方向。
七、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结构合理、适应需要的高素质区域交流研训导师队伍
根据“继续教育中最期待的培训老师”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最受欢迎的是经验丰富的一线骨干教师,名师与特级教师、教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与专家等类型的培训教师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认可。因此,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结构合理、适应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在职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区域交流研训质量的保障,也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应通过聘任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名师或特级教师、教科研专家、高校教师等,组成专兼职结合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加强在职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
八、困惑与展望
根据“参加区域交流研训后,您的收获有”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做好教师教育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源头活水,绝大部分的教师在参加区域交流研训后,各方面都收获颇丰。随着《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通过有益的尝试,研训一体的“茂名模式”,将进一步完善“研、训、评、赛”一体工作,使得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开展区域交流研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ZDJk047)
参考文献:
[1]许伟. 走研训教一体化之路
【关键词】区域交流;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问卷调查;对策
为了进一步做好助力粤西地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认真探索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针对性地通过区域交流研训有效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粤西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茂名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广东省教育科研规划项目“开展区域交流研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于2020年11月下旬成立了调研小组,于2020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采用书面问卷和电子问卷调查的方式,在粤西地区教师群体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研总计发放问卷367份,回收有效问卷367份,占发卷总数的100%。调研小组于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意见建议进行了整理汇总。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教师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遇到有关问题后的主要表现、教师参加区域交流研训的态度及原因、参加研训的主要收获、希望参加的研训类别、希望参加研训的形式、研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哪些人员担任研训教师等方面。现围绕以上的问卷调查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在未来五年通过积极推进区域“研训评赛”一体工作,进一步助力粤西地区教师专业成长的七项对策。
一、问卷基础数据分析
关于年龄:20-30岁占4.36%、31-40岁占36.51%、41-50岁占50.41%、50以上占8.72%。30岁以下比例偏低,教师队伍年龄相对偏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整体的专业化发展。而且年龄较大的教师在取得并以获聘中学高级教师以后,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所降低,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我们想通过“有效教师研究与实践”,试图从制度上看看能否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
关于最高学历:中专及以下占0.27%、大专占4.63%、本科占89.37%、硕士及以上占5.72%。没有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教师。总的说来,教师的合格学历约占99.73%,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约占95.34%;根据调查,本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年龄都较大,都是高校扩招以前的毕业生,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些大专学历(包括部分中专学历)的教师的能力水平并不亚于当下的部分本科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粤西地区教师专业水平还是处于中上水平的,能够胜任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也有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中,也有一部分是经过继续教育取得的,而这恰恰说明了教师们有积极态度,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行继续教育、不断的更新知識,而这些正是教师们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所必需的。
关于现任教的学段:幼儿园占2.18%、小学占26.43%、初中占21.25%、高中占31.34%、中职占16.89%、大学占1.91%。
关于所任教的学校:区一级占20.71%、市一级占29.7%、省一级占30.25%、其它占19.35%。
关于任教的科目:
关于职称:三级/未定级占4.36%、二级占7.36%、一级占40.6%、高级占44.69%、正高占3%。
关于区域交流研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调查
(平均分8.07):
关于参与过的培训的主办单位:
二、加大区域交流研训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终身学习理念
根据“是否有必要通过学习与研究来改善自己的教育行动”的数据调查反映,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占0.27%,有必要占15.26%,很有必要占84.47%。
根据“认为开展区域交流研训的意义”的数据调查反映,认为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占93.46%、有积极意义,具体不清楚占5.18%、可有可无,意义不大占0.27%、形式主义,增加了教师负担占1.09%。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多数教师对参加区域交流研训的重要性和作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们希望、渴望参加区域交流研训,并把区域交流研训作为自己在专业上发展的有效途径及知识更新的主要窗口。
根据“个人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的数据调查反映,学者型教师占63.49%、学科带头人占20.44%、学校管理者占12.26%、一般教师占3.81%。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有近七成教师都将成为学者型教师定位自己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体现绝大多数的老师已经把教师当作终身事业而不是一份工作来做,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高定位、高目标,有可能模糊不少教师自我发展的目标和视线。教师专业成长如果不是处于自身的内在需求,不是着眼于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不是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那么,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在进行区域交流研训时,可以融入唤醒教师“专业自主”意识这一内容,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将“上好课,教好书,育好人”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目标和基石。
根据“对参与区域交流研训活动所持态度”的数据调查反映:
根据“所在区域的研训内容是否能满足您的需求”的数据调查反映:
根据“参与区域交流研训的主要原因”的数据调查反映:
当下个别教师存在着一定的职业倦怠,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了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如缺乏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应用,缺乏教育科研意识、途径和方法等等。 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参训教师需要自觉地树立科学的终身学习理念,对在职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并在行动上进行积极实践。教师只有在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重要性后,研训才能落地开花。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介入也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小学教师自身必须重视参加培训和自我提高。
根据“在区域交流研训中遇到困难,您一般通过哪种方式或者希望通过哪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近85%的老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迫切的需要学科名师及教科研人员的指导。因此,在推进区域交流研训一体化的同时,我们可以加大名师工作室的投入与扶持力度,进而提升名师工作室的示范作用。积极动员学科教研员兼任名师工作室首席专家或顾问,与名师团队、学员团队实施捆绑发展、动态管理,最终让学科的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去,同时区域内本学科的建设也得以飞跃发展。其次,依靠教育奖励经费和教师培训经费这两个经济后盾,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
三、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加强区域交流研训的针对性、实践性、专业性、实效性
根据“参与过最有用的培训课程”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在区域交流研训中我们重点在教育技能、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师德修养等方面加大了培训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大多数参训教师的认可。对于授课教师的水平、教学方法、教师一线教学经验等方面,大多数参训教师也是认可的。但是我们也要从珠三角的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在有充足的经费的大前提下,我们要安排有针对性更强的区域交流研训,组织相应的评课活动及赛事,研训的形式也要更灵活。同时让走在专业成长路上的老师也同时收获一份份沉甸甸的证书,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画上一笔笔美丽的线条,进而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们可以整合“研、训、评、赛”四个方面,全方位打造教师,使教师走上自主研修的道路。“研”侧重于课程、教材、教学,“训”侧重于理念、理论、知识,“评”侧重于交流、研讨、点拨,“赛”侧重于展示、学习、锻炼。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个别培训的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一般说来,参训教师是以解决他们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障碍和情景问题作为出发点的,因此,他们参与区域交流研训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遇到的问题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寻求解答的过程。对参训教师来说,培训如能帮助他们实现“预期”,就能起到激励作用;反之,则可能变成一种“负担”。
我们要注重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注意对培训对象知识结构和学习需要的分析和研究,坚持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在职教育的实践。从教师队伍结构实际出发,坚持分层分岗的原则,为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实践性、专业性、实效性的培训。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教师整體素质,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适应新课程改革,组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为重点,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将理论学习与教育情景性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性课程相结合,探讨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实践操作模式,切实提高教师教育实践能力。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加强教师教育科学方面的专业训练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教师教育和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开设相应的教育理论课程,举办相应的教育赛事,以赛带训,提高教育科学理论素质,并掌握所教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区域交流研训“研、训、评、赛”一体化工作也应从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重点讲授新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以新大纲和新教材的学习研究为主要内容,传授教师急需的新课改的有关知识以及与本专业有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经过学习,教师的实践智慧得以增长,能够学以致用,最终能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
四、以中小学教师的需求期望为关注焦点,开展区域研训的项目研发和课程设置工作
根据“教师在职教育最需要的培训”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学科前沿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班主任与德育工作等是目前参训教师最需要的,也说明他们在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寻求帮助,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区域交流研、训、评、赛等环节除了关注教师素质提高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实践及教师事业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
根据“目前您参与的区域交流研训内容主要围绕哪个方面展开”的数据调查反映:
根据“区域交流研训内容中,您希望参与的是”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目前我们的区域研、训、评、赛等环节并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课程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把理论讲授与实践观摩、教师讲授与学员互动很好地结合起来。
要深入分析不同年龄、学科、年级参训教师的知识结构需求,充分了解他们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难点、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科学地设计培训方案。课程设置质量是保证在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课程设置是否得当、有针对性,直接关系到培训目标的实现。应针对参训教师的需要和特点,根据人才规格、人才素质要求确定不同的培训项目、标准和进度。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缩短教学与实践的距离,提供内容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实际、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项目。在广泛收集培训对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确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要把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筛选、浓缩和提炼,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来安排,开出“菜单”供学员选择。
五、研训形式上实现研训内容的多元化和研训形式的多样化 根据“最佳的培训(教学)方式” 的数据调查反映:
根据“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有促进的方式”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参训教师更欢迎贴近教学一线的培训形式,如:实地参观考察型,案例分析、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观看、评析名师课堂实录型等。同时,其他培训形式也是参训教师所需要的,如: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型,专家讲座、报告型等。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听课、评课及自我反思、讲座和竞赛都能很有效的促进青少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以赛带训,通过比赛的形式带动各个层面教师发展,实实在在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区市教研室可以带领工作室,组织一系列的比赛及联片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学员及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师发展平台和培养平台,满足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教学对象多层次、教学內容方法多样化、教学要求多规格的系统教育工程。区域交流研训一定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重点,要突出一个创新。要用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武装参训教师,使他们能在专业化成长的路上接受和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熟悉现代教育理论,拓展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技术,进而使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培训内容可以由若干模块或几门课程组成,应确保模块与模块之间内容编排合理,逻辑层次清晰,每一个模块支持不同的培训目标,内容编排由浅入深。培训内容应反映当代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要与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相结合。要广泛采取观摩诊断式、互动参与式、课题研究式等新型培训形式,尽量实行小班教学。要大力提倡研训一体化,通过教研、科研来实施研训,通过研训来推广教科研成果。通过研训来举办赛事,用赛事来促研训出成效,同时要探索多种培训形式,尽量为参训教师提供方便,如送教上门,开展远程培训等。
六、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与合作,引导和促进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
根据“影响、制约教师参与区域交流研训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的数据调查反映:
根据“为提高区域交流研训的实效性,您认为上级部门和领导最需要做的事情”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不少老师讲到少一点任务式的在线继续教育,多一些让教师自由选择的区域交流研训;教学教育工作任务繁重,空余时间少,且继续教育落实形式单调枯燥,不够灵活实在,没真正调动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也欠因需施教。因此,若能把在职教育的另一战场—校本培训开展的有声有色,不仅丰富了形式,也增添更多的灵活性。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工学矛盾仍然是校本培训面临的突出问题。培训经费短缺、没有校本培训的长远规划、培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培训制度不健全等也是制约校本培训工作顺利发展的因素。
而校本培训是具体教学的岗位,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既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培训因其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和培训目标的实践性,强调培训重心的基层化、对象的全员化和过程的全程化而越来越成为学校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形象的重要手段。教师发展中心应通过前瞻引领、真诚服务为茂名地区中小学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并为其把握培训的方向。
七、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结构合理、适应需要的高素质区域交流研训导师队伍
根据“继续教育中最期待的培训老师”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最受欢迎的是经验丰富的一线骨干教师,名师与特级教师、教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与专家等类型的培训教师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认可。因此,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结构合理、适应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在职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区域交流研训质量的保障,也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应通过聘任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名师或特级教师、教科研专家、高校教师等,组成专兼职结合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加强在职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
八、困惑与展望
根据“参加区域交流研训后,您的收获有”的数据调查反映:
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做好教师教育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源头活水,绝大部分的教师在参加区域交流研训后,各方面都收获颇丰。随着《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通过有益的尝试,研训一体的“茂名模式”,将进一步完善“研、训、评、赛”一体工作,使得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开展区域交流研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ZDJk047)
参考文献:
[1]许伟. 走研训教一体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