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成果的全部范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那么出现这些“不速之客”,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其次要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应对,巧妙地将意外的“生成”转化成为课堂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因此,巧解课中的“生成”就离不开课前的精心“预设”。
预,我们可以理解为预想、预料;而设,可以理解为设计、假设。为此,我将体育课课前预设概括为“五预五设”。
一、预学生设学法
体育教学非常讲究学法,适宜的学法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而学法必须考虑学生的学情。因此,在课前体育教师要对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还有身体素质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创设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情境、情景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这一点符合“以学定教”的理论模式。
二、预教材设教法
这里所指的教材不是单一的一个体育运动,而是与学生学情相符合的教学内容。众所周知,体育课的教材具有共通性和穿插性,一项运动会在多个不同学段中出现。那个每个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所要达成的目标也不一样,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必然也不一样,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上,对教材的教法进行合理的预设。
三、预重点设方法
围绕重点设计教学是一堂课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考虑所授班级的实际情况,找到教学重点,并围绕重点设计方法或措施,可以说这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比如:在初一年的蹲距式跳远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出现了腾空不充分影响远度。教师在教学前,就应该先预设如果学生再出现这一错误动作时,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纠正,如:在踏板前竖放体操垫,或拉一条横绳,通过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动作。
四、预器材设场地
体育教师在上课前肯定要设计和布置场地,而场地实际上包括器材和外界环境等要素。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上课的场所基本固定,而器材则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我认为,器材要从两个方面去“预”,器材安全和练习价值。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对所用的器材进行检查,对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全面考虑,排除安全隐患。对于器材的练习价值要充分考虑“精用”的原则,尽量发挥器材的功用,避免出现器材一大堆的现象。
五、预情景设环节
这里的“情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一堂体育课由多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承担着一定的任务,而学生在面对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形成不同的课堂状况,即情景。
从逻辑上来说,应该先有环节再有情景。但体育课堂当中的很多情景是可以预料到的,学生惊讶、厌烦、懈怠等情绪会由于某个环节的出现而出现。所以说,课前“预”情景可以成为“设”环节的指导,对某些环节的设置可以从学生一定的情景入手进行考虑,做出合理的设计。
精彩的预设最终还是得落实到体育课堂中,我们得通过课堂的教学实施,来检验预设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是有灵魂有思想的人,有时候学生会比较调皮,他们不可能跟着老师预设的教案走,这时候,我们该如何巧妙处理“预设”之外的“生成性资源”,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更精彩呢?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解“错误”皆生成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出现的“错误”往往重视不够,甚至心有不悦,弃置不顾,或者大声加以指责,使学生心生畏惧。其实,课堂中学生或者教师的“错误”,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如果教师细心体会,艺术处理,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进行创造,就能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使得“纠错”增值。
对于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指正,可以采用顺错改错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正确动作的认识。如,我在教学肩肘倒立时,要求学生在倒立时,肩与肘应成三角平面,倒立成功后,重心在两肘之间,身体应与地面成垂直。在我的要领的提示下,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对我的动作要领提出了质疑,“老师,肩与肘不一定成三角平面也可以倒立,你看××同学,他立起来了”,说完,请××同学示范,“老师、老师,你来看”,又有一位同学发现了“新大陆”,“老师,重心不一定重心在两肘之间也可以倒立”,他指着他们组正在练习的同学大声地说出他的发现,这些发现显然与我讲得正确动作不同。这时我把学生召集过来,请上这二位示范过的同学,又找了一位与他们体质相当,能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动作的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比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作出哪一种方法更好的判断。最后达成一致意见:重心在两肘之间最好,它易于控制重心,维持身体的平衡。而肩与肘不成三角平面的方法支撑时间不长,重心不稳,且易造成颈部损伤。由于我意识到三种方法所折射出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及时利用、挖掘,所以收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二)巧设“引导”出创新
课堂生成只有立足预设的文本,才能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对在教学实践中捕捉到的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和充满智慧的问题及学生们的反馈信息进行有价值地引导。关注生成,贵在价值引导,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方面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比如:在教学初一年“肩肘倒立”时,在保护帮助练习环节,有一高一矮两个同学为一个练习小组,按常规的保护方法是:保护者站在练习者的侧方,当练习者向上举腿时,抓住其脚踝,向上提拉。可矮个的同学由于身高原因无法抓住高个同学的脚踝,她就采取了站在练习者的侧方,伸出右手臂,挡在练习者的脚前,防止练习者向上举腿用力过猛掉下来,另一手则高举,用语言引导同伴向上伸腿。我发现她的保护方法很独特,而且同伴练习的效果很好,及时给予鼓励,其他同学也纷纷效仿,并想出了许多保护帮助的创新方法。
因此,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课堂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的是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并重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课堂会更加精彩,学生也更显生命活力,从而获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华侨中学)
预,我们可以理解为预想、预料;而设,可以理解为设计、假设。为此,我将体育课课前预设概括为“五预五设”。
一、预学生设学法
体育教学非常讲究学法,适宜的学法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而学法必须考虑学生的学情。因此,在课前体育教师要对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还有身体素质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创设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情境、情景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这一点符合“以学定教”的理论模式。
二、预教材设教法
这里所指的教材不是单一的一个体育运动,而是与学生学情相符合的教学内容。众所周知,体育课的教材具有共通性和穿插性,一项运动会在多个不同学段中出现。那个每个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所要达成的目标也不一样,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必然也不一样,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上,对教材的教法进行合理的预设。
三、预重点设方法
围绕重点设计教学是一堂课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考虑所授班级的实际情况,找到教学重点,并围绕重点设计方法或措施,可以说这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比如:在初一年的蹲距式跳远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出现了腾空不充分影响远度。教师在教学前,就应该先预设如果学生再出现这一错误动作时,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纠正,如:在踏板前竖放体操垫,或拉一条横绳,通过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动作。
四、预器材设场地
体育教师在上课前肯定要设计和布置场地,而场地实际上包括器材和外界环境等要素。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上课的场所基本固定,而器材则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我认为,器材要从两个方面去“预”,器材安全和练习价值。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对所用的器材进行检查,对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全面考虑,排除安全隐患。对于器材的练习价值要充分考虑“精用”的原则,尽量发挥器材的功用,避免出现器材一大堆的现象。
五、预情景设环节
这里的“情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一堂体育课由多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承担着一定的任务,而学生在面对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形成不同的课堂状况,即情景。
从逻辑上来说,应该先有环节再有情景。但体育课堂当中的很多情景是可以预料到的,学生惊讶、厌烦、懈怠等情绪会由于某个环节的出现而出现。所以说,课前“预”情景可以成为“设”环节的指导,对某些环节的设置可以从学生一定的情景入手进行考虑,做出合理的设计。
精彩的预设最终还是得落实到体育课堂中,我们得通过课堂的教学实施,来检验预设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是有灵魂有思想的人,有时候学生会比较调皮,他们不可能跟着老师预设的教案走,这时候,我们该如何巧妙处理“预设”之外的“生成性资源”,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更精彩呢?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解“错误”皆生成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出现的“错误”往往重视不够,甚至心有不悦,弃置不顾,或者大声加以指责,使学生心生畏惧。其实,课堂中学生或者教师的“错误”,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如果教师细心体会,艺术处理,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进行创造,就能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使得“纠错”增值。
对于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指正,可以采用顺错改错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正确动作的认识。如,我在教学肩肘倒立时,要求学生在倒立时,肩与肘应成三角平面,倒立成功后,重心在两肘之间,身体应与地面成垂直。在我的要领的提示下,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对我的动作要领提出了质疑,“老师,肩与肘不一定成三角平面也可以倒立,你看××同学,他立起来了”,说完,请××同学示范,“老师、老师,你来看”,又有一位同学发现了“新大陆”,“老师,重心不一定重心在两肘之间也可以倒立”,他指着他们组正在练习的同学大声地说出他的发现,这些发现显然与我讲得正确动作不同。这时我把学生召集过来,请上这二位示范过的同学,又找了一位与他们体质相当,能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动作的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比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作出哪一种方法更好的判断。最后达成一致意见:重心在两肘之间最好,它易于控制重心,维持身体的平衡。而肩与肘不成三角平面的方法支撑时间不长,重心不稳,且易造成颈部损伤。由于我意识到三种方法所折射出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及时利用、挖掘,所以收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二)巧设“引导”出创新
课堂生成只有立足预设的文本,才能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对在教学实践中捕捉到的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和充满智慧的问题及学生们的反馈信息进行有价值地引导。关注生成,贵在价值引导,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方面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比如:在教学初一年“肩肘倒立”时,在保护帮助练习环节,有一高一矮两个同学为一个练习小组,按常规的保护方法是:保护者站在练习者的侧方,当练习者向上举腿时,抓住其脚踝,向上提拉。可矮个的同学由于身高原因无法抓住高个同学的脚踝,她就采取了站在练习者的侧方,伸出右手臂,挡在练习者的脚前,防止练习者向上举腿用力过猛掉下来,另一手则高举,用语言引导同伴向上伸腿。我发现她的保护方法很独特,而且同伴练习的效果很好,及时给予鼓励,其他同学也纷纷效仿,并想出了许多保护帮助的创新方法。
因此,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课堂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的是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并重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课堂会更加精彩,学生也更显生命活力,从而获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