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造林工程认识的深入,其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也逐渐被人们重视。作为林业生态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造林工程对林业和社会经济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造林工作的效果还取决于造林树种的选择以及合理的造林密度。基于此,深入性探讨造林工程设计中如何正确选择造林树种,并根据树种、产品、栽培条件以及栽培技术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关键词 造林工程;树种选择;造林密度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5.024
造林工程是指某一项或某块、某个植树造林工程任务,主要包括退耕还林还草、风沙源及荒漠化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商品林基地建设和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工程等,而且应作为一项工程任务来完成,并纳入国家或地方计划。一般来说,凡纳入国家或地方计划的较大规模的造林任务,都可称为造林工程。造林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由于林业生产周期性相对较长,树种选择需要时间的考验,倘若树种选择不当,不仅达不到造林的目的,同时还会浪费土地资源、时间、劳动力和资金等。为此,造林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树种选择以及密度设计工作,科学合理地管理,才能不断提高造林的整体品质,不断提高其应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1]。为此,笔者通过深入性探讨造林工程设计中正确选择造林树种的方法,并根据树种、产品、栽培条件以及栽培技术来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1 造林树种的选择
1.1 树种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1.1.1 林种目的
造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树林类型来选择不同的树种,结合当地实际需要来选择条件相符的适宜树种。不同林种对于树种的要求不同,如经济型林业就需要生长周期短、适用性好、丰产、稳产、寿命长且经济价值高的各类经济型树种;而防护林则需要寿命长、生长周期短,适应恶劣环境较强、树冠枝叶茂密、根系发达以及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水固土、防风防沙作用的乔木或者灌木;而景区的风景林则通常会选择树资优美的常绿、落叶乔木或者是鲜艳花色的灌木等。
1.1.2 因地适宜
环境是造林的基础,要根据造林的立地套件选好造林树种。对于经济林木,立地条件尤为重要,即使在同一区域,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和经济的性状也会由于局部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差异,如山区的阳坡和阴坡,上坡、中坡与山谷,而在平原地区同样也会受到土质、水分以及肥力等因素的影响。
1.1.3 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造林工程规划的过程中,在满足造林的目的以及当地的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其应用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社会效益[2]。此外,还应充分考到抗病虫害和营造性,应选择易营造、来源充足以及抗病虫害性强的树种。
1.1.4 混合种植从而改良土壤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选择阔叶林和针叶林混交种植,从而达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效肥力的作用,并实现稳定、高效、优质的森林系统。
1.2 树种的选择
1.2.1 用材树种的选择
随着造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木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此用材树树种的选择要以产量高,生長迅速为目标,选择寿命长、生长迅速、树体高达、通直圆满、材质优良、用途广泛、适生性和抗性强、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出材率高和能形成稳定群落的树种,其中包括油松、华山松、白皮松、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雪松、水杉、银杏、云杉、青海云杉、欧洲云杉、秦岭冷杉、侧柏、水青树、连香树、核桃、漆树、冬瓜杨、枫杨、山杨树和白桦树等。
1.2.2 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
防护林树种的选择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在选择农田防护林树种时,应选择抗风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寿命长、根基发达和稳定和具备长期防护作用的树种,如杨树、水杉等;而以保水固土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水土流失,为此,在造林工程规划过程中树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其良好的吸水固土的能力,还应考虑其木材生产能力,如油松、侧柏、落叶松、杨树等[3]。
1.2.3 经济树种的选择
选择经济树种可以实现森林的多功能性,体现多重的森林效益。对于经济树种的选择,通常需要考虑树种的特殊用途,其中包括结实能力、籽或皮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用途,在选择时应选择结实量大、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品质优良、价值高的树种,从而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创造无限的价值,如银杏、杜仲、核桃、漆树、板栗和黄连木等。
2 造林工程树种密度的选择
2.1 以当地经济条件为基础
造林密度与造林成本有关。整地、种植费用与造林密度成正比,即造林密度大,整地、造林的开支相应增加。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造林密度不适宜过大。而造林密度小,虽可降低造林成本,但可能影响产量,同样不适宜。对于具有相对较好经济条件的地区,可以在造林工程规划的过程中适当增加造林密度,并充分考虑当地的劳动力、交通运输及市场需材情况,确定符合实际的造林密度,否则很难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2 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密度
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应有差别。造林密度越小,则相邻植株的株冠相互衔接所需要的年限越长,反之则越短。密度过小,幼林处于分离状态,林地裸露、阳光充足、杂草丛生,就会影响成林,而且还增加了刀抚的次数和松土的次数,提高了造林的成本。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林木生长迅速、郁闭早、成材快,造林密度可以大些,但如果立地条件过于恶劣,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苗木不易成活,为了保证幼林有足够的保存株数,及时郁闭成林,使林木得到相对较多的水分和养分维持正常生长,增强稳定性,造林密度就要小些。
2.3 根据树种的生物形态
首先,要考虑树种的生物特性,一般喜光树种、速生树种(如杨树、泡桐、落叶松、马尾松、桉树等)的造林密度以较小为宜,阴性树种或生长缓慢的树种(如云杉、冷杉、红松等)的造林密度不能太小,否则幼林长期不能郁闭,杂草侵入林地,影响林木生长;其次,要考虑树种的干形、冠形和自然整枝性能等特点,通常来说,直干性树种(如杉木、落叶松、水杉等)可以适当稀植,反之则应适当密植;再者,毛白杨等树冠冠幅大的树种,造林密度宜小,反之则应大些。
2.4 根据造林的目的
根据造林目的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密度,如用材林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木材,为此,造林密度应要充分考虑优质、丰产、速生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立地条件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密植,而对于密度过高的林区可以及时调整,从而促进林木的生长。
3 结语
造林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在造林树种的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立地条件,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实用,遵循因地制宜以及当地的经济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造林树种的密度,从而实现人工造林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富.浅谈造林工程质量的几项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4):41.
[2]詹春明.造林工程病虫害特点及处理办法[J].绿色科技,2016(5):119-120.
[3]李兴国.关于造林密度若干方面影响的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6(13):82-83.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造林工程;树种选择;造林密度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5.024
造林工程是指某一项或某块、某个植树造林工程任务,主要包括退耕还林还草、风沙源及荒漠化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商品林基地建设和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工程等,而且应作为一项工程任务来完成,并纳入国家或地方计划。一般来说,凡纳入国家或地方计划的较大规模的造林任务,都可称为造林工程。造林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由于林业生产周期性相对较长,树种选择需要时间的考验,倘若树种选择不当,不仅达不到造林的目的,同时还会浪费土地资源、时间、劳动力和资金等。为此,造林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树种选择以及密度设计工作,科学合理地管理,才能不断提高造林的整体品质,不断提高其应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1]。为此,笔者通过深入性探讨造林工程设计中正确选择造林树种的方法,并根据树种、产品、栽培条件以及栽培技术来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1 造林树种的选择
1.1 树种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1.1.1 林种目的
造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树林类型来选择不同的树种,结合当地实际需要来选择条件相符的适宜树种。不同林种对于树种的要求不同,如经济型林业就需要生长周期短、适用性好、丰产、稳产、寿命长且经济价值高的各类经济型树种;而防护林则需要寿命长、生长周期短,适应恶劣环境较强、树冠枝叶茂密、根系发达以及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水固土、防风防沙作用的乔木或者灌木;而景区的风景林则通常会选择树资优美的常绿、落叶乔木或者是鲜艳花色的灌木等。
1.1.2 因地适宜
环境是造林的基础,要根据造林的立地套件选好造林树种。对于经济林木,立地条件尤为重要,即使在同一区域,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和经济的性状也会由于局部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差异,如山区的阳坡和阴坡,上坡、中坡与山谷,而在平原地区同样也会受到土质、水分以及肥力等因素的影响。
1.1.3 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造林工程规划的过程中,在满足造林的目的以及当地的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其应用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社会效益[2]。此外,还应充分考到抗病虫害和营造性,应选择易营造、来源充足以及抗病虫害性强的树种。
1.1.4 混合种植从而改良土壤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选择阔叶林和针叶林混交种植,从而达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效肥力的作用,并实现稳定、高效、优质的森林系统。
1.2 树种的选择
1.2.1 用材树种的选择
随着造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木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此用材树树种的选择要以产量高,生長迅速为目标,选择寿命长、生长迅速、树体高达、通直圆满、材质优良、用途广泛、适生性和抗性强、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出材率高和能形成稳定群落的树种,其中包括油松、华山松、白皮松、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雪松、水杉、银杏、云杉、青海云杉、欧洲云杉、秦岭冷杉、侧柏、水青树、连香树、核桃、漆树、冬瓜杨、枫杨、山杨树和白桦树等。
1.2.2 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
防护林树种的选择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在选择农田防护林树种时,应选择抗风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寿命长、根基发达和稳定和具备长期防护作用的树种,如杨树、水杉等;而以保水固土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水土流失,为此,在造林工程规划过程中树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其良好的吸水固土的能力,还应考虑其木材生产能力,如油松、侧柏、落叶松、杨树等[3]。
1.2.3 经济树种的选择
选择经济树种可以实现森林的多功能性,体现多重的森林效益。对于经济树种的选择,通常需要考虑树种的特殊用途,其中包括结实能力、籽或皮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用途,在选择时应选择结实量大、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品质优良、价值高的树种,从而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创造无限的价值,如银杏、杜仲、核桃、漆树、板栗和黄连木等。
2 造林工程树种密度的选择
2.1 以当地经济条件为基础
造林密度与造林成本有关。整地、种植费用与造林密度成正比,即造林密度大,整地、造林的开支相应增加。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造林密度不适宜过大。而造林密度小,虽可降低造林成本,但可能影响产量,同样不适宜。对于具有相对较好经济条件的地区,可以在造林工程规划的过程中适当增加造林密度,并充分考虑当地的劳动力、交通运输及市场需材情况,确定符合实际的造林密度,否则很难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2 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密度
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应有差别。造林密度越小,则相邻植株的株冠相互衔接所需要的年限越长,反之则越短。密度过小,幼林处于分离状态,林地裸露、阳光充足、杂草丛生,就会影响成林,而且还增加了刀抚的次数和松土的次数,提高了造林的成本。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林木生长迅速、郁闭早、成材快,造林密度可以大些,但如果立地条件过于恶劣,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苗木不易成活,为了保证幼林有足够的保存株数,及时郁闭成林,使林木得到相对较多的水分和养分维持正常生长,增强稳定性,造林密度就要小些。
2.3 根据树种的生物形态
首先,要考虑树种的生物特性,一般喜光树种、速生树种(如杨树、泡桐、落叶松、马尾松、桉树等)的造林密度以较小为宜,阴性树种或生长缓慢的树种(如云杉、冷杉、红松等)的造林密度不能太小,否则幼林长期不能郁闭,杂草侵入林地,影响林木生长;其次,要考虑树种的干形、冠形和自然整枝性能等特点,通常来说,直干性树种(如杉木、落叶松、水杉等)可以适当稀植,反之则应适当密植;再者,毛白杨等树冠冠幅大的树种,造林密度宜小,反之则应大些。
2.4 根据造林的目的
根据造林目的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密度,如用材林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木材,为此,造林密度应要充分考虑优质、丰产、速生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立地条件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密植,而对于密度过高的林区可以及时调整,从而促进林木的生长。
3 结语
造林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在造林树种的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立地条件,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实用,遵循因地制宜以及当地的经济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造林树种的密度,从而实现人工造林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富.浅谈造林工程质量的几项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4):41.
[2]詹春明.造林工程病虫害特点及处理办法[J].绿色科技,2016(5):119-120.
[3]李兴国.关于造林密度若干方面影响的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6(13):82-8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