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表达方式,了解相关作用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6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解说】
  在散文阅读试题中,表达方式的辨别及其作用的分析,是常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散文以记叙为主,但同时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⑴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的作用,重点考查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人物描写主要考查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的辨识。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⑵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⑶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这类考查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相结合。
  
  【考例解析】
  我看到了一条河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1英里约合1.6千米)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dù)____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先令是英国旧币,10先令相当于半个英镑)。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
  “没关系,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试一次游泳。”
  “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
  “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但离水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打着领带。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jì)______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选文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dù)______假 ②一如(jì)______往
  2.文章中加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3.文章叙述了“我”童年的“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
  4.为什么“我”对童年的“几个片段”记忆犹新?
  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请说出理由。
  ①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②我很冷,浑身是泥,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6.谈谈你对“我看到了一条河”这个题目的理解。
  7.你对文章中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
  (选自2006年河北省课改试验区中考语文试卷)
  【解析】
  这篇题为“我看到了一条河”的文章,主要叙述了“我”学会游泳的经历。在叙事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多种描写方式,如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这些描写的准确运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勇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其中,第2题考查的是描写方式的辨识及其作用的分析。答案:景物描写(或:自然环境描写);烘托 “我”的勇敢。其他答案略。
  【实践演练】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地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太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太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10岁那年,母亲病逝;12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6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钱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⑨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⑩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11)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50字)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1)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2)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
  4.请谈谈你对第⑩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
  5.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6.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足;是杰出,还是平庸;在比较中,我们往往都会感到自己的处境不如意。亲爱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请以“感谢你,岩石下的小花”为题,写一段话。(50字左右)
  感谢你,岩石下的小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我”生活在大山里,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听了黄春草在逆境中奋斗的经历后,认识到了只有选择顽强,才能茁壮成长。2.(1)“质问”:表达“我”对父亲的不满,把自己不能过上城市富足生活的责任归结到父亲身上。(意合即可) (2)第一个“竟然”强调小花恶劣的生长环境;第二个“竟然”突出了小花顽强的生命力。3.烘托了“我”对黄春草的美好生活的羡慕之情(或“向往之情”)。4.“阳光”暗喻了美好生活,“阳光虽然没有照到小花身上”是指还没有过上美好生活,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是指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存在。这句话喻指:即便美好生活没有来眷顾我们,我们仍然要有希望和梦想,要去追求奋斗。5.形象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6.提示:紧扣原文,结合实际,语言流畅。
其他文献
正值六月,自习课上,40个人的读书声被热气烧得软绵无力。最后一排的李雄一边悄悄地喝着可乐,一边贴着墙大发感慨:“唉,这天闷热得要发洪水了!”  教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班主任赵老师牵着一个陌生女孩进来了。李雄眯起眼,打量了好一会儿,心里说:“挺秀气的,就是穿的衣服傻里傻气的,像跟谁借的一样。”  赵老师拍了拍女孩的肩,让她坐在李雄右侧的位置上,然后示意大家停止读书,说:“这是沈敏同学,是从……”赵老师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天,一只老鼠向狮子挑战,要同它一决雌雄,被狮子断然拒绝了。   “怎么,”老鼠说,“你害怕了?”   “非常害怕。”狮子回答,“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会被所有的动物耻笑竟和老鼠打架。”  是的,和老鼠较量的麻烦在于:即使赢了,你赢的永远只是鼠辈。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臭棋手下棋会很轻松,也很容易获胜,但不仅永远长不了棋艺,而且这种棋下多了,棋艺
在当代社会,评判一个人的存在价值,最理想的是既有扎實的学历,又有超强的能力。可是,现实往往难以两全。在高等教育日渐普及的发展趋势中,具有本科、硕士、博士等闪光学历的人们逐渐增多,而工作实践中的能力,却不一定相对乐观。因为在校学习,只是悠悠岁月中的一个阶段,而后天的潜心苦读和倾力拼搏更为重要。所以,客观正确地评判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应该是不唯学历,尤其看重能力。  在我国星汉灿烂的知识分子群体中.不少
茨威格是享誉世界的奥地利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人类群星闪耀时》、《三大师传》、《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文学经典,是迄今为止国内翻译的德语文学作品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仅次于歌德。  写于1939—1940年的《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是一部以作者本人为中心的回忆录,也是茨威格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完整的散文作品,它以悲观的基调讲述了从一战前到二战期间整整一代欧洲人遭
本期人物:余秋雨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学者,著名作家。荣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打出“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代表作品《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被公认为是目前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余秋雨的很多散文貌似记游,实则包含了对人文内涵的深刻思考,给喧嚣浮躁的浮世众生注入了一种静默、安详、理性和深沉的品质。
叶圣陶曾经说过,谁要是娶了苏州九如巷张家四姐妹中的一个,都会幸福一辈子的。张充和就是四姐妹中的“四妹”,亦是最有文化韵味、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与张充和先生有关的书,广西师大出版社在这几年里接连出了好几本,我是见一本买一本,读一本爱一本,并肩竖排于架上,用手指轻抚过去,有时光交错之感。  这是一个从民国走来的女子,她嘴里唱的是温软的昆曲,她手下写的是绝妙的法书,身上带着的尽是民国年间带出的仆仆风尘,
米兰·昆德拉在《玩笑》中说:“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妆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着他们的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历史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经常为青春提供一个游乐场——年轻的尼禄、拿破仑,一大群狂热的孩子,他们假装的激情和幼稚的姿态会突然真的变成一个灾难的现实。”乐于摹仿和表演,是青年的天性,毕竟,让摹仿的对象给自己的真人秀加持,是一
so…that和so that是英语中常见的两个句式,前者表示“如此……以至……”,后者表示“为的是”、“结果是”等含义。现将它们引导状语从句的用法归纳如下:  一、so…that引导结果状语从句,意为“如此……以至……”,其中so是副词,常修饰形容词或副词。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引导结果状语从句时,如果so前面是系动词be, become, feel等,so后面一般跟形容词;如果so前
我的儿子黄宗源(Alan Huang)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说他特殊,因为他有轻微的自闭症。  记得在美国马里兰,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每次开家长会,老师们总要跟我和先生强调,他们教了二三十年,从来没有遇到过像Alan这样特殊的孩子。他的特殊之处表现在几个方面:在课堂上常常做白日梦,手里永远拿着一本书在读,不大懂得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一句话,他总是生活在自己的王国里,这个王国是那么的深邃,那么的丰富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井上靖的大名已在中国传扬。《天平之甍》这部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反映鉴真大师东渡的日本电影,伴随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热烈气候,在中国取景、拍摄、热映。井上靖曾担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日本笔会会长,一度是日本作家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那些年,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10月的第二个周四,记者们总会蜂拥而至、守候在井上靖家附近。年复一年,井上靖屡屡落选,还不得不走出来发表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