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语文教学的追求方向。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教育的特殊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遵循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的思路,培养出真正有创新特质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考;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腾飞的灵魂。创新能力是通过运用理论知识,在亲身实践的活动中不断开发出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或新发明的能力。具体来说,创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大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这种创造性的意愿表现在用别出心裁的思路、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好奇的时期,善思、多疑、好问引导着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1.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师要创设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拓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自学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去质疑,去回答,通过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舞台,引导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创新潜能。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尽管小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可是受制于其知识水平、阅历见识等方面的局限,其想象力的形成还是要依赖教师的启发诱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兴奋的活跃状态,能够跟随教师的诱导,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在这种思维中探索创新。
1.运用语文学科特点,培育学生创新思维。语文学科的思维启发功能,能够直接而深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曹冲称象的独特求异思维,田忌赛马的变向思维,司马光砸缸的逆向思维等。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和利用语文学科教材中的闪光点,去启迪学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课本故事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形象思维拓展等。
2.优化语文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古语云:学思疑,疑成思,思通才。意思是要通过质疑产生思考,进而提升才能。而生疑的前提是观察和联想。作为小学生,观察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最直接的手段和方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从观察入手,鼓励学生认真深入,大胆想象,这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其次,要增加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可以说,想象力作为创新思维的翅膀,是实现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其想象力是最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故事等课程元素,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能够发挥其想象力的空间,让学生尽情驰骋在想象的天空里。再次,要鼓励学生求异立新。教师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要让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并且敢于表达出来。曾经的教学模式有太多所谓的统一标准,太多所谓的参考答案、标准答案,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机会。所以,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实现灵活的转化,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及时积极的评价。合理的引导和积极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尝试的想象和语言进行预判,从而得到更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对学生、教师对学生评价,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指向要趋同于学生创新的维度,这样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遵循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的思路,培养出真正有创新特质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芳.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2]陈黎明.创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2)
[3]程新魁.如何把创新教育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4)
[4]乔晓燕.语文教学的创新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责任编辑:王芸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考;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腾飞的灵魂。创新能力是通过运用理论知识,在亲身实践的活动中不断开发出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或新发明的能力。具体来说,创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大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这种创造性的意愿表现在用别出心裁的思路、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好奇的时期,善思、多疑、好问引导着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1.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师要创设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拓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自学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去质疑,去回答,通过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舞台,引导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创新潜能。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尽管小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可是受制于其知识水平、阅历见识等方面的局限,其想象力的形成还是要依赖教师的启发诱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兴奋的活跃状态,能够跟随教师的诱导,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在这种思维中探索创新。
1.运用语文学科特点,培育学生创新思维。语文学科的思维启发功能,能够直接而深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曹冲称象的独特求异思维,田忌赛马的变向思维,司马光砸缸的逆向思维等。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和利用语文学科教材中的闪光点,去启迪学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课本故事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形象思维拓展等。
2.优化语文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古语云:学思疑,疑成思,思通才。意思是要通过质疑产生思考,进而提升才能。而生疑的前提是观察和联想。作为小学生,观察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最直接的手段和方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从观察入手,鼓励学生认真深入,大胆想象,这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其次,要增加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可以说,想象力作为创新思维的翅膀,是实现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其想象力是最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故事等课程元素,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能够发挥其想象力的空间,让学生尽情驰骋在想象的天空里。再次,要鼓励学生求异立新。教师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要让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并且敢于表达出来。曾经的教学模式有太多所谓的统一标准,太多所谓的参考答案、标准答案,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机会。所以,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实现灵活的转化,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及时积极的评价。合理的引导和积极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尝试的想象和语言进行预判,从而得到更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对学生、教师对学生评价,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指向要趋同于学生创新的维度,这样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遵循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的思路,培养出真正有创新特质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芳.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2]陈黎明.创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2)
[3]程新魁.如何把创新教育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4)
[4]乔晓燕.语文教学的创新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责任编辑:王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