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茶换故事的安珂(右)在听客人讲故事
2017年5月,成都送仙桥的一家茶铺迎来了自己开店以来的一件大事——由一万多个故事集结而成的《无事茶》出版。
这本书上的故事,全部是用茶换来的。一张桌子的茶摊,接待二三人,想倾诉的随意表达,想独处的便缄默。喝茶的人不需要给钱。只需要讲一个真实故事。便可抵茶资。
成都,是一座泡在茶碗里的城市。自古以来,成都茶馆都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茶馆文化,已深深烙在成都人的生命中。但用故事换茶,也算一件新鲜事。
这家特别的茶铺主人叫安珂。古有蒲松龄柳泉摆茶摊收集奇异故事,如今,送仙桥头开茶铺换故事的安珂也被媒体称为“女蒲松龄”。
如今,很多人来到安珂的茶铺讲述自己的故事,其中不乏外地人,很多人甚至到安珂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预约到店里讲故事。
坐在客人对面,安珂极少打听客人的个人情况,而是习惯于微笑着静静聆听。来这里的人都说,安珂的店是自己的心灵避风港。
90后的新宇是以茶换故事的常客,在城南上班的他经常找各种奇怪的理由来找安珂约茶,今天他的理由是要到茶铺附近的理发店剪头发,这个理由安珂并不陌生,只是会心一笑。满身香水的新宇坐下来就加入了聊天,聊着聊着突然从牛仔裤口袋里掏出三小袋金俊眉,请大家分享。
安珂说,新宇酷爱美食,每次从各地出差回来都要带吃的来茶铺。曾经北漂的他似乎对“都市异乡人”这个词深有体会。他结束北漂后回到故乡成都,但是他说:“内心深处,我依然觉得自己是异乡人,每次心头有很多事纠结的时候,就喜欢来这里坐坐。喝一杯茶,随意聊几旬,心里就很敞亮,又可以出去面对生活了。”
“就像回家一样,自在舒服。”这是正在北漂的象小葵对茶铺的第一印象。她是通过网络和以茶换故事结缘的。有一次出差,从北京飞成都,她不逛景点,拖着行李箱就来了。
“我清晰地记得去安珂茶馆的第一天下午,有一个哥哥坐在茶馆前,翘着二郎腿、一手夹着烟一手拿着kindle看书,时而看书,时而和对面的人聊两旬。这样的感觉真好,很悠闲自在。”这是小葵在网络日志里的记载。
“这是以茶换故事的第6个年头了。”安珂告诉本刊记者。
产生以茶换故事的想法纯属偶然。6年前的一天,见店外阳光好,安珂便摆了套茶具在室外喝茶晒太阳。这时,一位略人坐到安珂身边,安珂主动递上了一杯清茶。喝完茶后,客人问:“多少钱?”这让安珂一愣:“我从来没想过要收钱,于是说,要不您给我讲个您的故事吧,茶钱就免了,客人也觉得很有意思。这就是以茶换故事的开始。”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来安珂小店讲故事的人多了起来。“每天接待这样的茶客可能有五六拨吧。后来故事越来越多,我就萌生了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的想法。”用安珂自己的话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渴望倾诉,自己干脆就做一个倾听者和记录者。
2015年,征得当事人同意后,通过众筹形式,安珂将一万多个以茶换到的故事记录下来结集成书,取名《以茶换故事》。
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普通人的温暖小故事,在茶铺汇集,又从茶铺出发,给更多读者带去温暖。比如,一个叫毛浩的人,从成都出发骑行千里到西藏阿里沱沱河。一个多月的艰苦骑行,为的只是去沱沱河看夕阳。安珂认真地将这种随性浪漫的旅行记录了下来。
《以茶换故事》出版后。越来越多人知道了安珂的茶铺。许多外地來成都的游客都会慕名找到安珂的店坐一坐,讲讲故事。能依靠这种独特的方式生活下来,安珂也觉得这算是成都这座厚积文化的城市给她的馈赠。
陌生人讲故事,对讲述人来说不仅仅是分享,更是心灵的释放。而对听故事的人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还有爱和包容。这也给了安珂感动和力量,“应该打开门,让茶铺里生出的暖流为更多的人带去温暖和爱。”
安珂用出版两本书的稿酬启动了一家公益联盟_成都市青羊区众行公益联盟,为留守儿童和残疾孩子提供各类帮助。“公益联盟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转变,以前我只是一名志愿者,现在我是一名公益发起人。”安珂说。
公益联盟发起之后。很多茶客也变成了志愿者。
有一天,一位客人走进茶铺,扔出一把土豪金钥匙说:“我今天没有故事了,拿这把钥匙换茶吧!”从此,众行公益联盟帮助的孩子们有了一个固定的画室—一慢飞天使画室。
这位客人把自己的书法工作室向众行公益联盟开放,让孩子们有了一个稳定的地方可以学画。画室里的盆栽是一名从事园艺工作的客人所抵的茶资,近期,她还将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关于植物的讲座。
“有很多志愿者,我觉得他们比我还认真。有的人来跟我说,他没有故事。但是可以来做一天公益抵茶钱。”从以茶换故事到以茶换公益,在安珂这里过渡得如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