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状,考虑到大学生对自身价值问题的关注形势,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应主要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民好校园环境、以及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三个方面来考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的实现。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1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国际国内意识形式领域月争的迫切需要
21世纪以来,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尤其是全球化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渗透和影响日益加快的情况下,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价值体系所发生的碰撞,面对国际意识形态的影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正视全球化的同时,正确处理好国内国际意识形式领域的矛盾斗争,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而貌为自己创造出个世界。”马克思从当时的资产阶级发展现状来分析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所推行的与生产方式一致的发展进程,表明了“它总是在一定的价值主体推动下,以某种价值为向度的历史进程”。因此,在面对内外部意识形态领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就要自觉提升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和价值导向作用。
1.2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教育的内在要求
社会转型期是我国各种社会矛盾彰显的特殊时期,随着其渐进性、矛后性、复杂性的凸显,各种经济、政治问题也通过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表现出来:一方面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文化认同和价值冲突等新问题,加上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冲击,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和挑战。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礼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社会主义信仰和价值导向作用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重大任务。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作为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深受社会变革的影响,我们应当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人学生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
1.3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引导人学生走出自身价值困境的现实需要
由于社会价值观念所呈现出的多元化与多样性,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文化的交融与对抗,再加之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多样化,而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人们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社会选择的不确定性。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取向自然会受到直接的影响。表现为:功利主义思想的形成、信仰的缺失和价值观践行的弱化。现在的大学生往往过于关注现实和自身的利益,在理想和信仰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的是社会地位、爱情婚姻和生活质量,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毕业面临工作选择时,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大部分人学生虽然在观念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具体的行为中却又难以践行,产生了价值认知与价值行为之间存在着分离的现象如何引导人学生走出自身的价值困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2.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面对国际国内意识形式领域斗争、社会转型期、以及大学生自身价值困境的现实状况,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使大学生对当下社会中复杂的意识现象有高度、理论、科学的认识,能够帮助其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精髓、主旋律。同时也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帮助人学生树立远人理想和坚定信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大学生素质,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学生头脑的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课堂。高校应该以强化教育功能为出发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引导人学生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 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构建刹一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锤炼健康的人格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净化自己的心灵,铸就高尚的品格用爱国主义构建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丰富青年学生的精神家园。促使他们立足校园,奋发进取,把伟大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体现在刻苦学习和努力成才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又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贯彻,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使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得到良好的实施。
2.3 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首先,创造教育教学实践的条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分批次组织学生到基地学习实践;充分利用高校学生会、社团、研究生会这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组织,发挥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活动的作用,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和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参与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广开言路,给学生创造表达意见的机会、场合与条件。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改革现有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情境教育、案例教育和双向互动教育等教学模式;在社团活动中组织开展核心价值观的讨论或辩论活动;在互联网上开辟核心价值观论坛,通过此身边和刹一会上的具体事例,提供学生表达和讨论人生观、价值观的机会、场合和条件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这项系统的工程落到实处。
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让人学生了解刹一会的真实情况,从而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相互关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李爽,刘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哲会利学版),2008(12).
[3]程祥国,詹世友,王健清.大学精神的奠立与校园文化的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J].江西会利学,2009-12.
[4]肖红艳.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4).
作者简介:马鑫一(1986—),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2010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建设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1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国际国内意识形式领域月争的迫切需要
21世纪以来,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尤其是全球化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渗透和影响日益加快的情况下,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价值体系所发生的碰撞,面对国际意识形态的影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正视全球化的同时,正确处理好国内国际意识形式领域的矛盾斗争,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而貌为自己创造出个世界。”马克思从当时的资产阶级发展现状来分析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所推行的与生产方式一致的发展进程,表明了“它总是在一定的价值主体推动下,以某种价值为向度的历史进程”。因此,在面对内外部意识形态领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就要自觉提升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和价值导向作用。
1.2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教育的内在要求
社会转型期是我国各种社会矛盾彰显的特殊时期,随着其渐进性、矛后性、复杂性的凸显,各种经济、政治问题也通过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表现出来:一方面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文化认同和价值冲突等新问题,加上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冲击,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和挑战。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礼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社会主义信仰和价值导向作用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重大任务。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作为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深受社会变革的影响,我们应当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人学生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
1.3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引导人学生走出自身价值困境的现实需要
由于社会价值观念所呈现出的多元化与多样性,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文化的交融与对抗,再加之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多样化,而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人们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社会选择的不确定性。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取向自然会受到直接的影响。表现为:功利主义思想的形成、信仰的缺失和价值观践行的弱化。现在的大学生往往过于关注现实和自身的利益,在理想和信仰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的是社会地位、爱情婚姻和生活质量,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毕业面临工作选择时,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大部分人学生虽然在观念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具体的行为中却又难以践行,产生了价值认知与价值行为之间存在着分离的现象如何引导人学生走出自身的价值困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2.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面对国际国内意识形式领域斗争、社会转型期、以及大学生自身价值困境的现实状况,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使大学生对当下社会中复杂的意识现象有高度、理论、科学的认识,能够帮助其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精髓、主旋律。同时也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帮助人学生树立远人理想和坚定信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大学生素质,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学生头脑的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课堂。高校应该以强化教育功能为出发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引导人学生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 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构建刹一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锤炼健康的人格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净化自己的心灵,铸就高尚的品格用爱国主义构建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丰富青年学生的精神家园。促使他们立足校园,奋发进取,把伟大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体现在刻苦学习和努力成才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又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贯彻,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使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得到良好的实施。
2.3 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首先,创造教育教学实践的条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分批次组织学生到基地学习实践;充分利用高校学生会、社团、研究生会这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组织,发挥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活动的作用,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和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参与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广开言路,给学生创造表达意见的机会、场合与条件。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改革现有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情境教育、案例教育和双向互动教育等教学模式;在社团活动中组织开展核心价值观的讨论或辩论活动;在互联网上开辟核心价值观论坛,通过此身边和刹一会上的具体事例,提供学生表达和讨论人生观、价值观的机会、场合和条件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这项系统的工程落到实处。
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让人学生了解刹一会的真实情况,从而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相互关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李爽,刘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哲会利学版),2008(12).
[3]程祥国,詹世友,王健清.大学精神的奠立与校园文化的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J].江西会利学,2009-12.
[4]肖红艳.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4).
作者简介:马鑫一(1986—),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2010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