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信访监督机制的创新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x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信访监督工作是校内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它有方式多元、对象明确、信息量大且传播迅速等特点。针对学校信访监督工作中作用发挥不够、监督效能受限、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注重在整合监督资源、强化监督机制、完善网络监督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信访监督新路子。
  【关键词】高校 信访监督 和谐校园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是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其职能和规定的程序,通过接收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接听举报电话等渠道,受理对党员、党组织及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处理和解决信访举报问题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信访监督列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确立了信访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党内监督体系从其监督权力的运用上,可分为由纪检监察组织审计等职能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党纪、政纪实施的权力性监督及社会、新闻、舆论等群众性监督。群众性监督通过意识形态力量产生影响,形成广泛的监督氛围和社会压力,从而起到监督和防范作用;纪检监察部门的信访监督,是党纪政纪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内监督提供监督信息和案件来源线索;同时,它又建立在群众监督基础之上,与群众监督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体现了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结合。信访监督与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谈话诫勉、询问质询等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善的党内监督体系。
  群众监督转化为组织监督的有效途径。师生员工以信访的方式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反映违纪违法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受理和调查处理相关信访,把群众监督转化为组织监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督促干部用好手中权力,依法为师生员工办事,做到既勤政又廉政,使信访监督成为既体现师生意愿又体现组织教育提醒的监督,从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完善和改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学校信访作为师生监督学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是政治参与的基本渠道。师生员工通过信访监督, 能使学校领导与师生保持较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正确分析和认识形势,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通过信访监督,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能够有效地消除和预防官僚主义和违法违纪行为发生;通过信访监督,参与学校管理,能使有关职能部门在决策时兼顾不同的利益要求,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化解矛盾,维护学校稳定,推动学校发展。
  
  学校信访监督工作的特点
  
  信访监督方式多元化,网络举报成为信访监督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话和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交流与沟通工具,学校信访监督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来信、来访,逐渐转为以网络信访为主,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反映问题的信访比重逐渐增多,成为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向校方沟通信息、反映心声的重要渠道。
  信访监督对象明确,被反映的问题涉及面广。学校纪检监察信访监督的对象主要是党员、领导干部。受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学校已不再是“一方净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消极腐败现象,既有与社会其他部门同样存在的经济、道德、政治违纪问题,也有具有教育行业特点的招生、收费、推荐就业、推荐免试研究生、办班、考试阅卷违纪等多种行为。这些违纪违规行为常常通过信访举报的形式和渠道,反映到纪检监察部门,成为信访监督和案件查处的重要信息来源。①
  信访对象知识层次高,权利意识较强。学校是知识分子高度集聚的场所,他们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和参与管理的民主意识强,注重自身人格是否得到尊重,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学校在制定相关政策上的不完善、决策程序上的不民主、不规范以及校(院)务信息公开机制的缺失等,往往成为诱发信访活动的主要原因②。因此,他们的信访活动并不只关注个人利益,许多问题反映了对学校的制度化、法制化、民主化建设要求,是广大师生较强的主人翁意识的体现。
  信访信息量大、传播迅速,热点、难点问题相对集中。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类信息传递速度快,影响面广。尤其在学校处于快速发展、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各种利益格局面临调整,更容易引发新的矛盾。如:与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职称、工资、医疗和离退休待遇问题;与党风政纪相关的班子建设、干部问题以及财务管理问题等。此外,教育乱收费、招生考纪、社会力量办学以及学生意外伤亡事故纠纷等也是师生关注的热点③。
  
  学校信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职能作用发挥不够。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也出现新变化、新情况,一些纪检监察部门未能从源头治理的高度去认识信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过多强调信访案件查办的惩处功能,忽略了对信访监督的意义、作用、程序和方法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探索实践不够,有效监督的途径不多,使充分履行监督职能打了折扣。
  监督范围把握不准,监督效能受到制约。在实施信访监督工作中,对信访案源信息分析不透,将群众反映可能构成违纪违法的问题适用于信访监督,从而导致案件线索的流失;在信访监督工作中还存在对涉及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分析少、对领导干部勤政监督少、主动监督提醒教育少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访监督效能。
  对网络舆情监督重视不够。在当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一些学校对网络舆情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校内各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建立网络舆情信访监督的协调机制,既存在纪检监察部门大包大揽的现象,也存在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现象。
  监督环节滞后,监督成果运用不够。目前多数纪检监察组织开展的信访监督,其信息来源主要依靠信访人的举报,信访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在实施信访监督中,重视实名信访的反馈,忽视对匿名信访的反馈;信访事项办结后,缺乏科学有效的信息分析和运用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信访监督成果在推进民主治校、规范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强化信访监督的措施
  
  注重超前监督,发挥治本功能。转变固有的信访工作思路,突破以往把信访监督工作注意力只放在已经发生的信访事项上,要坚持超前防范、教育疏导,注重事前监督,加强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苗头。完善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行政、照章办事;大力推进党务、校务公开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对学校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环境;畅通信访监督渠道,建立和完善信访监督网络。提倡实名举报,认真查处打击报复案件,营造良好的信访监督环境。
  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纪检监察部门要履行组织协调职能,发挥组织、人事、财务、审计、工会、团委、保卫、学生处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审计监督、教代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多系统的党内外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监督体系;对一些交叉、疑难、复杂的信访监督事项组成联合调查组,共同研究处理措施和办法,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
  强化监督机制,提高监督实效。加强制度建设,构筑信访监督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校院两级领导接访制度、信访监督谈话制度、信访通知书制度、信访监督档案制度、信访监督员制度、干部选任、评先表彰协审制度、信访督查督办制度等,并纳入学校制度化建设工作范围,通过对各类信访监督事项的督查督办,切实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提高信访监督的实效性;建立健全信访监督反馈制度,拓宽反馈渠道。
  完善网络监督,构建和谐校园。学校网络信访作为学校信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积极化解学校发展中的矛盾,维护校园稳定,做好内部沟通,为师生排忧解难,促进校园和谐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整合网络信访监督资源,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与监控机制,通过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将各种矛盾纠纷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事态扩大;开展信访监督问题网上分析与预测、信访监督资料网上管理、信访监督信息网上收集、信访监督工作网上宣传等,使网络信访监督成为师生批评、建议的窗口和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勤政廉政的重要渠道。
  积极探索信访监督的新路子,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理念引入信访监督工作之中,通过信访监督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已日益成为新形势下学校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重要任务。(作者分别为常州大学党委办公室副教授;常州大学纪委办公室助理调研员;本文系江苏工业学院理论实践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SY0902000)
  
  注释
  ①蒋国英:《教育纪检监察探索》,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44~151页。
  ②王强:“新时期高校信访工作的思考”,《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9月9日。
  ③李世佼:“ 新时期高校信访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5期。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一的,即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建设的基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我国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又是多层次的,包含哲学、经济学、政治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社会建设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建设,把我国的社会建设摆在同经济
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外国传教士把马克思的理论作为一种“安民新学”介绍入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开始零星传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样传
[摘要]基本养老保险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三峡移民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解决他们的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况。只有把握了这些新情况,才能搞好三峡库区移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关键词]三峡库区移民养老保险措施    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而三峡移民因为三峡工程的修建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
[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面临着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融合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汇流的发展趋势。如何守住我们的文化底线,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础。应当努力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和合的智慧,回应西方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挑战。  [关键词]古典美学传统环境体现    全球化的背景下,思想意识和物质形态正趋于大同,如何守住我们的文化底线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础,而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中华文
【摘要】21世纪,企业文化将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不可复制的优势,展现企业差异化战略或交通产品的魅力。通过对交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研,文章分析了交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优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以期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提升。  【关键词】交通企业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发展战略 典型问题 优化对策  中国交通企业担负着服务大众、奉献社会
【摘要】中国实行水权制度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在水权制度建设方面,美国的相关经验可供中国借鉴。结合中国国情,建设中国水权制度需要采取强化国家的水资源所有者地位,确立水资源使用权可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转让、交易的合法地位,健全各种监督约束与纠纷仲裁调解机制等措施,从而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权 水权取得 水权转让 水权制度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
【摘要】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世情、国情、党情發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些新发展包括更加突出以人为本,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更加强调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社会建设 文化建设  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进
文章将对立统一、普遍联系、理论联系实践和发展等哲学观念应用到城市空间设计中去,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点入手,认为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普遍联系是
【摘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自身的先进性建设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始终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领导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巩固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党带领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党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从其成立以来就一直视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