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如传统村落是由人民历经数百年的累进建造而成的一样,未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发展同样也需要依靠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他们对既有文化资源的态度以及对待方式将直接决定该遗产地的未来。所以保护规划将以村民、村委的视角将各专项进行细化落实,设计引导导则,增强村民参与保护与未来发展建设,协助管理者建立机制,促进保护规划的落实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分区保护
1项目概述
随着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国家层面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关注,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体系逐渐完善。同时,蔗塘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发展与保护并列。在这种背景下,祁阳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蔗塘村委托编制《祁阳县大忠桥镇蔗塘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7-2030)》。本文研究的内容为保护规划。
蔗塘村依山临水,海拔125米,院落沿祁阳至肖家的必经要道而建,土地肥沃、地势平缓、坏境优美,风景宜人,坐落在阳明山北麓。
2蔗塘村保护规划
2.1 保护目标
从传统村落全局和村庄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工作,而非单纯考虑保护一些保护单位和历史遗存。兼顾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修旧如旧”,“以存其真”,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非“返老还童”。
2.2 保护范围
本次规划的保护范围,包括蔗塘村传统村落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环境协调区,总面积为 32.63 公顷。
2.3 保护框架
规划保护好蔗塘村传统村落的自然山水格局和传统村落格局,形成“一带一核三片区”的保护框架结构。“一带”:指的是村落前的小溪,作为主要的景观带。“一核”:指的是核心保护区内的李家大院,作为本次规划保护的核心。“三片区”:指的是规划范围内按照功能划分的西部山林保护片区、中部环抱李家大院的农田保护片区、以及东部缓坡山林保护片区。
2.4 保护框架的主题
本次规划确定蔗塘村的保护框架主题体现在二个方面:
主题一:“百年大院,宗族化石”。保护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宗族聚落风貌;保护好现存较好的历史、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现存较好的古遗迹,如古树、古井、古鹅卵石铺地、鹅卵石路、古墓等;保护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
主题二:“四山一水,良田抱村”。保护周边的山体地貌、河流水塘、田园风貌、山林植被等,将蔗塘村保护成醉美的古传统村落。
通过对村落自然山地格局、巷道布局、传统建筑风貌及历史遗存的保护与修缮,加强村落人居环境建设,发掘地域文化特征,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活动,打造以“百年大院,宗族化石;四山一水,良田绕村”为主题特点的文化展示大舞台。
2.5 分区保护措施
2.5.1 核心保护范围
规划对蔗塘村特有的传统居住聚居地进行严格保护,严禁在该区乱拆乱建,严禁随意改变蔗塘村现有格局和建筑风貌。严格保护古建筑群的空间布局、群体组合、结构形式、色彩、材料与门窗细部,在修缮、更新、重建中必须按原风貌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严格控制新建建筑,不得随意加建改建。严格保护古建筑群内巷道格局、铺装和风貌,对现铺装损坏、破坏较严重的街巷进行维护和修缮,门外巷道、房屋间巷道用同质石板或鹅卵石修复。对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进行立面改造和局部环境改造;拆除影响传统风貌景观的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执行。
2.5.2 建设控制地带
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文物管理部门等批准、审核后才能进行。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要素不得拆除与改变,破损之处必须按照风貌要求原样原修,或者改善内部环境及赋予其合理的功能。该区域内的建筑形式应为坡屋顶,体量宜小不宜大,功能应以居住和公共建筑为主。范围内任何不符合风貌保护要求的新建建筑(影响较大而必须搬迁及拆除的除外),应逐步改造其外观形式和建筑色彩,以达到传统村落整体环境的统一。
2.5.3 环境协调区
保护山体及原有自然植被以及田园风光,严禁开山采石、破坏植被、任意采伐等行为。周围所有山体环境应严格控制新的人工建设,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保留山水与田园之间的视线通廊,突出传统村落的外部环境特色。
3 结语
3.1 以问题为导向的技术路线
以问题为导向,蔗塘村现实当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濒危遗产抢救、环境整治、村民建房引導、基础设施改善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促使村落缓解矛盾,促进古村的保护与和谐发展。
3.2 以目标位导向的技术路线
以目标为导向,突出整体性保护,按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管理目标的要求,结合蔗塘村旅游发展,建设传统村落旅游板块、乡村游板块,进行系统性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建立保护目标框架体系,从各个专业层面进行目标要求的设定,为远期蔗塘村到达理想的规划目标进行各专项规划设计,促进蔗塘村保护与发展的长远和谐。
3.3 突出实施管理,将规划引导贯穿规划全过程,强化反馈与互动机制从规划实施角度制定规划引导措施,促进村民参与规划的制定、修正、实施的全过程,落实保护要求,强化反馈与互动机制。并在技术层面探索村庄规划引导实施的主要路径。
正如传统村落是由人民历经数百年的累进建造而成的一样,未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发展同样也需要依靠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他们对既有文化资源的态度以及对待方式将直接决定该遗产地的未来。所以保护规划将以村民、村委的视角将各专项进行细化落实,设计引导导则,增强村民参与保护与未来发展建设,协助管理者建立机制,促进保护规划的落实。
作者简介:刘五洋(1997-),男,汉,湖南长沙,硕士研究生在读,湖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分区保护
1项目概述
随着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国家层面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关注,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体系逐渐完善。同时,蔗塘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发展与保护并列。在这种背景下,祁阳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蔗塘村委托编制《祁阳县大忠桥镇蔗塘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7-2030)》。本文研究的内容为保护规划。
蔗塘村依山临水,海拔125米,院落沿祁阳至肖家的必经要道而建,土地肥沃、地势平缓、坏境优美,风景宜人,坐落在阳明山北麓。
2蔗塘村保护规划
2.1 保护目标
从传统村落全局和村庄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工作,而非单纯考虑保护一些保护单位和历史遗存。兼顾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修旧如旧”,“以存其真”,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非“返老还童”。
2.2 保护范围
本次规划的保护范围,包括蔗塘村传统村落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环境协调区,总面积为 32.63 公顷。
2.3 保护框架
规划保护好蔗塘村传统村落的自然山水格局和传统村落格局,形成“一带一核三片区”的保护框架结构。“一带”:指的是村落前的小溪,作为主要的景观带。“一核”:指的是核心保护区内的李家大院,作为本次规划保护的核心。“三片区”:指的是规划范围内按照功能划分的西部山林保护片区、中部环抱李家大院的农田保护片区、以及东部缓坡山林保护片区。
2.4 保护框架的主题
本次规划确定蔗塘村的保护框架主题体现在二个方面:
主题一:“百年大院,宗族化石”。保护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宗族聚落风貌;保护好现存较好的历史、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现存较好的古遗迹,如古树、古井、古鹅卵石铺地、鹅卵石路、古墓等;保护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
主题二:“四山一水,良田抱村”。保护周边的山体地貌、河流水塘、田园风貌、山林植被等,将蔗塘村保护成醉美的古传统村落。
通过对村落自然山地格局、巷道布局、传统建筑风貌及历史遗存的保护与修缮,加强村落人居环境建设,发掘地域文化特征,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活动,打造以“百年大院,宗族化石;四山一水,良田绕村”为主题特点的文化展示大舞台。
2.5 分区保护措施
2.5.1 核心保护范围
规划对蔗塘村特有的传统居住聚居地进行严格保护,严禁在该区乱拆乱建,严禁随意改变蔗塘村现有格局和建筑风貌。严格保护古建筑群的空间布局、群体组合、结构形式、色彩、材料与门窗细部,在修缮、更新、重建中必须按原风貌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严格控制新建建筑,不得随意加建改建。严格保护古建筑群内巷道格局、铺装和风貌,对现铺装损坏、破坏较严重的街巷进行维护和修缮,门外巷道、房屋间巷道用同质石板或鹅卵石修复。对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进行立面改造和局部环境改造;拆除影响传统风貌景观的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执行。
2.5.2 建设控制地带
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文物管理部门等批准、审核后才能进行。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要素不得拆除与改变,破损之处必须按照风貌要求原样原修,或者改善内部环境及赋予其合理的功能。该区域内的建筑形式应为坡屋顶,体量宜小不宜大,功能应以居住和公共建筑为主。范围内任何不符合风貌保护要求的新建建筑(影响较大而必须搬迁及拆除的除外),应逐步改造其外观形式和建筑色彩,以达到传统村落整体环境的统一。
2.5.3 环境协调区
保护山体及原有自然植被以及田园风光,严禁开山采石、破坏植被、任意采伐等行为。周围所有山体环境应严格控制新的人工建设,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保留山水与田园之间的视线通廊,突出传统村落的外部环境特色。
3 结语
3.1 以问题为导向的技术路线
以问题为导向,蔗塘村现实当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濒危遗产抢救、环境整治、村民建房引導、基础设施改善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促使村落缓解矛盾,促进古村的保护与和谐发展。
3.2 以目标位导向的技术路线
以目标为导向,突出整体性保护,按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管理目标的要求,结合蔗塘村旅游发展,建设传统村落旅游板块、乡村游板块,进行系统性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建立保护目标框架体系,从各个专业层面进行目标要求的设定,为远期蔗塘村到达理想的规划目标进行各专项规划设计,促进蔗塘村保护与发展的长远和谐。
3.3 突出实施管理,将规划引导贯穿规划全过程,强化反馈与互动机制从规划实施角度制定规划引导措施,促进村民参与规划的制定、修正、实施的全过程,落实保护要求,强化反馈与互动机制。并在技术层面探索村庄规划引导实施的主要路径。
正如传统村落是由人民历经数百年的累进建造而成的一样,未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发展同样也需要依靠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他们对既有文化资源的态度以及对待方式将直接决定该遗产地的未来。所以保护规划将以村民、村委的视角将各专项进行细化落实,设计引导导则,增强村民参与保护与未来发展建设,协助管理者建立机制,促进保护规划的落实。
作者简介:刘五洋(1997-),男,汉,湖南长沙,硕士研究生在读,湖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