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古诗教育中的趣味教学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推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经过数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开始时,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道: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三、课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初中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又如教学王维的《渭城曲》,就可引导学生做“考官”,采用两种方法让其他学生“考试”,一种是拼字法,一种是嵌字法,学生的激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再如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根据它抒情性较强的特点,可引导学生改编原诗,使之成为抒情性较强的记叙文。
  课末“增趣”主要是为了使古诗的课堂教学趋于完美,并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所以不宜轻视。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充满生机。
其他文献
提起历史,人们的印象是:死记硬背,与现实没有多大联系,是无用之学,是副科,豆芽科。在学生看来,历史课就应该是故事汇,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的这种认识无疑是否定了历史教学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造成这些误解的原因在于历史教学本身出了问题。为此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在的历史课怎么样?你喜欢什么样的历史课?经过汇总和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共同探讨,认为现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历史课堂
期刊
【摘要】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关键词】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他是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  1.历史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要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地理课常用的一些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模型、课外实践活动
期刊
目的:  以中国针灸历史发展为背景,探讨和研究针剌徐疾法理论的根源及其发展脉络,尽量全面的探讨针剌徐疾法的根源及其发展脉络,认识徐疾法的涵义、徐疾法的操作方法及针刺中
初三历史复习课堂一直是历史教学中的难点。许多人认为复习课上,老师讲解难以把握中心,学生自学又难以掌握内容。其实在复习中,老师以提示归纳为辅导手段,学生以自学总结为妙,分清主次,掌握顺序,这样复习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一、分期讲解  初中历史课本上所讲的内容,都是时期的,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外交、民族战争等各方面的内容也各有特色,每个特定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事件。分清历史时
期刊
新闻是各级电视台的立台之本,是节目的重中之重。如果说八十年代我国的电视新闻是播音员一统天下的话,那么八十年代后诞生的主持人就注定要各领风骚。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在
【摘要】新课改后,在新课改的文件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学创新方面。教学的创新一方面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应新课改的要求,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育,希望能为各位教师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思维品质  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让历史课堂绽放活力,呈现精彩,是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教师应从多角度寻找解决办法,改进课堂教学,在高考的背景下,在教纲考纲前提下,营造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主导主体积极性  提起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目标,很多学生会答:把历史知识掌握牢固,能够熟练应用,高考考出好分数。很多老师也认为历史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对历史课
我国近代地理学家竺可桢曾说过:“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这意味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地理资源,使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这一点是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