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话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指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对话话题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创造一个互动交往的平台,从而在对话中获得知识。然而,当前的对话教学大多以教师灌输为主,往往提一个问题,叫一个学生回答,回答不上,便叫另一个,直到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方才罢手。这种单一的对话形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思考质疑、互动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2.对话内容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研读
文本研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深入地研读文本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经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往往缺乏深入研读的时间,取而代之的是略读课文,在学生尚未真正理解文本内容时,教师便迫不急待地开始了对话。这样,容易使学生对课本内容认识不清,偏离主题,对话内容流于表面,从而无法让学生对文本中的形象、情感获得深刻的领悟。
3.对话主体突出个别,缺乏民主平等
在当前的对话教学中,对话主体之间缺乏真正的民主平等,部分教师仍然认为自己是课堂中的掌控者,学生是服从者,完全将课堂作为自己的主阵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有些教师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偏向成绩突出的学生,漠视成绩平平或低下的学生,这样学生得到的对话机会自然悬殊,在优生享受话语特权的同时,差生却失去了话语权。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1.开启兴趣之门,激发对话欲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从事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只有对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对话的欲望。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对话教学时应注意以学生为个体,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动机和兴趣。教师应创设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表达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教学活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都可以进行自由的对话,真实、真诚、自然的互相交流和沟通。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学会发现,在发现中更加喜欢对话,在对话中学会感悟,在感悟中提高对话能力,在对话中学会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中总结对话内容。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欲望,不断地学会思考,学会发问,学会探索,教师通过这些特性来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深入地挖掘知识,寻找语言艺术之美、生命之美,从而自我升华。
2.构建和谐环境,营造对话氛围
课堂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对话、交流的主要舞台和空间,我们需要在此空间中营造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才能有效地开展对话教学活动。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对知识产生的个性化见解,对学生耐心启发引导,让学生融入语文作品中,感受作者在写作时的心情,体验作品人物中所经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对话实践中深入地理解生活,产生积极的生活观、世界观和自我认知。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如果仅仅让学生了解到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无情、贪婪、爱慕虚荣等这些罪恶面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了解菲利普夫妇这种特性是怎样形成的,思考在当时社会的环境中,物质至上的思想理念制造出了多少这样的人物,他们对社会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果我们未来生活的环境也变成这样的环境,将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灾难。同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表达社会真善美的作品,并与此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理解真善美的生活需要从我做起,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3.合理设置话题,活跃学生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通常是从讨论话题中展开,因此讨论话题设计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对话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设计讨论话题时,应做到有涵盖性,话题的设计不应过多,少而精最好,通过话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应用知识来解答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在设计对话话题时要注意一定的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探讨。比如在学习《海燕》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讨论话题,从语言、意境、取材、表现手法等方面描述对本文的印象和感触。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提出简单一些的讨论话题,如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将怎样的寓意融入了文章中等。另外,设计的对话话题还应具备一定的跳跃性,话题既要紧扣文章的内容,又需要通过多层次思考进行总结才能解答问题,设计的讨论话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思考和对话中摩擦出灵感的火花,比如在学习《荒岛余生》一文时,可以设置话题为:通过分析鲁滨孙在荒岛中的心理转变过程,探索鲁滨孙精神世界,评价鲁滨孙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责任编辑 韦淑红)
1.对话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指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对话话题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创造一个互动交往的平台,从而在对话中获得知识。然而,当前的对话教学大多以教师灌输为主,往往提一个问题,叫一个学生回答,回答不上,便叫另一个,直到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方才罢手。这种单一的对话形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思考质疑、互动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2.对话内容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研读
文本研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深入地研读文本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经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往往缺乏深入研读的时间,取而代之的是略读课文,在学生尚未真正理解文本内容时,教师便迫不急待地开始了对话。这样,容易使学生对课本内容认识不清,偏离主题,对话内容流于表面,从而无法让学生对文本中的形象、情感获得深刻的领悟。
3.对话主体突出个别,缺乏民主平等
在当前的对话教学中,对话主体之间缺乏真正的民主平等,部分教师仍然认为自己是课堂中的掌控者,学生是服从者,完全将课堂作为自己的主阵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有些教师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偏向成绩突出的学生,漠视成绩平平或低下的学生,这样学生得到的对话机会自然悬殊,在优生享受话语特权的同时,差生却失去了话语权。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1.开启兴趣之门,激发对话欲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从事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只有对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对话的欲望。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对话教学时应注意以学生为个体,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动机和兴趣。教师应创设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表达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教学活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都可以进行自由的对话,真实、真诚、自然的互相交流和沟通。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学会发现,在发现中更加喜欢对话,在对话中学会感悟,在感悟中提高对话能力,在对话中学会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中总结对话内容。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欲望,不断地学会思考,学会发问,学会探索,教师通过这些特性来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深入地挖掘知识,寻找语言艺术之美、生命之美,从而自我升华。
2.构建和谐环境,营造对话氛围
课堂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对话、交流的主要舞台和空间,我们需要在此空间中营造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才能有效地开展对话教学活动。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对知识产生的个性化见解,对学生耐心启发引导,让学生融入语文作品中,感受作者在写作时的心情,体验作品人物中所经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对话实践中深入地理解生活,产生积极的生活观、世界观和自我认知。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如果仅仅让学生了解到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无情、贪婪、爱慕虚荣等这些罪恶面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了解菲利普夫妇这种特性是怎样形成的,思考在当时社会的环境中,物质至上的思想理念制造出了多少这样的人物,他们对社会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果我们未来生活的环境也变成这样的环境,将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灾难。同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表达社会真善美的作品,并与此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理解真善美的生活需要从我做起,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3.合理设置话题,活跃学生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通常是从讨论话题中展开,因此讨论话题设计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对话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设计讨论话题时,应做到有涵盖性,话题的设计不应过多,少而精最好,通过话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应用知识来解答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在设计对话话题时要注意一定的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探讨。比如在学习《海燕》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讨论话题,从语言、意境、取材、表现手法等方面描述对本文的印象和感触。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提出简单一些的讨论话题,如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将怎样的寓意融入了文章中等。另外,设计的对话话题还应具备一定的跳跃性,话题既要紧扣文章的内容,又需要通过多层次思考进行总结才能解答问题,设计的讨论话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思考和对话中摩擦出灵感的火花,比如在学习《荒岛余生》一文时,可以设置话题为:通过分析鲁滨孙在荒岛中的心理转变过程,探索鲁滨孙精神世界,评价鲁滨孙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