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城市公园设计探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njun1984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绿地景观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今全球化大潮流的影响下,城市公园建设日渐同质化、国际化,千园一面缺乏创新。趋同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得本土文化逐渐消失,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如何在城市高速发展的状况下,打造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是当下城市景观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公园;郑州
  1 地域性文化与城市公园
  地域作为一种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的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地域反映了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历史人文特征,而地域的差异则主要是从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反映出来。“地域文化则应当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文化主要指人类的精神性、社会性的活动与成果,属于一种行为模式,因此,不同区域之间独特的地域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缔造了丰富的中国文化。
  城市公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存在于城市之中,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公共绿色空间,同时也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也有着重要作用。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发展的有机载体,对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公园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功能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我国目前主要划分为城市基干公园(线型公园、风景名胜公园、动植物园、主题公园和历史名园)和专类公园(博览会公园、雕塑公园、城市广场和森林公园)两大类。
  2 地域性城市公园发展状况
  2.1 国内外城市公园发展状况
  首先发起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出现在西方的建筑领域并认识到设计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由于地域文化在建筑作品中的表达逐渐成为被人们日渐重视,地域文化在规划和景观领域逐渐蔓延开来。最早是通过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乡土植物和人们的生活习俗,生活习惯为探索地域文化的表达应用,后来不断地对地域性文化进行研究,理论逐渐丰富起来, 文脉主义和场所精神等理论诞生,在对地域文化进行表达挖掘中,开始注入生态学的理念也对地域的认识更加深刻,设计要结合自然与生态性融合,形成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的景观表现方法。
  李泽厚先生曾说过:“中国园林是人性与自然的人化”。中国园林自产生之初,就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营造宜人的和谐生态空间。主张在设计中人要与自然互动,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之上,追求朴素自然的景观。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能够让人产生深刻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特殊文化表达的一种传承与创新方式。中国现代城市公园, 割断了古典园林在意境上的表达,很大一部分现代城市公园是在原有园林旧址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盲目追风仿建西方园林,没有再现地域历史文化和创造不同方式的表现手法。随着城市公园在设计中的不断模仿,缺乏本土创新,城市公园面临着片面的理解和匮乏的地域景观现象。全球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很多城市文化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在城市公园中表达地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公园的设计尊重生态性,以文化为本源,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结合地方特色,创造宜人的诗意的居住环境。结合我国城市景观的理论和其他方面不断发展,地域景观已经在城市园林景观营造方面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形式来源,以文脉关系和场所特征为基础,体现出自然文化设计方法的多元化。
  2.2 郑州地区城市公园发展状况
  郑州地处中原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枢纽地带。作为中国第八大古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紧依广阔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历史上五次为都城,地理位置介于古都洛阳和开封之间,有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
  郑州现有几十处公园,位于老城区内的有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东风渠滨河公园、滨河公园、世纪欢乐园、儿童公园、郑州市动物园、月季公园、郑州市植物园,绿博园、郑州之林公园、湿地公园则位于新开发的郑东新区内。老城区内的公园如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等,建成距今已有六七十年,功能分区以及设施等比较老旧,公园内主要为自然景观何人工景观。自然景观要素主要为一些山体和植物;人工景观要素主要为人工湖、假山置石等,部分公园如人民公园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在园内设置了大量的游乐设施,用此以吸引人流量,园内各种元素通过一定的植物景观衔接起来,功能分区多但混乱,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以及本土文化的展现;碧沙岗公园作为中国近代革命历史遗迹,是郑州地区红色文化的展现窗口,公园设计以历史遗迹如北伐革命纪念碑等为中轴线,采用自然型与几何型园林交叉的混合园林表现形式,整体设计规整能够体现郑州地区的自然和红色文化的地域特色。但因时间久远园区整体规划相对落后,部分地域特色展示形式不完善;东风渠滨河公园为带状公园,具有防洪、景观、文化、休闲和游览等功能,园内主要景区为四个,其中一处的景点将废弃的旧铁路通过改造设计为铁路文化景观,展现郑州作为交通枢纽的铁路文化历史,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但园区功能设计的互动性和停留性比较差。
  随着郑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生态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着重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因此在城市外围不断建设多座不同功能主题的城市公园。位于郑州市区以东的绿博园为一座展览性城市公园,以园内枫湖为中心呈发散状分布几十个独具特色的小园区,小园区内多为展示其他地区地域特色的微缩景观,例如充满古典园林特色的苏州园和展示盆地景观的四川园等,公园最外部种植稠密的森林带,园内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游览设施完整,是一座主题鲜明的大型城市公园,也从侧面展示了郑州地区包罗万象的文化特色,是展示城市公园地域文化特色的一大进步。东部新区的郑州之林位于中央商务区西部,是郑东新区中心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外围由不同种植方式组成的树林进行围合,有模拟自然状态的小片森和不同乔木、灌木、草植物群落组成的规则变化之美的几何型树阵。中心地区则为广场和开阔的草坪,中心广场上的喷泉和园内湖泊蜿蜒相連,喷泉、溪流、跌水和湖泊四种状态的水体形式变化多样,观赏性十足,中心草坪视野开阔,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整个公园设计既没有大门也没有围墙,打破传统城市公园的界限,园内景观与外部道路绿化风格统一,城市公园自然的融入城市建设之中,体现了郑东新区“共生”的城市整体规划理念,使得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但园区规划景观设置片面强调观赏性,忽略人的参与性,功能分区也较为单一,体现出来城市公园的部分功能特性却缺少本土特色。   郑州新旧城区发展差距逐渐拉大,老城区现有城市绿地系统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另外功能比较单一且没有特色,新城区城市发展和绿地景观同步进行,规划合理,与建筑以及周边公共设施完好地融合在一起,有较强的系统性,国际化现代气息浓厚但同时失去了地域特色,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风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公园的发展。
  3 鄭州城市公园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美好环境的建设,而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景观和城市文明的重要展示窗口,因此城市公园的设计要在满足建设需要和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彰显独特的城市特色,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园设计之中,打造独树一帜的城市名片。地域特色作为地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载体,是城市特征的集中表现。
  郑州独特的区位因素为城市公园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乡土植物资源。郑州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明显,有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还有适宜种植的肥沃土壤,这些条件促使丰富多样的自然植物资源的产生,如柳、杨、槐、椿、榆五大乡土树种,此外还有木槿、石榴、连翘等花果树资源和油松、玉兰等园景树资源。植物资源的丰富则使得郑州地区植物季相景观的丰富美观,反映了植物生长的时空特性:春季树木抽芽,繁华绽放,一派欣欣向荣;夏季绿树成荫,生机勃勃;秋季金黄璀璨,硕果累累,一幅大丰收景象;冬季树干蜿蜒,清冷萧瑟。
  郑州地处中原,作为农业大省,具有独特的农田景观特色。郑州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全年降水量较小,基本为旱地农田景观,常见的作物主要有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油菜、花生等)、蔬菜(白菜、萝卜等)、果树(苹果、红枣等)品种,不同的农作物形态特征构成了独特的农田植物景观,另外不同作物由于季节变化产生的五彩绚丽的农田色彩,则是农田景观最直观的表达,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郑州地处中原地带又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多远的民俗文化,而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状况的体现,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每年农历三月三皇帝故里祭祖大典,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前来祭拜。“大风起兮尘飞扬,吾土吾心吾欢畅,四海之内皆和谐,吾思吴梦吴向往”。《黄帝颂》这首歌传递着一种信仰和力量,是河南民俗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郑州作为一个“火车拉出来的城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厚,最为著名的为二七纪念塔。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双星并联式双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纪念性建筑,将郑州现代历史上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故事演变成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二七”文化,是郑州地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精神的重要标志;郑州是一个具有3600年文化底蕴的古商都,拥有较为完好的商城城墙遗址和灿烂辉煌的商文化,郑州商城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座具有一定规划布局的都城遗址。此外郑州地区还有现存的大村河遗址、二里岗遗址和城隍庙以及文庙等,古城、古建筑以及古文化等的丰富,使得郑州地区拥有了浓厚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郑州的城隍庙就是人们在对古代神祗的信奉下而产生的,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是郑州地区深远文化底蕴的证明,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
  4 结语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景观的一部分,不仅具有供居民观赏、休息和娱乐等的功能,同时也兼具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文化和延续城市记忆的功能。城市公园的发展应该充分调用郑州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把城市公园打造成为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城市名片。
其他文献
摘 要:小户型空间在现代家居中占有一定比例,小户型空间在居住中存在空间狭小、功能阉割等现象。小户型的空间利用显得更为重要,要求设计师能够把小户型的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从而使生活在空间里的人感觉更加舒适宽敞。  关键词:小户型;巧、空间利用  小户型家居是现代很多年轻人首套房的首选,小户型因为价格相对便宜,对许多经济相对拮据的家庭可以减轻许多经济负担。小户型因为其面积限制,导致空间受到许多局限性,
期刊
摘 要:随照明而来的色彩是丰富夜间城市的关键,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光污染”“色彩混乱”等现象,这不仅会影响照明的整体效果,而且还会对城市的夜间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可见,照明色彩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是何等重要,研究照明与色彩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仅以宁德市南、北岸景观休闲区为例,来探讨其照明色彩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景观;休闲;照明色彩  自从人类掌
期刊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众多便利,但也在多个方面给人类和自然带来了伤害。西方的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开始针对科技发展带来的弊端进行了整体的反思。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环境问题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艺术家们也越发关注环境的恶化问题,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创造出了很多新颖的艺术作品,折射出了艺术家们对于生存环境强烈的敏感度与感知力。当
期刊
摘 要:以大学校园导视系统为论述载体,融合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元素以丰富大学校园导视系统的功能性和个性化设计理念,从而起到彰显大学校园文化底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形象、继承地域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大学校园导视系统创新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校园导视系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当代我国大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由此,设计师们也将视角转向了大学校园建设中来,这样一来良好的校园导视系统将
期刊
摘 要: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文化消费已经在社会消费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手机阅读的方式已经逐渐演变为新的文化消费模式之一,本文主要从文化消费的角度对于手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并且也对手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文化消费;手机图书馆;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升级,消费经济已经在国民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
期刊
摘 要:围绕“走出去”“引进来”两个方面,对宜兴市美术馆新馆开馆后的发展问题作出思考。  关键词:“走出去”;“引进来”;宜兴市美术馆;新馆  宜兴市美术馆在9月23日盛大开幕,受到领导、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和全馆同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当然也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关心。面对新的办公环境,新的展厅,新的布展设备,新的库房设施等,如此崭新舒适、环境优美的工作场地,笔者感到非常的激动,让笔者有
期刊
摘 要:隨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教学空间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需求。对传统教学空间营造,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空间物理环境,是为了适应和引导新的教学模式和更好的学习效果的出现。笔者以福建农林大学CAD机房改造为例,阐述教学空间营造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教学空间;主动学习;营造;学习模式  1 传统教学空间及传统教学困境  教学空间作为学校学习空间主要
期刊
摘 要:在平面构成教学实践中,通过打散重构思维训练的方法,使学生有效地把握平面构成客观规律和原理的同时,发现和创造新的视觉构成形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与启发丰富的想象力。  关键词:打散重构;创新思维;教学实践  平面构成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视觉形式的造型设计基
期刊
摘 要:教育是客家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在其民系迁徙流离的过程中,虽历尽艰辛,却依旧没有丢下客家人的勤奋好学,注重文化教育的品格,将“兴学育才”,“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保存至今。教育情节的延续造就了客家人不断进取、乐观、积极向上的优良品格。  关键词:客家精神;教育情节;延续  客家是我国汉族重要的支系,其先民来自中原,一路由北向南不断迁徙,由于历史上的战乱和灾害等因素,从中原大地南迁至赣闽粤
期刊
摘 要:国际教育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趋势之一,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目前的国际教育出现的主要问问题在于语言与其专业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学生本身素质影响的教学质量输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顺利地开展国际教育,需要有针对性的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来提高国际教育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国际教育;教学改革;SQA HND;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自从199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