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电站建设的现场施工占用场地较大,对地形的要求也比较高,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会对河道自身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会对周边的动植物以及人类居住活动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水电站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充分做好应对措施,建立完善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在施工环节尽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及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水电站运行利民利国的同时,也做到对生态环境的最大限度保护。
关键词:水电站建设;生态环境;科学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及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水电站建设工程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建筑工程,其投入运营能够极大的方面用水用电,但同时也应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生产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对河道、周边陆地、及人们居住均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破坏生态结构及物种的多样性,而且属于长期的影响。以下主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水电站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般进水电站建设都是利用天然河道的地势形式进行修建,这种修建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河流原有的生态结构,使其长时间形成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河流局部结构的均一化或者非连续化,使其生物多样性结构发生改变。
1、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
由于水库流域内的水体面积较大,而且水流比较迟缓,再加上日照等原因,使得水库的水体温度与其他流域水体温度不一样。在水库蓄水的情况下,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低于路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因此水面的热量敷设至就会增加,从而使得水库蓄水后的温度要比天然河道流域的水体温度高。这种情况对鱼类的繁殖带来了不利影响,特别是下游鱼类,其繁殖期会由于温度变高而发生推迟现象。
2、对河流水质产生影响
由于水电站工程建设会使得区域内的水流速度降低,这就会影响水、气界面交换速率,从而使得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降低,也就是说水质的自净能力变差。由于流速原因,使得水体的沉降作用变强,水体中的重金属成分的沉降速度会增加,影响水体的质量。
3、对区域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
水电站建设会使有水库内蓄有大面积水域,这种水域日常的蒸发量要比未建成水电站的自然河道大很多,由于进入大气的水蒸气变多,也就会使降水量增加,同时也会频繁出现大雾情况,对原有的气候造成影响。再有就是水电站建设工作对原有地质带来改变,有可能就会带来地震及地质灾害。
二、水电站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电站建设过程及投入使用过程中,工程的噪音、灰尘以及对地质的改变会影响陆生生态环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
水电站的建设必然需要规划施工用地,因此就会占用原有生态环境用地,使得大量植被被砍伐,从而对该区域生存的动植物造成应用,破坏了生态的多样性。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及生活污水避免不了会向河道内排放,使得河道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直接影响了河道岸边的动植物生存。整体施工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会使大量的动物被迫迁移,施工现场周边的生态环境系统失去平衡。
2、迫使动物迁移
一般河道周围会有固定的生态环境,而且该区域的生态环节会比其他区域更具多样性,一旦周边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压缩物种的群居环境,使得区域内动植物的结构比例发生变化。再加上水电站投产后影响区域环境的湿度,对影响区域内鸟、兽的生活环境,使得动物发生迁移,对整体的生物多样性带来影响。
三、水电站建设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
水电站建设过程中主要会对工程现场施工区域的土地占用,需要涉及到居民迁移安置及土地的折换赔偿,还有就是需要对工矿交通等重新进行拆迁建设,如果改区域内有文物古迹,还需要对文物古迹进行特殊处理。水电站建设由于工程规模较大,用时较长,因此会对相关区域内的土地、房屋、林木、以及相关公共设施造成影响,需要迁移拆建的都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再有就是水电站建设会使该区域内的水位上升,造成了严重的耕地盐碱化现象,情况比较恶劣的会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地。再加上施工区域内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几率会使生物性及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对动物及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
水电站的建设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后续还需要对迁移居民进行安置,重新进行区域规划及建设,并且对原有工厂交通的迁移也需要大量资金及时间成本,而且重新投建的过程中同样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四、对环境影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1、建立健全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该项评价制度主要对针对施工区域内,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需要在施工设计及实际开展施工之前,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从而给出评价结果,结合所给出结果制定合适的环境保护策略。该环节需要对施工场地及其周边进行实际调查,分析其环境状况,具体因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质、土壤、生物、以及居住人口等等。根据这些调查因素所得数据对环境影响进行整体预测,并对水电站建设环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预测影响程度。通过预测结果及相关其他要素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2、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中
第一,需要在水电站设计初期,结合环保理念,避免破坏植物生长及动物栖息场地,并尽可能地为其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要保证鱼类及鸟类生殖产卵所需要的生态环境。
第二,在水电站施工阶段,所运用的施工技术尽量选用环保型的,而且所运用的材料尽量有利于植物及动物生存。
第三,在改善景观方面,应用水利美学原理设计形式优美的与景观相协调的水工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防治疾病发生和流行及防治病虫害。
第四,在水电站施工完成阶段,应建立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第五,在湿地功能上来看,电站建成后,由于电站为日调节径流式电站,河流水质变化很小,水文情势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河流向单一河道发展,水流归槽,水深增加,水面积扩大,水位涨落频繁,左岸河网减水、滩地和河道面积减少。因此,湿地蓄水防洪功能增强,提高了调查区域的防洪标准,有效地保证了调查区域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物质生产功能有所增强;库区和坝下流水江段,水流快,水交换频繁,自净功能继续保持良好状况。
3、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的经济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依靠当地自身的能力很难使生态得到平衡,经济得到发展。因此,应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
结论:水电站工程在选址、设计、施工及后期投入使用环节,一定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尽量保证动植物及生态系统的稳定,做好评估工作,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破坏生态环境,那么应及时建立好生态补偿机制,保证生态环境能够在维持原有状态的情况下使水电站工程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黎平,温家皓.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浅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4):1-3.
[2]苏大义.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184-00184.
[3]王生態.水电站对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及水产养殖影响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3):118-120.
关键词:水电站建设;生态环境;科学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及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水电站建设工程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建筑工程,其投入运营能够极大的方面用水用电,但同时也应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生产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对河道、周边陆地、及人们居住均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破坏生态结构及物种的多样性,而且属于长期的影响。以下主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水电站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般进水电站建设都是利用天然河道的地势形式进行修建,这种修建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河流原有的生态结构,使其长时间形成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河流局部结构的均一化或者非连续化,使其生物多样性结构发生改变。
1、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
由于水库流域内的水体面积较大,而且水流比较迟缓,再加上日照等原因,使得水库的水体温度与其他流域水体温度不一样。在水库蓄水的情况下,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低于路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因此水面的热量敷设至就会增加,从而使得水库蓄水后的温度要比天然河道流域的水体温度高。这种情况对鱼类的繁殖带来了不利影响,特别是下游鱼类,其繁殖期会由于温度变高而发生推迟现象。
2、对河流水质产生影响
由于水电站工程建设会使得区域内的水流速度降低,这就会影响水、气界面交换速率,从而使得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降低,也就是说水质的自净能力变差。由于流速原因,使得水体的沉降作用变强,水体中的重金属成分的沉降速度会增加,影响水体的质量。
3、对区域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
水电站建设会使有水库内蓄有大面积水域,这种水域日常的蒸发量要比未建成水电站的自然河道大很多,由于进入大气的水蒸气变多,也就会使降水量增加,同时也会频繁出现大雾情况,对原有的气候造成影响。再有就是水电站建设工作对原有地质带来改变,有可能就会带来地震及地质灾害。
二、水电站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电站建设过程及投入使用过程中,工程的噪音、灰尘以及对地质的改变会影响陆生生态环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
水电站的建设必然需要规划施工用地,因此就会占用原有生态环境用地,使得大量植被被砍伐,从而对该区域生存的动植物造成应用,破坏了生态的多样性。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及生活污水避免不了会向河道内排放,使得河道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直接影响了河道岸边的动植物生存。整体施工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会使大量的动物被迫迁移,施工现场周边的生态环境系统失去平衡。
2、迫使动物迁移
一般河道周围会有固定的生态环境,而且该区域的生态环节会比其他区域更具多样性,一旦周边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压缩物种的群居环境,使得区域内动植物的结构比例发生变化。再加上水电站投产后影响区域环境的湿度,对影响区域内鸟、兽的生活环境,使得动物发生迁移,对整体的生物多样性带来影响。
三、水电站建设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
水电站建设过程中主要会对工程现场施工区域的土地占用,需要涉及到居民迁移安置及土地的折换赔偿,还有就是需要对工矿交通等重新进行拆迁建设,如果改区域内有文物古迹,还需要对文物古迹进行特殊处理。水电站建设由于工程规模较大,用时较长,因此会对相关区域内的土地、房屋、林木、以及相关公共设施造成影响,需要迁移拆建的都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再有就是水电站建设会使该区域内的水位上升,造成了严重的耕地盐碱化现象,情况比较恶劣的会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地。再加上施工区域内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几率会使生物性及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对动物及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
水电站的建设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后续还需要对迁移居民进行安置,重新进行区域规划及建设,并且对原有工厂交通的迁移也需要大量资金及时间成本,而且重新投建的过程中同样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四、对环境影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1、建立健全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该项评价制度主要对针对施工区域内,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需要在施工设计及实际开展施工之前,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从而给出评价结果,结合所给出结果制定合适的环境保护策略。该环节需要对施工场地及其周边进行实际调查,分析其环境状况,具体因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质、土壤、生物、以及居住人口等等。根据这些调查因素所得数据对环境影响进行整体预测,并对水电站建设环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预测影响程度。通过预测结果及相关其他要素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2、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中
第一,需要在水电站设计初期,结合环保理念,避免破坏植物生长及动物栖息场地,并尽可能地为其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要保证鱼类及鸟类生殖产卵所需要的生态环境。
第二,在水电站施工阶段,所运用的施工技术尽量选用环保型的,而且所运用的材料尽量有利于植物及动物生存。
第三,在改善景观方面,应用水利美学原理设计形式优美的与景观相协调的水工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防治疾病发生和流行及防治病虫害。
第四,在水电站施工完成阶段,应建立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第五,在湿地功能上来看,电站建成后,由于电站为日调节径流式电站,河流水质变化很小,水文情势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河流向单一河道发展,水流归槽,水深增加,水面积扩大,水位涨落频繁,左岸河网减水、滩地和河道面积减少。因此,湿地蓄水防洪功能增强,提高了调查区域的防洪标准,有效地保证了调查区域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物质生产功能有所增强;库区和坝下流水江段,水流快,水交换频繁,自净功能继续保持良好状况。
3、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的经济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依靠当地自身的能力很难使生态得到平衡,经济得到发展。因此,应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
结论:水电站工程在选址、设计、施工及后期投入使用环节,一定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尽量保证动植物及生态系统的稳定,做好评估工作,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破坏生态环境,那么应及时建立好生态补偿机制,保证生态环境能够在维持原有状态的情况下使水电站工程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黎平,温家皓.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浅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4):1-3.
[2]苏大义.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184-00184.
[3]王生態.水电站对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及水产养殖影响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