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总结卡房东部凹陷带已知矿体的地质特征,并根矿体的空间产出特点和矿体与地层岩性、断裂、花岗岩凹兜构造等的关系,浅谈该区成矿规律。
关键词:地质特征;花岗岩凹兜构造;成矿规律
引 言
卡房东部凹陷带位于老厂矿田竹叶山花岗岩突起的南部,近东西向老熊硐冲断裂以北,是卡房分公司近年来找矿效果较好,铜锡资源富集程度相对较高的区段之一,以是目前重要的硫化矿、氧化矿生产、建设、勘探重点区域。2014、2015两年间,根据该地段13-2矿体的产出特點及赋存规律,在其上部发现了同类型的13-10矿体,从工程揭露的情况看,其规模仅次于13-2矿体。因此,分析、总结该区域的主要成矿、控矿因素及矿体成矿规律,查明该区域花岗岩凹兜构造展布情况,进一步强化对该地区的地质认识,对本区域地质找矿及今后寻找同类矿床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区域地质概况
1.1地层:区内除地表零星分布的第四系坡积、残积黄色粘土层外,其余均为中三迭统个旧组下部卡房段(T2g1)的碳酸盐类岩石。其岩性为石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与灰质白云岩互层,中下部含泥质较多,根据岩性差异,从上往下为: T2g16~T2g11共六层,与本区成矿有关的是:
T2g13: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曾状灰岩、泥质灰岩,波纹状、条带状构造较为发育,岩石中普遍见黄铁矿星点分布。
T2g12:灰色、浅灰色中厚层层状灰岩于灰质白云岩互层,局部含泥质,具锡、铜、铅化是该片区主要的含矿层。
T2g11: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岩石具条带状构造,纹理状构造,该层顶界下40米左右有一厚40~60米的变质碱性玄武岩单层产出与其
顶层大理和花岗岩交接部位具锡、铜矿化。
1.2矿床类型
区内矿床主要为原生铜锡多金属矿,矿床与竹叶山花岗岩株的侵入有成因联系,属岩将期后气成热液矿床。一般分为下列三类。
含铜锡云英岩型矿床:分布于花岗岩接触带内蚀变带。主要矿物有石英、白云母、萤石、电气石、黄铜矿、黄铁矿、锡石等,局部见有少量铁闪锌矿。一般规模小,常和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矿相伴产出。
接触带矽卡岩铜锡硫化矿:主要产于花岗岩与碳酸岩类岩石接触带,为岩浆期后气成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型铜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由于交代作用强弱不同,有细脉和散点浸染状、致密块状硫化矿两种,以铜锡矿化为主,伴生钨、铋、银、硫、砷等有用元素。
层间矽卡岩铜锡硫化矿:沿碳酸盐岩层间破碎面,劈理面等构造软弱带产出,以铜锡矿化为主,伴生铋、硫、银、砷、铁等元素。在花岗岩凹陷带中,此类矿体多与接触带矿体相连,局部出现次生氧化作用形成由褐铁矿、赤铁矿为主的氧化矿。
2 矿体地质特征
2.1矿体规模及产出特征
矿体赋存于花岗岩凹陷构造内正接触带及其附近大理岩中,局部产于变玄武岩顶界面,呈层状、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花岗岩凹陷构造及凹陷带内矿体连续性好,矿体规模大,延长近5公里(13-2矿体)。矿体形态及分布宽度与花岗岩凹陷构造形态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凹根与凹口距离越大,矿体宽度越宽;凹根上翘,矿体宽度越窄、矿体越薄。当凹陷构造底部花岗岩正接触带呈凹槽状时,矿体越富厚,且矿层呈多层次产出,形成与接触带矿体相连的多层次分枝复合矿体。单工程穿矿多达10层次,但分布规律较为清楚,一般为沿大理岩层间破碎面、劈理面等构造软弱带产出的似层状、脉状矿体。局部由于花岗岩升高,凹底花岗岩已吞蚀了变玄武岩,矿体主要为接触带矿体。
2.2矿石特征:
2.2.1 矿石类型
区内矿石主要为铜锡硫化矿石及铜锡氧化矿石两类。
铜锡硫化矿石:产于花岗岩凹陷构造内的接触带及附近碳酸盐岩地层中,组成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次为黄铜矿、自然铜、锡石、自然铋、辉铋矿、毒砂、辉铜矿、铁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萤石、透辉石、石榴子石、方解石、阳起石、绿泥石等。按元素组合可分为含铜锡硫化矿石、含铜硫化矿石、含锡硫化矿石三类。
铜锡氧化矿石: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地层中或矽卡岩硫化矿顶部的氧化带中。组成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有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次为蓝铜矿、孔雀石。按元素共生组合可分为锡石矿石、铜矿石、铜锡矿石三类。区内本类矿石所见较少,主要分布在238-4线至239-1线间及242-1线硫化矿顶部和254~258线间。
2.2.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矿石中各种矿物多呈粒状、柱状、针状的自形、半自形或它形结构。如黄铁矿、毒砂、锡石等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度一般0.05~0.3毫米,呈星点状、细脉状嵌布于矿石中,形成以充填交待为主的矿石结构特征。
矿石构造:矿石的原生构造主要有块状、条带状、网脉状、角砾状、浸染状、脉状、斑杂状等,氧化矿石常见的次生构造有土状、尬状、多孔状等。
3.成矿规律
区内铜锡硫化矿床主要受燕山期花岗岩、印支期碱性玄武岩及地层岩性、构造同时制约。矿体富厚程度与这些制约因素的多少有关。
3.1.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
3.1.1.碱性玄武岩对成矿的控制
区内的铜矿体、铜锡矿体大多分布在碱性玄武岩与大理岩界面间及其相邻地层中,与碱性玄武岩从成因上有明显的联系。据个旧地区地表模式测试(1982年),
碱性玄武岩应属于区内铜矿的主要矿源之一。该类岩石对后期花岗岩侵入起阻挡作用。当花岗岩穿刺该类岩石后往往沿有利层位或层间破碎形成花岗岩超覆式侵入。并与下部花岗岩构成凹陷构造,为成矿热液活动提供了一种封闭、半封闭成矿空间,从而控制凹陷带矿体的分布。
3.1.2.花岗岩对成矿的控制
区内矿体的形成与花岗岩侵入关系密切,是锡、铅、铜的主要矿物质来源。塔松式花岗岩岩株两侧的凹陷构造形态成半封闭、封闭空间,控制着凹陷内铜锡矿体的展布。
3.2.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区内次级褶皱往往对花岗岩的小突起或矿体的形态起着控制作用。断裂对花岗岩和矿化的控制表现为:对花岗岩脉产出部位和形态有控制作用,同时这些断裂常常是矿液的通道,局部亦有储矿的良好场所。区内矿体的多层性和富厚特点,与老熊硐断裂及北侧的次级构造的发育关系密切。如该区的261~266线矿体变厚变富与拉里黑断裂及旁侧断裂构造发育程度有关。
3.3.地层、岩性对成矿的控制
区内地层主要为卡房段地层(T2g11~T2g15),其中T2g12、T2g14主要为大理岩与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互层组成。T2g13及T2g11则以大理为主,以含泥质为特征,对花岗岩侵入或矿液活动起屏蔽和阻拦作用。局部地层在地质应力作用下常容易产生反倾,出现层间剥离和层间滑动等构造,从而为矿液提供良好充填场所。因此不同岩石组合及地层直接或间接对成矿起控制作用。互层带容易形成似层状层间矿体,不同岩性界面往往有花岗岩成舌状侵入和富厚矿体产出。
4.结语
综上所述,本区铜锡多金属矿床形成具有以下基本规律,即:燕山中晚期侵入的花岗岩是区内锡、铅、铜的主要矿物质来源。半封闭的花岗岩凹陷构造是区内成矿的主要场所。断裂发育程度、变玄武岩的存在,有利地层的齐全与否,决定着矿床的富贫厚薄。其找矿标志为:①花岗岩塔松式突起;②构造(断裂)发育地段;③花岗岩侵入体围岩组合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大;④有富含铜、锡的矿源层。如果四大标志同时存在,就可能找到富厚的铜锡矿体。
参考文献:
[1]《个旧矿区老厂矿田竹叶山矿段铜锡(多金属)矿床13-2号矿体勘查报告》2000年7月,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三0八队,云南锡业公司矿山地质大队
[2]《个旧矿区老厂矿田竹林—竹叶山矿段铜锡(多金属)矿床第二期勘探地质报告》1986年11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南地质勘探公司三0八队
关键词:地质特征;花岗岩凹兜构造;成矿规律
引 言
卡房东部凹陷带位于老厂矿田竹叶山花岗岩突起的南部,近东西向老熊硐冲断裂以北,是卡房分公司近年来找矿效果较好,铜锡资源富集程度相对较高的区段之一,以是目前重要的硫化矿、氧化矿生产、建设、勘探重点区域。2014、2015两年间,根据该地段13-2矿体的产出特點及赋存规律,在其上部发现了同类型的13-10矿体,从工程揭露的情况看,其规模仅次于13-2矿体。因此,分析、总结该区域的主要成矿、控矿因素及矿体成矿规律,查明该区域花岗岩凹兜构造展布情况,进一步强化对该地区的地质认识,对本区域地质找矿及今后寻找同类矿床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区域地质概况
1.1地层:区内除地表零星分布的第四系坡积、残积黄色粘土层外,其余均为中三迭统个旧组下部卡房段(T2g1)的碳酸盐类岩石。其岩性为石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与灰质白云岩互层,中下部含泥质较多,根据岩性差异,从上往下为: T2g16~T2g11共六层,与本区成矿有关的是:
T2g13: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曾状灰岩、泥质灰岩,波纹状、条带状构造较为发育,岩石中普遍见黄铁矿星点分布。
T2g12:灰色、浅灰色中厚层层状灰岩于灰质白云岩互层,局部含泥质,具锡、铜、铅化是该片区主要的含矿层。
T2g11: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岩石具条带状构造,纹理状构造,该层顶界下40米左右有一厚40~60米的变质碱性玄武岩单层产出与其
顶层大理和花岗岩交接部位具锡、铜矿化。
1.2矿床类型
区内矿床主要为原生铜锡多金属矿,矿床与竹叶山花岗岩株的侵入有成因联系,属岩将期后气成热液矿床。一般分为下列三类。
含铜锡云英岩型矿床:分布于花岗岩接触带内蚀变带。主要矿物有石英、白云母、萤石、电气石、黄铜矿、黄铁矿、锡石等,局部见有少量铁闪锌矿。一般规模小,常和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矿相伴产出。
接触带矽卡岩铜锡硫化矿:主要产于花岗岩与碳酸岩类岩石接触带,为岩浆期后气成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型铜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由于交代作用强弱不同,有细脉和散点浸染状、致密块状硫化矿两种,以铜锡矿化为主,伴生钨、铋、银、硫、砷等有用元素。
层间矽卡岩铜锡硫化矿:沿碳酸盐岩层间破碎面,劈理面等构造软弱带产出,以铜锡矿化为主,伴生铋、硫、银、砷、铁等元素。在花岗岩凹陷带中,此类矿体多与接触带矿体相连,局部出现次生氧化作用形成由褐铁矿、赤铁矿为主的氧化矿。
2 矿体地质特征
2.1矿体规模及产出特征
矿体赋存于花岗岩凹陷构造内正接触带及其附近大理岩中,局部产于变玄武岩顶界面,呈层状、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花岗岩凹陷构造及凹陷带内矿体连续性好,矿体规模大,延长近5公里(13-2矿体)。矿体形态及分布宽度与花岗岩凹陷构造形态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凹根与凹口距离越大,矿体宽度越宽;凹根上翘,矿体宽度越窄、矿体越薄。当凹陷构造底部花岗岩正接触带呈凹槽状时,矿体越富厚,且矿层呈多层次产出,形成与接触带矿体相连的多层次分枝复合矿体。单工程穿矿多达10层次,但分布规律较为清楚,一般为沿大理岩层间破碎面、劈理面等构造软弱带产出的似层状、脉状矿体。局部由于花岗岩升高,凹底花岗岩已吞蚀了变玄武岩,矿体主要为接触带矿体。
2.2矿石特征:
2.2.1 矿石类型
区内矿石主要为铜锡硫化矿石及铜锡氧化矿石两类。
铜锡硫化矿石:产于花岗岩凹陷构造内的接触带及附近碳酸盐岩地层中,组成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次为黄铜矿、自然铜、锡石、自然铋、辉铋矿、毒砂、辉铜矿、铁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萤石、透辉石、石榴子石、方解石、阳起石、绿泥石等。按元素组合可分为含铜锡硫化矿石、含铜硫化矿石、含锡硫化矿石三类。
铜锡氧化矿石: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地层中或矽卡岩硫化矿顶部的氧化带中。组成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有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次为蓝铜矿、孔雀石。按元素共生组合可分为锡石矿石、铜矿石、铜锡矿石三类。区内本类矿石所见较少,主要分布在238-4线至239-1线间及242-1线硫化矿顶部和254~258线间。
2.2.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矿石中各种矿物多呈粒状、柱状、针状的自形、半自形或它形结构。如黄铁矿、毒砂、锡石等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度一般0.05~0.3毫米,呈星点状、细脉状嵌布于矿石中,形成以充填交待为主的矿石结构特征。
矿石构造:矿石的原生构造主要有块状、条带状、网脉状、角砾状、浸染状、脉状、斑杂状等,氧化矿石常见的次生构造有土状、尬状、多孔状等。
3.成矿规律
区内铜锡硫化矿床主要受燕山期花岗岩、印支期碱性玄武岩及地层岩性、构造同时制约。矿体富厚程度与这些制约因素的多少有关。
3.1.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
3.1.1.碱性玄武岩对成矿的控制
区内的铜矿体、铜锡矿体大多分布在碱性玄武岩与大理岩界面间及其相邻地层中,与碱性玄武岩从成因上有明显的联系。据个旧地区地表模式测试(1982年),
碱性玄武岩应属于区内铜矿的主要矿源之一。该类岩石对后期花岗岩侵入起阻挡作用。当花岗岩穿刺该类岩石后往往沿有利层位或层间破碎形成花岗岩超覆式侵入。并与下部花岗岩构成凹陷构造,为成矿热液活动提供了一种封闭、半封闭成矿空间,从而控制凹陷带矿体的分布。
3.1.2.花岗岩对成矿的控制
区内矿体的形成与花岗岩侵入关系密切,是锡、铅、铜的主要矿物质来源。塔松式花岗岩岩株两侧的凹陷构造形态成半封闭、封闭空间,控制着凹陷内铜锡矿体的展布。
3.2.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区内次级褶皱往往对花岗岩的小突起或矿体的形态起着控制作用。断裂对花岗岩和矿化的控制表现为:对花岗岩脉产出部位和形态有控制作用,同时这些断裂常常是矿液的通道,局部亦有储矿的良好场所。区内矿体的多层性和富厚特点,与老熊硐断裂及北侧的次级构造的发育关系密切。如该区的261~266线矿体变厚变富与拉里黑断裂及旁侧断裂构造发育程度有关。
3.3.地层、岩性对成矿的控制
区内地层主要为卡房段地层(T2g11~T2g15),其中T2g12、T2g14主要为大理岩与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互层组成。T2g13及T2g11则以大理为主,以含泥质为特征,对花岗岩侵入或矿液活动起屏蔽和阻拦作用。局部地层在地质应力作用下常容易产生反倾,出现层间剥离和层间滑动等构造,从而为矿液提供良好充填场所。因此不同岩石组合及地层直接或间接对成矿起控制作用。互层带容易形成似层状层间矿体,不同岩性界面往往有花岗岩成舌状侵入和富厚矿体产出。
4.结语
综上所述,本区铜锡多金属矿床形成具有以下基本规律,即:燕山中晚期侵入的花岗岩是区内锡、铅、铜的主要矿物质来源。半封闭的花岗岩凹陷构造是区内成矿的主要场所。断裂发育程度、变玄武岩的存在,有利地层的齐全与否,决定着矿床的富贫厚薄。其找矿标志为:①花岗岩塔松式突起;②构造(断裂)发育地段;③花岗岩侵入体围岩组合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大;④有富含铜、锡的矿源层。如果四大标志同时存在,就可能找到富厚的铜锡矿体。
参考文献:
[1]《个旧矿区老厂矿田竹叶山矿段铜锡(多金属)矿床13-2号矿体勘查报告》2000年7月,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三0八队,云南锡业公司矿山地质大队
[2]《个旧矿区老厂矿田竹林—竹叶山矿段铜锡(多金属)矿床第二期勘探地质报告》1986年11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南地质勘探公司三0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