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殷切希望,是中央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和任务,是重庆的重大机遇和责任。“十四五”期间,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立足区位、通道、口岸和平台优势,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应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以高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出发点,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合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构建新时代“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瞄准中高端产业链和价值链,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领域、厚植发展新优势,展现重庆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内陆开放新格局中的独特优势和带动作用。
培育内陆开放战略支撑点
充分发挥重庆是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及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特殊区位优势,以及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基地集中布局形成的多平台汇集、多功能叠加、多通道集聚独特优势。要化优势为胜势,除了进一步拓展东西南北四向外出通道、加快建设内部多式联运连接通道等“硬通道”之外,还应着重提升口岸开放功能,加快功能性服务平台和高端要素聚集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通道和口岸配套服务能效,增强聚集辐射能力,开创“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促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机融合。以陆港型、港口型两大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联合长江上游其他港口、物流枢纽,完善“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完善的集疏运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口岸开放功能,拓展口岸开放空间,实现大通道、大物流与大口岸、大通关相匹配。建成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支撑点。
推进国家物流枢纽港资源配置功能,打造国际贸易港。以现已开展的粮食、煤炭、钢材、矿石等大宗商品交易为基础,以提升市场组织能力、跨境资源配置能力、高端机构和区域总部的集聚能力为重点,推进西部地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完善市场服务、资金结算、仓储物流、信息传播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对大宗商品的生产企业、消费企业、贸易企业及其行业上下游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能力。
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建成国内重要的功能性金融中心。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进行金融创新,推进物流及贸易领域结算平台体系、资金管理模式和结算方式创新,加强与全国性的各大商业银行以及保险、会计结算等中介服务机构战略合作,开展资金托管和划转、交易结算、风险控制、融资租赁等服务。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电子商务结算、离岸金融结算及现金管理业务,吸引银行机构设立离岸结算业务运营中心,打通人民币进出便利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内外资金对接机制。
高质量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快产业类开放平台建设和功能提升,增强现代产业和高端要素聚集能力,建设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高质量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此举既是高水平开放的目的,也是进一步提升开放能级的基础和支撑。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大力引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工业强基、产业链完善及智能制造、服务制造、质量品牌工程,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锁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持续推进招大引强、招高引新工作,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向国际产业链中高端水平迈进。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历史机遇,从集聚科技创新平台与资源要素、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发力,围绕重庆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进一步加快顶尖科学家、技术团队、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集聚步伐,积极推进国家级实验室、研发中心、重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建立并完善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创新资本服务平台、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把重庆建成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高地和协同创新的合作高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策源地,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展示地。
打造全球重要投资目的地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要把构建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作为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坚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以重庆纳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样本城市为契机,以增强企业获得感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放管服”改革和流程再造为抓手,以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标准,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打造服务企业全寿命周期的营商环境,构建国际营商环境示范高地和全球重要投资目的地。
提升管理与服务的质量效率,增强对外部高端产业要素的聚集力,巩固本地产业的根植性。加快业务流程整合再造,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按照减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的要求,集成行政和公共服务资源,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和再造,从制度建设层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务云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大数据、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加快建设和完善大数据政务云综合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与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政务服务“进一网,能通办”。进一步健全涵盖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开放发展政策体系,推进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全力营建优良的法治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建设一流的宜业宜居环境。突出“近者悦、远者来”主题,构建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高品质生活展示地。以拓展教育、医疗等开放领域为契机,大力引进和发展国际医院、康復中心、高端养老、优质教育,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规划建设功能配套完善的高品质居住社区,打造国际示范社区。增加多层次、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注重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结合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一规划和建设城市街区、主要通道、旅游景区等双语或多语标志标识,全面提升城市生活便捷度。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国际经贸与物流研究所副研究员)
培育内陆开放战略支撑点
充分发挥重庆是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及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特殊区位优势,以及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基地集中布局形成的多平台汇集、多功能叠加、多通道集聚独特优势。要化优势为胜势,除了进一步拓展东西南北四向外出通道、加快建设内部多式联运连接通道等“硬通道”之外,还应着重提升口岸开放功能,加快功能性服务平台和高端要素聚集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通道和口岸配套服务能效,增强聚集辐射能力,开创“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促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机融合。以陆港型、港口型两大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联合长江上游其他港口、物流枢纽,完善“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完善的集疏运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口岸开放功能,拓展口岸开放空间,实现大通道、大物流与大口岸、大通关相匹配。建成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支撑点。
推进国家物流枢纽港资源配置功能,打造国际贸易港。以现已开展的粮食、煤炭、钢材、矿石等大宗商品交易为基础,以提升市场组织能力、跨境资源配置能力、高端机构和区域总部的集聚能力为重点,推进西部地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完善市场服务、资金结算、仓储物流、信息传播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对大宗商品的生产企业、消费企业、贸易企业及其行业上下游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能力。
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建成国内重要的功能性金融中心。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进行金融创新,推进物流及贸易领域结算平台体系、资金管理模式和结算方式创新,加强与全国性的各大商业银行以及保险、会计结算等中介服务机构战略合作,开展资金托管和划转、交易结算、风险控制、融资租赁等服务。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电子商务结算、离岸金融结算及现金管理业务,吸引银行机构设立离岸结算业务运营中心,打通人民币进出便利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内外资金对接机制。
高质量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快产业类开放平台建设和功能提升,增强现代产业和高端要素聚集能力,建设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高质量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此举既是高水平开放的目的,也是进一步提升开放能级的基础和支撑。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大力引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工业强基、产业链完善及智能制造、服务制造、质量品牌工程,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锁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持续推进招大引强、招高引新工作,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向国际产业链中高端水平迈进。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历史机遇,从集聚科技创新平台与资源要素、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发力,围绕重庆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进一步加快顶尖科学家、技术团队、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集聚步伐,积极推进国家级实验室、研发中心、重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建立并完善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创新资本服务平台、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把重庆建成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高地和协同创新的合作高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策源地,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展示地。
打造全球重要投资目的地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要把构建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作为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坚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以重庆纳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样本城市为契机,以增强企业获得感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放管服”改革和流程再造为抓手,以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标准,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打造服务企业全寿命周期的营商环境,构建国际营商环境示范高地和全球重要投资目的地。
提升管理与服务的质量效率,增强对外部高端产业要素的聚集力,巩固本地产业的根植性。加快业务流程整合再造,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按照减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的要求,集成行政和公共服务资源,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和再造,从制度建设层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务云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大数据、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加快建设和完善大数据政务云综合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与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政务服务“进一网,能通办”。进一步健全涵盖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开放发展政策体系,推进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全力营建优良的法治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建设一流的宜业宜居环境。突出“近者悦、远者来”主题,构建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高品质生活展示地。以拓展教育、医疗等开放领域为契机,大力引进和发展国际医院、康復中心、高端养老、优质教育,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规划建设功能配套完善的高品质居住社区,打造国际示范社区。增加多层次、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注重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结合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一规划和建设城市街区、主要通道、旅游景区等双语或多语标志标识,全面提升城市生活便捷度。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国际经贸与物流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