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的提出来源于儿童习得语言的启发。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应该像小孩子掌握母语一样是一种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大量的语料输入才能掌握。在二语习得初期学习者由于处于零基础阶段,对目的语掌握的很少的情况下只有大量输入目的语材料,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学习者就会慢慢地掌握目的语,就像小孩习得自己的第一语言一样。在强调语言的输入上,克拉申强调语言的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输入,如果教师输入的语言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学生就会产生困惑,二语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大大挫伤,那么第二语言教学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涉及到兩个方面:输入的质和量。只有二者兼顾,语言的输入才具有有效性。
克拉申认为仅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对二语习得是不够的。因为输入只是教师的客体行为,属于习得的客观因素。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是二语习得的主观因素。在处理好客观因素输入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习者本身的主观因素。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并没有完全吸收接受的语言信息输入,有时即使是最容易的,已经理解的的输入也不能被百分之百地吸收。这是因为人类的情感对语言的输入存在一种堵塞现象,由于这种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到了类似于网的过滤作用,这种现象被克拉申称为“情感过滤”。这种情感过滤现象在不同的语言学习者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这就是为什么面对同质同量的语言输入不同的语言学习者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会有所不同。如果学习者的情感过滤程度高,面对语言输入产生的阻碍就越大;反之,如果情感过滤程度低,学习者面对语言输入产生的阻碍就越小,获得的有效语言输入就越多。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者动机、态度、情绪等的重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就说明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出现,教师在教授汉语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智,最好使学生沉浸在汉语学习的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际”。从多种智能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角度来促进汉语的学习。因此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称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虽然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活动丰富多样,但在实际操作中收到的效果有时并不像教师预期的那样理想。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学生并没有因为这个“热热闹闹”而在语言能力上有新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中,学生多是玩儿了,并没有真正地学习。课堂活动流于形式。这种情况在笔者及周围对外汉语教师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体现。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学”,真正做到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的交际性和有效性成为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研究的重点。
要想实现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从克拉申“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示。下面笔者以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为例,具体谈一谈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课堂活动中的运用以及给予我们的一些教学启示,以期使我们的汉语课堂活动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学”,达到培养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
一、教师的讲解要做到可理解性输入
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导演应做到使自己的课堂用语具有可理解性。在做课堂活动时教师不能使用同学们没有学过的语言点。否则就会使活动的指令失去效用。这一点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图示等非语言手段来辅助自己汉语课堂活动的展开,避免冒生词,确保自己的语言输入都是可理解性输入。例如在讲《快乐汉语》“星期”这一课时在安排课堂活动时最好利用“日历”这种教具来引入“星期”这一时间概念,力求用具象的事物来讲解抽象的内容。否则学生根本搞不懂“星期”这一概念,更不用提课堂活动的展开了。
二、保证语言材料输入的量
克拉申认为合适的输入应遵循i+1原则,即教师在课堂上输入的语言材料的量要在学生现时的水平上稍高一点,使学生在借助教师的启发、语境、其他提示信息等能够理解的程度。这种程度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在这个前提下还要保证输入的量,因为语言能力的习得在于反复操练。因此我们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既要严格审视自己所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遵循i+1原则,还要在课堂活动中加大语言点的操练力度,强化克拉申输入假说中i。
三、优化课堂活动语言输入的环境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语言的输入不仅讲求质还要讲求量。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初级汉语课堂活动安排也应该参考这一点。在安排初级汉语课堂活动时虽然我们不能使学生每次都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因为这既不现实也没有太大必要),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类似求职、采访、购物等虚拟生活场景。这样安排合理同样能够用让我们的课堂活动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克拉申在他的情感过滤假说中提到的学习动机理论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启示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老师在课堂上安排课堂活动是为了语言教学,不是仅供同学们娱乐。教师在安排课堂活动时应该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玩儿中学”,其中“玩儿”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在教师帮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后,学生学习起来才更有方向感,汉语课堂活动才能达到语言习得的效果,减少学生的情感过滤。
五、合理对待学生课堂活动中的错误
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合理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尤其是对待年龄较小的学生,一定要保护他们初学汉语时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或者减少他们因自己的错误而产生的焦虑,避免程度较高的情感过滤。这里说的合理对待是指教师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对于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要加以区别,什么时候是必须指出的,什么是在容许范围内的,这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处理。
六、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中,自信是影响情感过滤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觉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获得尊重和包容,感觉自己在老师眼里是特别的,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刚刚接手一个班级的新人老师比较好的一个办法就是这个教师迅速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因为名字是对一个人最动听的称呼。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在这个老师的课堂活动中自信心就会增加。试想一个新人老师不能完全或者准确的记住学生的姓名,没有被记住的学生必然会心生沮丧的情绪,慢慢也会影响学生在该课堂活动中的自信心。
为使我们的课堂活动更为有效,真正达到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本文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依据,阐述了“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给予我们的启示与运用。虽然克拉申的这两个假说多被用于听力教学当中,但笔者认为两个假说当中蕴含的二语习得理论同样适用于初级汉语课堂活动。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保障教师的可理解性输入,保证教师对语言材料量的输入、优化课堂活动语言输入的环境以及帮助学生确立目标,树立积极的学习动力、增强自信、降低焦虑等都会使我们初级汉语课堂活动的安排收到很好的效果。使课堂活动真正为语言教学服务,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落到实处。
克拉申认为仅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对二语习得是不够的。因为输入只是教师的客体行为,属于习得的客观因素。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是二语习得的主观因素。在处理好客观因素输入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习者本身的主观因素。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并没有完全吸收接受的语言信息输入,有时即使是最容易的,已经理解的的输入也不能被百分之百地吸收。这是因为人类的情感对语言的输入存在一种堵塞现象,由于这种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到了类似于网的过滤作用,这种现象被克拉申称为“情感过滤”。这种情感过滤现象在不同的语言学习者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这就是为什么面对同质同量的语言输入不同的语言学习者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会有所不同。如果学习者的情感过滤程度高,面对语言输入产生的阻碍就越大;反之,如果情感过滤程度低,学习者面对语言输入产生的阻碍就越小,获得的有效语言输入就越多。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者动机、态度、情绪等的重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就说明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出现,教师在教授汉语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智,最好使学生沉浸在汉语学习的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际”。从多种智能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角度来促进汉语的学习。因此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称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虽然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活动丰富多样,但在实际操作中收到的效果有时并不像教师预期的那样理想。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学生并没有因为这个“热热闹闹”而在语言能力上有新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中,学生多是玩儿了,并没有真正地学习。课堂活动流于形式。这种情况在笔者及周围对外汉语教师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体现。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学”,真正做到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的交际性和有效性成为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研究的重点。
要想实现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从克拉申“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示。下面笔者以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为例,具体谈一谈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课堂活动中的运用以及给予我们的一些教学启示,以期使我们的汉语课堂活动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学”,达到培养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
一、教师的讲解要做到可理解性输入
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导演应做到使自己的课堂用语具有可理解性。在做课堂活动时教师不能使用同学们没有学过的语言点。否则就会使活动的指令失去效用。这一点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图示等非语言手段来辅助自己汉语课堂活动的展开,避免冒生词,确保自己的语言输入都是可理解性输入。例如在讲《快乐汉语》“星期”这一课时在安排课堂活动时最好利用“日历”这种教具来引入“星期”这一时间概念,力求用具象的事物来讲解抽象的内容。否则学生根本搞不懂“星期”这一概念,更不用提课堂活动的展开了。
二、保证语言材料输入的量
克拉申认为合适的输入应遵循i+1原则,即教师在课堂上输入的语言材料的量要在学生现时的水平上稍高一点,使学生在借助教师的启发、语境、其他提示信息等能够理解的程度。这种程度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在这个前提下还要保证输入的量,因为语言能力的习得在于反复操练。因此我们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既要严格审视自己所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遵循i+1原则,还要在课堂活动中加大语言点的操练力度,强化克拉申输入假说中i。
三、优化课堂活动语言输入的环境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语言的输入不仅讲求质还要讲求量。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初级汉语课堂活动安排也应该参考这一点。在安排初级汉语课堂活动时虽然我们不能使学生每次都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因为这既不现实也没有太大必要),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类似求职、采访、购物等虚拟生活场景。这样安排合理同样能够用让我们的课堂活动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克拉申在他的情感过滤假说中提到的学习动机理论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启示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老师在课堂上安排课堂活动是为了语言教学,不是仅供同学们娱乐。教师在安排课堂活动时应该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玩儿中学”,其中“玩儿”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在教师帮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后,学生学习起来才更有方向感,汉语课堂活动才能达到语言习得的效果,减少学生的情感过滤。
五、合理对待学生课堂活动中的错误
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合理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尤其是对待年龄较小的学生,一定要保护他们初学汉语时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或者减少他们因自己的错误而产生的焦虑,避免程度较高的情感过滤。这里说的合理对待是指教师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对于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要加以区别,什么时候是必须指出的,什么是在容许范围内的,这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处理。
六、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中,自信是影响情感过滤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觉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获得尊重和包容,感觉自己在老师眼里是特别的,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刚刚接手一个班级的新人老师比较好的一个办法就是这个教师迅速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因为名字是对一个人最动听的称呼。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在这个老师的课堂活动中自信心就会增加。试想一个新人老师不能完全或者准确的记住学生的姓名,没有被记住的学生必然会心生沮丧的情绪,慢慢也会影响学生在该课堂活动中的自信心。
为使我们的课堂活动更为有效,真正达到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本文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依据,阐述了“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给予我们的启示与运用。虽然克拉申的这两个假说多被用于听力教学当中,但笔者认为两个假说当中蕴含的二语习得理论同样适用于初级汉语课堂活动。在初级汉语课堂活动中保障教师的可理解性输入,保证教师对语言材料量的输入、优化课堂活动语言输入的环境以及帮助学生确立目标,树立积极的学习动力、增强自信、降低焦虑等都会使我们初级汉语课堂活动的安排收到很好的效果。使课堂活动真正为语言教学服务,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