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人能有傲气,不能无才华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ia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宗棠是晚清时期与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并立的“四大中兴之臣”,但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都是进士出身,而左宗棠一生未考中过进士,所以左宗棠常自称是“乙科入阁”。
  其实左宗棠不笨。他自幼天资聪颖,20岁就考上了举人,可惜此后三次会试都榜上无名。心志很高的左宗棠气得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开始追求实用知识。除了务农教书,他以极大的精力钻研政治、军事、地理、历史等,无不涉猎,无不精通。
  机遇都是为有本事的人准备的。在左宗棠40岁那年,太平军进攻长沙,眼看省城不保,左宗棠经人推荐,给湖南巡抚骆秉章当幕僚,也就是参谋。这个参谋是没有行政编制、没有级别、没有官饷的“三无”人员,不过因为左宗棠太有才,骆秉章对左宗棠言听计从,左宗棠起草的公文,骆秉章看都不看,直接就批准了。
  于是,左宗棠给骆秉章出谋划策,使骆秉章指挥若定,终于保住了长沙城,左宗棠也由此名声大振。就在这时,左宗棠摊上了杀头的大事。
  湖南永州总兵樊燮为官不正,被人举报,骆秉章传唤他到长沙,要当面训诫。这天,樊燮来见巡抚,按照官场规矩给骆秉章请安——行跪拜礼。骆秉章让他直接去左宗棠的公馆听候发落。
  樊燮到了左公馆,见了左宗棠,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礼。谁知这一下竟然惹恼了左宗棠,他对樊燮怒声喝道: “武官见我,无论大小,都要请安,你为何不呢?快快跪下!”这一声断喝把樊燮喝愣了,他停了几秒钟才回道: “朝廷体制中并没有武官见了师爷要下跪的规定。我虽是武官,但级别也是二三品。”言下之意,你一个无官职无级别的小参谋凭什么让我给你下跪!左宗棠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嘴里大骂“滚出去”,直接把樊总兵轰出去了,
  左宗棠为何见了樊燮发那么大的火?一是左宗棠素来脾气暴躁,二是他是一个清廉之士,疾恶如仇,对于樊燮这样的腐败分子自然就把不满挂脸上了。不过,当时官场最严格的就是上下级关系,樊燮是朝廷命官,左宗棠只是个参谋,虽说是个正人君子,但左宗棠要求樊燮给自己跪下确实显得有些霸道。
  樊燮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与湖广总督有裙带关系,竞趁着怒气未消,直接给咸丰写了一封告狀信,说湖南巡抚重用“劣幕”。咸丰一看,立即御批要把左宗棠就地正法。左宗棠也不能坐着等死,遂以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名义上奏朝廷,详细列出了樊燮的贪劣行为。最后朝廷调查的结果是:樊燮被革职回老家了。又过了几年,樊燮因私发钱粮等罪名被逮捕法办。
  而左宗棠因这事在咸丰那里因祸得福。在咸丰身边工作的近臣说的两句狠话“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更是引起了咸丰的深思。显然,国家不可没有左宗棠。所以咸丰不但没有杀左宗棠,还提拔他为四品京堂候补,命其随同曾国藩帮办军务,从此,左宗棠青云直上,最后成为一代名臣。
  可见,左宗棠虽然有傲气,但更有才华,这才是他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其他文献
《天龙八部》里是一个对立的世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辽与大宋之间的胡汉之争,边境之上,你打我的草谷,我掳你的子民。而萧峰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在杏子林的丐帮大会中,萧峰的身世被揭穿,原来他是汉人的仇敌——契丹人。这个消息对萧峰的打击太大了:萧峰之前一直帮助汉人杀契丹人,但现在发现自己是契丹人,那自己之前岂不是错得一塌糊涂?如果是普通人,可能从此就要怀疑人生了。可萧峰不是普通人,他是顶天立地的大英
作为20世纪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勒·柯布西耶绝对算是一个奇葩。他没有高学历,也不是富二代,更没有接受过科班教育,他的建筑作品却遍布世界各地。其中17个建筑作品还同时被列入世界遗产录,并创下了个人系列作品跨国联合申遗的先例。神奇的是,他的建筑作品几乎都完成于“流浪”之中。  1887年,柯布西耶出生在瑞士一个钟表世家。由于家境一般,聪明的柯布西耶从小就被父母认定为祖传钟表手艺的衣钵传人。13
热点  美国纽约州环境保护厅将大闸蟹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联邦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声明,私运或携带大闸蟹入境均属非法行为,违者将面临最高1万美元的罚款。  苏月珑 机票已经买好,就差人和我去捕捉了,求捎带。  爆米花 葱、姜、蒜已备齐,大闸蟹快到碗里来!  浩然年华这等人间美味,他们为何要跟自己的胃过不去呢?  小时光 大闸蟹表示:我既然这么招人嫌弃,不如把我放生。  自从2016年《我在故宫
1920年,埃及王后诞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国王福阿德一世十分高兴,给儿子取名为穆罕默德·法鲁克。当日,福阿德一世在宫廷里大摆酒席,庆祝埃及未来接班人的诞生。酒席一连摆了三天,可见福阿德一世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厚望。  要执掌国家,没文化是不行的。五岁那年,法鲁克开始接受正规学习。他的启蒙老师是埃及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老先生教得十分賣力,希望能把这位小王子培养成将来堪当大任的国王。可惜,法鲁克有天生的
一  在人们的印象中,吕雉从来不是正面角色:心狠手辣、残忍歹毒、不守妇道……这些不好的词汇统统可以用在她身上。可当一个女人褪去裙裾霓裳,穿上男人的钢铁铠甲时,就证明了一件悲伤的事情:她的眼泪早已流干。  年轻时的吕雉,也曾有一颗少女心。  她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一个盖世英雄,驾着七彩祥云来到她的面前,温柔地说一句“跟我走吧”。为了这个梦想,她拒绝了很多求亲者。这些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统统没能进入她的
一  魏征死后不到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狠狠砸掉这位贞观名臣的墓碑。  这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作为被后世传颂的君臣佳话,李世民向来以善待魏征闻名于后世,然而史书从来只说前半段,不说后半场。此前,由于痛感魏征的去世,李世民亲自为魏征起草碑文和撰书,给予魏征极大的哀荣。然而,君王的心意说变就变。  砸碑,始于李世民对魏征的多疑。  此前,魏征曾经向李世民密荐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有宰
我参加了一个青年聚会,无意中聊起“百年五四”这个话题,大家有个共识:现在的青年跟以前的青年相比,活得特别“怂”—明哲保身、息事宁人、避而远之、审时度势,身上没有那种“血性”了,看客、从众、自弃这三种心态越来越明显。我们总喜欢抱怨政府、體制、人心,殊不知社会滑坡正源于我们的不作为。木心先生有句话说得好,“眼看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  ——拾遗《一个国家
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已显示出蒸蒸日上的势头,但随着国力增强,原本还算精简的官僚机构也海绵吸水般膨胀起来。到高宗永徽年间,每年参加国考的人数不胜数,连候补官员也常常多达万人。唐代的考核标准是“身、言、书、判”四项。可前两项没有什么硬标准,第三项大家水平都差不多,能卡一卡人的只剩下“判词”这项了。因此,主持考务不是闹着玩的,稍失公允便会惹祸上身。但有个人竟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此人便是高宗朝的宰相李敬玄。  
罗家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学者,曾参加过“五四运动”,也为民国时期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他让众人所熟知的,是他的那种怪劲和倔劲。  这一年,北大组织招生考试,罗家伦应试。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他考试时自信满满。说来也巧,他的试卷正好是胡适批阅,胡适看了他的文章后眼前一亮,大加赞赏。看一遍不过瘾,胡适又连续读了几遍,越读越感觉好,于是,他便记下了罗家伦的名字,并暗下决心把罗家伦招进北大。可当时考
苏东坡为人幽默,有时甚至会像孩子一样淘气。他的好友大通禅师是个道行高洁的老僧,据说别人到他的修道场所见他时必须先斋戒沐浴,而且女子不能进禅堂。苏东坡一向有平等精神,对大通禅师的做法有些不以为然。  某次,他与一群人去逛庙,其中有一个青楼女子。苏东坡故意带着那个青楼女子向大通禅师敬拜,大通禅师很不高兴。苏东坡笑着说,倘若大通禅师肯将用来敲木鱼的木槌借给青楼女子,自己就立即写一首诗向大通禅师谢罪。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