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也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但是,一到作文课教学时,教师教学起来费时又费力,而学生怎么也写不出好一点的文章,使教学效果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写、勤于写,又能把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还能写出自己内心最深、最真的感受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贵州教育家汪广仁说:“兴趣是学生最要好的老师。”是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去认识事物活动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写作发生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习。生活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写作材料,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就掌握了写作的材料。学生越投入,占有的材料就越多,对事物的本质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例如,我让学生帮助一年级同学打扫清卫生,同学们争先恐后,有的拿扫帚,有的拿抹桌布,提的提水桶。在劳动中,男同学提水,女同学拖地板,矮的同学扫地,高的同学擦窗子等。通过这次集体活动,我对全体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并要求学生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写出来。同学们在写作中,不仅把劳动的场面写得具体,还写出了做好人好事的乐趣,并且在写作的思想上得到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渴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正确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因此,“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读和写是不能分开的。在教学中阅读中,要引导并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去分析、理解课文,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什么。例如,我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课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什么?抓住了什么来写?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加以引导、点拨,最后学生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使学生弄清课文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三、要教会学生学会全面、仔细和有序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自然流过不停。”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写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写作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全面、仔细、有序地观察身过的事物、留心身边的生活。通过对事物的全面观察,可以抓住最能反映事物的特点;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特点;通过有序的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表达才能层次分明。例如,观察动物、植物有外部形态时,可以让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也可以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总之,只有教会学生把“全面”、“仔细”和“有序”的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到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学生才能把反映在头脑中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有条、有理、灵活地按照观察的顺序写下来,把作文写得更加具体生动了。
四、培养学生多读多写,积累丰富语言和词汇
贵州教育家汪广仁说:“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要达到多写的目的,教师就应该激励学生多读各种课外书籍,用心去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把好的词汇抄摘下来。学生通过长期的阅读和积累,写出的内容更加具体、丰富多彩,写作的速度才会提高。因此,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多写日记,多写读后感。
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现在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现象:学生写作文交给教师——教师批改——返还给学生,学生得到作文本后,看都不看就装到书包里。这样的作文,即使写得再多,写作能力也很难提高。其实,修改作文本来就是写作的一部份,只会写而不会改,最多说作文才学会了一半。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介绍他的写作窍门时曾经说过:“写作中有一个窍门,就是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再念、再念、再念。”这个窍门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在每次写好作文后,一定要认真地念一念,如发现有不妥的地方要改一改,改过之后,再念,再改。只有这样做,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六、加强作文练习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工作
加强学生的作文指导,做好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写作练习时,教师应该注重作文指导。在指导中,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其次明确中心思想,明确写什么?怎样写?是说明一个问题,还是表达式一种思想感情;再次,指导学生认真选材,组织材料,使学生明确用哪些材料用来表达中心思想;再想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要分开来写,哪些要合起来写,什么地方要多写,哪些地方要多写,文章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把所有的材料作一番比较,周密的安排,一篇文章的骨架也就基本搭起来了;再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子,用上各种写作手法给文章堆上血肉,一篇文章也就完成了。
总之,我们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习等良好的习惯,引导他们把生活中的体验、写作素材和写作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形成写作技能,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作者简介:张金海,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职称,曾任中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现为湖北省监利县白螺镇官薛中学副校长。性格开朗活泼,激情奔放,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善于做师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工作,对理想有执着的追求,坚信金子总会发光。年度考核已经连续3年优秀,被授予监利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白螺镇党代表。邮编:433332;电话:15973121592;信箱:337946798@qq.com。)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贵州教育家汪广仁说:“兴趣是学生最要好的老师。”是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去认识事物活动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写作发生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习。生活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写作材料,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就掌握了写作的材料。学生越投入,占有的材料就越多,对事物的本质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例如,我让学生帮助一年级同学打扫清卫生,同学们争先恐后,有的拿扫帚,有的拿抹桌布,提的提水桶。在劳动中,男同学提水,女同学拖地板,矮的同学扫地,高的同学擦窗子等。通过这次集体活动,我对全体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并要求学生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写出来。同学们在写作中,不仅把劳动的场面写得具体,还写出了做好人好事的乐趣,并且在写作的思想上得到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渴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正确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因此,“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读和写是不能分开的。在教学中阅读中,要引导并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去分析、理解课文,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什么。例如,我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课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什么?抓住了什么来写?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加以引导、点拨,最后学生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使学生弄清课文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三、要教会学生学会全面、仔细和有序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自然流过不停。”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写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写作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全面、仔细、有序地观察身过的事物、留心身边的生活。通过对事物的全面观察,可以抓住最能反映事物的特点;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特点;通过有序的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表达才能层次分明。例如,观察动物、植物有外部形态时,可以让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也可以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总之,只有教会学生把“全面”、“仔细”和“有序”的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到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学生才能把反映在头脑中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有条、有理、灵活地按照观察的顺序写下来,把作文写得更加具体生动了。
四、培养学生多读多写,积累丰富语言和词汇
贵州教育家汪广仁说:“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要达到多写的目的,教师就应该激励学生多读各种课外书籍,用心去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把好的词汇抄摘下来。学生通过长期的阅读和积累,写出的内容更加具体、丰富多彩,写作的速度才会提高。因此,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多写日记,多写读后感。
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现在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现象:学生写作文交给教师——教师批改——返还给学生,学生得到作文本后,看都不看就装到书包里。这样的作文,即使写得再多,写作能力也很难提高。其实,修改作文本来就是写作的一部份,只会写而不会改,最多说作文才学会了一半。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介绍他的写作窍门时曾经说过:“写作中有一个窍门,就是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再念、再念、再念。”这个窍门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在每次写好作文后,一定要认真地念一念,如发现有不妥的地方要改一改,改过之后,再念,再改。只有这样做,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六、加强作文练习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工作
加强学生的作文指导,做好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写作练习时,教师应该注重作文指导。在指导中,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其次明确中心思想,明确写什么?怎样写?是说明一个问题,还是表达式一种思想感情;再次,指导学生认真选材,组织材料,使学生明确用哪些材料用来表达中心思想;再想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要分开来写,哪些要合起来写,什么地方要多写,哪些地方要多写,文章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把所有的材料作一番比较,周密的安排,一篇文章的骨架也就基本搭起来了;再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子,用上各种写作手法给文章堆上血肉,一篇文章也就完成了。
总之,我们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习等良好的习惯,引导他们把生活中的体验、写作素材和写作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形成写作技能,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作者简介:张金海,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职称,曾任中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现为湖北省监利县白螺镇官薛中学副校长。性格开朗活泼,激情奔放,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善于做师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工作,对理想有执着的追求,坚信金子总会发光。年度考核已经连续3年优秀,被授予监利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白螺镇党代表。邮编:433332;电话:15973121592;信箱:3379467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