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崇圣寺三塔、敦煌莫高窟建筑与园林赏析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寺观园林是中国三大古典园林之一,无论在建筑艺术还是人文艺术方面都极具代表性。中国主要流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响,很快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随着宗教建筑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的这个新的园林形式。其中,少林寺、崇圣寺三塔、敦煌莫高窟都属于寺观园林,但是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又各有特色。本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少林寺、崇圣寺三塔、敦煌莫高窟进行园林建筑和园林的赏析,为当代佛寺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寺观园林;佛寺建筑;园林环境
  1 、寺观园林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其中主要流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佛教早在东汉时已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汉代最早的佛寺建筑是洛阳白马寺,是由官府营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响,很快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其间佛教几度兴衰,寺院建筑源远流长。
  在战乱频繁的时代里,宗教思想容易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的解放为外来和本土成长的宗教学说提供了传播条件。魏晋时期,佛教思想开始传播,东晋南朝时,佛教思想逐渐发展起来,因此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大量出现,遍布名山大川,受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影响,又因为中国自然环境、山川地势的特点,在印度“伽蓝”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变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南北朝时,除了寺观建筑外,还开山凿窟,建立石窟寺;随着佛教勃兴,尤其在北魏奉佛教为国教后,佛寺石窟寺建筑、雕造像、宗教画等大力发展。 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的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寺观园林并不直接表现多少宗教意味和宗教特点,而是受到时代美学思潮的影响,更多的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寺观园林包括三种情况:一、毗邻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园之与邸宅。二、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三、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佛教寺庙是供奉佛像、存放佛经、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僧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然而,由于它们深受各地传统建筑和地形、气候等影响,在单体建筑和总体布局上,
  又各自具有明显的特征。其次,佛教注重选择幽静清寂的修身境地,结合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种种因素使得寺庙的建造选址往往流连于名山大川之间,以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
  本文通过对少林寺、崇圣寺三塔、敦煌莫高窟三种寺观园林的建筑与园林赏析,侧面来了解寺观园林的发展演变。
  2 、少林寺、崇圣寺三塔、敦煌莫高窟建筑赏析
  2.1 少林寺的建筑赏析
  随着佛教的儒学化,佛寺建筑的古印度原型亦逐渐被汉化,佛寺形态的发展为立塔为寺、堂塔并立、建立精舍到舍宅为寺的过程。其中保存的比较完好的有嵩山少林寺。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环境清幽,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寺周还有同光禅师塔、法如禅师塔和法华禅师塔等古塔10余座。
  2.2 崇圣寺三塔的建筑赏析
  佛塔是佛教徒崇拜的对象,是佛教建筑演变的第二个阶段。印度的塔原形为下方上圆的覆钵式,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结合。佛塔在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发展脉络历历可寻,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也体现得更加鲜明;比如崇圣寺三塔便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同时也是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古刹;南诏丰佑年间曾有殿宇千间,大理国时期是皇家的寺院。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崇圣寺三塔主轴线上依次建有大鹏金翅鸟广场、山门、护法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山海大观石牌坊、望海楼。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建有法物流通处、方丈堂、客堂、斋堂、罗汉堂、千佛廓、祖师殿、佛教研究院。
  2.3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赏析
  石窟寺是佛寺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建造方式通常是选择临河的山崖、台地或河谷等相对幽闭清净的自然形胜处,凿窟造像,成为僧人集聚修行之所在。大约在公元3世纪开始,中国的佛教徒开始开凿石窟寺,盛行于公元5至8世纪。总的说来,中国的石窟是以建筑、雕塑、绘画三者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为弘扬佛教思想服务的,是僧人集聚修行之所在,也是佛教文化的遗存。敦煌莫高窟就是其石窟寺中的典型代表。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中国石窟中洞窟数量最多、开凿歷史也最悠久的石窟群。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据史料记载,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2.4 比较
  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响,随着佛教的儒学化,佛寺建筑的古印度原型亦逐渐被汉,其中我国的佛教建筑共分为三大类,即佛寺、佛塔和石窟。少林寺、崇圣寺三塔、敦煌莫高窟都属于佛寺建筑,但是它们分别属于佛寺、佛塔和石窟三类佛教建筑;其中少林寺以七进院落为主,崇圣寺三塔以三塔为主,敦煌莫高窟则以塑像和壁画为主;三者都具有不同的民族的、时代的和地域特色。   3 、少林寺、崇圣寺三塔、敦煌莫高窟园林空间赏析
  3.1 地域分布比较
  寺观的兴建不仅在都城,而是遍布天下州郡,不仅在城中和城郭近郊,更多的是在山青水秀的形胜之地创造袛垣精舍。其中佛教寺院以山地寺院为特色,以山居表示世俗凡尘,追求和创造独特的寺院环境和人文景观。总体来说,佛寺的地域分布为名城内外、风景名胜区还有佛教盛区寺院较多。其中少林寺、崇圣寺三塔、敦煌莫高窟三者都为山地寺庙,但是分布略有不同。少林寺分布于佛教盛地嵩山,崇圣寺三塔分布于名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而敦煌莫高窟则分布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风景名胜区内。虽然其分布不同,但是都为风景优美,自然环境良好的地理位置。
  3.2 选址相地学问
  佛教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观,在环境的选址上,注重山川自然,追求环境优美。一般来说,选址相地最理想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区位距城镇较近,便于僧徒进城及香客朝拜往返;二是环境幽静,自然风光优美,有利于僧尼潜心修行;三是背山临河(或有泉)。[2]少林寺、崇圣寺三塔、敦煌莫高窟在选址方面也是注重山川自然,环境优美;但是三者选择的条件又有所不同。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环境清幽,有利于僧尼潜心修行。崇圣寺三塔距城镇较近,分布于名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便于僧徒进城及香客朝拜往返。敦煌莫高窟选择临河的山崖,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
  3.3 园林空间造景分析
  寺观园林由于其建筑深受宫殿、王府、坛庙、住宅等传统建筑模式的影响,一般都由一组又一组的庭院式建筑组成;所以整体布局的中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同时寺观园林因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在满足佛寺建筑布局的前提下更多地考虑到自然及其社会因素,结合其建筑与周边环境进行建设。少林寺充分利用场地内的松林进行建筑周边的绿化,根据其功能形式设置相应的基础设施,整体的园林空间以七进院落为主,向周边展开,营造出“松路深,缭绕云山曲”的感觉。崇圣寺三塔则以三塔为主,整体的园林空间轴线分明,周边绿化围绕三塔展开。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石窟中洞窟数量最多、开凿历史也最悠久的石窟群,是由多个石窟组合形成的空间。
  结语
  通过对少林寺、崇圣寺三塔、敦煌莫高窟的建筑和园林赏析,我们发现中国寺观园林的发展就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寺观园林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演化、创新以适应新的社会条件的历史。在欣赏佛教寺观艺术时,我们可以先了解产生它们的时代背景,同时联系当时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这样就会产生更深刻的感受。总之,寺观建筑与山水风景的亲和交融情形,既显示出佛教仙界的氛围,也呈现出天人合一,怡然自得的人居环境,为当代佛寺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2]王清廉,张和玮.中国佛寺地域分布与选址相地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3);73-77
  [3]王英.中国四大宗教的建筑特色[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2);27-29
  [4]韓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7
  [5]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6
  [6]汪菊源.中国古代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孔祥东,孟景琚.寺院建筑-佛塔[J].中国市场.2017(14);172-173
  [8]李玲.中国汉传佛教山地寺庙的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6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建筑的发展需要从古建筑中寻找启示,作为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体现,也是重要的瑰宝,古建筑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犹如一座丰富的金矿需要我们来挖掘和寻找,笔者针对古建筑的结构技术和艺术特征进行探索,尤其是针对山西大同的代王府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够通过研究,让古建筑中的结构和艺术美感得以展现。  【关键词】:古建筑;结构技术;艺术特征;代王府  笔者对代王府进行了整体介绍,并从结构技术和艺术特征两
期刊
【摘要】:植物造景属于艺术领域,根据一定的审美原则进行植物造景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园林植物造景与艺术、文化相融合,园林植物有了更多人格化的内涵,例如在园林植物造景过程中,人们会赞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此时,植物被赋予了人类更多的思想情感,为不同的观赏者带来不一样的啟示。植物造景既能够给人带来直接的感官刺激如视觉刺激、触觉刺激、嗅觉刺激等等,同时还能够给人带来精神的刺激,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
期刊
【摘要】:在所有的园林设计之中,假山置石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景象。从用途方面而言,假山置石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功能。对于云林景观设计与古典园林设计之中,假山都是不可或缺的布景。 由于不同的园林呈现的特征也不一样,因此假山的放置也是依据园林自身设计方案进行。文章针对假山置石施工工艺在園林施工中的使用剖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假山置石;施工工艺;园林施工;应用分析  1 假山置石含义
期刊
【摘要】:通过城市广场可以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生态建设、地方特色与时代风貌,但是,在当前的城市广场园林施工管理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及不足,对施工质量和园林景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负责影响。本文阐述了城市广场园林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对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研讨与分析。  【关键字】:城市广场 园林 施工管理 问题 措施  城市广场是一个面向民众广泛开放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重要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园林建设越来越多。色彩景观作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色彩可以让人们在视觉感官上产生不一样的感受,通过赋予园林景观优美协调的色彩气息,将色彩景观与园林设计有机融合,提升现代景观的艺术观赏性。本文阐述了色彩应用的原则,并提出了几点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雕塑;现代景观;
期刊
[摘要]: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污染、热岛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中心地带用地越来越的紧张,以及市民对游憩观赏活动场所的需求等多方面矛盾的加剧, 人们在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以后,迫切需要改善自己的精神生活,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使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成为当务之急。屋顶花园成为缓解绿化用地紧张矛盾、增加绿化覆盖面积、丰富城市绿化空间形式的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具有很大的商业
期刊
[摘要]:林场在改善生态环境,满足林产品消费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林场的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林场的经济收益,使人和自然在相对和谐、稳定的状态下发展。本文基于此,对我国国有林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探索出提高林场经营效益的有效方案,以期能够为国有林场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林场管理;国有林场;经营效益;有效方案  [前言]:林场一般是进行林业培育以及采伐森林
期刊
【摘要】: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园林景观行业的深入发展,园林行业的深入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力提倡生态建设的今天,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吸收我国传统植物配置的精华并加以创新和发展,进一步提高植物配置水平。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创新  【引言】:园林景观设
期刊
【摘要】:针对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的方式方法,得出加强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是提高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关键的结论,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准备;乔木栽植;养护管理  【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改善。已经不在满足生活物质的追求,对城市园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建筑能耗也在逐渐增加。实现建筑节能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体现,同时也是建筑技术的新增长点。我国建筑能耗所占比例已由原来的1/4增长到1/3,建筑节能减耗刻不容缓。本文主要探讨厂区园林绿化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园林绿化;建筑节能;途径  园林绿化是指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调节局部环境温度、湿度等,对植物进行合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