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猪又名山猪,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倍受市场欢迎,野猪肉售价40~60元/千克,养殖效益很好。但仔野猪腹泻在养殖生产中多发,严重影响经济效益,让有些养殖户束手无策。为此,现将福建招宝农庄防治该病的经验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发病情况
2008年6~7月份高温高湿,造成仔猪应激,腹泻有所增加。农庄野猪养殖场产下仔猪250窝2656头,发生腹泻91窝1075头,发病率为40.5%;断奶仔猪1835头,断奶后发生腹泻612头,发病率为33.4%。与4~5月份相比,哺乳仔猪腹泻增加40.5%,断奶仔猪腹泻增加21%,为全年发病率最高的时期。
二、临床症状
最早3~4日龄发病,表现为先排黄色稀粪,继而呈灰白色,排粪失禁,次数增加,食欲减退,呆立,走路摇摆,皮毛干枯,消瘦。断奶仔猪排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稀粪,病程5~8天,严重的因脱水衰竭而死。
三、病理变化
解剖12头病猪,9头肠道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4头消化道有白色未消化乳块,8头肠壁变薄,有的充满气体,10头肠黏膜充血,2头消化道出血、坏死变黑。
四、原因分析
1. 环境因素。①高温高湿。6~7月份正值南方多雨,加上高温(32~35℃)形成高温高湿气候(环境),使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增加,导致仔野猪感染几率增加;高温高湿环境还会使仔野猪处于应激状态,严重地影响其生理机能特别是消化机能,最终发生腹泻;此外,高温高湿环境还会使哺乳母猪食欲下降30%~40%,食欲下降直接导致泌乳量不足,仔猪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加剧了腹泻的发生。仔野猪特殊的生理结构为皮薄、脂肪少(甚至无脂肪),使其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受寒,引起腹泻。②转栏。仔野猪断奶后进行转栏,由于环境的改变易产生应激,发病率随之增加。③野猪圈养后,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活动量减少,饲养密度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不良,野猪体质下降。
2. 饲料因素。腹泻死亡的仔猪中断奶后的保育猪占65%,一方面是由于哺乳期间腹泻未愈,断奶后由于饲料的改变,加重了腹泻程度,严重的导致死亡;另一方面是断奶后精饲料饲喂过多产生应激而引发腹泻,一般断奶后5~7天是腹泻发生的高峰期。
3. 管理因素。饲养员的频繁更换以及抓猪、进行免疫注射等都会使猪产生应激,导致腹泻的发病率增加。
五、对策
1. 模拟创造野外环境。①产仔舍及保育舍要设立运动场,运动场要背风向阳,使仔猪充分自由运动,同时又能得到充足的阳光。②在栏舍或运动场添加黄土、煤渣等,仔野猪通过拱食可获得丰富的铁元素,促进造血机能,提高体质。③在栏舍或运动场设置一些木棒、石头、砖块等供仔野猪玩耍,增加运动量。④加强仔野猪的的保温。新生仔猪由于机体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加强仔猪的保温可以有效减少腹泻的发生。⑤加强猪舍通风,增加空气中氧含量,促进仔猪新陈代谢,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⑥保持舍内干燥,禁止用水冲洗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栏舍,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⑦保持猪舍内安静,减少因饲喂、打扫栏舍卫生、抓猪及饲料加工等造成的噪音过大。⑧仔猪转栏时要对原栏及转移栏喷洒EM菌溶液2~3天,使仔猪不因转栏而产生太大的应激反应。
2. 减少饲料应激。①断奶仔猪不宜喂高能高蛋白质饲料,能量应在2800~2900大卡/千克、粗蛋白含量在16%~18%。②按猪体重的3%~3.5%喂给精饲料,同时喂给足量优质青绿饲料。
3. 加强母猪产前及产后的管理。①母猪产前3天应开始减少喂量,产仔当天不喂料或只喂少量稀饭。产后逐步增加饲喂量,到产后5天恢复正常。②在喂给精饲料的同时,每天应喂给足量的优质青绿饲料。
4. 固定饲养人员。固定饲养人员,避免野猪因人员的变动引起应激。
5. 腹泻的治疗。①口服ORS补液盐以补充体液,减少腹泻造成的脱水及酸中毒。②对腹泻仔猪喂给神曲、麦芽、山楂等健胃消食中草药,以提高胃肠消化机能。③用石榴皮、硫酸阿托品等收敛止泻。④抗菌、抗病毒治疗。抗菌用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阿莫西林、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等,如有条件可进行药敏实验,选择敏感的抗菌素或抗菌素组合。抗病毒药可用病毒灵、黄芪多糖等。
经过以上综合防治,仔野猪腹泻在3~5天内得到全面控制,治愈率达95%以上。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招宝生态农庄 邮编:364116)
一、发病情况
2008年6~7月份高温高湿,造成仔猪应激,腹泻有所增加。农庄野猪养殖场产下仔猪250窝2656头,发生腹泻91窝1075头,发病率为40.5%;断奶仔猪1835头,断奶后发生腹泻612头,发病率为33.4%。与4~5月份相比,哺乳仔猪腹泻增加40.5%,断奶仔猪腹泻增加21%,为全年发病率最高的时期。
二、临床症状
最早3~4日龄发病,表现为先排黄色稀粪,继而呈灰白色,排粪失禁,次数增加,食欲减退,呆立,走路摇摆,皮毛干枯,消瘦。断奶仔猪排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稀粪,病程5~8天,严重的因脱水衰竭而死。
三、病理变化
解剖12头病猪,9头肠道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4头消化道有白色未消化乳块,8头肠壁变薄,有的充满气体,10头肠黏膜充血,2头消化道出血、坏死变黑。
四、原因分析
1. 环境因素。①高温高湿。6~7月份正值南方多雨,加上高温(32~35℃)形成高温高湿气候(环境),使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增加,导致仔野猪感染几率增加;高温高湿环境还会使仔野猪处于应激状态,严重地影响其生理机能特别是消化机能,最终发生腹泻;此外,高温高湿环境还会使哺乳母猪食欲下降30%~40%,食欲下降直接导致泌乳量不足,仔猪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加剧了腹泻的发生。仔野猪特殊的生理结构为皮薄、脂肪少(甚至无脂肪),使其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受寒,引起腹泻。②转栏。仔野猪断奶后进行转栏,由于环境的改变易产生应激,发病率随之增加。③野猪圈养后,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活动量减少,饲养密度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不良,野猪体质下降。
2. 饲料因素。腹泻死亡的仔猪中断奶后的保育猪占65%,一方面是由于哺乳期间腹泻未愈,断奶后由于饲料的改变,加重了腹泻程度,严重的导致死亡;另一方面是断奶后精饲料饲喂过多产生应激而引发腹泻,一般断奶后5~7天是腹泻发生的高峰期。
3. 管理因素。饲养员的频繁更换以及抓猪、进行免疫注射等都会使猪产生应激,导致腹泻的发病率增加。
五、对策
1. 模拟创造野外环境。①产仔舍及保育舍要设立运动场,运动场要背风向阳,使仔猪充分自由运动,同时又能得到充足的阳光。②在栏舍或运动场添加黄土、煤渣等,仔野猪通过拱食可获得丰富的铁元素,促进造血机能,提高体质。③在栏舍或运动场设置一些木棒、石头、砖块等供仔野猪玩耍,增加运动量。④加强仔野猪的的保温。新生仔猪由于机体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加强仔猪的保温可以有效减少腹泻的发生。⑤加强猪舍通风,增加空气中氧含量,促进仔猪新陈代谢,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⑥保持舍内干燥,禁止用水冲洗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栏舍,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⑦保持猪舍内安静,减少因饲喂、打扫栏舍卫生、抓猪及饲料加工等造成的噪音过大。⑧仔猪转栏时要对原栏及转移栏喷洒EM菌溶液2~3天,使仔猪不因转栏而产生太大的应激反应。
2. 减少饲料应激。①断奶仔猪不宜喂高能高蛋白质饲料,能量应在2800~2900大卡/千克、粗蛋白含量在16%~18%。②按猪体重的3%~3.5%喂给精饲料,同时喂给足量优质青绿饲料。
3. 加强母猪产前及产后的管理。①母猪产前3天应开始减少喂量,产仔当天不喂料或只喂少量稀饭。产后逐步增加饲喂量,到产后5天恢复正常。②在喂给精饲料的同时,每天应喂给足量的优质青绿饲料。
4. 固定饲养人员。固定饲养人员,避免野猪因人员的变动引起应激。
5. 腹泻的治疗。①口服ORS补液盐以补充体液,减少腹泻造成的脱水及酸中毒。②对腹泻仔猪喂给神曲、麦芽、山楂等健胃消食中草药,以提高胃肠消化机能。③用石榴皮、硫酸阿托品等收敛止泻。④抗菌、抗病毒治疗。抗菌用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阿莫西林、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等,如有条件可进行药敏实验,选择敏感的抗菌素或抗菌素组合。抗病毒药可用病毒灵、黄芪多糖等。
经过以上综合防治,仔野猪腹泻在3~5天内得到全面控制,治愈率达95%以上。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招宝生态农庄 邮编:364116)